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来源 :茶·健康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 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 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土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七则”: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
其他文献
宗白华对艺术进行深沉的生命体验,又以散文的笔触将充满诗意的生命体验构入其文艺理论体系,形成了他的文学理论特色;生命体验的诗化文论,在其文论中,他的生命创化的艺术观是理论的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因此学校开展普法工作,进行宪法教学应成为常态。案例教学法基于法律案例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一部优秀作品,其第一种《滦阳消夏录》,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作都6岁时。此时《四库全书》编校工作已经完成,作者
龙井茶珍贵如黄金,一斤茶叶拍出十几万元,甚至几百万元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前不久,龙井茶再次上演疯狂:一斤钱塘龙井被拍卖出11万元。  靠“凡勃伦效应”制造商业奇迹是中国茶业一贯的手法,屡试不爽,拥趸者层出不穷。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认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说简单点就是抓冤大头式的促销手段。  凡勃伦效应利用的是人们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最近总感觉腰酸背疼,夜尿也多了!"——"肯定是肾虚,吃些补肾药就好了。"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对白,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使男性总觉得身体"虚",于是盛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