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重庆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虽然受普通话影响较大,但是我们可以从其方言的词语系统,看出很多古代语言的痕迹。本文拟从本地的一部分口语词汇,考察其语义来源与发展,发现很多词语与古代汉语有紧密联系,并且这些词语并非仅通用于一时一地。这些词比如:过于、害病、活泛、尽够、想头、扬尘、夜壶、巴、革、刉。
关键词:重庆方言 古语成分 小考
黄侃曾说过:“固知三古遗言,散存方国。考古语者,不能不验之于今;考今语者,不能不原之于古。”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方言经过劳动人民一代一代的流传,其中虽然也受到共同语的影响,但是很多方言中很多惯常用法还是得以保存下来。在经过一代一代流传,我们很难从今天的普通话去窥探过去的语言。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各地的方言中了解到古代语言的一些面貌。重庆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广义上的重庆话,指居住在重庆市区和各区县的人民的方言。但重庆的某些区县的方言与重庆主城的语言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万州话、丰都话、江津话。本文主要以笔者的家乡忠县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忠县方言中所保留的古代汉语的痕迹。
一.过于
忠县话中“过于”表示“过分”,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如:
1.“这件衣服花得太过于哒,你穿起不合适”;
2.“你莫太过于哒!”。
在忠县话中“过于”和“过分”同义,受普通话的影响,“过于”一词用得越来越少,但是也是极具方言色彩的。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过于”的用例,如:
3.“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4.“夫万物凡事过于大,末不反本者,殊迷不解,故更反本也。 《太平经·卷三十五·别贫富法第四十一》
5.“若纵而不反,如狐之涉水而濡其首,则过于自信,而失其义矣。”《周易本义》第二卷
6.“司徒郑真公,每在方镇,崇树公家,陈设器用,无不精备。至于宴犒之事,未尝刻薄。而居常奉身,过于俭素”。《因话录·赵璘》
在上面的例子中“过于”是表示“太”的意思,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
“过于”在古代文献中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说文解字·辵部》:“过,度也。从辵,咼声”本义为边走边量度。而“于”较多的则用作一个介词。“过”由本义引申指:行走,经过。过于最开始的用法也是指“行走,经过”,“于”引介“经过的地点,”如:
1.“异日,君过于康庄,闻宁戚歌,止车而听之,则贤人之风也,举以为大田。”《晏子春秋·卷第四·内篇问下》;“过”由“经过”又引申指“超过”,“于”引介受事,如:
2.“诗、书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三国志·魏书·卷四》
3.“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服于孟贲,足蹑效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淮南子·主术训》;
“过于”还表示“对……有过错、失误”,“于”引介失误之处,或者失误的对象。如:
4.“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商君书·第四卷》
不管是表示“经过”、“超过”,还是表示“对……有过错、失误”,“过于”都还不是一个词,只是一个短语。当“过”表示“超过”,“于”没有引介“超过”的对象,而是后面跟形容词,这时“于”的语法意义也进一步虚化,整个短语的意义主要由“过”承担,由“超过”引申出表程度的用法。如“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黄帝内经·素问》,“然过于审慎,所上表奏,惧有误失,必读之数十遍,仍令官属再三披省”《旧唐书·皇甫无逸》,这里的“过于”则表示程度深的,过分的、太。当“过于”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时,“过于”则由副词过度到虚词。忠县话中“过于”中“于”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后面可以不跟形容词。
二.害病
忠县话中“害病”指生病:
1.“年纪大哒,只要不害病就好。”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用例:
2.“高太尉骂道:贼配军,你既害病,如何来得?《水浒传·第二回》“害病”为什么又可以表示“生病”呢?这还得从“害”的词义演变入手,“害”《说文·宀》:“害,伤也。从宀,从口,从丯(表示创伤),会家里口角相伤之意”本义指“损伤”引申指“灾祸,祸患”这个意思经常与“患”互训,如《淮南子·修务》“时多疾病毒伤之害”,高诱注:害,患也。《经义述闻·大戴礼上·躬行忠信》“仁义在己,而不害不知”王引之按:害者,患也。《孟子·离娄上》“人在患,在好为人师”,《吕氏春秋·重己》“此阴阳不适之患”《贵生》“恶为君之患也”高诱注:患,害也。《礼记·乐记》“论伦无患”郑玄注:患,害也。“患”本指忧虑担心,后作引申指“生病”。由于“害”和“患”可以互译,所以“害”也引申出“患”的意思,表示“生病”。虽然“患病”和“害病”都表示“生病”的意思,在现代汉語中它们有不同的分工。“患病”一般用于书面语中,而“害
病”一般只出现于口语中,且一般用于西南地区的方言中。
三.活泛
忠县话中“活泛”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动作灵便:人老了,手脚都不太活泛了。二是机灵、灵活:他这话说得很活泛,别个抓不到把柄。”其实“活泛”一词古代早已有之。《水浒传》第七回:“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又《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送这差不多五十两银子己你,指望你到官儿跟前,说句美言,反倒证得死板板的,有点儿活泛气儿哩!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走江湖的,心里活泛,嘴巴又快,又热闹。”可见“活泛”大多是在口语材料中用得多,所以能够在地区方言中流传至今。
关键词:重庆方言 古语成分 小考
黄侃曾说过:“固知三古遗言,散存方国。考古语者,不能不验之于今;考今语者,不能不原之于古。”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方言经过劳动人民一代一代的流传,其中虽然也受到共同语的影响,但是很多方言中很多惯常用法还是得以保存下来。在经过一代一代流传,我们很难从今天的普通话去窥探过去的语言。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各地的方言中了解到古代语言的一些面貌。重庆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广义上的重庆话,指居住在重庆市区和各区县的人民的方言。但重庆的某些区县的方言与重庆主城的语言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万州话、丰都话、江津话。本文主要以笔者的家乡忠县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忠县方言中所保留的古代汉语的痕迹。
一.过于
忠县话中“过于”表示“过分”,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如:
1.“这件衣服花得太过于哒,你穿起不合适”;
2.“你莫太过于哒!”。
在忠县话中“过于”和“过分”同义,受普通话的影响,“过于”一词用得越来越少,但是也是极具方言色彩的。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过于”的用例,如:
3.“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4.“夫万物凡事过于大,末不反本者,殊迷不解,故更反本也。 《太平经·卷三十五·别贫富法第四十一》
5.“若纵而不反,如狐之涉水而濡其首,则过于自信,而失其义矣。”《周易本义》第二卷
6.“司徒郑真公,每在方镇,崇树公家,陈设器用,无不精备。至于宴犒之事,未尝刻薄。而居常奉身,过于俭素”。《因话录·赵璘》
在上面的例子中“过于”是表示“太”的意思,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
“过于”在古代文献中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说文解字·辵部》:“过,度也。从辵,咼声”本义为边走边量度。而“于”较多的则用作一个介词。“过”由本义引申指:行走,经过。过于最开始的用法也是指“行走,经过”,“于”引介“经过的地点,”如:
1.“异日,君过于康庄,闻宁戚歌,止车而听之,则贤人之风也,举以为大田。”《晏子春秋·卷第四·内篇问下》;“过”由“经过”又引申指“超过”,“于”引介受事,如:
2.“诗、书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三国志·魏书·卷四》
3.“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服于孟贲,足蹑效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淮南子·主术训》;
“过于”还表示“对……有过错、失误”,“于”引介失误之处,或者失误的对象。如:
4.“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商君书·第四卷》
不管是表示“经过”、“超过”,还是表示“对……有过错、失误”,“过于”都还不是一个词,只是一个短语。当“过”表示“超过”,“于”没有引介“超过”的对象,而是后面跟形容词,这时“于”的语法意义也进一步虚化,整个短语的意义主要由“过”承担,由“超过”引申出表程度的用法。如“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黄帝内经·素问》,“然过于审慎,所上表奏,惧有误失,必读之数十遍,仍令官属再三披省”《旧唐书·皇甫无逸》,这里的“过于”则表示程度深的,过分的、太。当“过于”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时,“过于”则由副词过度到虚词。忠县话中“过于”中“于”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后面可以不跟形容词。
二.害病
忠县话中“害病”指生病:
1.“年纪大哒,只要不害病就好。”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用例:
2.“高太尉骂道:贼配军,你既害病,如何来得?《水浒传·第二回》“害病”为什么又可以表示“生病”呢?这还得从“害”的词义演变入手,“害”《说文·宀》:“害,伤也。从宀,从口,从丯(表示创伤),会家里口角相伤之意”本义指“损伤”引申指“灾祸,祸患”这个意思经常与“患”互训,如《淮南子·修务》“时多疾病毒伤之害”,高诱注:害,患也。《经义述闻·大戴礼上·躬行忠信》“仁义在己,而不害不知”王引之按:害者,患也。《孟子·离娄上》“人在患,在好为人师”,《吕氏春秋·重己》“此阴阳不适之患”《贵生》“恶为君之患也”高诱注:患,害也。《礼记·乐记》“论伦无患”郑玄注:患,害也。“患”本指忧虑担心,后作引申指“生病”。由于“害”和“患”可以互译,所以“害”也引申出“患”的意思,表示“生病”。虽然“患病”和“害病”都表示“生病”的意思,在现代汉語中它们有不同的分工。“患病”一般用于书面语中,而“害
病”一般只出现于口语中,且一般用于西南地区的方言中。
三.活泛
忠县话中“活泛”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动作灵便:人老了,手脚都不太活泛了。二是机灵、灵活:他这话说得很活泛,别个抓不到把柄。”其实“活泛”一词古代早已有之。《水浒传》第七回:“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又《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送这差不多五十两银子己你,指望你到官儿跟前,说句美言,反倒证得死板板的,有点儿活泛气儿哩!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走江湖的,心里活泛,嘴巴又快,又热闹。”可见“活泛”大多是在口语材料中用得多,所以能够在地区方言中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