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诗的四种类别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h4388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怀诗
  
  人到60岁,就进入了老年。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有长有短,由于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人的心态也各不相同,或万念俱灰,吃饱等死;或颐养天年,自得其乐;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很敬仰那些有梦想,有追求,不苟活于世,将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的老人,这些老人也往往能享长寿。历代诗人写了很多咏老诗,我最爱读老年壮怀诗,读这种诗使人精神振奋,心胸开朗。
  有的人年齿已暮,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认能作人先导,发挥余热。沈炯写有一首《咏老马诗》,诗曰:“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沈炯,南朝人,曾仕梁、西魏及陈朝,享年58岁。诗中写此马曾纵横沙场,立下战功,如今虽然年老,但老马识途。名为写马,实是托物言怀,言老年人经验丰富,能为人指点迷津,可作后生导师,表现出老有所为、不苟活于世的思想。
  有的人虽入暮年,犹思为国效力。陆游在《老马行》中写道:“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箕空咀噍。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积极支持抗金,但壮志未酬,含恨而死,卒年85岁。这首诗是他82岁那年写的,时宋宁宗下诏伐金,他心情激动,以老马自喻,虽然年老病疲,吃的是粗粝草料,但仍愿驰骋疆场,为国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虺隤,形容马疲惫的样子。三品料,指精细的饲料。玉鞭金络,指马的华贵装饰。瘦稗枯箕,粗劣的草料。
  有的人自视甚高,然生不逢时,未能建立功业,临老犹不甘心一生平庸。归庄的《新春梳得白发》一诗云:“强仕之年名不成,今朝揽镜更心惊。元来白发无公道,似觉春风亦世情。嫩柳银鞍尘里色,娇莺锦帐梦余声。可怜老骥犹心壮,莫便盐车毕此生。”归庄,明末人,少年时即知名文坛,明亡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为僧,后隐居乡野,晚年以卖文卖画为生,只活了60岁。他心怀壮志,但不肯仕于清朝,才能难以施展,自比千里马,不肯“盐车毕此生”,又不得不拉一辈子盐车,可想见其心中的痛苦。于是只好将才能用于书画诗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强仕之年,是40岁的代称。颔联写由于心中不平,感觉无所偏袒的白发、春风也不公道了。颈联写对仕途的无望。
  有的人认为虽然年事已高,如有好机遇,仍可干出一番事业。李白在一首《赠钱征君少阳》的诗中写道:“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李白只活了61岁,他赠诗的钱少阳是位隐士,却享有商山四皓一样的高龄。李白说别看他年龄大,如果能像姜尚遇到周文王那样,仍可建立不朽勋业。姜尚,字子牙,70余岁时,垂钓渭水,文王出猎遇之,论治国大计,拜为师,辅佐武王灭纣,建立周朝。
  有的人认为虽进入晚景,尚有时间创造最后的辉煌。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曰:“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好朋友,常以诗唱和,白居易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刘禹锡以此诗作答。乐天为白居易字,梦得为刘禹锡字。两人均享高寿,白居易活了74岁,刘禹锡活了71岁。诗的中间八句写老态老景,阅历心情,最后两句画龙点睛:不要说自己已经到了桑榆晚年,满天的晚霞尚可发出最后的光亮。
  有的人进入老年犹读书不辍,从书中寻找乐趣。张纲在《读书》一诗中云:“却老惭无术,驱愁赖有书。披寻穷浩渺,领略造玄虚。窗日三竿静,炉熏一炷余。倦来还自哂,蠹简类 鱼。”张纲身跨南北宋两代四帝,活了84岁。诗中说却老无术,消愁有书,读书可博览亦可精研,可白天读亦可晚上读,环境清幽,心境安静,乐在其中,自己笑自己,简直成了书的蛀虫。
  
  旷达诗
  
  旷达,是指人心胸开阔,遇事想得开,不患得患失,不争名夺利,大处着眼,不为琐事萦怀。这种胸怀,老年人特别需要。历代诗人晚年写过不少这样的诗,读之可以排除忧愁,涤荡俗念。
  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写过多首咏老诗,58岁那年,分司东都,任太子宾客。太子宾客是个闲官,正合他的心意,于是他写了一首《自题》,诗曰:“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旁看应寂寞,自觉甚逍遥。徒对盈樽酒,兼无愁可消。”诗写他官闲俸优,衣食无愁,不再大热天办公,也无须天寒时上朝,无公事之累,倍感轻松。这在别人看来会觉得寂寞清冷,而他却觉得遥遥自在,别人常常借酒浇愁,他饮酒却无愁可消。表现了诗人不争荣利,追求安适的澹泊心境。
  邵雍,字尧夫,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宋代理学家。后定居洛阳,有田数亩,亲自耕作,仅供衣食之需。所居名“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名满中州。两次被荐举,皆称疾不赴。他写有一首《贺人致政》,诗曰:“人情大率喜为官,达士何尝有所牵。解印本非嫌薄禄,挂冠殊不为高年。因通物性兴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权。宜放襟怀在清景,吾乡况有好林泉。”“致政”,或称“致仕”,即退休。诗言人大都喜欢做官,但在达观的人看来去官却可喜可贺:物有兴衰,人可用舍,为什么不寄情山水?况且我这里山清水秀,是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文征明,初名璧,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性清介,不愿为官,享年90岁。他写有一首《戊午元旦》,诗曰:“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元。只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随缘”,意为不刻意追求,顺其自然。“耄耋”,指八九十岁年纪。“曾元”,即曾孙、玄孙,“元”同“玄”。他享有高寿,五世同堂,百事不问,饮酒赏花,十分快乐,哪里还有忧愁呢?
  明代的韩奕在《新岁述怀》一诗中写道:“白首坐中堂,屠苏最后尝。行年六十一,非短亦非长。眼昏字尚见,脚软策能将。寒有衣加体,饥有食充肠。闲无官职系,贫无私债偿。懒惟居寝室,健或到僧房。即死已多幸,且活亦无妨。”“屠苏”,古代的一种酒名。“策”,拐杖。诗人年逾花甲,身体健康,生活满足,举止洒脱,无所牵挂,所以不以生死为念,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性格落拓不羁,诗书画皆精。他做山东潍县县令时,一年大旱,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荒,他当即决定开仓济民,并以工代赈,救活了许多饥民。然而此举却获罪罢官,时年60岁。他写了二首《罢官作》,其中一首曰:“老困乌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说他任范县、潍县知县十二年,一直未得升迁,所以称“老困”。今天被罢官,犹如鱼归深水,其乐可知。此时感到春风浩荡春城开阔,悠闲地看着儿童放风筝,实在惬意得很。被罢官不觉悲伤,反而感到轻松愉快,这才叫旷达。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在任两广总督时,奉命查禁鸦片,在虎门销毁,英国借此发动鸦片战争。林被革职,充军新疆,时年57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中一首曰:“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诗中对被充军未流露丝毫怨恨情绪,反说自已才能平庸,不足以当重任,早已身心交瘁,难以支持了,表现出一种不计个人得失的大将风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了他为国不计利害、不避艰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与精神。下面两句把戍边说得很轻松,是皇帝的厚恩,正适合自已养拙。最后两句用的是宋代杨朴和苏轼的故事:杨朴是个隐士,宋真宗闻他能诗,召入宫中,让他作诗。杨朴辞以不能,真宗说:“临行时有人作诗送卿否?”杨朴答:“独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魂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将他放回。苏轼因诗得祸,被捕入狱,妻子送出门,害怕得大哭,苏轼说:“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乎?”妻子破涕为笑。林则徐在这种场合还能说这样的笑话,固然是对家人的宽慰,也可见其心胸豁达。
  
  养生诗
  
  今天到处在谈养生,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养生,不断总结经验,争取健康长寿。历代许多诗人到了晚年,写出了不少养生诗,这些经过实践的养生之道,至今仍然有用。
  人到了晚年,要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享受安闲,勿自寻烦恼。白居易在《偶吟自慰兼呈梦得》一诗中写道:“且喜同年满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贫。已为海内有名客,又占世间长命人。耳里声闻新将相,眼前失尽故交亲。尊荣福寿难兼得,闲坐思量最要身。”当时白居易和刘禹锡皆年满七十,已享高寿,况且又都是海内名人,别无所求,最要紧的就是自已的身体了。但生老病死,人人难免,对此应坦然处之,乐以忘忧,忧愁会折寿。白居易的《自觉二首》中有句云:“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不畏不忧,能却病延年。王观在《减字木兰花》一词中写道:“多愁早老,着甚由来烦恼?休管浮名,安乐身康似珍宝。”都是要人持有乐观精神,淡泊心态。
  人老了心不要老,要保持一颗童心,种花养草,与儿童在一起玩耍,可以延年益寿。陆游的《灌园》诗云:“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溪风吹短褐,村雨暗衡门。眼正魔军怖,心安疾竖奔。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他在《种花》一诗中写道:“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他还在《书意》一诗中写道:“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故故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老人的心境要如同孩子,喜欢游戏,爱好活动。
  坚持运动,干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活,有益于健康。陆游经常洒扫庭厨,写有《扫地》一诗:“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可以去旅游,去爬山。袁枚在《老行》诗中写道:“老行万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他游山的乐趣,至老不衰。他八十岁生日,他的一位朋友写一贺联,称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对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陆游在《食粥》一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从北宋诗人张耒那里学来了食粥的妙法,快乐赛过神仙。他在82岁时写了一首《洗脚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连他的孙辈都知道烧热水洗脚的好处。苏轼也说过:“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可见晚上用热水洗洗脚,解乏利眠。
  节食,限酒,寡欲,制怒,都是养生的要务。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写了一首《摄养诗》,诗曰:“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吕洞宾的养生诗云:“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跳出墙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如
  果我们照此办理,也能长寿。
  
  勤学诗
  
  古人说:“静处远虑,见岁若月,学问不厌,不知老之将至。”老年人应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许多古人,活到老,学到老,或读书,或作诗,不舍昼夜,不避寒暑,不觉其苦,却其乐无穷,生活过得非常充实。
  文同在《和仲蒙夜坐》一诗中云:“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敞袍。”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此诗写他在砚水结冰的大冷天里,以茶添兴,用酒取暖,犹敞着棉袍读书,其刻苦精神,足以垂范后世。
  范成大的《新凉夜坐》诗云:“日日老添明镜里,家家凉入短檠中。简编灯火平生事,雪白眵昏奈此翁。”范成大,字致能,吴县(今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写的田园诗,是他诗中的精品。此诗写大热天人人都在纳凉,他头发雪白,两眼昏花,仍就着昏暗的灯光读书,并以此作为平生乐事。
  杨万里写有《读诗》一首,诗云:“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直到晚年,仍读诗作诗不辍。他在另一首诗中写他冬天读诗,冻得“双眸如割脚如冰。”致仕后每登山临水,辄“作诗三首两首”。这首诗写他读诗忘记了吃饭,把王安石的诗当作早餐,学习之勤奋,达到痴迷的程度。半山,为王安石号。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享年85岁,今存诗九千余首。他活到老,写到老,临死还写了《示儿》名篇。他的《寒夜读书》一诗云:“北窗暖焰满炉红,夜半涛翻古桧风。老死爱书心不厌,来生恐堕蠹鱼中。”写他读书的兴趣至老未减,来生恐怕要变成蛀书的蠹鱼。同题另一首云:“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写他爱书欲死,不怕被人看作“书痴”。“韦编屡绝”义同“韦编三绝”,喻读书勤奋。古代的书籍是用皮条穿起来的竹简,孔子读《易经》,皮条断了三次。“颠”同“癫”。在《五更读书示子》一诗中云:“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床头瓦檠灯煜,老夫冻坐书纵横。”在这首诗中,写他读书至五更,天冷受冻,犹攻读不息。此诗是教育他的儿子的,我们读之,也为之感动。檠,灯架。煜 ,灯光闪烁的样子。纵横,凌乱的样子。
  潘阆的《叙吟》诗曰:“高吟见太平,不耻老无成。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搜疑沧海竭,得恐鬼神惊。此外非关念,人间万事轻。”潘阆,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著名诗人。官场上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助教、参军之类的小官,遂以苦吟为乐。他作诗字斟句酌,一丝不苟,颈联两句,是从唐诗“狂搜海亦枯”、“诗成泣鬼神”句化来,表现了他的刻苦创作精神。在他看来,除作诗以外,别的事情都无关轻重了。
  笔者年逾古稀,仍未停笔耕,拟在晚年编两本书,写一百篇文章。前年患病住进医院,怕一病不起,计划落空,曾写《病中》一诗,诗曰:“青春岁月恨蹉跎,晚把余年补逝波。两部童书将竣稿,百篇闲品正雕琢。病魔肆虐蚍摇树,医士有术水入河。假我良辰二十载,宝刀新淬不须磨。”此等拙作,自然难与前代名家诗并列,然老有所为之精神相似,故不揣谫陋,附录于此。
其他文献
鲁迅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他的许多作品都堪称杰作。但是,如果我们将他的作品和别的名著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他作品中许多地方留下模仿名著的痕迹。虽然有的痕迹比较模糊,有的甚至已经让大手笔的鲁迅化用得天衣无缝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找出其中的蛛丝马迹。鲁迅出神入化的模仿不仅没有影响他作为文学大师的高大形象,而且让他的作品更具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研究鲁迅作品中的模仿艺术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会有很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点面结合、细节生动传神、语言内涵丰厚等刻画人物的手法。  2.体味苦涩、温馨而无私的父爱。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又有人说,母爱如小溪,曲折而悠长,父爱如大海,深沉而宽广。也许是父爱过于深沉,从小到大,我们的笔下写得最多的恐怕是母爱,即使在我们的教材里,写母爱的也多于写父爱的。至今,我们印象最深的
期刊
南依石棚山,北枕蔷薇河,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位于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海州。校园内遍布古树名木,四季鲜花盛开、竹树摇曳,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是市语文学科研修基地,语文组是市先进教研组。全组共有语文教师3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18人。组内名师荟萃,新秀辈出。王锦起副校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连云港市中小学名师、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首届“十
期刊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标点符号的考查略呈淡化趋势,很多省市时考时不考,2010年就仅有湖北、山东、重庆三地考查。但备考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我们不能因为考的少了,备考就不重视了。事实上,高考试题除了直接考查标点符号的几种题型——选择题、辨别题、改错题之外,还有很多试题间接地考查标点符号,如语言表达题和作文,特别是作文,有的考生写作文时一段话几乎是一逗到底,只是到段落的最后用一个句号,这其实也间接地
期刊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李炳亭先生对高效课堂的概括。这句话让我们这些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苦苦探索、苦苦实践的一线教师茅塞顿开,有醍醐灌顶之意义!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脑中能时刻记着“人的解放”,心中能时刻想着“学生是中心”,眼中能时刻关注“课堂的状态和氛围”,嘴里能对学生时刻提醒和鼓励;如果课堂能够是自由快乐的,能够是师生互动的,能够是生生互动的,能够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一方
期刊
目前的语文教学,让很多人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置身课堂教学之中,似乎无法面对真正的语文教学,如果远离这样的课堂教学,又将会无法畅谈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走到今天虽不得不承认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又不可否认的是人们所看到的成就中却包含着太多的沉重代价,有人曾用“死”“偏”“花”“俗”“空”“满”等字眼来概括眼下的语文教学,意思即语文教学死气僵化、怪癖偏深、花里胡哨、肤浅平俗、空洞无味、满灌满练,虽有过激之嫌
期刊
人们在谈到要认真读书时,总爱说:书要仔细读,别像读小说似的。似乎读小说就只该粗粗浏览。  其实,小说倒是要好好读的。人们常把小说创作看作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标志。一部小说创作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风土人情,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小说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美的世界,自然美,人物美,本质美,形象美,悲痛美,欢笑美,等等,无所不包。你读小说越细,就越会感受美,发现美,而且还会尝试去创造美。  读小说,不能光靠
期刊
【摘要】四年级童话单元的教学,要实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融合式落地,就要优化单元整体设计,强化主题化语文活动。在关注童话情节美、语言美、形象美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采用大情境创设、大问题引领、大文化审视、大历程提升等策略,适当借鉴民俗学的内容来优化打卡型、思辨型、溯源型、递进型等整体设计方案。  【关键词】大单元整体设计,主题活动,童话  从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材编写意图来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
期刊
从2004年开始作文的发展等级分由之前的10分提升到20分。对发展等级的评定按4项15点,就其中两点或两点以上进行打分,非常突出的可以打满分。有“文采”是其中的一点。“文采”就是文章的文辞、风采,也就是说写文章不光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还要进行文字锤炼,讲求藻饰。《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作者把文章的情感与文采比作一经一纬,说明了二者不可分割的关
期刊
“对话”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的对话形式丰富多彩,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是有效地实现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