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养成,更是影响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具备规范的职业道德,开放的育人观念,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执教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素质;要求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學生素质的养成,更是影响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是教育变革的动力,是塑造新一代性格和思想的积极参与者。”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具备规范的职业道德,开放的育人观念,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执教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具体地说,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自己的灵魂塑造他人灵魂的职业,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都应作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教师比其他行业人员更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表现为师德师风,它是教师的为人风范,为师风范,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爱国、爱家、爱人的学生;一个忠诚慈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诚实善良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的今天,就是他所教学生的明天。学生素质的提高,道德观念、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熏陶他的教师的素质形象。规范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更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要和先决条件。
二、要有现代教育观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人才观强调了人才应有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单一的模式,要有层次和个性;教学观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着重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质量观指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基本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最终能经受社会生活实践的检验。传统观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往往成了填鸭式教学。而素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学生,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多规格人才的需求,这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
三、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要懂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先得装满自己一桶水,学高为师。那是说,教师应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教师学识水平高,知识渊博,专业知识精通,就更具备“授人以渔”的能力,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的实施,心理教育很重要。教师应该具有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要有对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鉴别、诊断能力,善于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看待学生的各类问题,并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四、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对传统教育进行一场系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改革必然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十分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如何解决把四化建设对教育提出高素质人才需求转变为教育改革的动力,需要教师去大胆创新,敢于在教学实践中求新、求奇、求异。教师的创新意识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和创新意识,也包括体现于教学终端──教学对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强化创新意识,富于创造精神,具有创新能力。要乐于接受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新经验,敢于在教育改革中开拓创新,要在丰富扎实的文化功底的基础上,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果断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教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各种创造欲望和尝试。
虽然,我国中小学教师素质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待转变;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不足;知识面狭窄,不具备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欠缺;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鉴于此,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习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观念决定行动。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和教育观,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行。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德、能、勤、绩,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以教学成绩来判定,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因此,必须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尤其要注重长期以来忽视的师德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制约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
3.加强在职进修、参加培训等多种途径的学习,确立终身教育观念和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是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在职进修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教师也要珍惜和把握再学习的机会,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4.开展教育科研,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教育科研对教师的成长及其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科研有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改变教师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开展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重新发现自身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能。
总之,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这一目的的实现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而教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永明,董仁忠.试论现代教师的创新素质结构及其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3,(4).
[2] 白芸.教师素质:素质教育的关键[J].当代教育论坛,2003,(5).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素质;要求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學生素质的养成,更是影响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是教育变革的动力,是塑造新一代性格和思想的积极参与者。”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具备规范的职业道德,开放的育人观念,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执教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具体地说,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自己的灵魂塑造他人灵魂的职业,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都应作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教师比其他行业人员更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表现为师德师风,它是教师的为人风范,为师风范,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爱国、爱家、爱人的学生;一个忠诚慈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诚实善良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的今天,就是他所教学生的明天。学生素质的提高,道德观念、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熏陶他的教师的素质形象。规范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更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要和先决条件。
二、要有现代教育观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人才观强调了人才应有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单一的模式,要有层次和个性;教学观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着重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质量观指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基本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最终能经受社会生活实践的检验。传统观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往往成了填鸭式教学。而素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学生,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多规格人才的需求,这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
三、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要懂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先得装满自己一桶水,学高为师。那是说,教师应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教师学识水平高,知识渊博,专业知识精通,就更具备“授人以渔”的能力,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的实施,心理教育很重要。教师应该具有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要有对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鉴别、诊断能力,善于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看待学生的各类问题,并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四、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对传统教育进行一场系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改革必然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十分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如何解决把四化建设对教育提出高素质人才需求转变为教育改革的动力,需要教师去大胆创新,敢于在教学实践中求新、求奇、求异。教师的创新意识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和创新意识,也包括体现于教学终端──教学对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强化创新意识,富于创造精神,具有创新能力。要乐于接受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新经验,敢于在教育改革中开拓创新,要在丰富扎实的文化功底的基础上,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果断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教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各种创造欲望和尝试。
虽然,我国中小学教师素质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待转变;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不足;知识面狭窄,不具备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欠缺;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鉴于此,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习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观念决定行动。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和教育观,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行。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德、能、勤、绩,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以教学成绩来判定,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因此,必须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尤其要注重长期以来忽视的师德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制约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
3.加强在职进修、参加培训等多种途径的学习,确立终身教育观念和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是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在职进修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教师也要珍惜和把握再学习的机会,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4.开展教育科研,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教育科研对教师的成长及其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科研有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改变教师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开展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重新发现自身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能。
总之,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这一目的的实现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而教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永明,董仁忠.试论现代教师的创新素质结构及其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3,(4).
[2] 白芸.教师素质:素质教育的关键[J].当代教育论坛,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