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是每个主持人乃至每一个电视人的思索。笔者认为,放下节目形式的创新,就业务素质来讲,新的形势要求主持人具有更加全面的业务知识,为自已养成“一专多能”的业务素质。
一、何为主持人的“一专”与“多能”
所谓“一专”是指电视节目主持人要精通于本专业的基本业务要求。这方面主要是指主持人的基本功而言,比如精准的普通话、严谨的语言组织与表达、灵活的现场控制能力等。这个“一专”对主持人来说,是很好理解也很好做到的。
所谓“多能”并不是要求主持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变成一本活的百科全书,它要求的是主持人对于整个节目中主持环节之外的主要业务领域要熟悉,更要参与。也就是说,一个“多能”的主持人是不应当拿着编导写好的本子来念的,而应当全程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来。在节目的策划阶段,他应当是一名参谋,对构建节目框架、组织节目内容提供好的构思和意见;在节目的编辑阶段,他应当是一名助手,配合其他部门形成完整的节目体系;在节目的播放阶段,他应当是一名指挥员,指挥全场以他为核心,围绕节目蓝本,调动观众,控制场面,调整技术设备,保证整个节目运行的顺畅。总之,一名“一专多能”的主持人做的,不只是节目播出时的小段落,而是一档节目从策划到播出完成的一整篇大文章。
二、“一专”是根本,“多能”是必须
“一专多能”的业务素质要求是由主持人工作的性质决定的。首先,主持人是一名组织者,他组织的内容是节目创作群体的构思,组织的方式是在现场驾驭节目、调动现场观众情绪,并对节目主题思想深化,连接前后节目、把握节目节奏以及挖掘节目人物思想和个性特点,并通过自己的节奏和风格体现创作群体的构思。其次,主持人也是一名交流者,他通过角色的个性化、身份的平等化以及语言的个性化与口语化,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把电视生产也看作商品生产的话,那么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应当是商品(电视节目)与消费者(观众)之间的链接者。
如此重的使命,使得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生产中必然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现实动作中,担负如此重要使命的节目主持人往往被排除在起始和中间环节之外。各电视台现行的节目制作流程大都为编导负责制,而作为整个节目创作班子的编导群体,往往是不把主持人算在其中的(这并不是编导对主持人的不信任或是有所偏见,实在是一种思维与体制上的惯性)。这种体制上无法保证主持人在应有的空间范围内发挥作用,造成了主持人事实上处于被动位置,主观能动性无从发挥,人“重”言轻。可以说,现阶段的节目主持人在电视生产的全过程中难以在必须的环节里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这种体制上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当一部分电视人的关注,并在积极地寻求着对策。一些大的电视台推出的主持人承包栏目可以看作是改变这种机制的一种可喜的尝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是具有采、编、播合一的综合能力的电视节目中心角色”这一理念必然被包括广大电视观众的大众所接受。而目前的状态可以视为是一种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大多数主持人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阶段不断尝试,不断充实,并利用一切机会介入到自己所主持的节目的选题策划、采访和编辑中去,通过对节目整个制作过程的参与,更好地熟悉节目的具体内容,领会节目制作集体的创作意图,从而在节目主持过程中更主动,更自然,更自信。
三、“一专多能”不是“样样通,样样松”
提畅“一专多能”首先应当避免的就是,为了实现“多能”而放弃了对“一专”的培养,最终成了什么都能说两句,可又什么都说不到点子上的“万金油”。因为主持人的最终舞台还是在节目播出的那个特定时间段,其他环节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个时间段展开的。这个时间段如果出了问题,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前功尽弃。所以主持人可以没有“多能”,但决不能没有“一专”。
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培养“一专多能”,提畅主持人对节目制作过程的全程参与并不是要主持人去当策划、编导或者去干灯光摄影之类的技术活,更不是要主持人去指挥各个环节,当一个“大掌柜”。对于主持人来说,“一专”是根本,“多能”只是实现这一根本的手段。无论是参与策划还是指挥现场,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让主持人更多地了解、掌控节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多能”是为“一专”服务的,这是一个必须摆正的问题。
一、何为主持人的“一专”与“多能”
所谓“一专”是指电视节目主持人要精通于本专业的基本业务要求。这方面主要是指主持人的基本功而言,比如精准的普通话、严谨的语言组织与表达、灵活的现场控制能力等。这个“一专”对主持人来说,是很好理解也很好做到的。
所谓“多能”并不是要求主持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变成一本活的百科全书,它要求的是主持人对于整个节目中主持环节之外的主要业务领域要熟悉,更要参与。也就是说,一个“多能”的主持人是不应当拿着编导写好的本子来念的,而应当全程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来。在节目的策划阶段,他应当是一名参谋,对构建节目框架、组织节目内容提供好的构思和意见;在节目的编辑阶段,他应当是一名助手,配合其他部门形成完整的节目体系;在节目的播放阶段,他应当是一名指挥员,指挥全场以他为核心,围绕节目蓝本,调动观众,控制场面,调整技术设备,保证整个节目运行的顺畅。总之,一名“一专多能”的主持人做的,不只是节目播出时的小段落,而是一档节目从策划到播出完成的一整篇大文章。
二、“一专”是根本,“多能”是必须
“一专多能”的业务素质要求是由主持人工作的性质决定的。首先,主持人是一名组织者,他组织的内容是节目创作群体的构思,组织的方式是在现场驾驭节目、调动现场观众情绪,并对节目主题思想深化,连接前后节目、把握节目节奏以及挖掘节目人物思想和个性特点,并通过自己的节奏和风格体现创作群体的构思。其次,主持人也是一名交流者,他通过角色的个性化、身份的平等化以及语言的个性化与口语化,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把电视生产也看作商品生产的话,那么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应当是商品(电视节目)与消费者(观众)之间的链接者。
如此重的使命,使得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生产中必然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现实动作中,担负如此重要使命的节目主持人往往被排除在起始和中间环节之外。各电视台现行的节目制作流程大都为编导负责制,而作为整个节目创作班子的编导群体,往往是不把主持人算在其中的(这并不是编导对主持人的不信任或是有所偏见,实在是一种思维与体制上的惯性)。这种体制上无法保证主持人在应有的空间范围内发挥作用,造成了主持人事实上处于被动位置,主观能动性无从发挥,人“重”言轻。可以说,现阶段的节目主持人在电视生产的全过程中难以在必须的环节里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这种体制上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当一部分电视人的关注,并在积极地寻求着对策。一些大的电视台推出的主持人承包栏目可以看作是改变这种机制的一种可喜的尝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是具有采、编、播合一的综合能力的电视节目中心角色”这一理念必然被包括广大电视观众的大众所接受。而目前的状态可以视为是一种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大多数主持人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阶段不断尝试,不断充实,并利用一切机会介入到自己所主持的节目的选题策划、采访和编辑中去,通过对节目整个制作过程的参与,更好地熟悉节目的具体内容,领会节目制作集体的创作意图,从而在节目主持过程中更主动,更自然,更自信。
三、“一专多能”不是“样样通,样样松”
提畅“一专多能”首先应当避免的就是,为了实现“多能”而放弃了对“一专”的培养,最终成了什么都能说两句,可又什么都说不到点子上的“万金油”。因为主持人的最终舞台还是在节目播出的那个特定时间段,其他环节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个时间段展开的。这个时间段如果出了问题,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前功尽弃。所以主持人可以没有“多能”,但决不能没有“一专”。
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培养“一专多能”,提畅主持人对节目制作过程的全程参与并不是要主持人去当策划、编导或者去干灯光摄影之类的技术活,更不是要主持人去指挥各个环节,当一个“大掌柜”。对于主持人来说,“一专”是根本,“多能”只是实现这一根本的手段。无论是参与策划还是指挥现场,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让主持人更多地了解、掌控节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多能”是为“一专”服务的,这是一个必须摆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