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为叶尼塞河撑起一道屏障,仿佛我们的芭蕾,独领风骚,所向无敌……”这首诗歌曾在苏联时代广为流传,赞美的是苏军强大的防空武器。如今,俄制最先进的“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被视为对这首诗歌的再诠释。而让“铠甲—S1”名声大噪的,则是近日的两条新闻:一是俄罗斯即将在北极部署“极地版铠甲”,以应对可能与西方国家发生的“北极权益争夺战”;二是脸谱网站上发布“铠甲—S1”出现在越南某军营的照片。
一个寒带气候,一个热带环境,俄罗斯“铠甲”南北开花,着实吸引了国际军事专家和军迷们的目光。
阿拉伯人救活“铠甲—S1”
俄罗斯为何要研制“铠甲—S1” 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这还得从其地面防空作战思想说起。俄防空部队一直强调多层次应战,而且重视导弹及雷达系统的机动性。近些年,俄军装备的S—300/400就是具备这种特征的远程防空系统。通过长期实战操作和训练,俄军发现S—300/400虽能负责大范围的防空任务,但过于复杂且价格昂贵,尤其不利于近程空防。因此,在实战中需要一种成本低廉,能与部队机动配合,破坏力足以摧毁直升机、固定翼机、巡航导弹、无人机等大小目标的近程防空系统。“铠甲—S1”防空系统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按照生产商图拉仪表设计局的官方解释,“铠甲—S1”是总结1991年海湾战争苏制武器惨败教训后的产物。研发之初,尽管适逢苏联解体,但俄罗斯依托雄厚的军工底子,进展很快, 1994年就造出了第一套武器系统。俄罗斯看重“铠甲—S1”的潜力,希望它能早日获得收益,但其推行的“休克疗法”让国家经济大幅下滑,军费削减,内销几乎成了泡影。就在图拉仪表设计局近乎绝望之际,财大气粗的阿拉伯人出现了。2000年5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对此武器系统非常感兴趣,愿意出资7.34亿美元帮助“铠甲—S1”项目,并一出手就买进了50套。这份订单就像及时雨,让图拉仪表设计局上下群情激奋,新产品很快在2006 年交付,并且形成完整的生产线。
曾打下“鬼怪”侦察机
“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顾名思义是将导弹和火炮结合在一起的武器装备。它主要由12枚地空导弹、2门3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和雷达组成。整套系统集成在一辆大型军用卡车上,只需3名士兵同时操控。该系统可以同时发现并跟踪20个目标。其中,导弹精准度高,最大射程20公里,火炮最大射程3公里。两种武器相互补充,能够摧毁距离在20公里以内、高度在15公里以下的现代化空中攻击武器。
“铠甲—S1”系统最独特之处,是能够自动选择使用导弹还是高炮来摧毁目标。俄空军和防空部队的一位高级军官说:“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由于大量使用空军和高精度武器,留给防空系统操作员做出判断的时间很少。因此,新系统采用了自动控制模式。”
据介绍,“铠甲—S1”系统的效能是美国著名的“密集阵”防空系统的3倍,可用于保护军用和民用目标,并能为S—300/400系统和“白杨—M”洲际导弹发射车等远程防空系统提供保护。未来,俄陆军计划装备100套“铠甲—S1”,其余的主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
尽管“铠甲—S1”是21世纪初才列装的新式防空系统,但它已经历了多次实战的考验。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俄罗斯力挺阿萨德政权,向其提供大量防御性武器,其中就包括“铠甲—S1”。2012年6月22日,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派出RF—4E“鬼怪”侦察机,前往叙利亚近海实施侦察,结果被叙利亚防空部队用“铠甲—S1”打了下来。据英国路透社披露,此次被击落的土军RF—4E侦察机,是由美国制造并经以色列升级过的,该侦察机能利用火控雷达对几十公里远的目标进行成像侦察。有分析认为,这次RF—4E侦察机被击落,有两种可能,一是叙军的动作太快,以至于RF—4E的电子战装备还未能启动,就被“先下手”干掉;二是“铠甲—S1”反制了RF—4E的电子战手段,这说明:“铠甲—S1”的传感器系统抗干扰能力非同一般。
能兼顾“冷热两极”
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为备战未来可能发生的北极战争,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已研制出多种寒带地区专用的武器,其中就包括“极地版铠甲”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研制该系统的图拉仪表设计局一位公关代表称,“极地版铠甲”的主要打击对象是无人机。俄罗斯政治分析中心专家阿勃扎洛夫表示:“在环境恶劣的北极战场上,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军队可能大规模使用无人机作战,因此我们对‘铠甲—S1’进行了升级改造。”首先,“极地版铠甲”的零部件都经过抗寒处理,表面有一层抗寒材料,能够在零下30至零下50摄氏度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其次,“极地版铠甲”专用的新型雷达特别适用于锁定低空、低速目标。此外,“极地版铠甲”系统还可用于打击步兵和轻型装甲车等地面目标。
据悉,俄军曾在新西伯利亚群岛靶场测试“极地版铠甲”,其极端测试温度达到零下35至零下43摄氏度。试验时,“极地版铠甲”要在户外冻36个小时,底盘发动机盖都敞开,蓄电池也放在外面,以测试它们的低温冷启动情况。
预计,首批“极地版铠甲”将于2015年交付俄军。
今年2月,在越南出现的“铠甲—S1”系统,外面涂有典型的丛林迷彩。有军事专家分析,这可能是越南国防部向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借的一套测试样品,通过试用进行性能评估,越方再决定是否采购。专家认为,由于越南与多国存在领土和海洋争端,加之自身空军力量薄弱,因此越军积极实施“以地制空”的策略,重点强化地对空防护网的建设。2003年,越南曾向俄罗斯订购价值3亿美元的“S—300 PMU1”远程地空导弹,但该导弹属于“打远不打近,打高不打低”的战略级防空武器,一旦对方空袭避开该导弹的雷达搜索范围,选择低空突防路线,仅靠“S—300 PMU1”是不足以拦截的。所以,越军希望有一套低空防御系统实施“火力填补”,而“铠甲—S1”恰恰能扮演这样的角色。
一个寒带气候,一个热带环境,俄罗斯“铠甲”南北开花,着实吸引了国际军事专家和军迷们的目光。
阿拉伯人救活“铠甲—S1”
俄罗斯为何要研制“铠甲—S1” 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这还得从其地面防空作战思想说起。俄防空部队一直强调多层次应战,而且重视导弹及雷达系统的机动性。近些年,俄军装备的S—300/400就是具备这种特征的远程防空系统。通过长期实战操作和训练,俄军发现S—300/400虽能负责大范围的防空任务,但过于复杂且价格昂贵,尤其不利于近程空防。因此,在实战中需要一种成本低廉,能与部队机动配合,破坏力足以摧毁直升机、固定翼机、巡航导弹、无人机等大小目标的近程防空系统。“铠甲—S1”防空系统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按照生产商图拉仪表设计局的官方解释,“铠甲—S1”是总结1991年海湾战争苏制武器惨败教训后的产物。研发之初,尽管适逢苏联解体,但俄罗斯依托雄厚的军工底子,进展很快, 1994年就造出了第一套武器系统。俄罗斯看重“铠甲—S1”的潜力,希望它能早日获得收益,但其推行的“休克疗法”让国家经济大幅下滑,军费削减,内销几乎成了泡影。就在图拉仪表设计局近乎绝望之际,财大气粗的阿拉伯人出现了。2000年5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对此武器系统非常感兴趣,愿意出资7.34亿美元帮助“铠甲—S1”项目,并一出手就买进了50套。这份订单就像及时雨,让图拉仪表设计局上下群情激奋,新产品很快在2006 年交付,并且形成完整的生产线。
曾打下“鬼怪”侦察机
“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顾名思义是将导弹和火炮结合在一起的武器装备。它主要由12枚地空导弹、2门3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和雷达组成。整套系统集成在一辆大型军用卡车上,只需3名士兵同时操控。该系统可以同时发现并跟踪20个目标。其中,导弹精准度高,最大射程20公里,火炮最大射程3公里。两种武器相互补充,能够摧毁距离在20公里以内、高度在15公里以下的现代化空中攻击武器。
“铠甲—S1”系统最独特之处,是能够自动选择使用导弹还是高炮来摧毁目标。俄空军和防空部队的一位高级军官说:“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由于大量使用空军和高精度武器,留给防空系统操作员做出判断的时间很少。因此,新系统采用了自动控制模式。”
据介绍,“铠甲—S1”系统的效能是美国著名的“密集阵”防空系统的3倍,可用于保护军用和民用目标,并能为S—300/400系统和“白杨—M”洲际导弹发射车等远程防空系统提供保护。未来,俄陆军计划装备100套“铠甲—S1”,其余的主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
尽管“铠甲—S1”是21世纪初才列装的新式防空系统,但它已经历了多次实战的考验。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俄罗斯力挺阿萨德政权,向其提供大量防御性武器,其中就包括“铠甲—S1”。2012年6月22日,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派出RF—4E“鬼怪”侦察机,前往叙利亚近海实施侦察,结果被叙利亚防空部队用“铠甲—S1”打了下来。据英国路透社披露,此次被击落的土军RF—4E侦察机,是由美国制造并经以色列升级过的,该侦察机能利用火控雷达对几十公里远的目标进行成像侦察。有分析认为,这次RF—4E侦察机被击落,有两种可能,一是叙军的动作太快,以至于RF—4E的电子战装备还未能启动,就被“先下手”干掉;二是“铠甲—S1”反制了RF—4E的电子战手段,这说明:“铠甲—S1”的传感器系统抗干扰能力非同一般。
能兼顾“冷热两极”
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为备战未来可能发生的北极战争,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已研制出多种寒带地区专用的武器,其中就包括“极地版铠甲”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研制该系统的图拉仪表设计局一位公关代表称,“极地版铠甲”的主要打击对象是无人机。俄罗斯政治分析中心专家阿勃扎洛夫表示:“在环境恶劣的北极战场上,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军队可能大规模使用无人机作战,因此我们对‘铠甲—S1’进行了升级改造。”首先,“极地版铠甲”的零部件都经过抗寒处理,表面有一层抗寒材料,能够在零下30至零下50摄氏度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其次,“极地版铠甲”专用的新型雷达特别适用于锁定低空、低速目标。此外,“极地版铠甲”系统还可用于打击步兵和轻型装甲车等地面目标。
据悉,俄军曾在新西伯利亚群岛靶场测试“极地版铠甲”,其极端测试温度达到零下35至零下43摄氏度。试验时,“极地版铠甲”要在户外冻36个小时,底盘发动机盖都敞开,蓄电池也放在外面,以测试它们的低温冷启动情况。
预计,首批“极地版铠甲”将于2015年交付俄军。
今年2月,在越南出现的“铠甲—S1”系统,外面涂有典型的丛林迷彩。有军事专家分析,这可能是越南国防部向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借的一套测试样品,通过试用进行性能评估,越方再决定是否采购。专家认为,由于越南与多国存在领土和海洋争端,加之自身空军力量薄弱,因此越军积极实施“以地制空”的策略,重点强化地对空防护网的建设。2003年,越南曾向俄罗斯订购价值3亿美元的“S—300 PMU1”远程地空导弹,但该导弹属于“打远不打近,打高不打低”的战略级防空武器,一旦对方空袭避开该导弹的雷达搜索范围,选择低空突防路线,仅靠“S—300 PMU1”是不足以拦截的。所以,越军希望有一套低空防御系统实施“火力填补”,而“铠甲—S1”恰恰能扮演这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