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怀诗
人到60岁,就进入了老年。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有长有短,由于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人的心态也各不相同,或万念俱灰,吃饱等死;或颐养天年,自得其乐;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很敬仰那些有梦想,有追求,不苟活于世,将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的老人,这些老人也往往能享长寿。历代诗人写了很多咏老诗,我最爱读老年壮怀诗,读这种诗使人精神振奋,心胸开朗。
有的人年齿已暮,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认能作人先导,发挥余热。沈炯写有一首《咏老马诗》,诗曰:“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沈炯,南朝人,曾仕梁、西魏及陈朝,享年58岁。诗中写此马曾纵横沙场,立下战功,如今虽然年老,但老马识途。名为写马,实是托物言怀,言老年人经验丰富,能为人指点迷津,可作后生导师,表现出老有所为、不苟活于世的思想。
有的人虽入暮年,犹思为国效力。陆游在《老马行》中写道:“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箕空咀噍。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积极支持抗金,但壮志未酬,含恨而死,卒年85岁。这首诗是他82岁那年写的,时宋宁宗下诏伐金,他心情激动,以老马自喻,虽然年老病疲,吃的是粗粝草料,但仍愿驰骋疆场,为国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虺隤,形容马疲惫的样子。三品料,指精细的饲料。玉鞭金络,指马的华贵装饰。瘦稗枯箕,粗劣的草料。
有的人自视甚高,然生不逢时,未能建立功业,临老犹不甘心一生平庸。归庄的《新春梳得白发》一诗云:“强仕之年名不成,今朝揽镜更心惊。元来白发无公道,似觉春风亦世情。嫩柳银鞍尘里色,娇莺锦帐梦余声。可怜老骥犹心壮,莫便盐车毕此生。”归庄,明末人,少年时即知名文坛,明亡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为僧,后隐居乡野,晚年以卖文卖画为生,只活了60岁。他心怀壮志,但不肯仕于清朝,才能难以施展,自比千里马,不肯“盐车毕此生”,又不得不拉一辈子盐车,可想见其心中的痛苦。于是只好将才能用于书画诗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强仕之年,是40岁的代称。颔联写由于心中不平,感觉无所偏袒的白发、春风也不公道了。颈联写对仕途的无望。
有的人认为虽然年事已高,如有好机遇,仍可干出一番事业。李白在一首《赠钱征君少阳》的诗中写道:“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李白只活了61岁,他赠诗的钱少阳是位隐士,却享有商山四皓一样的高龄。李白说别看他年龄大,如果能像姜尚遇到周文王那样,仍可建立不朽勋业。姜尚,字子牙,70余岁时,垂钓渭水,文王出猎遇之,论治国大计,拜为师,辅佐武王灭纣,建立周朝。
有的人认为虽进入晚景,尚有时间创造最后的辉煌。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曰:“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好朋友,常以诗唱和,白居易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刘禹锡以此诗作答。乐天为白居易字,梦得为刘禹锡字。两人均享高寿,白居易活了74岁,刘禹锡活了71岁。诗的中间八句写老态老景,阅历心情,最后两句画龙点睛:不要说自己已经到了桑榆晚年,满天的晚霞尚可发出最后的光亮。
有的人进入老年犹读书不辍,从书中寻找乐趣。张纲在《读书》一诗中云:“却老惭无术,驱愁赖有书。披寻穷浩渺,领略造玄虚。窗日三竿静,炉熏一炷余。倦来还自哂,蠹简类 鱼。”张纲身跨南北宋两代四帝,活了84岁。诗中说却老无术,消愁有书,读书可博览亦可精研,可白天读亦可晚上读,环境清幽,心境安静,乐在其中,自己笑自己,简直成了书的蛀虫。
旷达诗
旷达,是指人心胸开阔,遇事想得开,不患得患失,不争名夺利,大处着眼,不为琐事萦怀。这种胸怀,老年人特别需要。历代诗人晚年写过不少这样的诗,读之可以排除忧愁,涤荡俗念。
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写过多首咏老诗,58岁那年,分司东都,任太子宾客。太子宾客是个闲官,正合他的心意,于是他写了一首《自题》,诗曰:“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旁看应寂寞,自觉甚逍遥。徒对盈樽酒,兼无愁可消。”诗写他官闲俸优,衣食无愁,不再大热天办公,也无须天寒时上朝,无公事之累,倍感轻松。这在别人看来会觉得寂寞清冷,而他却觉得遥遥自在,别人常常借酒浇愁,他饮酒却无愁可消。表现了诗人不争荣利,追求安适的澹泊心境。
邵雍,字尧夫,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宋代理学家。后定居洛阳,有田数亩,亲自耕作,仅供衣食之需。所居名“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名满中州。两次被荐举,皆称疾不赴。他写有一首《贺人致政》,诗曰:“人情大率喜为官,达士何尝有所牵。解印本非嫌薄禄,挂冠殊不为高年。因通物性兴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权。宜放襟怀在清景,吾乡况有好林泉。”“致政”,或称“致仕”,即退休。诗言人大都喜欢做官,但在达观的人看来去官却可喜可贺:物有兴衰,人可用舍,为什么不寄情山水?况且我这里山清水秀,是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文征明,初名璧,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性清介,不愿为官,享年90岁。他写有一首《戊午元旦》,诗曰:“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元。只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随缘”,意为不刻意追求,顺其自然。“耄耋”,指八九十岁年纪。“曾元”,即曾孙、玄孙,“元”同“玄”。他享有高寿,五世同堂,百事不问,饮酒赏花,十分快乐,哪里还有忧愁呢?
明代的韩奕在《新岁述怀》一诗中写道:“白首坐中堂,屠苏最后尝。行年六十一,非短亦非长。眼昏字尚见,脚软策能将。寒有衣加体,饥有食充肠。闲无官职系,贫无私债偿。懒惟居寝室,健或到僧房。即死已多幸,且活亦无妨。”“屠苏”,古代的一种酒名。“策”,拐杖。诗人年逾花甲,身体健康,生活满足,举止洒脱,无所牵挂,所以不以生死为念,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性格落拓不羁,诗书画皆精。他做山东潍县县令时,一年大旱,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荒,他当即决定开仓济民,并以工代赈,救活了许多饥民。然而此举却获罪罢官,时年60岁。他写了二首《罢官作》,其中一首曰:“老困乌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说他任范县、潍县知县十二年,一直未得升迁,所以称“老困”。今天被罢官,犹如鱼归深水,其乐可知。此时感到春风浩荡春城开阔,悠闲地看着儿童放风筝,实在惬意得很。被罢官不觉悲伤,反而感到轻松愉快,这才叫旷达。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在任两广总督时,奉命查禁鸦片,在虎门销毁,英国借此发动鸦片战争。林被革职,充军新疆,时年57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中一首曰:“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诗中对被充军未流露丝毫怨恨情绪,反说自已才能平庸,不足以当重任,早已身心交瘁,难以支持了,表现出一种不计个人得失的大将风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了他为国不计利害、不避艰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与精神。下面两句把戍边说得很轻松,是皇帝的厚恩,正适合自已养拙。最后两句用的是宋代杨朴和苏轼的故事:杨朴是个隐士,宋真宗闻他能诗,召入宫中,让他作诗。杨朴辞以不能,真宗说:“临行时有人作诗送卿否?”杨朴答:“独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魂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将他放回。苏轼因诗得祸,被捕入狱,妻子送出门,害怕得大哭,苏轼说:“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乎?”妻子破涕为笑。林则徐在这种场合还能说这样的笑话,固然是对家人的宽慰,也可见其心胸豁达。
养生诗
今天到处在谈养生,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养生,不断总结经验,争取健康长寿。历代许多诗人到了晚年,写出了不少养生诗,这些经过实践的养生之道,至今仍然有用。
人到了晚年,要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享受安闲,勿自寻烦恼。白居易在《偶吟自慰兼呈梦得》一诗中写道:“且喜同年满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贫。已为海内有名客,又占世间长命人。耳里声闻新将相,眼前失尽故交亲。尊荣福寿难兼得,闲坐思量最要身。”当时白居易和刘禹锡皆年满七十,已享高寿,况且又都是海内名人,别无所求,最要紧的就是自已的身体了。但生老病死,人人难免,对此应坦然处之,乐以忘忧,忧愁会折寿。白居易的《自觉二首》中有句云:“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不畏不忧,能却病延年。王观在《减字木兰花》一词中写道:“多愁早老,着甚由来烦恼?休管浮名,安乐身康似珍宝。”都是要人持有乐观精神,淡泊心态。
人老了心不要老,要保持一颗童心,种花养草,与儿童在一起玩耍,可以延年益寿。陆游的《灌园》诗云:“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溪风吹短褐,村雨暗衡门。眼正魔军怖,心安疾竖奔。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他在《种花》一诗中写道:“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他还在《书意》一诗中写道:“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故故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老人的心境要如同孩子,喜欢游戏,爱好活动。
坚持运动,干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活,有益于健康。陆游经常洒扫庭厨,写有《扫地》一诗:“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可以去旅游,去爬山。袁枚在《老行》诗中写道:“老行万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他游山的乐趣,至老不衰。他八十岁生日,他的一位朋友写一贺联,称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对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陆游在《食粥》一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从北宋诗人张耒那里学来了食粥的妙法,快乐赛过神仙。他在82岁时写了一首《洗脚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连他的孙辈都知道烧热水洗脚的好处。苏轼也说过:“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可见晚上用热水洗洗脚,解乏利眠。
节食,限酒,寡欲,制怒,都是养生的要务。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写了一首《摄养诗》,诗曰:“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吕洞宾的养生诗云:“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跳出墙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如
果我们照此办理,也能长寿。
勤学诗
古人说:“静处远虑,见岁若月,学问不厌,不知老之将至。”老年人应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许多古人,活到老,学到老,或读书,或作诗,不舍昼夜,不避寒暑,不觉其苦,却其乐无穷,生活过得非常充实。
文同在《和仲蒙夜坐》一诗中云:“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敞袍。”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此诗写他在砚水结冰的大冷天里,以茶添兴,用酒取暖,犹敞着棉袍读书,其刻苦精神,足以垂范后世。
范成大的《新凉夜坐》诗云:“日日老添明镜里,家家凉入短檠中。简编灯火平生事,雪白眵昏奈此翁。”范成大,字致能,吴县(今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写的田园诗,是他诗中的精品。此诗写大热天人人都在纳凉,他头发雪白,两眼昏花,仍就着昏暗的灯光读书,并以此作为平生乐事。
杨万里写有《读诗》一首,诗云:“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直到晚年,仍读诗作诗不辍。他在另一首诗中写他冬天读诗,冻得“双眸如割脚如冰。”致仕后每登山临水,辄“作诗三首两首”。这首诗写他读诗忘记了吃饭,把王安石的诗当作早餐,学习之勤奋,达到痴迷的程度。半山,为王安石号。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享年85岁,今存诗九千余首。他活到老,写到老,临死还写了《示儿》名篇。他的《寒夜读书》一诗云:“北窗暖焰满炉红,夜半涛翻古桧风。老死爱书心不厌,来生恐堕蠹鱼中。”写他读书的兴趣至老未减,来生恐怕要变成蛀书的蠹鱼。同题另一首云:“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写他爱书欲死,不怕被人看作“书痴”。“韦编屡绝”义同“韦编三绝”,喻读书勤奋。古代的书籍是用皮条穿起来的竹简,孔子读《易经》,皮条断了三次。“颠”同“癫”。在《五更读书示子》一诗中云:“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床头瓦檠灯煜,老夫冻坐书纵横。”在这首诗中,写他读书至五更,天冷受冻,犹攻读不息。此诗是教育他的儿子的,我们读之,也为之感动。檠,灯架。煜 ,灯光闪烁的样子。纵横,凌乱的样子。
潘阆的《叙吟》诗曰:“高吟见太平,不耻老无成。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搜疑沧海竭,得恐鬼神惊。此外非关念,人间万事轻。”潘阆,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著名诗人。官场上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助教、参军之类的小官,遂以苦吟为乐。他作诗字斟句酌,一丝不苟,颈联两句,是从唐诗“狂搜海亦枯”、“诗成泣鬼神”句化来,表现了他的刻苦创作精神。在他看来,除作诗以外,别的事情都无关轻重了。
笔者年逾古稀,仍未停笔耕,拟在晚年编两本书,写一百篇文章。前年患病住进医院,怕一病不起,计划落空,曾写《病中》一诗,诗曰:“青春岁月恨蹉跎,晚把余年补逝波。两部童书将竣稿,百篇闲品正雕琢。病魔肆虐蚍摇树,医士有术水入河。假我良辰二十载,宝刀新淬不须磨。”此等拙作,自然难与前代名家诗并列,然老有所为之精神相似,故不揣谫陋,附录于此。
人到60岁,就进入了老年。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有长有短,由于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人的心态也各不相同,或万念俱灰,吃饱等死;或颐养天年,自得其乐;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很敬仰那些有梦想,有追求,不苟活于世,将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的老人,这些老人也往往能享长寿。历代诗人写了很多咏老诗,我最爱读老年壮怀诗,读这种诗使人精神振奋,心胸开朗。
有的人年齿已暮,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认能作人先导,发挥余热。沈炯写有一首《咏老马诗》,诗曰:“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沈炯,南朝人,曾仕梁、西魏及陈朝,享年58岁。诗中写此马曾纵横沙场,立下战功,如今虽然年老,但老马识途。名为写马,实是托物言怀,言老年人经验丰富,能为人指点迷津,可作后生导师,表现出老有所为、不苟活于世的思想。
有的人虽入暮年,犹思为国效力。陆游在《老马行》中写道:“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箕空咀噍。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积极支持抗金,但壮志未酬,含恨而死,卒年85岁。这首诗是他82岁那年写的,时宋宁宗下诏伐金,他心情激动,以老马自喻,虽然年老病疲,吃的是粗粝草料,但仍愿驰骋疆场,为国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虺隤,形容马疲惫的样子。三品料,指精细的饲料。玉鞭金络,指马的华贵装饰。瘦稗枯箕,粗劣的草料。
有的人自视甚高,然生不逢时,未能建立功业,临老犹不甘心一生平庸。归庄的《新春梳得白发》一诗云:“强仕之年名不成,今朝揽镜更心惊。元来白发无公道,似觉春风亦世情。嫩柳银鞍尘里色,娇莺锦帐梦余声。可怜老骥犹心壮,莫便盐车毕此生。”归庄,明末人,少年时即知名文坛,明亡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为僧,后隐居乡野,晚年以卖文卖画为生,只活了60岁。他心怀壮志,但不肯仕于清朝,才能难以施展,自比千里马,不肯“盐车毕此生”,又不得不拉一辈子盐车,可想见其心中的痛苦。于是只好将才能用于书画诗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强仕之年,是40岁的代称。颔联写由于心中不平,感觉无所偏袒的白发、春风也不公道了。颈联写对仕途的无望。
有的人认为虽然年事已高,如有好机遇,仍可干出一番事业。李白在一首《赠钱征君少阳》的诗中写道:“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李白只活了61岁,他赠诗的钱少阳是位隐士,却享有商山四皓一样的高龄。李白说别看他年龄大,如果能像姜尚遇到周文王那样,仍可建立不朽勋业。姜尚,字子牙,70余岁时,垂钓渭水,文王出猎遇之,论治国大计,拜为师,辅佐武王灭纣,建立周朝。
有的人认为虽进入晚景,尚有时间创造最后的辉煌。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曰:“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好朋友,常以诗唱和,白居易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刘禹锡以此诗作答。乐天为白居易字,梦得为刘禹锡字。两人均享高寿,白居易活了74岁,刘禹锡活了71岁。诗的中间八句写老态老景,阅历心情,最后两句画龙点睛:不要说自己已经到了桑榆晚年,满天的晚霞尚可发出最后的光亮。
有的人进入老年犹读书不辍,从书中寻找乐趣。张纲在《读书》一诗中云:“却老惭无术,驱愁赖有书。披寻穷浩渺,领略造玄虚。窗日三竿静,炉熏一炷余。倦来还自哂,蠹简类 鱼。”张纲身跨南北宋两代四帝,活了84岁。诗中说却老无术,消愁有书,读书可博览亦可精研,可白天读亦可晚上读,环境清幽,心境安静,乐在其中,自己笑自己,简直成了书的蛀虫。
旷达诗
旷达,是指人心胸开阔,遇事想得开,不患得患失,不争名夺利,大处着眼,不为琐事萦怀。这种胸怀,老年人特别需要。历代诗人晚年写过不少这样的诗,读之可以排除忧愁,涤荡俗念。
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写过多首咏老诗,58岁那年,分司东都,任太子宾客。太子宾客是个闲官,正合他的心意,于是他写了一首《自题》,诗曰:“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旁看应寂寞,自觉甚逍遥。徒对盈樽酒,兼无愁可消。”诗写他官闲俸优,衣食无愁,不再大热天办公,也无须天寒时上朝,无公事之累,倍感轻松。这在别人看来会觉得寂寞清冷,而他却觉得遥遥自在,别人常常借酒浇愁,他饮酒却无愁可消。表现了诗人不争荣利,追求安适的澹泊心境。
邵雍,字尧夫,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宋代理学家。后定居洛阳,有田数亩,亲自耕作,仅供衣食之需。所居名“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名满中州。两次被荐举,皆称疾不赴。他写有一首《贺人致政》,诗曰:“人情大率喜为官,达士何尝有所牵。解印本非嫌薄禄,挂冠殊不为高年。因通物性兴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权。宜放襟怀在清景,吾乡况有好林泉。”“致政”,或称“致仕”,即退休。诗言人大都喜欢做官,但在达观的人看来去官却可喜可贺:物有兴衰,人可用舍,为什么不寄情山水?况且我这里山清水秀,是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文征明,初名璧,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性清介,不愿为官,享年90岁。他写有一首《戊午元旦》,诗曰:“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元。只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随缘”,意为不刻意追求,顺其自然。“耄耋”,指八九十岁年纪。“曾元”,即曾孙、玄孙,“元”同“玄”。他享有高寿,五世同堂,百事不问,饮酒赏花,十分快乐,哪里还有忧愁呢?
明代的韩奕在《新岁述怀》一诗中写道:“白首坐中堂,屠苏最后尝。行年六十一,非短亦非长。眼昏字尚见,脚软策能将。寒有衣加体,饥有食充肠。闲无官职系,贫无私债偿。懒惟居寝室,健或到僧房。即死已多幸,且活亦无妨。”“屠苏”,古代的一种酒名。“策”,拐杖。诗人年逾花甲,身体健康,生活满足,举止洒脱,无所牵挂,所以不以生死为念,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性格落拓不羁,诗书画皆精。他做山东潍县县令时,一年大旱,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荒,他当即决定开仓济民,并以工代赈,救活了许多饥民。然而此举却获罪罢官,时年60岁。他写了二首《罢官作》,其中一首曰:“老困乌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说他任范县、潍县知县十二年,一直未得升迁,所以称“老困”。今天被罢官,犹如鱼归深水,其乐可知。此时感到春风浩荡春城开阔,悠闲地看着儿童放风筝,实在惬意得很。被罢官不觉悲伤,反而感到轻松愉快,这才叫旷达。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在任两广总督时,奉命查禁鸦片,在虎门销毁,英国借此发动鸦片战争。林被革职,充军新疆,时年57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中一首曰:“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诗中对被充军未流露丝毫怨恨情绪,反说自已才能平庸,不足以当重任,早已身心交瘁,难以支持了,表现出一种不计个人得失的大将风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了他为国不计利害、不避艰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与精神。下面两句把戍边说得很轻松,是皇帝的厚恩,正适合自已养拙。最后两句用的是宋代杨朴和苏轼的故事:杨朴是个隐士,宋真宗闻他能诗,召入宫中,让他作诗。杨朴辞以不能,真宗说:“临行时有人作诗送卿否?”杨朴答:“独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魂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将他放回。苏轼因诗得祸,被捕入狱,妻子送出门,害怕得大哭,苏轼说:“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乎?”妻子破涕为笑。林则徐在这种场合还能说这样的笑话,固然是对家人的宽慰,也可见其心胸豁达。
养生诗
今天到处在谈养生,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养生,不断总结经验,争取健康长寿。历代许多诗人到了晚年,写出了不少养生诗,这些经过实践的养生之道,至今仍然有用。
人到了晚年,要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享受安闲,勿自寻烦恼。白居易在《偶吟自慰兼呈梦得》一诗中写道:“且喜同年满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贫。已为海内有名客,又占世间长命人。耳里声闻新将相,眼前失尽故交亲。尊荣福寿难兼得,闲坐思量最要身。”当时白居易和刘禹锡皆年满七十,已享高寿,况且又都是海内名人,别无所求,最要紧的就是自已的身体了。但生老病死,人人难免,对此应坦然处之,乐以忘忧,忧愁会折寿。白居易的《自觉二首》中有句云:“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不畏不忧,能却病延年。王观在《减字木兰花》一词中写道:“多愁早老,着甚由来烦恼?休管浮名,安乐身康似珍宝。”都是要人持有乐观精神,淡泊心态。
人老了心不要老,要保持一颗童心,种花养草,与儿童在一起玩耍,可以延年益寿。陆游的《灌园》诗云:“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溪风吹短褐,村雨暗衡门。眼正魔军怖,心安疾竖奔。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他在《种花》一诗中写道:“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他还在《书意》一诗中写道:“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故故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老人的心境要如同孩子,喜欢游戏,爱好活动。
坚持运动,干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活,有益于健康。陆游经常洒扫庭厨,写有《扫地》一诗:“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可以去旅游,去爬山。袁枚在《老行》诗中写道:“老行万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他游山的乐趣,至老不衰。他八十岁生日,他的一位朋友写一贺联,称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对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陆游在《食粥》一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从北宋诗人张耒那里学来了食粥的妙法,快乐赛过神仙。他在82岁时写了一首《洗脚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连他的孙辈都知道烧热水洗脚的好处。苏轼也说过:“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可见晚上用热水洗洗脚,解乏利眠。
节食,限酒,寡欲,制怒,都是养生的要务。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写了一首《摄养诗》,诗曰:“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吕洞宾的养生诗云:“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跳出墙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如
果我们照此办理,也能长寿。
勤学诗
古人说:“静处远虑,见岁若月,学问不厌,不知老之将至。”老年人应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许多古人,活到老,学到老,或读书,或作诗,不舍昼夜,不避寒暑,不觉其苦,却其乐无穷,生活过得非常充实。
文同在《和仲蒙夜坐》一诗中云:“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敞袍。”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此诗写他在砚水结冰的大冷天里,以茶添兴,用酒取暖,犹敞着棉袍读书,其刻苦精神,足以垂范后世。
范成大的《新凉夜坐》诗云:“日日老添明镜里,家家凉入短檠中。简编灯火平生事,雪白眵昏奈此翁。”范成大,字致能,吴县(今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写的田园诗,是他诗中的精品。此诗写大热天人人都在纳凉,他头发雪白,两眼昏花,仍就着昏暗的灯光读书,并以此作为平生乐事。
杨万里写有《读诗》一首,诗云:“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直到晚年,仍读诗作诗不辍。他在另一首诗中写他冬天读诗,冻得“双眸如割脚如冰。”致仕后每登山临水,辄“作诗三首两首”。这首诗写他读诗忘记了吃饭,把王安石的诗当作早餐,学习之勤奋,达到痴迷的程度。半山,为王安石号。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享年85岁,今存诗九千余首。他活到老,写到老,临死还写了《示儿》名篇。他的《寒夜读书》一诗云:“北窗暖焰满炉红,夜半涛翻古桧风。老死爱书心不厌,来生恐堕蠹鱼中。”写他读书的兴趣至老未减,来生恐怕要变成蛀书的蠹鱼。同题另一首云:“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写他爱书欲死,不怕被人看作“书痴”。“韦编屡绝”义同“韦编三绝”,喻读书勤奋。古代的书籍是用皮条穿起来的竹简,孔子读《易经》,皮条断了三次。“颠”同“癫”。在《五更读书示子》一诗中云:“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床头瓦檠灯煜,老夫冻坐书纵横。”在这首诗中,写他读书至五更,天冷受冻,犹攻读不息。此诗是教育他的儿子的,我们读之,也为之感动。檠,灯架。煜 ,灯光闪烁的样子。纵横,凌乱的样子。
潘阆的《叙吟》诗曰:“高吟见太平,不耻老无成。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搜疑沧海竭,得恐鬼神惊。此外非关念,人间万事轻。”潘阆,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著名诗人。官场上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助教、参军之类的小官,遂以苦吟为乐。他作诗字斟句酌,一丝不苟,颈联两句,是从唐诗“狂搜海亦枯”、“诗成泣鬼神”句化来,表现了他的刻苦创作精神。在他看来,除作诗以外,别的事情都无关轻重了。
笔者年逾古稀,仍未停笔耕,拟在晚年编两本书,写一百篇文章。前年患病住进医院,怕一病不起,计划落空,曾写《病中》一诗,诗曰:“青春岁月恨蹉跎,晚把余年补逝波。两部童书将竣稿,百篇闲品正雕琢。病魔肆虐蚍摇树,医士有术水入河。假我良辰二十载,宝刀新淬不须磨。”此等拙作,自然难与前代名家诗并列,然老有所为之精神相似,故不揣谫陋,附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