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已经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普及,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也不断提升,加强学生思想德育教育是高校急需面对的重要课题。“立德树人”思想教育教学目标的确认,为高校思想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引导方向,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进行探究,分析教育目标实现存在的问题、促进“以德树人”思想教育目标实现需要坚持的原则、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旨在促进高校思想教育综合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立德树人;目标
引言:“立德树人”被当代大学确定为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同时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全新挑战,社会诸多外界因素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过程,提升高校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一、“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缺乏实效性
目前所有高校都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但是由于课堂教育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及单调的教学模式,促使很多大学生都愿意进行课程的学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校的活动内容过于功利性,学生难以产生参与活动、体会活动内容的积极性,导致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差。很多大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思政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却还是难免存在自我约束意识不強、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缺失、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个人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素质提升观念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教学环节,受到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严重,重视考试教学忽视无考试成绩无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小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学习态度,对于思想素质的关注程度较低。更多的中国式家长将教学任务都交付给学校,忽视自身的家庭教育责任,导致学生在家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当代大学生具有自主独立思想,但是却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氛围中养成特立独行性格特点,不愿意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更存在惰性心理不愿意自我完善,缺乏思想素质的提升观念,这些问题都导致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另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诸多不良社会现象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以及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会对社会产生盲目随从和向往,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这一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教育不容忽视的严峻课题。
二、促进“以德树人”思想教育目标实现需要坚持的原则
(一)重视内外结合的教学原则
高校开展“以德树人”思想教育目标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需要确定内外结合的教学原则,分析影响教学目标的内外原因,内部原因是指高校自身教育原因,外部原因则是指家庭原因以及社会原因,并采用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通过多重途径,发挥内外部教育共同的教育作用,构成完善科学的思政德育教育体系。
(二)重视思政德育的全过程教育
高校进行思政德育教育,需要将其教学理念和教育行为贯穿于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形成常态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及人生价值观念都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因而促进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其思想素质,有助于促进其成长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复合型人才。
三、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
(一)拓展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高等学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层次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多的直观感受,进而促进其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对于思政教学存在严重的排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微信教育模式的应用,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有关社会主流思想的电影,通过多元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与社会公益组织联系,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认知,学校应当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为大学生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学校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实现专业学习,更能够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应当通过多途径加强对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面认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普及法制教育等,发挥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力量,将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渗透到德育教学理念中,实现校园文化内涵的不断积淀,进而促进“以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提升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风貌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发挥有效的教育示范作用,因而高校应当重视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使教师能够应用师德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身的教学榜样作用,既能够在专业教学领域有所建树,具有扎实的专业教学技术,同时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了解现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动态,与学生有更多共同语言和思想共鸣,同时能够掌握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学科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爱岗敬业、严谨谦虚、积极上进等优良的品质,同时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之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个人道德素养,体现教书育人的优势作用。
结论:大学生思想教育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立德树人”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更需要其能够提升道德素养,成为能够贡献个人力量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的优质人才,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限制,高校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完善措施,提升思政德育教学水平,契合现代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付胜利,张勃.略论美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1-23.
[2]王瑞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7):85-86,94.
[3]徐礼平.新媒体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谫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6,(4):38-39.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立德树人;目标
引言:“立德树人”被当代大学确定为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同时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全新挑战,社会诸多外界因素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过程,提升高校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一、“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缺乏实效性
目前所有高校都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但是由于课堂教育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及单调的教学模式,促使很多大学生都愿意进行课程的学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校的活动内容过于功利性,学生难以产生参与活动、体会活动内容的积极性,导致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差。很多大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思政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却还是难免存在自我约束意识不強、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缺失、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个人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素质提升观念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教学环节,受到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严重,重视考试教学忽视无考试成绩无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小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学习态度,对于思想素质的关注程度较低。更多的中国式家长将教学任务都交付给学校,忽视自身的家庭教育责任,导致学生在家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当代大学生具有自主独立思想,但是却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氛围中养成特立独行性格特点,不愿意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更存在惰性心理不愿意自我完善,缺乏思想素质的提升观念,这些问题都导致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另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诸多不良社会现象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以及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会对社会产生盲目随从和向往,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这一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教育不容忽视的严峻课题。
二、促进“以德树人”思想教育目标实现需要坚持的原则
(一)重视内外结合的教学原则
高校开展“以德树人”思想教育目标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需要确定内外结合的教学原则,分析影响教学目标的内外原因,内部原因是指高校自身教育原因,外部原因则是指家庭原因以及社会原因,并采用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通过多重途径,发挥内外部教育共同的教育作用,构成完善科学的思政德育教育体系。
(二)重视思政德育的全过程教育
高校进行思政德育教育,需要将其教学理念和教育行为贯穿于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形成常态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及人生价值观念都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因而促进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其思想素质,有助于促进其成长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复合型人才。
三、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
(一)拓展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高等学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层次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多的直观感受,进而促进其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对于思政教学存在严重的排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微信教育模式的应用,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有关社会主流思想的电影,通过多元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与社会公益组织联系,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认知,学校应当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为大学生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学校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实现专业学习,更能够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应当通过多途径加强对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面认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普及法制教育等,发挥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力量,将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渗透到德育教学理念中,实现校园文化内涵的不断积淀,进而促进“以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提升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风貌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发挥有效的教育示范作用,因而高校应当重视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使教师能够应用师德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身的教学榜样作用,既能够在专业教学领域有所建树,具有扎实的专业教学技术,同时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了解现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动态,与学生有更多共同语言和思想共鸣,同时能够掌握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学科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爱岗敬业、严谨谦虚、积极上进等优良的品质,同时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之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个人道德素养,体现教书育人的优势作用。
结论:大学生思想教育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立德树人”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更需要其能够提升道德素养,成为能够贡献个人力量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的优质人才,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限制,高校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完善措施,提升思政德育教学水平,契合现代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付胜利,张勃.略论美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1-23.
[2]王瑞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7):85-86,94.
[3]徐礼平.新媒体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谫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6,(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