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音乐剧艺术走进中小学校园提供了发展机遇。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创作适合中小学生表演的音乐剧时,须先创作好音乐剧的剧本、剧诗、音乐。本文以历时一年的创作实践为研究基础,总结了适合中小学表演的音乐剧剧本、剧诗、音乐的创作规律和要则。
关键词:湖南;中小学;音乐剧;剧本;剧诗;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4)02
音乐剧艺术在近十年间普及迅速,已逐渐走进中小学校园,并受到学生们的喜欢。如何创作能让中小学学生乐于接受并成功表演的音乐剧,如何运用音乐剧这个综合性极强的舞台表演艺术来实现“寓教于乐”,对于诸多艺术教育工作者而言还是一块急待开垦和耕耘的新田。
为跟上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革新步伐,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数位大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小学音乐剧创作理论的大学生课题研究团队。该课题组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研究,先后创作了适合中小学学生表演的音乐剧《马瑞拉》《新版兰花花》《大年》《追香记》《露营之夜》等。从剧本、剧诗、音乐的雏形,到整个文本创作 的修改,再到剧目的排演,课题组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中小学音乐剧文本创作的诸多心得体会,进而整理出有关剧本、剧诗、音乐创作方面的规律与要则。
一、剧本创作
剧本是音乐剧的基本载体,剧中其他艺术元素以它为核心并为之服务。音乐剧的剧本不同于歌剧、话剧等其他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的剧本,因为音乐剧的剧本在实现戏剧目的时,必须为音乐、舞蹈、舞美等艺术创作留出足够的戏剧时空,而这意味着对音乐剧的剧本创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创作适合中小学生表演的音乐剧,其剧本创作必须关注所面向的这个特殊群体,因此在剧本的主题、故事、人物、情节等方面的设计与创造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要求。
(一) 积极向上的主题
中小学音乐剧的主题导向是创作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因为孩子们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都需要得到适宜及正确的引导。那些叫好又叫座的美国音乐剧,如《音乐之声》《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等,都展现了“真善美”的人生主题,并在不同年代的孩子们心中播撒了“爱”的种子。在当今“倡导和谐社会”的中国,为中小学生创编音乐剧的重要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表演音乐剧的过程中,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实现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切实地感受“真善美”。
课题组创作的剧本大都围绕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主题展开,如《大年》中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情感,用感人肺腑的故事述说出他们的憧憬与希望;《马瑞拉》中以主角马瑞拉的故事为线索,传递出了在逆境中依旧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露营之夜》讲述了同学结伴户外露营所发生的系列趣事,轻松愉快地展现了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新版兰花花》则以解放时期特殊背景下的故事为题材,在诙谐的情节里传递着冲破封建桎梏、追求爱情自由的勇气。
(二)简单易懂的故事
剧中主题确定之后,着手编创戏剧故事。在创造故事时,须考虑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还要顾及他们的戏剧表演与歌舞表演水平,因此故事情节不宜复杂曲折,否则叙述故事的戏剧人物过多将导致排练过程混乱,使剧目排演耗时费力。剧本讲述简单的故事,使歌舞在剧本中有着重要位置,而且多段歌舞的加入也不会破坏剧中的戏剧结构,从而不会影响到学生观众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中小学音乐剧中的生动故事可以来源于学生们周围的人和事,也可以改编自他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还可以从当下流行的儿童影视、漫画等作品中取经。音乐剧《马瑞拉》改编自著名的安徒生童话《灰姑娘》,讲述了女主角马瑞拉在姐姐、后母的欺压下依旧实现梦想、收获幸福的简单故事;《新版兰花花》亦是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改写而来,讲述了男女主角虎子、兰花花冲破封建旧势力的樊笼、获得自由解放的动人故事。这种似曾相识的故事以不同视角来叙述,既能唤起孩子们真挚的回忆而又不老套乏味,还能引起孩子们的普遍共鸣。
(三)性格鲜明的人物
简单的戏剧故事在剧本中定然不会出现繁多的戏剧人物,也不会出现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正因为戏剧人物的精简便要求人物的性格必须鲜明清晰。生动的人物能使戏剧故事鲜活起来,更加引人入胜。例如《新版兰花花》,剧中有善良勇敢的虎子、活泼坚强的兰花花、和蔼可亲的花花妈、恃强凌弱的周老爷、趋炎附势的狗子、精明端庄的大奶奶、温柔娇媚的姨太太、滑稽可笑的打手等,这些性格各异的戏剧人物共同演绎了一个爱恨情仇、笑泪交织的故事。再例如《马瑞拉》,剧本中原有五个戏剧人物:马瑞拉、姐姐马瑞亚、后母、浩宇王子、主持人。排练期间的剧本修改让“主持人”这个人物从舞台上隐去,其台词被设计成画外音,舞台上的人物精简为四个,使马瑞拉的“善良”、姐姐的“骄纵”、后妈的“凶悍”、王子的“正直”之间的人物性格对比更为突出,从而实现中小学音乐剧剧本创作之要则——“用最精简的人物演绎最生动的故事”。
性格鲜明的戏剧人物不但在创作故事情节上提供了各种矛盾的可能,也使演员们能在最大程度上张扬个性,从而塑造出更加鲜活生动的角色来。如此一来,创作者和演员共同创造出更好的戏剧效果,并与观众们一起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满足。
(四)有趣生动的情节
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创造力和感受力都是极强的,因而在剧本中增添有趣的情节既能增强对中小学生观众的吸引力,也能触发学生演员们的表演积极性以及创造才能。例如《马瑞拉》中的姐姐、后母因争相刁难马瑞拉而引发矛盾,她们针锋相对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新版兰花花》中周府管家狗子带领打手们上门抢亲时手忙脚乱,他们的滑稽可笑能让观众捧腹大笑。在最后一场戏“解放”中,欺软怕硬的狗子在解放军面前临阵倒戈,将敌我矛盾指向周老爷,周老爷的气急败坏、狗子的见风使舵使这场戏成为必不可少的戏剧高潮。
面向中小学生的音乐剧,其主题必然是健康积极的,通过舞台表演将“真善美”润化在每个同龄人(演员及观众)的身上,进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音乐剧之所以能让学生们轻松表演的首要条件,即剧本必定围绕“简单”二字展开,在简单、有趣的戏剧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的戏剧人物。
二、剧诗创作
剧诗是音乐剧剧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歌曲与情节、人物发生直接联系的桥梁与通道。剧诗为从剧本内容浓缩而来的、由音乐暗示的思想与情感的戏剧时刻提供文学内容,又将戏剧人物的思想、情感转化为措辞陈述出来,因此剧诗是剧本中具有戏剧性的诗歌,又是能表达人物言语动作的可唱之诗。[1]
(一)描述戏剧事件
剧诗叙述人物在所在戏剧环境中经历的事件,这是音乐剧创作的常用手法。作者须针对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局限性而创作简单直白、口语化的剧诗来叙述戏剧事件。《新编兰花花》一开场便是“虎子手执羊鞭在山头放羊”的情景,开场曲“我家住在清水村/家家户户都贫困/只有那村头的周地主/才是这地儿的真主人”清晰地表达了虎子这个角色的戏剧背景,“放着我瘦瘦的小羊儿/想着我可爱的花花妹妹”直接叙说正在放羊的虎子心不在焉,时时想着自己的“花花妹妹”。短短几句剧诗不加任何修饰,轻松地将剧中主要人物以及曾经或即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一一引出:兰花花将出现在虎子身边,他们一起放羊、一起向往着未来的幸福生活,但“那村头的周地主”必将会百般阻挠。
(二)塑造人物性格
戏剧人物具有特定的性格,在与其他人物形成交流、碰撞和冲突的过程中,情感状态会随之发生变化,而这种无法言说的变化无疑用诗歌化的表达才能直击观众的内心。剧诗作者需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以诗歌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如《马瑞拉》中,姐姐马瑞亚一上场就唱道:“我要这世上所有漂亮衣服/我要那英俊王子向我臣服/我要看别人对我羡慕嫉妒/我要一直被呵护/万众瞩目/我要……/我要这所有的一切!”作者用直白的语言将马瑞亚恃宠而骄、傲慢自大的性格一显无疑。再如《大年》中,留守女孩多多一夜梦醒后发现爸爸不在身边,伤心地唱道:“每晚我侧着耳朵听动静/突然门响了爸爸回来了/就这么听着想着睡着了/梦见了爸爸回来了/爸爸笑着说我长大了/我把奖状拿给爸爸/他奖励女儿条裙子/镶着很多白色的小兰花”,在这朴素的话语里充满着孩子的童真和期盼。
(三)烘托戏剧气氛
戏剧气氛与戏剧情境有关,大致是指某种与戏剧情境相适应、或为戏剧情境所需要的特定感觉空间,是由戏剧冲突这个核心散发出来的情、景能量的外线形式[2]。在剧诗中,要运用措辞、押韵以及想象中的形象,为剧本建立戏剧气氛。以《马瑞拉》开场曲“清晨之歌”为例,整个开场便营造了一种浪漫、阳光、梦幻的戏剧气氛:当阳光洒在我脸上/温暖了一个早上/当微风拂过我耳旁/仿佛跟我低语一样/当蝴蝶儿停在我手上/颤动着翅膀/七色泡泡飞舞着/悬浮在天上/新的一天开始了/阳光洒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陶醉着鸟语花香/我想,我要飞翔的翅膀。剧诗开头以整齐、押韵的排比句描绘了一幅清晨万物更新、清新温暖的美好画面,女主角马瑞拉陷入了对“新的一天”的美妙幻想,她幻想着有一双翅膀翱翔在花香鸟语之间。
(四)营造戏剧效果
由中小学来表演的音乐剧,其剧本虽不宜展现曲折的情节,但仍需要有戏剧性的小高潮来使故事更加饱满、更加有吸引力,而将戏剧小高潮设置于歌舞场面中往往更具情感色彩和感染力。以《新编兰花花》中“抢亲”这场戏为例,戏剧人物花花妈在花花被强行带走后悲痛万分又奈何年事已高、势单力薄而无能为力,被压抑的无奈之感化作一曲《悲腔》:“天昏地暗是今日/悲痛绝望是此时/我儿可怜才懂事/五岁便把爹爹死/幸亏有三虎照顾/生活过的正充实/如今天公不开眼/碰上地主来抢亲/呜……/呜……/孰能救救我乖乖儿/孰能帮我儿评理!”《马瑞拉》第一场中,后母恶狠狠地教训马瑞拉:“难道你以为自己还是大小姐/在我的调教下还不知道收敛/奴隶都不够资格你给我老实点/惹得我不高兴了/我会让你消失在我眼前……”短短几句便将后母这个反面人物的“狠心、毒辣”尽展无遗,同时让观众立刻陷入到马瑞拉的情感环境中。
中小学生的语言表现力远不如专业戏剧演员,尚不能用简单几句话就将情感纠葛和内心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剧诗作者需要戏剧人物在观众面前唱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即在剧诗中尽可能地展现戏剧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冲突,这样才能做到即使中小学生在遇到与自身年龄差距、背景差距颇大的戏剧角色时,也能容易理解角色及把握角色内心,从而在舞台上轻松自如地塑造戏剧人物。
剧诗创作除了要注重描述戏剧事件、塑造人物性格、烘托戏剧气氛、营造戏剧效果之外,还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理解力与表达力的局限性,让剧诗更加通俗易懂、规整押韵以及生动形象。
三、音乐创作
众所周知,音乐剧之“魂”——音乐贯穿于整个剧中。面向朝气蓬勃的中小学生们,好的音乐总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他们的耳朵,赢得他们的关注,并调动他们参与音乐剧表演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无论是音符、节奏、音调的运用还是歌曲风格的选择都需要曲作者用心和投入。
(一)音符经济
与歌剧音乐不同,音乐剧的音乐更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此音乐剧中的某些歌曲总能在最短时间内广为流传、弥久不衰。以家喻户晓的音乐剧歌曲“雪绒花”为例,也许人们没看过音乐剧《音乐之声》,但他们一定会哼出“雪绒花”的旋律,其原因在于此曲简单、好听,凡听过一遍者便能跟着哼唱。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用朴实无华的音符创造了流畅动人的旋律,这也为中小学音乐剧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最基本的要则:用最经济的音符写出好听好唱的旋律。
曲作者在进行创作前先要考虑中小学生的音域问题(见谱例1),音高须控制在小字组F到小字二组C之间,最好是能使用八度内的音符来谱曲,尽量降低难度。
谱例1 《马瑞拉》第二场歌曲 《那年秋天》
其次,音符的运用要尽可能经济,避免繁杂(见谱例2)。如果音乐过于复杂,孩子们在实际排演的过程中便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来练习歌唱,加入戏剧情节以后,他们的表演负担加重,演出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所以曲作者在创作音乐时一定要“从简”。
谱例2 《新版兰花花》第一场歌曲 《双人小调》 片段
(二)节奏简单
节奏是歌曲旋律的基本骨架,曲作者在创作时要尽可能地使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型;较难准确掌握的附点、连音等节奏型尽量少用,那些连续的切分、交错的复节奏等尽可能避免。此外,节奏型的重复运用能增强旋律的记忆点,音乐的流畅性和律动性也会随之加强(见谱例3)。
谱例3 《马瑞拉》第一场歌曲《我要》 片段
音乐速度尽量放慢,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时值较长的音符可以大量运用,这样中小学生才能在充分驾驭歌曲演唱的同时,不影响戏剧上的发挥。
(三)旋律好听
每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中必定具备几首好听的歌曲,这样才能让观众对剧目记忆深刻。这是百老汇音乐剧创作“黄金定律”之一。综观那些经典音乐剧歌曲,深情款款的《玛丽亚》(《西区故事》)、忧伤压抑的《安那泰夫卡》(《屋顶上的提琴手》)、魅惑动人的《黑夜轻韵》(《歌剧魅影》)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为了让剧作中的歌曲好听且便于传唱,课题组借鉴了某些音乐剧名曲的旋法,例如《马瑞拉》中的《又到一年花开时》借鉴了《哦,美丽的清晨》(《俄克拉荷马!》)的旋法(见谱例4),音调明朗、节奏爽利,分解和弦建构的旋律婉转优美,展现了戏剧人物“马瑞拉”柔和温婉的性格。
谱例4 《马瑞拉》第三场歌曲《又到一年花开时》片段
创作技巧是音乐剧音乐创作中的必要手段,但真正好听的音乐还需要创作者紧贴戏剧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挖掘人物的深层情感,才能将每一个音符都写进听众的内心,引起广泛共鸣。例如《马瑞拉》第二场歌曲“那年秋天”(见谱例5)以弱起开头,音符徘徊于低音区,节奏缓慢连贯,旋律迂回流动,表现了孤独的王子以浅吟低唱诉说自己的憧憬,而充满个性色彩的和声小调则体现了王子的沉稳、忧郁。
谱例5 《马瑞拉》第二场歌曲《那年秋天》片段
(四)风格各异
随着剧情的发展,音乐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曲作者可运用个性的曲调来充分表现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以《马瑞拉》和《新版兰花花》为例:《马瑞拉》没有明确的戏剧背景,将其定义为西方宫廷或当代民间的故事皆可。曲作者迎合中小学生的喜好,采用了流行音乐的曲风,尽可能地展现剧中人物的青春活力(见谱例1、4);《新版兰花花》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成,为了突显民间特色及地域特点,沿用或改编了一些特定的音调,例如第一场的“虎子唱腔”(见谱例6),此曲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的独特韵调,节奏自由、纯朴大方、粗犷奔放,充分体现主要人物虎子的豪放性格。
谱例6 《新版兰花花》第一场歌曲《虎子唱腔》片段
当戏剧人物的情感出现变化时,曲作者可以调性转换、节奏对比等方式来创作不同风格的音乐。以《马瑞拉》中的《清晨之歌》与《幸福》为例:马瑞拉以清澈甜美的嗓音歌唱《新的一天》如此美好,同名大小调的转换表达马瑞拉对未来的憧憬,并为剧情发展进行铺垫(见谱例7);当马瑞拉最终牵手心爱的王子而欢乐高歌时,旋律与《清晨之歌》的绵延抒情不同,而是代以活泼跳跃的音符、短促轻快的节奏,调性在带有明朗、积极色彩的A大调持续,使歌曲《幸福》(见谱例8)的音乐风格与《清晨之歌》形成强烈对比。
谱例7 《马瑞拉》第一场歌曲《清晨之歌》片段
谱例8 《马瑞拉》第三场歌曲 《幸福》 片段
虽然中小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而导致音乐创作受到诸多限制,但创作中始终有迹可循。不论是运用简单的音符和节奏,还是采用风格各异的音调,曲作者必须为剧本创作既好听又符合戏剧要求的音乐,这样才能使学生们为这些歌曲而动容,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戏剧情境当中。
结语
在为中小学生创作音乐剧时,须充分了解到文本的可适性需要剧本、剧诗、音乐之间的相互磨合以及各自的不断修改。在剧目排演过程中,原有的剧本、剧诗及音乐在词曲配合、歌舞融合、舞美设计、舞台调度、演员等各方面的不合理性将一一显现,于是文本创作便进入到修改、排练、再修改、再排练的循环往复中,直至演出之前文本还在进行修改。
音乐剧文本创作虽非易事,但本课题组希望有关于中小学音乐剧文本创作方面的研究成果能获得众多中小学艺术教育者的关注,并为他们在创作更多更好的音乐剧之前提供有益的参考。让中小学生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参与音乐剧表演活动,让他们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培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从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责任编辑:郭爽
参考文献:
[1] 卿菁.美国百老汇的“整合音乐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16.
[2] 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41.
[3] 郭鹏,张旭. 外国音乐剧独唱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Deutsch,Diclier. Rodgers & Hammerstein:The Illustrated Songbook [M].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1998.
关键词:湖南;中小学;音乐剧;剧本;剧诗;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4)02
音乐剧艺术在近十年间普及迅速,已逐渐走进中小学校园,并受到学生们的喜欢。如何创作能让中小学学生乐于接受并成功表演的音乐剧,如何运用音乐剧这个综合性极强的舞台表演艺术来实现“寓教于乐”,对于诸多艺术教育工作者而言还是一块急待开垦和耕耘的新田。
为跟上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革新步伐,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数位大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小学音乐剧创作理论的大学生课题研究团队。该课题组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研究,先后创作了适合中小学学生表演的音乐剧《马瑞拉》《新版兰花花》《大年》《追香记》《露营之夜》等。从剧本、剧诗、音乐的雏形,到整个文本创作 的修改,再到剧目的排演,课题组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中小学音乐剧文本创作的诸多心得体会,进而整理出有关剧本、剧诗、音乐创作方面的规律与要则。
一、剧本创作
剧本是音乐剧的基本载体,剧中其他艺术元素以它为核心并为之服务。音乐剧的剧本不同于歌剧、话剧等其他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的剧本,因为音乐剧的剧本在实现戏剧目的时,必须为音乐、舞蹈、舞美等艺术创作留出足够的戏剧时空,而这意味着对音乐剧的剧本创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创作适合中小学生表演的音乐剧,其剧本创作必须关注所面向的这个特殊群体,因此在剧本的主题、故事、人物、情节等方面的设计与创造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要求。
(一) 积极向上的主题
中小学音乐剧的主题导向是创作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因为孩子们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都需要得到适宜及正确的引导。那些叫好又叫座的美国音乐剧,如《音乐之声》《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等,都展现了“真善美”的人生主题,并在不同年代的孩子们心中播撒了“爱”的种子。在当今“倡导和谐社会”的中国,为中小学生创编音乐剧的重要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表演音乐剧的过程中,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实现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切实地感受“真善美”。
课题组创作的剧本大都围绕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主题展开,如《大年》中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情感,用感人肺腑的故事述说出他们的憧憬与希望;《马瑞拉》中以主角马瑞拉的故事为线索,传递出了在逆境中依旧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露营之夜》讲述了同学结伴户外露营所发生的系列趣事,轻松愉快地展现了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新版兰花花》则以解放时期特殊背景下的故事为题材,在诙谐的情节里传递着冲破封建桎梏、追求爱情自由的勇气。
(二)简单易懂的故事
剧中主题确定之后,着手编创戏剧故事。在创造故事时,须考虑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还要顾及他们的戏剧表演与歌舞表演水平,因此故事情节不宜复杂曲折,否则叙述故事的戏剧人物过多将导致排练过程混乱,使剧目排演耗时费力。剧本讲述简单的故事,使歌舞在剧本中有着重要位置,而且多段歌舞的加入也不会破坏剧中的戏剧结构,从而不会影响到学生观众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中小学音乐剧中的生动故事可以来源于学生们周围的人和事,也可以改编自他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还可以从当下流行的儿童影视、漫画等作品中取经。音乐剧《马瑞拉》改编自著名的安徒生童话《灰姑娘》,讲述了女主角马瑞拉在姐姐、后母的欺压下依旧实现梦想、收获幸福的简单故事;《新版兰花花》亦是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改写而来,讲述了男女主角虎子、兰花花冲破封建旧势力的樊笼、获得自由解放的动人故事。这种似曾相识的故事以不同视角来叙述,既能唤起孩子们真挚的回忆而又不老套乏味,还能引起孩子们的普遍共鸣。
(三)性格鲜明的人物
简单的戏剧故事在剧本中定然不会出现繁多的戏剧人物,也不会出现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正因为戏剧人物的精简便要求人物的性格必须鲜明清晰。生动的人物能使戏剧故事鲜活起来,更加引人入胜。例如《新版兰花花》,剧中有善良勇敢的虎子、活泼坚强的兰花花、和蔼可亲的花花妈、恃强凌弱的周老爷、趋炎附势的狗子、精明端庄的大奶奶、温柔娇媚的姨太太、滑稽可笑的打手等,这些性格各异的戏剧人物共同演绎了一个爱恨情仇、笑泪交织的故事。再例如《马瑞拉》,剧本中原有五个戏剧人物:马瑞拉、姐姐马瑞亚、后母、浩宇王子、主持人。排练期间的剧本修改让“主持人”这个人物从舞台上隐去,其台词被设计成画外音,舞台上的人物精简为四个,使马瑞拉的“善良”、姐姐的“骄纵”、后妈的“凶悍”、王子的“正直”之间的人物性格对比更为突出,从而实现中小学音乐剧剧本创作之要则——“用最精简的人物演绎最生动的故事”。
性格鲜明的戏剧人物不但在创作故事情节上提供了各种矛盾的可能,也使演员们能在最大程度上张扬个性,从而塑造出更加鲜活生动的角色来。如此一来,创作者和演员共同创造出更好的戏剧效果,并与观众们一起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满足。
(四)有趣生动的情节
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创造力和感受力都是极强的,因而在剧本中增添有趣的情节既能增强对中小学生观众的吸引力,也能触发学生演员们的表演积极性以及创造才能。例如《马瑞拉》中的姐姐、后母因争相刁难马瑞拉而引发矛盾,她们针锋相对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新版兰花花》中周府管家狗子带领打手们上门抢亲时手忙脚乱,他们的滑稽可笑能让观众捧腹大笑。在最后一场戏“解放”中,欺软怕硬的狗子在解放军面前临阵倒戈,将敌我矛盾指向周老爷,周老爷的气急败坏、狗子的见风使舵使这场戏成为必不可少的戏剧高潮。
面向中小学生的音乐剧,其主题必然是健康积极的,通过舞台表演将“真善美”润化在每个同龄人(演员及观众)的身上,进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音乐剧之所以能让学生们轻松表演的首要条件,即剧本必定围绕“简单”二字展开,在简单、有趣的戏剧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的戏剧人物。
二、剧诗创作
剧诗是音乐剧剧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歌曲与情节、人物发生直接联系的桥梁与通道。剧诗为从剧本内容浓缩而来的、由音乐暗示的思想与情感的戏剧时刻提供文学内容,又将戏剧人物的思想、情感转化为措辞陈述出来,因此剧诗是剧本中具有戏剧性的诗歌,又是能表达人物言语动作的可唱之诗。[1]
(一)描述戏剧事件
剧诗叙述人物在所在戏剧环境中经历的事件,这是音乐剧创作的常用手法。作者须针对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局限性而创作简单直白、口语化的剧诗来叙述戏剧事件。《新编兰花花》一开场便是“虎子手执羊鞭在山头放羊”的情景,开场曲“我家住在清水村/家家户户都贫困/只有那村头的周地主/才是这地儿的真主人”清晰地表达了虎子这个角色的戏剧背景,“放着我瘦瘦的小羊儿/想着我可爱的花花妹妹”直接叙说正在放羊的虎子心不在焉,时时想着自己的“花花妹妹”。短短几句剧诗不加任何修饰,轻松地将剧中主要人物以及曾经或即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一一引出:兰花花将出现在虎子身边,他们一起放羊、一起向往着未来的幸福生活,但“那村头的周地主”必将会百般阻挠。
(二)塑造人物性格
戏剧人物具有特定的性格,在与其他人物形成交流、碰撞和冲突的过程中,情感状态会随之发生变化,而这种无法言说的变化无疑用诗歌化的表达才能直击观众的内心。剧诗作者需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以诗歌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如《马瑞拉》中,姐姐马瑞亚一上场就唱道:“我要这世上所有漂亮衣服/我要那英俊王子向我臣服/我要看别人对我羡慕嫉妒/我要一直被呵护/万众瞩目/我要……/我要这所有的一切!”作者用直白的语言将马瑞亚恃宠而骄、傲慢自大的性格一显无疑。再如《大年》中,留守女孩多多一夜梦醒后发现爸爸不在身边,伤心地唱道:“每晚我侧着耳朵听动静/突然门响了爸爸回来了/就这么听着想着睡着了/梦见了爸爸回来了/爸爸笑着说我长大了/我把奖状拿给爸爸/他奖励女儿条裙子/镶着很多白色的小兰花”,在这朴素的话语里充满着孩子的童真和期盼。
(三)烘托戏剧气氛
戏剧气氛与戏剧情境有关,大致是指某种与戏剧情境相适应、或为戏剧情境所需要的特定感觉空间,是由戏剧冲突这个核心散发出来的情、景能量的外线形式[2]。在剧诗中,要运用措辞、押韵以及想象中的形象,为剧本建立戏剧气氛。以《马瑞拉》开场曲“清晨之歌”为例,整个开场便营造了一种浪漫、阳光、梦幻的戏剧气氛:当阳光洒在我脸上/温暖了一个早上/当微风拂过我耳旁/仿佛跟我低语一样/当蝴蝶儿停在我手上/颤动着翅膀/七色泡泡飞舞着/悬浮在天上/新的一天开始了/阳光洒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陶醉着鸟语花香/我想,我要飞翔的翅膀。剧诗开头以整齐、押韵的排比句描绘了一幅清晨万物更新、清新温暖的美好画面,女主角马瑞拉陷入了对“新的一天”的美妙幻想,她幻想着有一双翅膀翱翔在花香鸟语之间。
(四)营造戏剧效果
由中小学来表演的音乐剧,其剧本虽不宜展现曲折的情节,但仍需要有戏剧性的小高潮来使故事更加饱满、更加有吸引力,而将戏剧小高潮设置于歌舞场面中往往更具情感色彩和感染力。以《新编兰花花》中“抢亲”这场戏为例,戏剧人物花花妈在花花被强行带走后悲痛万分又奈何年事已高、势单力薄而无能为力,被压抑的无奈之感化作一曲《悲腔》:“天昏地暗是今日/悲痛绝望是此时/我儿可怜才懂事/五岁便把爹爹死/幸亏有三虎照顾/生活过的正充实/如今天公不开眼/碰上地主来抢亲/呜……/呜……/孰能救救我乖乖儿/孰能帮我儿评理!”《马瑞拉》第一场中,后母恶狠狠地教训马瑞拉:“难道你以为自己还是大小姐/在我的调教下还不知道收敛/奴隶都不够资格你给我老实点/惹得我不高兴了/我会让你消失在我眼前……”短短几句便将后母这个反面人物的“狠心、毒辣”尽展无遗,同时让观众立刻陷入到马瑞拉的情感环境中。
中小学生的语言表现力远不如专业戏剧演员,尚不能用简单几句话就将情感纠葛和内心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剧诗作者需要戏剧人物在观众面前唱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即在剧诗中尽可能地展现戏剧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冲突,这样才能做到即使中小学生在遇到与自身年龄差距、背景差距颇大的戏剧角色时,也能容易理解角色及把握角色内心,从而在舞台上轻松自如地塑造戏剧人物。
剧诗创作除了要注重描述戏剧事件、塑造人物性格、烘托戏剧气氛、营造戏剧效果之外,还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理解力与表达力的局限性,让剧诗更加通俗易懂、规整押韵以及生动形象。
三、音乐创作
众所周知,音乐剧之“魂”——音乐贯穿于整个剧中。面向朝气蓬勃的中小学生们,好的音乐总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他们的耳朵,赢得他们的关注,并调动他们参与音乐剧表演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无论是音符、节奏、音调的运用还是歌曲风格的选择都需要曲作者用心和投入。
(一)音符经济
与歌剧音乐不同,音乐剧的音乐更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此音乐剧中的某些歌曲总能在最短时间内广为流传、弥久不衰。以家喻户晓的音乐剧歌曲“雪绒花”为例,也许人们没看过音乐剧《音乐之声》,但他们一定会哼出“雪绒花”的旋律,其原因在于此曲简单、好听,凡听过一遍者便能跟着哼唱。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用朴实无华的音符创造了流畅动人的旋律,这也为中小学音乐剧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最基本的要则:用最经济的音符写出好听好唱的旋律。
曲作者在进行创作前先要考虑中小学生的音域问题(见谱例1),音高须控制在小字组F到小字二组C之间,最好是能使用八度内的音符来谱曲,尽量降低难度。
谱例1 《马瑞拉》第二场歌曲 《那年秋天》
其次,音符的运用要尽可能经济,避免繁杂(见谱例2)。如果音乐过于复杂,孩子们在实际排演的过程中便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来练习歌唱,加入戏剧情节以后,他们的表演负担加重,演出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所以曲作者在创作音乐时一定要“从简”。
谱例2 《新版兰花花》第一场歌曲 《双人小调》 片段
(二)节奏简单
节奏是歌曲旋律的基本骨架,曲作者在创作时要尽可能地使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型;较难准确掌握的附点、连音等节奏型尽量少用,那些连续的切分、交错的复节奏等尽可能避免。此外,节奏型的重复运用能增强旋律的记忆点,音乐的流畅性和律动性也会随之加强(见谱例3)。
谱例3 《马瑞拉》第一场歌曲《我要》 片段
音乐速度尽量放慢,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时值较长的音符可以大量运用,这样中小学生才能在充分驾驭歌曲演唱的同时,不影响戏剧上的发挥。
(三)旋律好听
每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中必定具备几首好听的歌曲,这样才能让观众对剧目记忆深刻。这是百老汇音乐剧创作“黄金定律”之一。综观那些经典音乐剧歌曲,深情款款的《玛丽亚》(《西区故事》)、忧伤压抑的《安那泰夫卡》(《屋顶上的提琴手》)、魅惑动人的《黑夜轻韵》(《歌剧魅影》)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为了让剧作中的歌曲好听且便于传唱,课题组借鉴了某些音乐剧名曲的旋法,例如《马瑞拉》中的《又到一年花开时》借鉴了《哦,美丽的清晨》(《俄克拉荷马!》)的旋法(见谱例4),音调明朗、节奏爽利,分解和弦建构的旋律婉转优美,展现了戏剧人物“马瑞拉”柔和温婉的性格。
谱例4 《马瑞拉》第三场歌曲《又到一年花开时》片段
创作技巧是音乐剧音乐创作中的必要手段,但真正好听的音乐还需要创作者紧贴戏剧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挖掘人物的深层情感,才能将每一个音符都写进听众的内心,引起广泛共鸣。例如《马瑞拉》第二场歌曲“那年秋天”(见谱例5)以弱起开头,音符徘徊于低音区,节奏缓慢连贯,旋律迂回流动,表现了孤独的王子以浅吟低唱诉说自己的憧憬,而充满个性色彩的和声小调则体现了王子的沉稳、忧郁。
谱例5 《马瑞拉》第二场歌曲《那年秋天》片段
(四)风格各异
随着剧情的发展,音乐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曲作者可运用个性的曲调来充分表现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以《马瑞拉》和《新版兰花花》为例:《马瑞拉》没有明确的戏剧背景,将其定义为西方宫廷或当代民间的故事皆可。曲作者迎合中小学生的喜好,采用了流行音乐的曲风,尽可能地展现剧中人物的青春活力(见谱例1、4);《新版兰花花》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成,为了突显民间特色及地域特点,沿用或改编了一些特定的音调,例如第一场的“虎子唱腔”(见谱例6),此曲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的独特韵调,节奏自由、纯朴大方、粗犷奔放,充分体现主要人物虎子的豪放性格。
谱例6 《新版兰花花》第一场歌曲《虎子唱腔》片段
当戏剧人物的情感出现变化时,曲作者可以调性转换、节奏对比等方式来创作不同风格的音乐。以《马瑞拉》中的《清晨之歌》与《幸福》为例:马瑞拉以清澈甜美的嗓音歌唱《新的一天》如此美好,同名大小调的转换表达马瑞拉对未来的憧憬,并为剧情发展进行铺垫(见谱例7);当马瑞拉最终牵手心爱的王子而欢乐高歌时,旋律与《清晨之歌》的绵延抒情不同,而是代以活泼跳跃的音符、短促轻快的节奏,调性在带有明朗、积极色彩的A大调持续,使歌曲《幸福》(见谱例8)的音乐风格与《清晨之歌》形成强烈对比。
谱例7 《马瑞拉》第一场歌曲《清晨之歌》片段
谱例8 《马瑞拉》第三场歌曲 《幸福》 片段
虽然中小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而导致音乐创作受到诸多限制,但创作中始终有迹可循。不论是运用简单的音符和节奏,还是采用风格各异的音调,曲作者必须为剧本创作既好听又符合戏剧要求的音乐,这样才能使学生们为这些歌曲而动容,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戏剧情境当中。
结语
在为中小学生创作音乐剧时,须充分了解到文本的可适性需要剧本、剧诗、音乐之间的相互磨合以及各自的不断修改。在剧目排演过程中,原有的剧本、剧诗及音乐在词曲配合、歌舞融合、舞美设计、舞台调度、演员等各方面的不合理性将一一显现,于是文本创作便进入到修改、排练、再修改、再排练的循环往复中,直至演出之前文本还在进行修改。
音乐剧文本创作虽非易事,但本课题组希望有关于中小学音乐剧文本创作方面的研究成果能获得众多中小学艺术教育者的关注,并为他们在创作更多更好的音乐剧之前提供有益的参考。让中小学生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参与音乐剧表演活动,让他们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培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从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责任编辑:郭爽
参考文献:
[1] 卿菁.美国百老汇的“整合音乐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16.
[2] 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41.
[3] 郭鹏,张旭. 外国音乐剧独唱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Deutsch,Diclier. Rodgers & Hammerstein:The Illustrated Songbook [M].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