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建于1930年的沙涌小学本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远离城市中心。2002年,笔者接任校长后,在当地文化部门、村委的帮助下,以传承沙涌村鳌鱼舞为起点,逐渐挖掘地域文化的核心教育价值,并融入到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德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师生从欣赏、体验,到热爱、自豪,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成为社会满意度较高的一所学校。
特色资源 得天独厚
沙涌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而鳌鱼舞是先辈们将故乡习俗带到岭南地区后演变而成的民间艺术活动,他们在村里修建起的宗祠、牌坊、碑塔皆有鳌鱼形象,是鳌鱼崇拜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经当地文化部门专家的提炼和美化,沙涌“鳌鱼舞”大放异彩,在大型节庆活动中从未间断,并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高规格大型演出。作为一所培养村民后代的基层学校,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享有这些美誉和资源的同时,更要肩负起继承和发扬鳌鱼文化的责任。
非遗传承 恰逢其时
进入21世纪,国家重视传承与发展日渐式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沙涌“鳌鱼舞”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当地的一段历史记忆,沙涌“鳌鱼舞”同样面临着断层危机,而学校正规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随着对学校特色发展认识的深入,教育部门也鼓励学校从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入手,找寻实现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良性发展的契机。学校与本地教育、文化部门、社区群众携手,在扎实推进特色建设的过程中,整合社会力量,不仅传承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顺应新时代的需要对其进行了创新,沙涌小学也获得了更多方面的关注与认可。
勇立鳌头 学无止境
对于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内涵积淀呈现阶段性:兴趣小组阶段——我校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鳌鱼舞”这一特色项目,2003年成立了鳌鱼舞蹈队。这些年来,由学生扮演的小鳌鱼单独参与,或与村鳌鱼舞蹈队一同参与各类艺术展演活动。例如, 2010年11月,参加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珠江巡游活动;2012年9月,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第九届民间艺术节获金奖;2012年,《鳌鱼舞吉祥》在韩国丽水世博会惊艳亮相。
特色课程阶段——以前,沙涌村的舞鳌鱼和扎鳌鱼技艺都要靠口耳相传。近年来,我们根据新时期教育的需要,将相关技艺吸纳到美术课程之中,如鳌鱼编扎、鳌鱼泥塑等。学生制作的彩泥鳌鱼还被广州市教育局选送到教育部进行汇报交流,并馈赠外宾。
全面渗透阶段——首先是理念的提炼。多年前,学校就将“勇立鳌头,学无止境”作为精神口号,师生中认可度非常高;从鳌鱼传说中提炼出鳌鱼文化的核心精神,即笃志、奋发、上进、感恩,并开始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1.学科课程方面:举行“鳌鱼杯”英语大赛,并计划将鳌鱼文化相关的材料译成英文,作为英语教学的素材;在课堂展示环节,增加与自己PK、与别人PK的程序;在语文课上加入鳌鱼诗词赏析、创作。
2.德育课程方面:通过鳌鱼舞来渗透思想教育,如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叙参加鳌鱼舞训练与表演的感受,不仅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促使他们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当他们了解这是自己村中流传数百年的舞蹈,爱家乡的情感就自然流露,爱家乡教育自然达成;计划在校内开展“夺魁少年”评选活动。
3.教育科研方面:计划以《构建鳌鱼文化下研学课堂》为主课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分专题、有重点地推进研究,把阳光和谐的课堂氛围和积极主动的课堂对话作为课题的突破重点,以反思创新作为课堂教学品质,开展课例研究;开展现场研讨,解剖课堂,探讨“鳌鱼文化下研学课堂”的必然要素和组织形式。
4.校园文化方面:设计定位为鳌鱼乐园、鳌鱼文化博物馆。在2~3年内,完成鳌鱼文化博物馆的墙体雕塑、舞台搭建、广场设计。学生可在鳌鱼广场组织演讲、手工制作展示、花式跳绳展示等活动,提供平台让学生自我管理;升级已有的鳌鱼训练馆,除用作常规训练场所外,还将集中展示全国各地的鳌鱼文化形式。
即使是一所远离城市中心的普通农村小学,我们也要自强向上,勇立人生鳌头!相信学校特色建设将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中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两者将相得益彰,绽放精彩!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涌小学校长、副校长)
特色资源 得天独厚
沙涌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而鳌鱼舞是先辈们将故乡习俗带到岭南地区后演变而成的民间艺术活动,他们在村里修建起的宗祠、牌坊、碑塔皆有鳌鱼形象,是鳌鱼崇拜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经当地文化部门专家的提炼和美化,沙涌“鳌鱼舞”大放异彩,在大型节庆活动中从未间断,并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高规格大型演出。作为一所培养村民后代的基层学校,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享有这些美誉和资源的同时,更要肩负起继承和发扬鳌鱼文化的责任。
非遗传承 恰逢其时
进入21世纪,国家重视传承与发展日渐式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沙涌“鳌鱼舞”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当地的一段历史记忆,沙涌“鳌鱼舞”同样面临着断层危机,而学校正规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随着对学校特色发展认识的深入,教育部门也鼓励学校从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入手,找寻实现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良性发展的契机。学校与本地教育、文化部门、社区群众携手,在扎实推进特色建设的过程中,整合社会力量,不仅传承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顺应新时代的需要对其进行了创新,沙涌小学也获得了更多方面的关注与认可。
勇立鳌头 学无止境
对于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内涵积淀呈现阶段性:兴趣小组阶段——我校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鳌鱼舞”这一特色项目,2003年成立了鳌鱼舞蹈队。这些年来,由学生扮演的小鳌鱼单独参与,或与村鳌鱼舞蹈队一同参与各类艺术展演活动。例如, 2010年11月,参加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珠江巡游活动;2012年9月,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第九届民间艺术节获金奖;2012年,《鳌鱼舞吉祥》在韩国丽水世博会惊艳亮相。
特色课程阶段——以前,沙涌村的舞鳌鱼和扎鳌鱼技艺都要靠口耳相传。近年来,我们根据新时期教育的需要,将相关技艺吸纳到美术课程之中,如鳌鱼编扎、鳌鱼泥塑等。学生制作的彩泥鳌鱼还被广州市教育局选送到教育部进行汇报交流,并馈赠外宾。
全面渗透阶段——首先是理念的提炼。多年前,学校就将“勇立鳌头,学无止境”作为精神口号,师生中认可度非常高;从鳌鱼传说中提炼出鳌鱼文化的核心精神,即笃志、奋发、上进、感恩,并开始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1.学科课程方面:举行“鳌鱼杯”英语大赛,并计划将鳌鱼文化相关的材料译成英文,作为英语教学的素材;在课堂展示环节,增加与自己PK、与别人PK的程序;在语文课上加入鳌鱼诗词赏析、创作。
2.德育课程方面:通过鳌鱼舞来渗透思想教育,如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叙参加鳌鱼舞训练与表演的感受,不仅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促使他们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当他们了解这是自己村中流传数百年的舞蹈,爱家乡的情感就自然流露,爱家乡教育自然达成;计划在校内开展“夺魁少年”评选活动。
3.教育科研方面:计划以《构建鳌鱼文化下研学课堂》为主课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分专题、有重点地推进研究,把阳光和谐的课堂氛围和积极主动的课堂对话作为课题的突破重点,以反思创新作为课堂教学品质,开展课例研究;开展现场研讨,解剖课堂,探讨“鳌鱼文化下研学课堂”的必然要素和组织形式。
4.校园文化方面:设计定位为鳌鱼乐园、鳌鱼文化博物馆。在2~3年内,完成鳌鱼文化博物馆的墙体雕塑、舞台搭建、广场设计。学生可在鳌鱼广场组织演讲、手工制作展示、花式跳绳展示等活动,提供平台让学生自我管理;升级已有的鳌鱼训练馆,除用作常规训练场所外,还将集中展示全国各地的鳌鱼文化形式。
即使是一所远离城市中心的普通农村小学,我们也要自强向上,勇立人生鳌头!相信学校特色建设将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中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两者将相得益彰,绽放精彩!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涌小学校长、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