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在深刻反思德国制造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后,提出德国产业政策的参考要点以及监管政策的原则,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该报告也给予中国十分重要的启示:一是重新认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极端重要性,二是维护关键核心产业链的完整性至关重要,三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保持国家未来生存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四是持续强化对中小企业转型的支持力度非常重要,五是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德国 国家工业战略2030 产业政策
当前,德国工业正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为此,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于2019年2月发布了《德国工业战略2030:对于德国和欧洲产业政策的战略指导方针》。该文件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别于过去的新产业政策,打造龙头企业,壮大关键产业链,提高工业竞争力,从而帮助德国在数字智能时代实现工业转型升级,重新占据世界工业的制高点。这份文件围绕国家在未来工业竞争中扮演的角色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突破性阐述,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对世界各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风向标作用。
一、《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现实背景
一直以来,德国秉持工业立国理念,坚定不移打造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国际公认的工业强国。从国际比较来看,2017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21.06%,明显高于欧元区的15.11%、OECD国家的14.17%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5.65%,同时也要高于日本的20.73%和美国的11.15%。从趋势变化来看,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20%以上,1997-2017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而世界、OECD国家和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则分别由1997年的17.54%、17.7%、16.09%下降到2017年的15.65%、14.17%、11.15%,分别下降1.89、3.53、4.9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德国一直注重维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德国工业正面临着内外部的双重挑战。就内部而言,德国在全球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迭代的浪潮中后劲不足,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拉大。汽车产业作为德国的龙头产业,对德国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其他产业发挥着很强的带动效应,化工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分别有1/5和1/3的营业收入直接来源于汽车产业。然而,随着汽车行业加速趋向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德国汽车产业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等方面显现出后劲不足的迹象。以自动驾驶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例,虽然德国的基础研究仍然十分坚实,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商业化领域已经逐步落后,与世界领先企业的差距日益扩大。根据《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方面,2009—2018年,美国和中国分别累计新增3701家和3362家人工智能企业,占全球总数的26.18%和23.78%,分列第一、二位,两国之和接近全球总数的50%;英国累计新增792家,仅占全球总数的4.9%,但依然超过德国和法国的总和。在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规模方面,2018年,中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规模分别高达157.54亿美元和135.93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数的46.94%和38%,分列第一、二位,两者之和超过全球融资总数的80%;英国融资规模则为12.51亿美元,仅占全球融资总数的4%,但同样超过德国和法国之和。由此可见,德国在科技创新和应用前沿领域正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就外部而言,受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双重挤压,德国工业的传统优势正逐渐消失。一直以来,德国凭借雄厚的工业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占据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然而,德国的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一方面,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积极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使德国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2019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相对值由2012年的57.57上升到2018年的66.2,提升8.63;与此同时,德国的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相对值则由2012年的71.29上升至76.57,仅增加5.28,中国与德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特别是在制造业规模方面,中国制造业规模发展指数(55.16)已经位居首位,远高于德国的29.6。另一方面,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积极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也对德国制造业发展造成擠压效应。2008年以后,美国、法国、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制造业发展战略,力图占据新产业变革的制高点。比如,美国出台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法案,大力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法国出台“新工业法国”战略等,试图确保法国制造业处于世界第一梯队;英国也先后出台高价值制造战略、英国工业2050战略,支持本土企业生产高附加值工业品。在此背景下,德国在制造业质量效益方面的优势受到明显削弱。2018年,德国制造业质量效益指数为26.65,被法国(27.52)和英国(27.05)超越,并且低于美国(49.84)和日本(30.55),仅位居世界第五。由此可见,德国工业的优势正受到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挑战。
面对制造业领域的严峻形势,德国也根据自身工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发展战略。2010年,在世界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大背景下,德国提出了《德国高技术创新战略2020》,着重强调发展能源、健康、交通、安全和通信等五大产业。2011年,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提出用物联网技术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从而夯实德国在工业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和核心竞争力。2013年,德国又正式发表《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系统回顾了工业1.0、工业2.0和工业3.0的产业发展脉络,并提出工业4.0战略。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工业4.0”在德国工业生产过程中并未得到大范围推广,成效并不显著。相反,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德国企业在尖端技术以及数字化方面的劣势逐步显现出来,在一些关键领域正在被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赶超,同时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因此,德国于2019年初正式提出《国家工业战略2030》,试图从国家产业政策的角度回答在创新进程极大加快、其余大国采取扩张性和保护主义产业政策的情景下,德国如何维护和发展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高度繁荣,避免国家经济和民族繁荣陷入严重不利之中这一关键问题。 二、《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核心内容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报告围绕国家与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制造业领域的产业政策问题,明确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重要角色以及未来产业政策要点,为德国制造業未来发展明确了突围路径。
一是着重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际竞争中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德国工业才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才能维持德国经济的高度繁荣。如果没有工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德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可能下降,从而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因此,夯实工业基础是德国的立国之本,关系到德国的根本利益。为此,该战略进一步将钢铁铜铝、汽车、化工、机械、医疗器械、光学、国防、绿色科技、航空航天和增材制造等十大产业列为德国制造业的关键核心部门,并明确了具体目标即重夺相关制造业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确保德国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和国民就业扩大,到2030年,将德国和欧盟的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到25%和20%。
二是详细阐述目前德国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首先,颠覆性创新正在重塑世界经济规则。数字化、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平台经济模式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突破性创新成果,这些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的工业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全球大型互联网平台凭借技术优势、数据优势、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已经成为突破性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正在改变全世界的经贸规则。其次,颠覆性技术给德国工业带来巨大挑战。颠覆性技术往往会对经济动能产生深刻影响,改变商业的底层逻辑,这不仅对以往的市场领导者造成颠覆性影响,而且也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未来只有拥有并掌握颠覆性技术的国家才能始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有利位势。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很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且这种地位一旦固化,短时期内很难实现“逆袭”。虽然德国工业在某些传统工业领域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颠覆性技术的兴起,这些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甚至随时可能被颠覆。最后,其他国家利用产业政策扶持新兴产业挤压德国企业发展空间。目前,产业政策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兴起,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来支持突破性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向其他国家市场快速扩张,这就促使德国深入反思现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上述挑战。
三是基于外部环境提出未来的产业政策要点。第一,产业政策应该以掌握主导工业技术为目标,确保德国在主要工业领域能够经受住激烈的全球竞争的考验,特别是在关键技术和突破性创新方面。第二,产业政策应该以维持工业价值链的完整为重点,确保关键价值链及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处于德国的有效控制范围内,从而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保证德国在面对地缘政治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等不确定性事件时能够维持产业链的稳定。第三,产业政策应该以争取更多就业岗位为原则,进一步夯实德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加快薄弱产业领域的赶超进程,同时不应简单区分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进而放弃部分产业领域。第四,产业政策应该以扶持中小企业为基本。产业数字化进程给德国中小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必须持续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给予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第五,产业政策应该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为着力点。市场规模是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国家要积极扶持“国家龙头企业”,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龙头企业”中持股,以防这些企业被外资收购。
四是进一步明确未来的产业监管政策原则。《国家工业战略2030》虽然强调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自由开放规则和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反对国家强行干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随意干涉独立企业的商业决策,明确实现国家工业战略2030目标的主要动力在于市场经济和私营部门。但是,该文件也强调公平竞争环境是自由开放市场有序运行的先决条件,如果其他国家不能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那么德国就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抵制其他国家的不正当竞争,在必要情况下采取国家干预行为。而国家干预的程度则由新的经济比例原则来决定,即一个经济活动的经济意义越小,则国家对该经济活动的干预就可以越少;一个经济活动的经济意义越大,则国家主动干预的空间就可以越大。总之,为了消除现有的不平等与不利因素,德国应该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包括改革现行的补贴法和竞争法、给予企业限时补贴乃至限时接管重要企业股份、限制倾销和滥用市场主导地位的行为、推动重要产业领域的企业合并等。
三、《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竞争格局加速重构,世界主要国家正加快争夺对全球产业链的控制力。目前,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离制造业强国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产业链发育水平不高、产业“大而不强”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美国蓄意发起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企图从技术和成本两个层面逼迫我国产业外迁,打压我国产业升级,动摇我国产业基础,破坏我国产业的完整性,使我国产业链固有的不稳定、不强大、不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在此大背景下,德国提出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是重新认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极端重要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根据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验,片面地认为工业增加值比重的下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有些学者甚至一度鼓吹“去工业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开始推动“再工业化”战略,力图让制造业重新回到美国。之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并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因此,工业增加值比重应该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端制造业是我国下一步重点发展的关键领域,与此同时,也不应放弃承载着大量就业机会的传统制造业,而应该倍加珍惜并积极扶持传统制造业。 二是维护关键核心产业链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国家工业战略2030》指出,维持一个完整的工业价值链对于一个大国至关重要,特别是要维护关键核心产业链的完整性。随着中美经貿博弈由贸易战向科技战、金融战演进,我国产业链不稳定、不强大、不完整的问题顿时凸显。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要确保产业链的稳定,提升抗风险能力,就必须构建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就使得每一条产业链、每一个产业环节都十分重要。因此,不应该武断地将工业划分为“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而予以区别对待,而应该根据产业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产业链易受破坏和威胁的环节,并采取阻止产业链完整性受到进一步破坏的相应措施。
三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对保持国家未来生存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发展未来制造业,保持国家未来生存能力,就必须掌握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正如《国家工业战略2030》所言,一国只有在关键技术和突破性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才能使该国立于不败之地。就中国而言,除极少数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外,许多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关键核心技术在国家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下大力气彻底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维护整个国家的产业链安全。
四是持续强化对中小企业转型的支持力度非常重要。《国家工业战略2030》特别强调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众所周知,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承担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重担。然而,由于科技创新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的来临,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快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极有可能造被市场所淘汰,进而不利于国民经济平稳增长,损害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同时还会造成员工失业,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变革下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持续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其个性化的优惠与扶持,从而推动其顺利转型。
五是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国家工业战略2030》在反思德国在互联网经济方面落后的原因时痛定思痛地指出“规模是关键”。由于全球市场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产业出现“大者恒强”的现象,只有拥有大量资源的巨型企业才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诸如高铁、5G、大飞机等行业。如果一个国家缺乏巨型企业,这个国家就有可能被排除在全球市场之外。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参与重点领域的国际竞争,就必须积极扶持该领域的“国家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除了企业规模以外,市场规模也十分重要。一国市场规模越大,就越能刺激互联网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充分发挥我国的市场规模优势对于新兴经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徐清.后危机时代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与经济,2011,24(2):45-48.
[2]杜传忠,杨志坤.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82-87.
[3]任琳.“工业4.0”: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代表[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5(7).
[4]郑春荣.德国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5]高红,李尧.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资讯,2019,17(08):203-204.
[6]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何正斌,刘瑾.德国经济思想的特色及其启示[J].统计与决策,2005(18):19-21.
(沈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关键词:德国 国家工业战略2030 产业政策
当前,德国工业正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为此,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于2019年2月发布了《德国工业战略2030:对于德国和欧洲产业政策的战略指导方针》。该文件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别于过去的新产业政策,打造龙头企业,壮大关键产业链,提高工业竞争力,从而帮助德国在数字智能时代实现工业转型升级,重新占据世界工业的制高点。这份文件围绕国家在未来工业竞争中扮演的角色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突破性阐述,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对世界各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风向标作用。
一、《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现实背景
一直以来,德国秉持工业立国理念,坚定不移打造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国际公认的工业强国。从国际比较来看,2017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21.06%,明显高于欧元区的15.11%、OECD国家的14.17%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5.65%,同时也要高于日本的20.73%和美国的11.15%。从趋势变化来看,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20%以上,1997-2017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而世界、OECD国家和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则分别由1997年的17.54%、17.7%、16.09%下降到2017年的15.65%、14.17%、11.15%,分别下降1.89、3.53、4.9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德国一直注重维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德国工业正面临着内外部的双重挑战。就内部而言,德国在全球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迭代的浪潮中后劲不足,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拉大。汽车产业作为德国的龙头产业,对德国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其他产业发挥着很强的带动效应,化工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分别有1/5和1/3的营业收入直接来源于汽车产业。然而,随着汽车行业加速趋向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德国汽车产业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等方面显现出后劲不足的迹象。以自动驾驶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例,虽然德国的基础研究仍然十分坚实,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商业化领域已经逐步落后,与世界领先企业的差距日益扩大。根据《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方面,2009—2018年,美国和中国分别累计新增3701家和3362家人工智能企业,占全球总数的26.18%和23.78%,分列第一、二位,两国之和接近全球总数的50%;英国累计新增792家,仅占全球总数的4.9%,但依然超过德国和法国的总和。在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规模方面,2018年,中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规模分别高达157.54亿美元和135.93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数的46.94%和38%,分列第一、二位,两者之和超过全球融资总数的80%;英国融资规模则为12.51亿美元,仅占全球融资总数的4%,但同样超过德国和法国之和。由此可见,德国在科技创新和应用前沿领域正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就外部而言,受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双重挤压,德国工业的传统优势正逐渐消失。一直以来,德国凭借雄厚的工业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占据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然而,德国的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一方面,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积极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使德国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2019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相对值由2012年的57.57上升到2018年的66.2,提升8.63;与此同时,德国的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相对值则由2012年的71.29上升至76.57,仅增加5.28,中国与德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特别是在制造业规模方面,中国制造业规模发展指数(55.16)已经位居首位,远高于德国的29.6。另一方面,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积极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也对德国制造业发展造成擠压效应。2008年以后,美国、法国、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制造业发展战略,力图占据新产业变革的制高点。比如,美国出台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法案,大力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法国出台“新工业法国”战略等,试图确保法国制造业处于世界第一梯队;英国也先后出台高价值制造战略、英国工业2050战略,支持本土企业生产高附加值工业品。在此背景下,德国在制造业质量效益方面的优势受到明显削弱。2018年,德国制造业质量效益指数为26.65,被法国(27.52)和英国(27.05)超越,并且低于美国(49.84)和日本(30.55),仅位居世界第五。由此可见,德国工业的优势正受到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挑战。
面对制造业领域的严峻形势,德国也根据自身工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发展战略。2010年,在世界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大背景下,德国提出了《德国高技术创新战略2020》,着重强调发展能源、健康、交通、安全和通信等五大产业。2011年,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提出用物联网技术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从而夯实德国在工业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和核心竞争力。2013年,德国又正式发表《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系统回顾了工业1.0、工业2.0和工业3.0的产业发展脉络,并提出工业4.0战略。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工业4.0”在德国工业生产过程中并未得到大范围推广,成效并不显著。相反,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德国企业在尖端技术以及数字化方面的劣势逐步显现出来,在一些关键领域正在被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赶超,同时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因此,德国于2019年初正式提出《国家工业战略2030》,试图从国家产业政策的角度回答在创新进程极大加快、其余大国采取扩张性和保护主义产业政策的情景下,德国如何维护和发展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高度繁荣,避免国家经济和民族繁荣陷入严重不利之中这一关键问题。 二、《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核心内容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报告围绕国家与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制造业领域的产业政策问题,明确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重要角色以及未来产业政策要点,为德国制造業未来发展明确了突围路径。
一是着重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际竞争中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德国工业才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才能维持德国经济的高度繁荣。如果没有工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德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可能下降,从而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因此,夯实工业基础是德国的立国之本,关系到德国的根本利益。为此,该战略进一步将钢铁铜铝、汽车、化工、机械、医疗器械、光学、国防、绿色科技、航空航天和增材制造等十大产业列为德国制造业的关键核心部门,并明确了具体目标即重夺相关制造业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确保德国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和国民就业扩大,到2030年,将德国和欧盟的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到25%和20%。
二是详细阐述目前德国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首先,颠覆性创新正在重塑世界经济规则。数字化、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平台经济模式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突破性创新成果,这些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的工业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全球大型互联网平台凭借技术优势、数据优势、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已经成为突破性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正在改变全世界的经贸规则。其次,颠覆性技术给德国工业带来巨大挑战。颠覆性技术往往会对经济动能产生深刻影响,改变商业的底层逻辑,这不仅对以往的市场领导者造成颠覆性影响,而且也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未来只有拥有并掌握颠覆性技术的国家才能始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有利位势。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很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且这种地位一旦固化,短时期内很难实现“逆袭”。虽然德国工业在某些传统工业领域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颠覆性技术的兴起,这些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甚至随时可能被颠覆。最后,其他国家利用产业政策扶持新兴产业挤压德国企业发展空间。目前,产业政策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兴起,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来支持突破性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向其他国家市场快速扩张,这就促使德国深入反思现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上述挑战。
三是基于外部环境提出未来的产业政策要点。第一,产业政策应该以掌握主导工业技术为目标,确保德国在主要工业领域能够经受住激烈的全球竞争的考验,特别是在关键技术和突破性创新方面。第二,产业政策应该以维持工业价值链的完整为重点,确保关键价值链及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处于德国的有效控制范围内,从而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保证德国在面对地缘政治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等不确定性事件时能够维持产业链的稳定。第三,产业政策应该以争取更多就业岗位为原则,进一步夯实德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加快薄弱产业领域的赶超进程,同时不应简单区分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进而放弃部分产业领域。第四,产业政策应该以扶持中小企业为基本。产业数字化进程给德国中小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必须持续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给予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第五,产业政策应该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为着力点。市场规模是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国家要积极扶持“国家龙头企业”,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龙头企业”中持股,以防这些企业被外资收购。
四是进一步明确未来的产业监管政策原则。《国家工业战略2030》虽然强调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自由开放规则和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反对国家强行干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随意干涉独立企业的商业决策,明确实现国家工业战略2030目标的主要动力在于市场经济和私营部门。但是,该文件也强调公平竞争环境是自由开放市场有序运行的先决条件,如果其他国家不能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那么德国就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抵制其他国家的不正当竞争,在必要情况下采取国家干预行为。而国家干预的程度则由新的经济比例原则来决定,即一个经济活动的经济意义越小,则国家对该经济活动的干预就可以越少;一个经济活动的经济意义越大,则国家主动干预的空间就可以越大。总之,为了消除现有的不平等与不利因素,德国应该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包括改革现行的补贴法和竞争法、给予企业限时补贴乃至限时接管重要企业股份、限制倾销和滥用市场主导地位的行为、推动重要产业领域的企业合并等。
三、《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竞争格局加速重构,世界主要国家正加快争夺对全球产业链的控制力。目前,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离制造业强国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产业链发育水平不高、产业“大而不强”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美国蓄意发起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企图从技术和成本两个层面逼迫我国产业外迁,打压我国产业升级,动摇我国产业基础,破坏我国产业的完整性,使我国产业链固有的不稳定、不强大、不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在此大背景下,德国提出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是重新认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极端重要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根据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验,片面地认为工业增加值比重的下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有些学者甚至一度鼓吹“去工业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开始推动“再工业化”战略,力图让制造业重新回到美国。之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并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因此,工业增加值比重应该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端制造业是我国下一步重点发展的关键领域,与此同时,也不应放弃承载着大量就业机会的传统制造业,而应该倍加珍惜并积极扶持传统制造业。 二是维护关键核心产业链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国家工业战略2030》指出,维持一个完整的工业价值链对于一个大国至关重要,特别是要维护关键核心产业链的完整性。随着中美经貿博弈由贸易战向科技战、金融战演进,我国产业链不稳定、不强大、不完整的问题顿时凸显。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要确保产业链的稳定,提升抗风险能力,就必须构建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就使得每一条产业链、每一个产业环节都十分重要。因此,不应该武断地将工业划分为“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而予以区别对待,而应该根据产业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产业链易受破坏和威胁的环节,并采取阻止产业链完整性受到进一步破坏的相应措施。
三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对保持国家未来生存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发展未来制造业,保持国家未来生存能力,就必须掌握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正如《国家工业战略2030》所言,一国只有在关键技术和突破性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才能使该国立于不败之地。就中国而言,除极少数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外,许多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关键核心技术在国家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下大力气彻底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维护整个国家的产业链安全。
四是持续强化对中小企业转型的支持力度非常重要。《国家工业战略2030》特别强调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众所周知,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承担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重担。然而,由于科技创新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的来临,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快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极有可能造被市场所淘汰,进而不利于国民经济平稳增长,损害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同时还会造成员工失业,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变革下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持续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其个性化的优惠与扶持,从而推动其顺利转型。
五是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国家工业战略2030》在反思德国在互联网经济方面落后的原因时痛定思痛地指出“规模是关键”。由于全球市场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产业出现“大者恒强”的现象,只有拥有大量资源的巨型企业才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诸如高铁、5G、大飞机等行业。如果一个国家缺乏巨型企业,这个国家就有可能被排除在全球市场之外。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参与重点领域的国际竞争,就必须积极扶持该领域的“国家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除了企业规模以外,市场规模也十分重要。一国市场规模越大,就越能刺激互联网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充分发挥我国的市场规模优势对于新兴经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徐清.后危机时代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与经济,2011,24(2):45-48.
[2]杜传忠,杨志坤.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82-87.
[3]任琳.“工业4.0”: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代表[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5(7).
[4]郑春荣.德国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5]高红,李尧.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资讯,2019,17(08):203-204.
[6]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何正斌,刘瑾.德国经济思想的特色及其启示[J].统计与决策,2005(18):19-21.
(沈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