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以后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学资源 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是践行“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学观,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语文教材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程理念要求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即能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因此,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开发教材情感资源,丰富和发展学生感悟能力
语文教材所选文本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利用语文教学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开发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说说、写写感受。例如:学了《苦柚》后,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对文中卖柚姑娘的评价。结果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卖柚姑娘诚实善良、品德高尚,值得大家学习;另一种观点认为小姑娘笨头呆脑,不会推销自家的产品??——卖柚子时历数自家柚子的缺点,当然卖不出好价钱,这种人一定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针对两种不同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正反两方面的辩论会,通过写作、辩论,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应变、表达的能力。
二、开展课前预习,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实践能力
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查找相关背景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开始时,学生查找资料仅限于《小学生词语手册》《词典》等,内容多为词语解释、分段、段意等,慢慢地有的学生开始查找文章作者、该作者的其它作品与文章有关的一些地名、自然现象,查找的书籍也不断增加。后来,学生为了查到更多的资料到网上搜索、下载,为了让自己的资料比别人漂亮,依据全文的内容设计版面,内容更是精彩纷呈,查找资料的途径更宽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后,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有关瀑布的诗或李白的作品供大家欣赏学习,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立即成了诗歌朗读会。又如我教《欧阳修追字》一文时,指出文中“推敲”一词还有一个故事呢,谁知道?请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吗?”“你们还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做事没有认真推敲而引出的误会或失误,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的事吗?”这些问题令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结合课外知识和生活实际谈论开来,课堂顿时沸腾起来。以上一切是通过拓展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学语文,开辟了自主学习的途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表现。
三、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创新阅读能力
教材文本内涵相当丰富,许多文章在故事的高潮处收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阅读能力。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后,要求学生分小组表演课本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以“到了第二天,乌鸦又从森林里叼回来一块肉,站在树杈上休息,正好被刚出洞的狐狸看见了。”开头进行续编故事,并说出这样编的理由。经准备后,同学们积极地发言,故事中的狐狸行骗手段一个比一个高明,乌鸦吸取上次教训后,不再受骗上当;结局也有因为狐狸采用激将法,使乌鸦仍旧受骗上当的。当问及编故事的學生,狐狸为什么要用激将法骗肉吃时,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逻辑推理非常严密。故事中的狐狸是如此精明,也就证明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一演、一编、一说,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童话故事的场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想象、表达、表演的能力。
四、联系现实生活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头活水,教师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学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教学《我们家的猫》一课,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所有的猫都爱捉老鼠?”有同学立刻说:“不对,我家的猫不但不会捉老鼠,而且见到老鼠就逃!”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猫一定会捉老鼠,有的说不一定。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猫与老鼠关系的研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事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捕捉综合学习课题的意识,这样才能捕捉到一些可供学生研究,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课题。此外,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不要轻易放弃,要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对提出的疑问进行研究,长期这样下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课后继续学习的习惯。另外,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引导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课题。例如在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后,提出:“村民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渡致山洪暴发,把整个村庄都毁灭了。这是村民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请同学们在一周内开展社会调查,寻找社会生活中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并提出自己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和建议。” 这样,语文实践能力就在自主、探索中得到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五、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多媒体既可以生动逼真地再现教材的内容,又可以对教材内容从新设计组合,也可以把教材相关的资料向学生展示,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设了机会。如教学叶圣陶的诗《瀑布》时,可借助录像和电脑的配合丰富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如利用多媒体再现作者游瀑布的经过,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观察顺序,体会全诗的感情,说说感受。同时让学生结合实景进行品词品句,体味用词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参与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教学资源 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是践行“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学观,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语文教材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程理念要求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即能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因此,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开发教材情感资源,丰富和发展学生感悟能力
语文教材所选文本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利用语文教学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开发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说说、写写感受。例如:学了《苦柚》后,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对文中卖柚姑娘的评价。结果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卖柚姑娘诚实善良、品德高尚,值得大家学习;另一种观点认为小姑娘笨头呆脑,不会推销自家的产品??——卖柚子时历数自家柚子的缺点,当然卖不出好价钱,这种人一定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针对两种不同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正反两方面的辩论会,通过写作、辩论,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应变、表达的能力。
二、开展课前预习,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实践能力
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查找相关背景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开始时,学生查找资料仅限于《小学生词语手册》《词典》等,内容多为词语解释、分段、段意等,慢慢地有的学生开始查找文章作者、该作者的其它作品与文章有关的一些地名、自然现象,查找的书籍也不断增加。后来,学生为了查到更多的资料到网上搜索、下载,为了让自己的资料比别人漂亮,依据全文的内容设计版面,内容更是精彩纷呈,查找资料的途径更宽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后,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有关瀑布的诗或李白的作品供大家欣赏学习,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立即成了诗歌朗读会。又如我教《欧阳修追字》一文时,指出文中“推敲”一词还有一个故事呢,谁知道?请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吗?”“你们还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做事没有认真推敲而引出的误会或失误,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的事吗?”这些问题令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结合课外知识和生活实际谈论开来,课堂顿时沸腾起来。以上一切是通过拓展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学语文,开辟了自主学习的途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表现。
三、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创新阅读能力
教材文本内涵相当丰富,许多文章在故事的高潮处收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阅读能力。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后,要求学生分小组表演课本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以“到了第二天,乌鸦又从森林里叼回来一块肉,站在树杈上休息,正好被刚出洞的狐狸看见了。”开头进行续编故事,并说出这样编的理由。经准备后,同学们积极地发言,故事中的狐狸行骗手段一个比一个高明,乌鸦吸取上次教训后,不再受骗上当;结局也有因为狐狸采用激将法,使乌鸦仍旧受骗上当的。当问及编故事的學生,狐狸为什么要用激将法骗肉吃时,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逻辑推理非常严密。故事中的狐狸是如此精明,也就证明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一演、一编、一说,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童话故事的场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想象、表达、表演的能力。
四、联系现实生活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头活水,教师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学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教学《我们家的猫》一课,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所有的猫都爱捉老鼠?”有同学立刻说:“不对,我家的猫不但不会捉老鼠,而且见到老鼠就逃!”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猫一定会捉老鼠,有的说不一定。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猫与老鼠关系的研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事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捕捉综合学习课题的意识,这样才能捕捉到一些可供学生研究,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课题。此外,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不要轻易放弃,要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对提出的疑问进行研究,长期这样下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课后继续学习的习惯。另外,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引导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课题。例如在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后,提出:“村民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渡致山洪暴发,把整个村庄都毁灭了。这是村民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请同学们在一周内开展社会调查,寻找社会生活中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并提出自己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和建议。” 这样,语文实践能力就在自主、探索中得到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五、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多媒体既可以生动逼真地再现教材的内容,又可以对教材内容从新设计组合,也可以把教材相关的资料向学生展示,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设了机会。如教学叶圣陶的诗《瀑布》时,可借助录像和电脑的配合丰富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如利用多媒体再现作者游瀑布的经过,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观察顺序,体会全诗的感情,说说感受。同时让学生结合实景进行品词品句,体味用词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参与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