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丝微凉,轻拂过坤宁宫沉静的鸳鸯瓦,湿润了她的目光。
年轻的皇后屏退了宫人,独自站在廊下,鬓发端庄地绾成髻,一身锦缎撒金的袄裙服帖齐整,愈发衬得气质高雅。
今年的春日似乎来得特别早,刚到二月,燕子便早早归来,连廊前的海棠花都垂了满树骨朵兒。胡善祥的目光落在不远处那株海棠上,淡淡一笑,只怕她看不到今年的花开了。
她静静瞧了许久的雨中花,直到被宫人们迎驾的声音惊动。抬眼看去,她的夫君正向她走来,那是天下的君主,登基不久的朱瞻基。
自从去年孙贵妃生了皇子之后,朱瞻基已经很久没主动来看过她了。他大约是来得匆忙,雨水从发间滑过,双肩湿了一片,她刚想拿出帕子替他擦擦,就听到他开口了,“皇后不能无所出,你自请辞去后位吧。”
胡善祥愣了愣,像是早预料到了这一幕,她握紧了袖间的帕子,又缓缓松开,轻轻点了点头。皇帝大约没想到她会答应得这么容易,他松了口气,又安抚了几句之后便离去了。他是去看望孙贵妃了吧,胡善祥想,她本来还想笑问一句,这春棠带雨的景致是不是跟他们初见时一般?他大概早就忘了,可她记得分明。
那是她豆蔻初绽的最好年纪,雨落如星,意气风发的皇太孙持伞而来,底层武官家庭的女儿第一次见到受尽宠爱的天之骄子,显得卑微而恭谨,又隐隐带了一丝好奇。
胡善祥虽然不是出身名门,可父母仍给了她极好的教养,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望她满怀善意又祥瑞无灾。再后来,她有幸被朱棣选为皇太孙妃。尽管早就知道那人有个青梅竹马,还是掩不住少女初嫁的期盼欢喜。红漆门,双喜灯,百子帐外烛影摇红,摇落一腔少女心事。
她终于又见到了朱瞻基,这个眉眼俊秀的少年却没有表现出新郎应有的欣喜,望向她的目光甚至带着一点厌烦。只那一丁点的不喜,便足够浇灭全部热切的幻想。胡善祥知道他真正想娶的人是孙氏,不是她。可她那时毕竟年轻,不知道许多事情是不可改变的,总觉得一切都会好转,她会成为他贤惠的妻子,而他也终有一日会爱上她。
在胡善祥眼里,朱瞻基不仅是君王,更是她的夫君,她的良人。像世间所有女子一样,捧着一怀赤诚,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个人。
当时怎会那般天真呢?她倚窗,任凭雨飘进来,一层层湿透衣衫,就如同这些年日复一日的无望消磨,直到心冷情绝。
数载光阴如白驹过隙,她终于抛弃了幻想,不再奢求他的爱情,只求尽好本分,遂兢兢业业地打理后宫。可是胡善祥没想到,有一天朱瞻基竟连夫妻名分也不愿再给她。
她爱了他十年,他厌了她十年。在她想今日盘什么样的发髻他会喜欢时,他正和群臣商议该如何体面地废弃她。
朱瞻基不是薄情之人,只是他的爱全给了孙贵妃,没有一丝多余的能留给她。他极受祖父朱棣的喜爱和赏识,自小要风得风,喜欢孙贵妃,哪怕是违逆规矩,也要为她奉上皇后之位。
胡善祥一笔一画地写下请退书,呈献给皇帝。离开坤宁宫时,她自请去做道姑,朱瞻基欣然同意,并给她赐号“静慈仙师”,从此她便退居长安宫。
如君愿,两相忘。脱去一身锦衣,换上朴素的道袍,后宫的风雨,爱过的帝王,都与她无关了。
长安宫花树杂生,寂寞许多。不过胡善祥向来不喜繁华,远离了朱楼紫殿,宁静自有宁静的味道。张太后怜她境遇,常常让她来清宁宫与自己做伴,对此,胡善祥极为感激。
那日宫廷内宴,张太后特地让胡善祥坐在孙皇后的上座,她从容应下。她已然不在意从前的爱恨,只是在这冰冷的宫廷里,还有一个人在意她的感受,这般温情她不忍拒绝。
她又见到了朱瞻基,他还是同以前一样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而她变了,更加内敛,宛若一枚沉静的古玉,只有偶尔被注意到时才会泛起剔透的波澜。宴上酒酣,皇帝一高兴拿出从前的画作,画上有一片竹林,林间一只小狗在玩耍。他给这幅画起名“一笑图”,让妃嫔们猜谜。妃嫔们正苦苦思索时,只听一个声音轻轻道:“竹下一犬,是谓一笑。”
一语中的。朱瞻基大笑,循声望去,便看见了胡善祥,她的道袍依然干净齐整,正如清风玉树般安坐。他微微讶异,原来她这般聪慧,他好像从未这样仔细地看过她。宴终人散后,他吩咐后宫莫要薄待了胡善祥,给她等同皇后的待遇。
昨夜凉风开了露桃,一地残艳。宫人们告诉她这个消息时,她刚折下一枝花,花瓣微微在风中颤动。这些年她愈发看得明白,后宫的女子便是这枝头的花,或奉于高阁,或弃之尘埃,都在帝王一念之间,由命不由己。不以高阁为喜,不以尘埃为悲,方是这飘零无依、无可奈何的命运里最后的坚持。
往事随着光阴流转而深埋故梦,宫里的老人们时常讲些太祖和马皇后的趣事。她听得入迷,马皇后贤能果敢,与太祖伉俪情深。若是她比孙氏更早遇见朱瞻基,或许她也能得到他全部的爱吧?只可惜相逢太晚,她独对了半生寂寞,回首昨日,如梦如痴。
听到朱瞻基驾崩的消息时,胡善祥只是愣了愣。这个人承载了她的年少时光,如今却引不起她丝毫的心痛,由至亲到至疏,不过另一个十年而已。
真正令她悲痛的是张太后的离世。这个对她视如己出的老人走了,亦带走了她唯一的温暖和依靠。她从此一病不起,于次年离世。
红颜薄命,后宫的红颜更是如此。若能从头来过,她希望自己从未入宫,宁愿将所有回忆舍去,也不要在海棠花开之时,见到那个名唤朱瞻基的少年。
年轻的皇后屏退了宫人,独自站在廊下,鬓发端庄地绾成髻,一身锦缎撒金的袄裙服帖齐整,愈发衬得气质高雅。
今年的春日似乎来得特别早,刚到二月,燕子便早早归来,连廊前的海棠花都垂了满树骨朵兒。胡善祥的目光落在不远处那株海棠上,淡淡一笑,只怕她看不到今年的花开了。
她静静瞧了许久的雨中花,直到被宫人们迎驾的声音惊动。抬眼看去,她的夫君正向她走来,那是天下的君主,登基不久的朱瞻基。
自从去年孙贵妃生了皇子之后,朱瞻基已经很久没主动来看过她了。他大约是来得匆忙,雨水从发间滑过,双肩湿了一片,她刚想拿出帕子替他擦擦,就听到他开口了,“皇后不能无所出,你自请辞去后位吧。”
胡善祥愣了愣,像是早预料到了这一幕,她握紧了袖间的帕子,又缓缓松开,轻轻点了点头。皇帝大约没想到她会答应得这么容易,他松了口气,又安抚了几句之后便离去了。他是去看望孙贵妃了吧,胡善祥想,她本来还想笑问一句,这春棠带雨的景致是不是跟他们初见时一般?他大概早就忘了,可她记得分明。
那是她豆蔻初绽的最好年纪,雨落如星,意气风发的皇太孙持伞而来,底层武官家庭的女儿第一次见到受尽宠爱的天之骄子,显得卑微而恭谨,又隐隐带了一丝好奇。
胡善祥虽然不是出身名门,可父母仍给了她极好的教养,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望她满怀善意又祥瑞无灾。再后来,她有幸被朱棣选为皇太孙妃。尽管早就知道那人有个青梅竹马,还是掩不住少女初嫁的期盼欢喜。红漆门,双喜灯,百子帐外烛影摇红,摇落一腔少女心事。
她终于又见到了朱瞻基,这个眉眼俊秀的少年却没有表现出新郎应有的欣喜,望向她的目光甚至带着一点厌烦。只那一丁点的不喜,便足够浇灭全部热切的幻想。胡善祥知道他真正想娶的人是孙氏,不是她。可她那时毕竟年轻,不知道许多事情是不可改变的,总觉得一切都会好转,她会成为他贤惠的妻子,而他也终有一日会爱上她。
在胡善祥眼里,朱瞻基不仅是君王,更是她的夫君,她的良人。像世间所有女子一样,捧着一怀赤诚,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个人。
当时怎会那般天真呢?她倚窗,任凭雨飘进来,一层层湿透衣衫,就如同这些年日复一日的无望消磨,直到心冷情绝。
数载光阴如白驹过隙,她终于抛弃了幻想,不再奢求他的爱情,只求尽好本分,遂兢兢业业地打理后宫。可是胡善祥没想到,有一天朱瞻基竟连夫妻名分也不愿再给她。
她爱了他十年,他厌了她十年。在她想今日盘什么样的发髻他会喜欢时,他正和群臣商议该如何体面地废弃她。
朱瞻基不是薄情之人,只是他的爱全给了孙贵妃,没有一丝多余的能留给她。他极受祖父朱棣的喜爱和赏识,自小要风得风,喜欢孙贵妃,哪怕是违逆规矩,也要为她奉上皇后之位。
胡善祥一笔一画地写下请退书,呈献给皇帝。离开坤宁宫时,她自请去做道姑,朱瞻基欣然同意,并给她赐号“静慈仙师”,从此她便退居长安宫。
如君愿,两相忘。脱去一身锦衣,换上朴素的道袍,后宫的风雨,爱过的帝王,都与她无关了。
长安宫花树杂生,寂寞许多。不过胡善祥向来不喜繁华,远离了朱楼紫殿,宁静自有宁静的味道。张太后怜她境遇,常常让她来清宁宫与自己做伴,对此,胡善祥极为感激。
那日宫廷内宴,张太后特地让胡善祥坐在孙皇后的上座,她从容应下。她已然不在意从前的爱恨,只是在这冰冷的宫廷里,还有一个人在意她的感受,这般温情她不忍拒绝。
她又见到了朱瞻基,他还是同以前一样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而她变了,更加内敛,宛若一枚沉静的古玉,只有偶尔被注意到时才会泛起剔透的波澜。宴上酒酣,皇帝一高兴拿出从前的画作,画上有一片竹林,林间一只小狗在玩耍。他给这幅画起名“一笑图”,让妃嫔们猜谜。妃嫔们正苦苦思索时,只听一个声音轻轻道:“竹下一犬,是谓一笑。”
一语中的。朱瞻基大笑,循声望去,便看见了胡善祥,她的道袍依然干净齐整,正如清风玉树般安坐。他微微讶异,原来她这般聪慧,他好像从未这样仔细地看过她。宴终人散后,他吩咐后宫莫要薄待了胡善祥,给她等同皇后的待遇。
昨夜凉风开了露桃,一地残艳。宫人们告诉她这个消息时,她刚折下一枝花,花瓣微微在风中颤动。这些年她愈发看得明白,后宫的女子便是这枝头的花,或奉于高阁,或弃之尘埃,都在帝王一念之间,由命不由己。不以高阁为喜,不以尘埃为悲,方是这飘零无依、无可奈何的命运里最后的坚持。
往事随着光阴流转而深埋故梦,宫里的老人们时常讲些太祖和马皇后的趣事。她听得入迷,马皇后贤能果敢,与太祖伉俪情深。若是她比孙氏更早遇见朱瞻基,或许她也能得到他全部的爱吧?只可惜相逢太晚,她独对了半生寂寞,回首昨日,如梦如痴。
听到朱瞻基驾崩的消息时,胡善祥只是愣了愣。这个人承载了她的年少时光,如今却引不起她丝毫的心痛,由至亲到至疏,不过另一个十年而已。
真正令她悲痛的是张太后的离世。这个对她视如己出的老人走了,亦带走了她唯一的温暖和依靠。她从此一病不起,于次年离世。
红颜薄命,后宫的红颜更是如此。若能从头来过,她希望自己从未入宫,宁愿将所有回忆舍去,也不要在海棠花开之时,见到那个名唤朱瞻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