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教育的主要平台,又是关键平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教师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结合自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粗浅
一、 巧导入,引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时,请一位同学上台与老师进行身高的测量比较,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李强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段来自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活教学,探新知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我以“梯形的面积”为例来说明。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图形、分类,梯形的底及对应的高。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所以通过讲授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为学习梯形面积打下基础。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就要引导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首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梯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然后,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最后。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得出:任意梯形面积是相应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教师的有机讲解、铺垫,学生轻松掌握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创情境,提效益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把语文中的古诗引入课堂,(导入新课)师:平时经常听到同学们背诵古诗,今天在数学课上,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课件显示)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读的真好,谁来说一说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生:……(重点体会第一句)师:是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色就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但是这么大的庐山我们没法搬到教室,那我们就从观察小小的物体开始吧!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古诗在数学课中出现有一种新颖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兴趣感,这样能使学生的精力更集中,逐步诱导学生用一种新的思维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这样能使课堂达到更好的导入效果,激发学生去探索新知。
四、 入实际,用新知
在以前,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了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这样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自己生活中,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五、 深反思,促质量
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认知能力。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地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发展就是我們的职责。为此,我们应该努力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体验积累,不断拓宽师生情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作者简介:
赵敏,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城南小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粗浅
一、 巧导入,引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时,请一位同学上台与老师进行身高的测量比较,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李强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段来自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活教学,探新知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我以“梯形的面积”为例来说明。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图形、分类,梯形的底及对应的高。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所以通过讲授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为学习梯形面积打下基础。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就要引导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首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梯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然后,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最后。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得出:任意梯形面积是相应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教师的有机讲解、铺垫,学生轻松掌握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创情境,提效益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把语文中的古诗引入课堂,(导入新课)师:平时经常听到同学们背诵古诗,今天在数学课上,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课件显示)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读的真好,谁来说一说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生:……(重点体会第一句)师:是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色就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但是这么大的庐山我们没法搬到教室,那我们就从观察小小的物体开始吧!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古诗在数学课中出现有一种新颖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兴趣感,这样能使学生的精力更集中,逐步诱导学生用一种新的思维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这样能使课堂达到更好的导入效果,激发学生去探索新知。
四、 入实际,用新知
在以前,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了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这样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自己生活中,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五、 深反思,促质量
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认知能力。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地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发展就是我們的职责。为此,我们应该努力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体验积累,不断拓宽师生情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作者简介:
赵敏,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