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城市中的青年人口越来越多,然而初入社会的他们经济实力不足,大量职业青年租住在几平米的狭小空间里,工作之后将自己完全与外界隔离。青年群体社交匮乏成为城市规划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促进城市青年交往,提升城市青年归属感的角度出发,对青年活动中心进行研究,并结合案例总结其设计策略。
关键词:青年;活动中心;空间环境设计
引言
建立一个适合青年人的活动中心,让结束工作后的青年人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提升青年群体的城市归属感,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项目概述
本项目选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地铁站旁,该地毗邻多个居民区,附近有泊寓青年之家、大连工业大学,聚集的青年群体众多。选址区域位于交通枢纽地带,交通极为便利。
设计构想
本项目的设计构思以如何打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青年服务综合体为核心进行设计,主要是从商业和休闲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在商业方面,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商业综合体,为城市青年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休闲方面本项目的定位是城市青年的生活中心,以完备的功能、轻松的氛围承载城市青年的业余生活。把商业与休闲进行整合,创造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活动中心。
设计策略
根据活动中心的定位是城市青年服务综合体,本设计希望能够使城市青年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使活动中心成为城市青年的公共交往平台,就此提出以下设计策略。
①开放性空间的营造
活动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综合体,它还是青年人聚会交友的场所,因此设计时要注重开放性。在建筑的空间组织模式上,不仅要考虑庭院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还要考虑庭院与建筑空间的关系,要注意道路连接的方便性。
本设计采用了街巷式布局模式,作为附近众多社区的青年人业余生活集散中心,街巷式布局模式的场所感更能与周边交通流线融合,使亲临者对场地更容易具有代入感和亲和感。活动中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间隔感很強的单体建筑。街巷式布局的好处在于它与周边环境和流线的融合,使附近社区的居民在业余时间散步时就会不自觉的走入场地内,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公园的部分功能,能够更好的与周边社区融合。本设计将建筑体块打散,各功能分区之间不再是灰暗的走廊,通过设置室外绿化中庭、屋顶平台相互连接。各个空间均可由外界直接进入,实现了建筑体块之间的多样化连接,为由室内到室外提供了多种形式,实现了建筑与外部空间的高度融合。
在二、三层户外,打造屋顶平台空间,通过户外的大楼梯可以很方便的到达。活动中心内部多为商业空间,且相对封闭,屋顶平台提供了一个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场所,让外部空间的界面变得生动活泼,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户外屋顶平台场地开阔且灵活,可以在此举办各种类型的聚会交友活动,是一个良好的交流休憩空间,提升了空间趣味性,有效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
②空间的延时性
区别于定点下班即关闭的运营模式,开放的建筑界面形式,提供了众多的室外、半室外不限时的交往空间。这些空间在满足可达性的同时也考虑了空间的私密性。设计中利用建筑体量转折构造出一个中庭空间,空间具有一定的围合感,可以满足活动中私密性要求。这些室外空间的设计,使活动中心各个空间的开放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增强了建筑的公共性。
③空间的多样性
青年活动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和激发青年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各个功能空间都应该是为促进更多的交往行为服务的。青年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空间需求的多样性,根据前期的调研,首先可以分为公共活动空间和商业活动空间两大类,再进而推导出具体的功能空间。
在建筑的一层主要的功能空间有剧场、宠物俱乐部、健身俱乐部和文体中心。小剧场可以用于举办各种活动演出或讲座,如舞蹈社、二次元展览、相声社等,有助于拓展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和交际圈;宠物俱乐部内有小型的宠物乐园可以用于举办各类宠物活动,养宠物的青年人众多,带宠物来此玩耍的同时还可以结交好友;健身俱乐部有一个专属的小庭院,可用于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增加活动中心的活力,为青年提供更多的交友机会;右侧的文体中心主要是公益活动空间,包括公共会议室、公共培训室、公益阅览室、乒乓球室等,在一个整体的空间内便于管理,与左边商业部分进行了一个分离。
二层有音乐酒吧、设计工作室、餐饮区和大面积的户外露台;三层为咖啡厅和两块小型户外露台。建筑高差变化丰富,坡道、台阶、户外平台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变化。
④各功能空间的有机串联
独立而与其它空间没有联系的空间往往会使建筑缺少活力,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个空间之间的穿插关系和可达性,提升活动中心的整体活力,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频率。本设计建筑内部各个空间相互串联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空间过渡和谐,每个空间在发挥自己特色的同时又能与整体环境相融合。
⑤人性化设计
活动中心的使用者是“人”,空间环境的人性化就是以人的需求为前提,青年活动中心与普通的社区活动中心的区别在于使用人群的不同,尊重青年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青年人的行为活动方式,注重人情味的设计方式,让青年不仅在生理上舒适,也在情感上能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
结语
青年活动中心为城市青年提供了一个交流交往的平台和空间,对于社会的发展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密永祥,潘晶,宋佳. 城市邻里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 城镇建设,2020,000(002):144.
[2] 李冬磊. 创造交往空间: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设计[M].
[3] 毛雨凡. 情感化设计理论在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应用研究[D]. 2016.
[4] 徐婉迪. 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功能空间研究[D]. 2016.
[5] 李娜. 城市化进程下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 2014.
关键词:青年;活动中心;空间环境设计
引言
建立一个适合青年人的活动中心,让结束工作后的青年人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提升青年群体的城市归属感,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项目概述
本项目选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地铁站旁,该地毗邻多个居民区,附近有泊寓青年之家、大连工业大学,聚集的青年群体众多。选址区域位于交通枢纽地带,交通极为便利。
设计构想
本项目的设计构思以如何打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青年服务综合体为核心进行设计,主要是从商业和休闲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在商业方面,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商业综合体,为城市青年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休闲方面本项目的定位是城市青年的生活中心,以完备的功能、轻松的氛围承载城市青年的业余生活。把商业与休闲进行整合,创造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活动中心。
设计策略
根据活动中心的定位是城市青年服务综合体,本设计希望能够使城市青年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使活动中心成为城市青年的公共交往平台,就此提出以下设计策略。
①开放性空间的营造
活动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综合体,它还是青年人聚会交友的场所,因此设计时要注重开放性。在建筑的空间组织模式上,不仅要考虑庭院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还要考虑庭院与建筑空间的关系,要注意道路连接的方便性。
本设计采用了街巷式布局模式,作为附近众多社区的青年人业余生活集散中心,街巷式布局模式的场所感更能与周边交通流线融合,使亲临者对场地更容易具有代入感和亲和感。活动中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间隔感很強的单体建筑。街巷式布局的好处在于它与周边环境和流线的融合,使附近社区的居民在业余时间散步时就会不自觉的走入场地内,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公园的部分功能,能够更好的与周边社区融合。本设计将建筑体块打散,各功能分区之间不再是灰暗的走廊,通过设置室外绿化中庭、屋顶平台相互连接。各个空间均可由外界直接进入,实现了建筑体块之间的多样化连接,为由室内到室外提供了多种形式,实现了建筑与外部空间的高度融合。
在二、三层户外,打造屋顶平台空间,通过户外的大楼梯可以很方便的到达。活动中心内部多为商业空间,且相对封闭,屋顶平台提供了一个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场所,让外部空间的界面变得生动活泼,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户外屋顶平台场地开阔且灵活,可以在此举办各种类型的聚会交友活动,是一个良好的交流休憩空间,提升了空间趣味性,有效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
②空间的延时性
区别于定点下班即关闭的运营模式,开放的建筑界面形式,提供了众多的室外、半室外不限时的交往空间。这些空间在满足可达性的同时也考虑了空间的私密性。设计中利用建筑体量转折构造出一个中庭空间,空间具有一定的围合感,可以满足活动中私密性要求。这些室外空间的设计,使活动中心各个空间的开放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增强了建筑的公共性。
③空间的多样性
青年活动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和激发青年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各个功能空间都应该是为促进更多的交往行为服务的。青年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空间需求的多样性,根据前期的调研,首先可以分为公共活动空间和商业活动空间两大类,再进而推导出具体的功能空间。
在建筑的一层主要的功能空间有剧场、宠物俱乐部、健身俱乐部和文体中心。小剧场可以用于举办各种活动演出或讲座,如舞蹈社、二次元展览、相声社等,有助于拓展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和交际圈;宠物俱乐部内有小型的宠物乐园可以用于举办各类宠物活动,养宠物的青年人众多,带宠物来此玩耍的同时还可以结交好友;健身俱乐部有一个专属的小庭院,可用于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增加活动中心的活力,为青年提供更多的交友机会;右侧的文体中心主要是公益活动空间,包括公共会议室、公共培训室、公益阅览室、乒乓球室等,在一个整体的空间内便于管理,与左边商业部分进行了一个分离。
二层有音乐酒吧、设计工作室、餐饮区和大面积的户外露台;三层为咖啡厅和两块小型户外露台。建筑高差变化丰富,坡道、台阶、户外平台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变化。
④各功能空间的有机串联
独立而与其它空间没有联系的空间往往会使建筑缺少活力,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个空间之间的穿插关系和可达性,提升活动中心的整体活力,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频率。本设计建筑内部各个空间相互串联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空间过渡和谐,每个空间在发挥自己特色的同时又能与整体环境相融合。
⑤人性化设计
活动中心的使用者是“人”,空间环境的人性化就是以人的需求为前提,青年活动中心与普通的社区活动中心的区别在于使用人群的不同,尊重青年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青年人的行为活动方式,注重人情味的设计方式,让青年不仅在生理上舒适,也在情感上能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
结语
青年活动中心为城市青年提供了一个交流交往的平台和空间,对于社会的发展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密永祥,潘晶,宋佳. 城市邻里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 城镇建设,2020,000(002):144.
[2] 李冬磊. 创造交往空间: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设计[M].
[3] 毛雨凡. 情感化设计理论在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应用研究[D]. 2016.
[4] 徐婉迪. 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功能空间研究[D]. 2016.
[5] 李娜. 城市化进程下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