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古诗文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初中教材选用的古诗文,都是传诵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开始的各个朝代的散文,从《诗经》开始的自古至今的诗词曲赋,都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文内涵,反映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通过对优秀古诗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美感熏陶。但古诗文距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现有生活经历相差较远,所以学生对古诗文感到陌生,对古诗文敬而远之。因此在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呢?本人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诵读,深刻感悟
学生丰富的想象可以通过反复的诵读来激起,反过来说,学生诵读的兴趣又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得到激发,因此,在学习古诗文时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记忆表象在诵读中得到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对学习古诗词大有帮助。雨果曾经说过:“想象就是深度。”所以,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必须借助想象来感悟,古诗的字数极其有限,古诗的内涵又极其深刻,如果不能展开想象,学生就无法深入到作品的内部,就无法体会感悟到诗人创设的意境,也就无法真正掌握一首古诗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诵读中激发想象,在想象中促进诵读,通过诵读和想象感知诗中的形象,用生动的情境去填补诗句中留下的空白,更好地品味诗意,真正走进诗人创造的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古诗文写作年代距现在久远,学生兴趣不高,老师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产生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例如,说到诗人白居易,就先介绍他的特点。白居易活了七十五岁,是个长寿的诗人;他的诗现存二千八百多首,是个高产的作家;同时又是“安史之乱”以后,在中唐诗人中首屈一指,所以可与陶渊明、李白、杜甫齐名。这样可使学生对作者有个大致了解,除此以外,还可说说有关的小故事:白居易识字早,五六岁学写诗,八九岁已会声韵格律,十六岁拿了诗稿去长安拜访老诗人顾况。顾老先生见不速之客是个孩子,名字是“居易”,就打趣说:“长安米贵,在此‘居’可很不‘易’呀!”接下来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禁叫绝,郑重地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不难……”。这样一说学生自然会对作者产生兴趣,然后再学习他的《卖炭翁》,学生当然就神情专注,更加容易接受。
三、合作交流,迁移拓展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在古诗文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质疑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词句。讨论交流时,引导学生互相启迪,互相学习。例如,教学《小石潭记》,这是柳宗元脍炙人口的散文游记,要让学生读通读懂,可指导学生查找疑难字词,再让他们熟读成诵,从中受到美的陶冶。学生质疑中提出:想寄情山水的作者在僻远荒凉的永州确实找到了乐趣,听到“如鸣佩环”的水声,使他“心乐之”的清澈潭水与活泼的游鱼,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的欢悦之情可见一斑。可下文写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匆匆离去。作者是否有点“喜忧无常,性格不可捉摸”?学生们接下来根据各人体会各抒己见,最终明确这与作者在当时环境下的心境有关,柳宗元想寻求感伤的解脱,然而又无法彻底解脱,是处于抑郁矛盾之中所表现出的举动,这与欧阳修贬官滁州《醉翁亭记》中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有所不同。
四、强化积累,适时引用
文章中名句的引用并非是多余之笔,“……‘大江东去’不由人不追慕英雄伟业,‘杨柳依依’却叫你享受幸福人生。唐太宗说处世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其实还少说了一面,以自然为镜,可调身心。”仅几句中的引用就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有《诗经·采薇》,另有唐太宗的名言。如果没有这些引用,文章就会少了意蕴与灵气。我们学习古诗文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发扬与光大,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与引用。那么如何效果更好些?可在教学中把相关古诗文内容进行组合:例如,诗词中比较多的写“山水”、写“送别”、写“春色”等。就以“春”这个话题来说: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另有杜牧的、陆游的、晏殊的……可以把这些组合在一起,各写春色,异曲同工,在欣赏一幅幅优美绚丽春天美景的同时,可使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在吟诵中受其感染加深记忆。
五、诗文赏析,理应重视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复杂,而教学课时相对不足,古诗文鉴赏又不是初中阶段的考查内容,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就变得可有可无了。长期的不重视使古诗文教学变得毫无美感可言,这是学生学习古诗文普遍兴味不浓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对古诗文教学,赏析至关重要,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了,学起来就事半功倍。而且古诗文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精萃,它们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它可吟可唱的韵律美,它千雕万琢的文字美,它遗世独立的人格美,它意蕴悠长的哲理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养成都是绝佳的教育素材,真是不容错过。古诗文赏析的意义近可以说是为了完成初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对接,远可以说为了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诗文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总之,古诗文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古诗文教学,要在古诗文这块园地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用广博的知识沟通古今,让传统文化在今天大放光彩。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名家的创作技巧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文,注重积累名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但从古诗文中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受到深刻的启迪,获得良好的教益,让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充实。■
一、注重诵读,深刻感悟
学生丰富的想象可以通过反复的诵读来激起,反过来说,学生诵读的兴趣又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得到激发,因此,在学习古诗文时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记忆表象在诵读中得到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对学习古诗词大有帮助。雨果曾经说过:“想象就是深度。”所以,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必须借助想象来感悟,古诗的字数极其有限,古诗的内涵又极其深刻,如果不能展开想象,学生就无法深入到作品的内部,就无法体会感悟到诗人创设的意境,也就无法真正掌握一首古诗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诵读中激发想象,在想象中促进诵读,通过诵读和想象感知诗中的形象,用生动的情境去填补诗句中留下的空白,更好地品味诗意,真正走进诗人创造的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古诗文写作年代距现在久远,学生兴趣不高,老师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产生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例如,说到诗人白居易,就先介绍他的特点。白居易活了七十五岁,是个长寿的诗人;他的诗现存二千八百多首,是个高产的作家;同时又是“安史之乱”以后,在中唐诗人中首屈一指,所以可与陶渊明、李白、杜甫齐名。这样可使学生对作者有个大致了解,除此以外,还可说说有关的小故事:白居易识字早,五六岁学写诗,八九岁已会声韵格律,十六岁拿了诗稿去长安拜访老诗人顾况。顾老先生见不速之客是个孩子,名字是“居易”,就打趣说:“长安米贵,在此‘居’可很不‘易’呀!”接下来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禁叫绝,郑重地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不难……”。这样一说学生自然会对作者产生兴趣,然后再学习他的《卖炭翁》,学生当然就神情专注,更加容易接受。
三、合作交流,迁移拓展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在古诗文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质疑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词句。讨论交流时,引导学生互相启迪,互相学习。例如,教学《小石潭记》,这是柳宗元脍炙人口的散文游记,要让学生读通读懂,可指导学生查找疑难字词,再让他们熟读成诵,从中受到美的陶冶。学生质疑中提出:想寄情山水的作者在僻远荒凉的永州确实找到了乐趣,听到“如鸣佩环”的水声,使他“心乐之”的清澈潭水与活泼的游鱼,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的欢悦之情可见一斑。可下文写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匆匆离去。作者是否有点“喜忧无常,性格不可捉摸”?学生们接下来根据各人体会各抒己见,最终明确这与作者在当时环境下的心境有关,柳宗元想寻求感伤的解脱,然而又无法彻底解脱,是处于抑郁矛盾之中所表现出的举动,这与欧阳修贬官滁州《醉翁亭记》中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有所不同。
四、强化积累,适时引用
文章中名句的引用并非是多余之笔,“……‘大江东去’不由人不追慕英雄伟业,‘杨柳依依’却叫你享受幸福人生。唐太宗说处世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其实还少说了一面,以自然为镜,可调身心。”仅几句中的引用就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有《诗经·采薇》,另有唐太宗的名言。如果没有这些引用,文章就会少了意蕴与灵气。我们学习古诗文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发扬与光大,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与引用。那么如何效果更好些?可在教学中把相关古诗文内容进行组合:例如,诗词中比较多的写“山水”、写“送别”、写“春色”等。就以“春”这个话题来说: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另有杜牧的、陆游的、晏殊的……可以把这些组合在一起,各写春色,异曲同工,在欣赏一幅幅优美绚丽春天美景的同时,可使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在吟诵中受其感染加深记忆。
五、诗文赏析,理应重视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复杂,而教学课时相对不足,古诗文鉴赏又不是初中阶段的考查内容,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就变得可有可无了。长期的不重视使古诗文教学变得毫无美感可言,这是学生学习古诗文普遍兴味不浓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对古诗文教学,赏析至关重要,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了,学起来就事半功倍。而且古诗文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精萃,它们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它可吟可唱的韵律美,它千雕万琢的文字美,它遗世独立的人格美,它意蕴悠长的哲理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养成都是绝佳的教育素材,真是不容错过。古诗文赏析的意义近可以说是为了完成初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对接,远可以说为了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诗文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总之,古诗文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古诗文教学,要在古诗文这块园地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用广博的知识沟通古今,让传统文化在今天大放光彩。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名家的创作技巧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文,注重积累名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但从古诗文中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受到深刻的启迪,获得良好的教益,让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