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的保护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二十多年来,高校在产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 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简介]李海燕(1966- ),女,石家庄经济学院西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法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1)张颖(1978- ),女,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法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1)李世忠(1972- ),男,石家庄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官,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立项课题“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4572108)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2-0053-03
  
  高校的主要功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如何对高校所产生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
  
  我国自1985年实施知识产权制度以来,特别是随着《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的出台,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也在逐步建立和开展,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03年全国高校共申请专利10216件,比上一年(2002年为5973件)增长71%;共获授权专利3389件,比上一年(2002年为1710件)增长98%;2004年前6个月,全国高校申请专利6259件,比上一年同期(2003年为4668件)增长34%,全国高校获授权专利2143件,比上一年同期(2003年为1128件)增长90%;2005年底,全国高校历史累计专利申请量为76828件,其中发明专利50340(占总数的65.5%),专利申请呈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由此看出,高等学校已经成为我国专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生长点与辐射源,为积极探索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国高校目前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还不容乐观,根据2005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公布的一份数据,5年间全国高校专利申请量为18137项,专利授权量8389项,专利实施量1910项,实施量只占授权量的22.8%,低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77.2%的专利被束之高阁,75%的高校申请专利很少或空白,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6所高校5年共申请专利4809项,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6.5%,其他高校则很少甚至是空白。
  
  二、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以来,高校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中,对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还缺乏真正的了解,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学校在制定政策时没有把知识产权保护摆到一个重要位置,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基础工作层面上。忽视立项查新,致使科研工作重复研究,甚至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忽视技术保密,急于论文发表;认为申请专利周期长、难度大,不如论文、奖励、成果鉴定的显示度高,客观上造成专利申请的消极状态,忽视了利用专利制度来保护产权成果;以发表论文、成果鉴定等为科研的第一目标,致使一些创造性很高的发明因为先发表了论文而丧失了申请专利所必需的新颖性,失去了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能。
  (二)知识产权流失现象较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学校与地方和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呈上升趋势,全国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愈演愈烈,由此引起的侵犯学校知识产权的纠纷在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调查显示,近30%的高校有科技成果流失现象,或被窃取,或随人员流动而流失。如,高校大量教师通过跳槽、考博、留学、访问等途径离开原学校,谋求新发展,而将所掌握的技术资料、图纸、成果、软件等带到新单位;大量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在校期间参与了导师的科研工作,离校时将有关技术秘密直接或变相地带走;一些高校中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在技术服务和社会兼职活动中,为了一己私利,将技术秘密非正常地转移到兼职单位;有的把职务专利成果当做非职务专利成果申请,将职务技术成果私下以非职务技术成果低价出让给一些商家;有的在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中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度”的分寸掌握不够或者项目介紹缺乏策略造成技术泄密等。
  (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大都由科技处管理人员兼管,这样做不利于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不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争取法律援助。由于管理失控,无法处理有关知识产权纠纷、诉讼等问题,不能保护学校和教师的利益,造成学校的知识产权流失,且无人追究,使学校遭受重大损失。
  (四)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经费
  按照《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各高校应该设立专利基金,并对获取专利给予一定的奖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停留在表面,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基金或专利基金。有些高校即便有了专利基金,也是严重不足,而且没有形成实施专利申请的良性循环。众所周知,专利的申请到获权后的维持均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而且申请国外专利费用更高,所以专利获得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高校中职务发明的专利费一般由课题组从课题经费中支出,而对于一些科研经费较少甚至没有科研经费的人员来说,此项经费是很大的一笔支出,很难支付与维持。近年来,高校专利权提前中止的比例相当高,这与维护费用有直接的关系。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调查表明,在高校中因缴不起年费而放弃专利权的占33%(比工业企业高出20%),认为专利前景不好的占37%。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项基金,使得一些本该申请专利的高科技成果丧失了专利制度的保护。
  (五)高校知识产权利用率不高
  高校作为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应当担负更重要的职责。但是,目前高校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利用上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学校在申请立项之后往往不重视其最终是否转化为成果,是否被社会、企业使用和推广。一份教育部安排的研究课题报告显示,我国高校虽然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6000~8000项,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一方面,大多数科技人员认为申请专利花钱费力不如发表文章或报奖来得实惠,有的申请专利也是迫不得已,是为了科研课题结题的要求和需要,即使授权后也大多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此外,高校也没有专门从事开发转让、推广应用的经营队伍,这些因素阻碍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我国产(企业)、学(高校)、官(政府)合作力度不够,尤其是政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高校的科技成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日本近年来建立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将知识产权创新的重点放在促进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创新上,把高校当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植。而我国在立法上还缺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保障机制,尤其在知识产权利用环境的建设方面仍是空白。
  
  三、加强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促进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迅速发展。
  (一)强化高校各级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法制教育的普及,高校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已是当务之急。一个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好与坏,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及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高校科技工作主管部门应制订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培训计划,面向高校科技管理干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使科技管理干部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和工作实际进行宣传与教育,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主动配合工作的积极性;高校各级领导更应与时俱进,要有导向意识,从领导理念上引入市场经济中专利和产权保护的新内涵,把知识产权保护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使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到实处。
  (二)做好高校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预防知识产权的流失
  各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学校知识产权战略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申请、审查、鉴定、评估、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承担学校的技术转移、合同审批工作,并负责处理与学校有关的争议和纠纷,有条件的高校应培养自己的专利代理人和法律顾问。具体来讲,一是要在高校各类科研计划管理办法中具体规定有关知识产权管理的要求和内容,把取得知识产权作为下达项目的基本目标要求,使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贯穿于立项、执行、验收等科研计划管理的全过程;二是建立行之有效的专利工作规章制度,如发明创造申报制度、专利申请与放弃的决策制度、专利权纠纷的处理制度等,使之成为规范教师和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的行为准则;三是要大力落实各项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同等对待专利方面的奖励和成果方面的奖励,同时在职称评定以及其他检查、评估体系中增加专利项目的比重;四是要加强人才流动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力度,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科技人才流动中知识产权权属,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防止高校知识产权的流失。
  (三)设立专利专项基金,推动知识产权成果化
  科技成果的成功应用和转化是对知识产权最好的保护。为了改变专利费用由发明人或课题组承担、专利的申请与放弃由发明人决定的局面,高校要设立专门的专利基金,即由学校单独设立一项经费,用于奖励发明创造和专利的申报维护费用,提高专利申请量,这种资金支持不是无条件的,而是要与专利的实施许可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学校与发明人事先协定,在专利实施许可后,合理确定发明人与学校之间的分配比例,将一部分作为学校的管理费用,另一部分分给院系和发明人用于新的研发,从而保证专利的申请与实施处于良性循环。如清华大学每年用于专利申请和维持的基金达300多万元,东南大学每年设立100万元专利申请基金用于鼓励申请专利,石家庄经济学院对获得发明专利证书的科技人员每项奖励0.5万元,以此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
  (四)明晰科技成果产权,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知识产权激励制度的最根本体现是权利归属。科技成果的产权问题是目前影响高校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性问题,如果专利成果的转化效益与个人利益不协调,就会挫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丧失继续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在高校中有一部分老师认为课题和经费是自己争取的,专利申请人应当是自己。而实际工作中,课题和经费列入了学校科研计划,学校为其提供了相关的人员、科研时间、实验室、实验仪器等物质条件以及相关的行政管理服务等,并将项目完成的情况作为科研人员考核、晋升、职称评聘的依据,这显然应属于本职工作之列。这样的科研成果应是职务发明,专利申请人当然应该是学校。但对一些省属的指导性项目,课题虽然列入了学校科研计划,但没有科研经费,需要申请人自筹经费,笔者认为这样的科研成果应是非职务发明,应该属于申请人所有。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将知识产权授予项目承担单位,实行“放权计利”,项目承担单位可以依法自主實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等,并取得相应的收益。事实证明,这一规定对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应根据具体知识产权的性质及其产生过程等实际情况,分为学校主体、学校与发明人共同主体、发明人主体等,并采取契约方式明确不同主体的责权利关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办法,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学校和具体人员的权属比例关系,使教师的贡献与所得利益相称,进一步激发其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五)建立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培育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业
  建立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是知识产权成果化的保证。高校的人才是多层次的,便于组成合理的科研梯队。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中老年教师基础知识雄厚、科研能力强,在科研队伍组建中注意教师在年龄、专业、研究层次等方面的搭配,做到理论研究型人才与应用研究型人才相结合,有助于科研在有雄厚理论的基础上向应用性发展,推动成果向应用性方向转化,并逐步实现成果的产业化。因此,高校应当转变观念,强化市场导向意识,加强政策引导,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优势,努力争取社会资本参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强与政府、市场、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投融资机构结合,通过与各地区、企业建立实质、友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地区或企业的技术创新,使科研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培育和发展高校的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产业。此外,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和培训机构以及知识产权教学工作走在前列的高校,可以考虑建立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培养基地,集成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研究和教育资源,并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以形成开放式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汪克强.加强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6).
  [2]赵淑茹.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5).
  [3]吴涓.关于加强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若干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3).
  [4]江清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6(1).
  [5]赵敏祥.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5(7).
  [6]周静.加强管理 做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其他文献
<正> 1 建立药库药品管理程序 将药库所有药品相关信息输入微机(采用四角号码),设置相应的口令。详细反映每种药品的购入、发出、损耗、升溢、调价、效期、批号等情况。过程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世界上公认的音乐天才,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700多首作品,范围涉及到音乐的各个领域,在莫扎特诞辰260年之际,让我
<正> 多年来,我国卫生资源在分布上,占人口20%的城市居民拥有80%的份额,面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只占有20%的份额。这个反差确实很大,应该进行适当调整。卫生界有些同志认为,只有把
在此介绍了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开展实验教学和实习模式改革、增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多渠道强化学生科研培训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总结了新教学体系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和效果。
我国是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故有的我国农村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远
【摘要】阜新蒙古剧诞生于解放初期的蒙古贞(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阜新蒙古剧成为中国第九个少数民族剧种,中国戏曲编委会认定阜新蒙古剧是中国新兴的少数民族剧种,并写进中国戏曲志,蒙古剧的出现,填补了蒙古族没有戏曲剧种的空白,标志着蒙古族文化艺术的新发展。  【关键词】阜新;蒙古剧  一、阜新蒙古剧的产生和发展  阜新蒙古剧是在蒙古贞短调民歌基础上产生的,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
<正> 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是一所地市级综合医院,为顺应医院改革的形势需要,满足病人多层次的就医需求,于1999年8月1日率先在国内卫生系统推出了“让病人自主选择医生”这一新
本文对1978~1997年20年间卫生资源总量、不同专业卫生机构分布、卫生机构规模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引入功能、规模、结构和水平(FDSL)综合实力评价方法对卫生资源变化引起的综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优化,通过确立改革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立新的考核标准,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开展了指定选修课<口腔医学导论>课程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肯定。
基本医疗界定是当前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现有界定方法理论基础薄弱,可操作性差。本文首次引入线性支出系统对西安市碑林区1997年职工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