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为主的学习转变为“探究式”为主的学习。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采用现代技术将艺术教学形象生动的展现,利于小学生更好掌握艺术知识。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技能技法示范传授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水平,拓展了教学面,文字狱画面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者让学生成为主体,成为“探究者”,通过教师引导、辅导和指导,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巧妙的整合。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艺术 整合
一.整合材料,创设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传统的校本研修以听听课,看看录像,评评课为主要形式,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多,对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少,难以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而视频案例的校本研究在课堂教学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形式。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源的利用,辅助学生进行艺术学习,为学生学习创造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平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像一位向导为学生指引方向。通过“整合”再现生活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绘画中舒展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这个“最有价值的地方”存在何处?它存在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之处;存在于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于学生对课堂内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这些地方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处,也是教师知道策略运用是否到位的检验场所。
二.整合多种感官,触发联想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发展的结晶。它是一种能够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创新思维不但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和手段。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学会运用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联想、分解和重构的方法进行创作。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内心世界,从画面表现自己的新颖、独到的想法。实现自己梦想或者愿望,表现内心世界。同时他们也体验着创新和想象的乐趣。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制造一个动中有静,无声中有思考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联觉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建立全方位的信息通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突破美术课学习的难点。
三.通过整合,创设知识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理论的探究教学,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经验主义科学观,它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问题解决法”和“发现法”。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创设知识疑点,引导探究。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37.
[2]姚敏.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7:17.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艺术 整合
一.整合材料,创设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传统的校本研修以听听课,看看录像,评评课为主要形式,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多,对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少,难以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而视频案例的校本研究在课堂教学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形式。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源的利用,辅助学生进行艺术学习,为学生学习创造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平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像一位向导为学生指引方向。通过“整合”再现生活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绘画中舒展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这个“最有价值的地方”存在何处?它存在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之处;存在于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于学生对课堂内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这些地方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处,也是教师知道策略运用是否到位的检验场所。
二.整合多种感官,触发联想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发展的结晶。它是一种能够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创新思维不但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和手段。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学会运用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联想、分解和重构的方法进行创作。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内心世界,从画面表现自己的新颖、独到的想法。实现自己梦想或者愿望,表现内心世界。同时他们也体验着创新和想象的乐趣。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制造一个动中有静,无声中有思考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联觉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建立全方位的信息通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突破美术课学习的难点。
三.通过整合,创设知识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理论的探究教学,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经验主义科学观,它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问题解决法”和“发现法”。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创设知识疑点,引导探究。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37.
[2]姚敏.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7:17.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