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避免“想当然”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l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問:我爱人是个小老板,一家人靠着他的精明能干,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意上的成功让他在子女教育上也颇为自负,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教育都是正确的。有时,我说他他也不听。请问,教育孩子,那些大家想当然地认为是对的事情,就真的对吗?
  潘湖
  答:事实上,教育孩子,很多想当然的做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错得离谱。以下这些想当然的教育观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听家长的话。
  “孩子不听我的!”许多家长常常这样抱怨,那我想告诉你,如果想让孩子听你的话,你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你说的话是对的,并且对他有好处;二是你们相互约好了,必须按规则做。
  2.认为我为孩子做出了牺牲,孩子一定会感恩,一定会学好。
  这是一种没有因果联系的逻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才能学会自立。如果孩子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了,这就等于剥夺了孩子的生存权利和探索世界的权利,不但培养了孩子的依赖性和被支配性,还培养了孩子的私心,结果父母为孩子做得越多,孩子的私心就越重。
  3.认为做人的道理,等孩子懂事后再教也不迟。
  现在,很多家长告诉孩子“你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吧,其他的事情别管”,结果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得不负责任,成为生活的旁观者。如果孩子从小不被引导去关心、理解别人,长大后就会我行我素。一旦这些道理在他们心中形成牢不可破的价值观和信念,失败就会不可避免。
  4.认为批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的唯一方法。
  孩子做了错事,就应该受到批评,否则他就会养成坏习惯。这对传统观念中的大多数家长来说,更是理所当然的想法。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并非批评就一定能使孩子改掉缺点,相反,破坏性的批评只会把孩子的潜能埋没,自我价值打消,毁掉孩子的自尊心。
  5.认为表扬必然会使孩子骄傲自满。
  这也是中国家长的一个传统误区。任何一个有精神需求的人都需要供氧者,而作为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认同、表扬和鼓励,而一旦缺了这些,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难以建立起来。
其他文献
英国伦敦有一家由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三合一的知名学校,每年招收2~3岁的新生。该校从幼儿一进园就开始按照教学大纲的目标进行培育,到16岁毕业时,都可以通过10科的国家GCSE统考,这是一般学校所望尘莫及的。为孩子申请入读该园的家长为数颇多,而该校经过观察、考试,三名考生中仅录取一名。  入园考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检查幼儿是否具备基本的阅读、书写能力,能否听懂并遵从老师的教学要求。内容有三项:依
没油的汽车  米先生要求咨询的心情很迫切,坐下后却吞吞吐吐,一副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半天才吐出一句:“请问,懒惰算不算心理疾病?”  米先生的儿子叫小卫,今年15岁,是一名高一学生。据米先生讲,小卫很聪明,却不喜欢学习,成绩在班里勉强算中等。“他懒得很,整天没精打采的,如果我不逼他,他连作业都懒得做。”米先生说,“如果单单不爱学习,也好理解,学习压力太大嘛,但是,小卫做任何事都不上心,这就奇怪了。
问:父母大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我也不例外。但是我也知道,美好的希望代替不了残酷的现实。孩子想摆脱平庸走向卓越,一定会有一番激烈的竞争。请问,有没有可用的公式或路径,为我们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長们指点一二?  李红英  答:陈吉宁多年在清华任职,2015年调任环保部长之前,他在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表了在清华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他的这次演讲,可以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指点迷津。  演讲中,他分享了三个
有话可聊  问:我丈夫常年在外。随着女儿长大,遇到一些事情我总想跟她聊聊。可她总觉得莫名其妙,还质问我跟她无关的事情干吗要跟她聊。我伤心至极,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可是我的女儿一点都不知道体谅我,简直成了冷血动物,以前女儿不这样的。请问,我该怎么做,才能和女儿有话可聊呢?  周笑婉  答:青春期孩子的思想变化、情绪起伏都比较大,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出现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说,
问:我的儿子今年17岁,上高二,但他不好好学习,经常跟社会上一些无业游民来往,出入网吧,还染上了赌博恶习。为了帮他戒赌,我不再给他钱。前不久,我发现家里的窗户被撬,5000元现金被盗,于是报案。警察勘查现场时发现很多疑点。在我和警察的一再追问下,儿子不得不承认是他偷的钱,现场也是他伪造的,而且偷来的钱都在赌桌上输光了。请问,孩子偷自家钱算不算犯罪?  周俊杰(福建福州)  律师意见:我国《最高人民
宝宝不舒服,家长万分心疼,赶紧带宝宝到医院看病取药。但宝宝能否把药顺利喝下,又是一道难关。于是,有些家长沿用老辈人的办法,捏着宝宝的鼻子强灌。结果,宝宝拼命挣扎,摇头大哭,刚被强灌下去的药又被吐了出来。  强灌,显然不是好办法。因为宝宝被捏住鼻子,只能通过口腔呼吸,而药物被强灌进去,很多时候宝宝会因无法吞咽而将药物吐出,这样就可能导致药物伴随吸入的空气进入气管,引发咳嗽或支气管炎,甚至阻塞呼吸道,
【编者按】  如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但有个现象不容忽视,就是有的家长只要认同某种家教观念,就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并在有意无意间走向极端。早几年赏识教育流行,很多家长视若法宝,动不动就对孩子竖大拇指,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不吝溢美之词:“你真棒!”“你是最棒的!”好像孩子真是“天下第一”。类似的还有挫折教育。独生子女大都娇生惯养,心理脆弱,于是有的家长便对孩子大搞挫折教育——大款装穷者有之
2018年2月,一位成都妈妈的故事刷爆了朋友圈。为了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天,她在每次出差前都精心准备,写一封甚至几封“信”代替她陪伴儿子。简短的留言条、手绘的藏宝图、暖心的祝福,或者是一个温馨的提示……四年里一共写了近百封“信”,让儿子感到妈妈时刻在身边。她叫龚雨,儿子何小希今年7岁。采访龚雨的过程中,笔者数次感叹:终于在现实生活中见到了“别人家的妈妈”。  儿子,妈妈陪你慢慢长大  2014年夏
想 要测试头脑是否聪明,方法有多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为人所知并深信不疑的,是一种被称为智商测试的测试题目。但有研究者认为,用这种智商测试来测定人的智商“过于简单且没有意义”。他们认为,人的智商与其他的多种能力相互结合,是比我们想象更加复杂的东西。  首先对智商测试题提出异议的是加拿大西北大学的研究团队。他们以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和国籍的10万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计算能力、逻辑思考能
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是奶奶觉得你饿,有一种内向是谁都觉得你内向。  内向不等于自闭  【案例1】 害羞的玲玲  潘女士的女儿玲玲今年3岁,是一个文静的可爱女孩,平时只黏着妈妈,不喜欢跟陌生的小朋友玩,路上见了邻居也不主动打招呼。如果爸爸妈妈的朋友跟她说话,她就害羞地躲到妈妈的身后。不过,玲玲跟相熟的玩伴在一起却很开心,有说有笑的。对于女儿的“不阳光”“不大气”,潘女士很焦虑,担心女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