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课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期中、期末尤其在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复习课的有效程度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复习课效果低下现象仍比较普遍,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主体地位、学习兴趣和知识体系。
本课题针对这个问题,通过“一图三环节”专题复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 “一图四环节”教学模式
下面所提到的“一图三环节”复习模式是指围绕一张思维图,依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高考复习的梯度层次,分四个环节逐步实施的模式(图1)。即从教师给出核心词汇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出发,从教师抓住关键结点,展开专题突破,再到典型例题分析,变式拓展练习,最后从师生总结知识结论,完善思维导图,到学生设疑,教师答疑。
本模式从思维导图出发,再进行重难点突破,最后回归思维导图,力求整合思维导图和专题复习2种方法的优势,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复习效率。整个复习过程都围绕着学生如何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进行。通过专题复习、变式探讨和习题演练,丰富完善原有的体系构架。
2 “生物的变异”复习课的教学过程
2.1 构建主干思维导图(图2)
教师先给出中心词——可遗传的变异,让学生根据中心构建相应主干知识思维导图,把握整体内容。
2.2 在一级思维导图的重难点展开突破
(1) 重难点1:基因突变的机理。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基因突变因素、突变特点、突变结果基础知识进行思维导图(图3)的构建;再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组织教学,结合基因表达的知识,从基因分子水平理解基因突变所产生的相应变化,从性状水平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结论完善整合到思维导图上。相关难点突破如下:
① 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碱基对替换。
② 相应基因改变,即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体现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和有害性。
③ 通过转录,产物mRNA排列顺序也发生改变。
④ mRNA的改变引起蛋白质改变吗?mRNA一定改变,如果mRNA加工后没有影响翻译,则蛋白质不变,或者改变的密码子与原来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则蛋白质也不变。
⑤ 蛋白质改变性状一定会变化吗?即使转录翻译时蛋白质改变了,但如果原来的显性纯合突变成杂合子,则性状也不改变。
(2) 重难点2:基因重组两个类型与遗传规律联系。
教师先引导学生应用教材基本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图4),再重点突破以下难点:
①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期?与染色体畸变的易位有什么区别?
②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区别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 所发生的时期跟自由组合定律有什么关系?
④ 比较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
(3) 重难点3:染色体畸变中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及其联系。
在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参考上面的框架列出相应内容,但很难挖掘出结构变异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以及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联系。教师设计一连串问题,突破重难点:
① 缺失、重复和倒位与基因突变中的有什么区别?
② 易位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有什么区别?
③ 是不是生物产生的配子里面所有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的体细胞里面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吗?多倍体生物都能繁殖后代吗?
④ 染色体畸变在质与量上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什么区别?
最后再让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结论完善整合到思维导图(图5)上。
(4) 重难点4:几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比较。
教师要求学生对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优点和缺点基础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特别注意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突破重难点:
① 先以学生熟悉的育种实例作为切入点,联系已学过的自由组合定律,用遗传图解分析杂交育种的过程和结果。
② 利用教科书中的图比较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分析各优点和局限性。
③以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例,分析三倍体不育原因及其多倍体的优良性状。
3 巩固完善思维导图
二次整合知识内容,让学生将新获取的知识重新整合到原有的体系上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反正能力的过程,即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知识体系和能力积累过程。教师将复习的知识重新结构化、模块化,更有利于学生对大容量的知识的储存。
4 总结反思
“思维导图构建下的专题复习模式”融入了学法的革新,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启迪,学生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究也表现出浓厚的热情。不过,这还只是一种尝试,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图的兴趣和习惯,教学中如何呈现更好的思维导图,如何调节学生课堂建构思维导图的速度,如何简化环节更好的优化该教学模式,如何将这种方法更大范围的应用于专题归纳,技巧归纳等,学生在课堂中是否会存在忙于构建导图而没有深入思考的现象,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鲜瑜.用思维导图构建专题复习模式[J].生物学通报,2014.
本课题针对这个问题,通过“一图三环节”专题复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 “一图四环节”教学模式
下面所提到的“一图三环节”复习模式是指围绕一张思维图,依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高考复习的梯度层次,分四个环节逐步实施的模式(图1)。即从教师给出核心词汇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出发,从教师抓住关键结点,展开专题突破,再到典型例题分析,变式拓展练习,最后从师生总结知识结论,完善思维导图,到学生设疑,教师答疑。
本模式从思维导图出发,再进行重难点突破,最后回归思维导图,力求整合思维导图和专题复习2种方法的优势,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复习效率。整个复习过程都围绕着学生如何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进行。通过专题复习、变式探讨和习题演练,丰富完善原有的体系构架。
2 “生物的变异”复习课的教学过程
2.1 构建主干思维导图(图2)
教师先给出中心词——可遗传的变异,让学生根据中心构建相应主干知识思维导图,把握整体内容。
2.2 在一级思维导图的重难点展开突破
(1) 重难点1:基因突变的机理。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基因突变因素、突变特点、突变结果基础知识进行思维导图(图3)的构建;再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组织教学,结合基因表达的知识,从基因分子水平理解基因突变所产生的相应变化,从性状水平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结论完善整合到思维导图上。相关难点突破如下:
① 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碱基对替换。
② 相应基因改变,即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体现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和有害性。
③ 通过转录,产物mRNA排列顺序也发生改变。
④ mRNA的改变引起蛋白质改变吗?mRNA一定改变,如果mRNA加工后没有影响翻译,则蛋白质不变,或者改变的密码子与原来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则蛋白质也不变。
⑤ 蛋白质改变性状一定会变化吗?即使转录翻译时蛋白质改变了,但如果原来的显性纯合突变成杂合子,则性状也不改变。
(2) 重难点2:基因重组两个类型与遗传规律联系。
教师先引导学生应用教材基本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图4),再重点突破以下难点:
①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期?与染色体畸变的易位有什么区别?
②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区别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 所发生的时期跟自由组合定律有什么关系?
④ 比较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
(3) 重难点3:染色体畸变中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及其联系。
在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参考上面的框架列出相应内容,但很难挖掘出结构变异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以及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联系。教师设计一连串问题,突破重难点:
① 缺失、重复和倒位与基因突变中的有什么区别?
② 易位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有什么区别?
③ 是不是生物产生的配子里面所有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的体细胞里面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吗?多倍体生物都能繁殖后代吗?
④ 染色体畸变在质与量上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什么区别?
最后再让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结论完善整合到思维导图(图5)上。
(4) 重难点4:几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比较。
教师要求学生对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优点和缺点基础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特别注意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突破重难点:
① 先以学生熟悉的育种实例作为切入点,联系已学过的自由组合定律,用遗传图解分析杂交育种的过程和结果。
② 利用教科书中的图比较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分析各优点和局限性。
③以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例,分析三倍体不育原因及其多倍体的优良性状。
3 巩固完善思维导图
二次整合知识内容,让学生将新获取的知识重新整合到原有的体系上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反正能力的过程,即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知识体系和能力积累过程。教师将复习的知识重新结构化、模块化,更有利于学生对大容量的知识的储存。
4 总结反思
“思维导图构建下的专题复习模式”融入了学法的革新,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启迪,学生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究也表现出浓厚的热情。不过,这还只是一种尝试,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图的兴趣和习惯,教学中如何呈现更好的思维导图,如何调节学生课堂建构思维导图的速度,如何简化环节更好的优化该教学模式,如何将这种方法更大范围的应用于专题归纳,技巧归纳等,学生在课堂中是否会存在忙于构建导图而没有深入思考的现象,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鲜瑜.用思维导图构建专题复习模式[J].生物学通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