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引。自高校扩招以来,伴随高校教师人数的显著增加,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基于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具有的时代性特征,如何对这一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已成为重要课题。受全球化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价值体系逐步形成,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价值体系中去伪存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指向 现实状态 实现路径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①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青年教师队伍日益壮大。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5月,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人数达143.36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64.57万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②。高校青年教师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思想体系转化为意识形态,青年教师群体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至关重要。
一、目标指向
当今社会,伴随着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发生冲突与互渗,这种冲突与互渗在打破一元价值体系、使得人们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阵地,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不仅使高校青年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决拥护者和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完成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意志坚定、品行优良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将价值观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完成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
(一)首要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如果没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不仅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成功,而且不可能开展任何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活动”③。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自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教师数量不断增加,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和作用更明显。青年教师由于在年龄上与学生更接近,因此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对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使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诉求,通过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转化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榜样,以人格、道德上的魅力感染广大学生,使其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而教师在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完成核心价值观的外化实践活动。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与老师互动过程中逐渐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根本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思想体系转化为自觉的意识形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回答的是思想旗帜、发展道路、精神风貌、理想目标等问题,它解决的是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问题”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意识形态涌入我国,并逐渐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思想格局。思想文化领域的快速发展迅速解构了我国传统社会文化价值,并迫不及待地接收了没有文化衔接,也没有伦理准备的西方“先进的后现代”观念,摒弃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进价值理念。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激荡在打破意识形态霸权的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我国青年人才中的佼佼者,是社会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青年教师这一群体思维活跃、接受新观点、新事物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对这一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能够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民化,并将核心价值观由思想体系转化为意识形态,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作用。
二、现实状态
(一)全球化带来的“价值紊乱”。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融合互渗的同时,西方模式与价值观的侵蚀与渗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些西方大国恐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因此加快对我国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的强力渗透。这种渗透由于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他们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富于创新意识,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倾向务实,但一些人崇尚物质,追求个人主义而忽视社会的精神财富,因此,一些青年教师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时期,思想意识很容易产生“价值紊乱”。当前,某些青年教师陷入所谓的“多元价值”泥淖之中,疏远我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优秀品质,尤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对价值观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照抄照搬等现象。高校青年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象,还是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施者,如果教师自身就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就很难想象如何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物质崇拜。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与提高。社会急剧变革为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问题相伴而生。物质生活的膨胀、精神世界的萎靡等不尽如人意的弊端影响一些人的思想观念,甚至出现价值观的裂变。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的高校青年教师,自身被打上时代烙印。青年教师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本身具有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特征,但某些人同时具有崇尚物质、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体现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重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科研成果而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忽视本职工作,寻求“第二职业”等,这些消极现象如果得不到遏制,势必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进。 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而且促进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但不容忽视的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人更崇拜物质的力量而忽视精神追求。尤其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人们毫无阻碍地畅游在信息的海洋里,但同时增加了人们辨别是非的复杂性。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利用科学技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更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多样化的价值体系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实现路径
(一)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
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与重构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打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基具有重要作用。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需要具备深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土壤,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从学校角度而言,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紧紧围绕“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利用校园内各种宣传载体,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学校各部门紧密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教师教学、科研、生活有机结合,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政府角度而言,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政府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宣传,利用网络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受众,同时,加强网络监督与管理,打击网络中消极的、反动的价值观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遏制消极价值观念的产生。
(二)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思想经过历史的冲刷依然闪烁着熠熠夺目的光芒。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家实力的竞争不仅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文化实力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我国在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同时,越来越意识到发展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就是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吸收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作为我国先进文化传播载体的高校青年教师,更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修身立命的根本,充分吸收中国道德文化的精髓,塑造个人良好的道德品格。只有树立崇高的价值理想,才能肩负起“立德树人,品行以范”的历史使命。
(三)注重实践,在实践中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主席说:“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⑤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是被动学习的过程,而是需要受众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诉求,以此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过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过程本身就是动态、辩证的发展过程。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不是将这种价值观念强塞给他,而是变成自身的价值诉求,有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认同这种价值观念。只有真信、真懂,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教学活动中,以真情实意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品行以范。而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是青年教师将核心价值观念外化的过程,这种强化的过程更坚定了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信仰,从更深层面完成了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
注释: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DB/OL].http://www.moe.gov.cn/.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
19529916.html.
③[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变革中的学术职业:比较的视角[C].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
④袁贵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N].人民日报,2008-04-21.
⑤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26 464505.htm.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机制创新研究”
2015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发展机制研究》课题编号:ZD15034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指向 现实状态 实现路径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①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青年教师队伍日益壮大。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5月,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人数达143.36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64.57万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②。高校青年教师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思想体系转化为意识形态,青年教师群体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至关重要。
一、目标指向
当今社会,伴随着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发生冲突与互渗,这种冲突与互渗在打破一元价值体系、使得人们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阵地,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不仅使高校青年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决拥护者和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完成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意志坚定、品行优良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将价值观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完成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
(一)首要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如果没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不仅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成功,而且不可能开展任何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活动”③。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自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教师数量不断增加,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和作用更明显。青年教师由于在年龄上与学生更接近,因此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对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使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诉求,通过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转化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榜样,以人格、道德上的魅力感染广大学生,使其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而教师在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完成核心价值观的外化实践活动。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与老师互动过程中逐渐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根本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思想体系转化为自觉的意识形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回答的是思想旗帜、发展道路、精神风貌、理想目标等问题,它解决的是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问题”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意识形态涌入我国,并逐渐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思想格局。思想文化领域的快速发展迅速解构了我国传统社会文化价值,并迫不及待地接收了没有文化衔接,也没有伦理准备的西方“先进的后现代”观念,摒弃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进价值理念。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激荡在打破意识形态霸权的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我国青年人才中的佼佼者,是社会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青年教师这一群体思维活跃、接受新观点、新事物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对这一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能够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民化,并将核心价值观由思想体系转化为意识形态,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作用。
二、现实状态
(一)全球化带来的“价值紊乱”。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融合互渗的同时,西方模式与价值观的侵蚀与渗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些西方大国恐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因此加快对我国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的强力渗透。这种渗透由于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他们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富于创新意识,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倾向务实,但一些人崇尚物质,追求个人主义而忽视社会的精神财富,因此,一些青年教师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时期,思想意识很容易产生“价值紊乱”。当前,某些青年教师陷入所谓的“多元价值”泥淖之中,疏远我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优秀品质,尤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对价值观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照抄照搬等现象。高校青年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象,还是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施者,如果教师自身就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就很难想象如何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物质崇拜。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与提高。社会急剧变革为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问题相伴而生。物质生活的膨胀、精神世界的萎靡等不尽如人意的弊端影响一些人的思想观念,甚至出现价值观的裂变。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的高校青年教师,自身被打上时代烙印。青年教师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本身具有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特征,但某些人同时具有崇尚物质、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体现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重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科研成果而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忽视本职工作,寻求“第二职业”等,这些消极现象如果得不到遏制,势必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进。 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而且促进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但不容忽视的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人更崇拜物质的力量而忽视精神追求。尤其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人们毫无阻碍地畅游在信息的海洋里,但同时增加了人们辨别是非的复杂性。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利用科学技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更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多样化的价值体系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实现路径
(一)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
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与重构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打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基具有重要作用。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需要具备深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土壤,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从学校角度而言,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紧紧围绕“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利用校园内各种宣传载体,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学校各部门紧密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教师教学、科研、生活有机结合,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政府角度而言,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政府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宣传,利用网络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受众,同时,加强网络监督与管理,打击网络中消极的、反动的价值观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遏制消极价值观念的产生。
(二)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思想经过历史的冲刷依然闪烁着熠熠夺目的光芒。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家实力的竞争不仅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文化实力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我国在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同时,越来越意识到发展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就是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吸收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作为我国先进文化传播载体的高校青年教师,更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修身立命的根本,充分吸收中国道德文化的精髓,塑造个人良好的道德品格。只有树立崇高的价值理想,才能肩负起“立德树人,品行以范”的历史使命。
(三)注重实践,在实践中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主席说:“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⑤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是被动学习的过程,而是需要受众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诉求,以此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过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过程本身就是动态、辩证的发展过程。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不是将这种价值观念强塞给他,而是变成自身的价值诉求,有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认同这种价值观念。只有真信、真懂,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教学活动中,以真情实意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品行以范。而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是青年教师将核心价值观念外化的过程,这种强化的过程更坚定了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信仰,从更深层面完成了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
注释: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DB/OL].http://www.moe.gov.cn/.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
19529916.html.
③[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变革中的学术职业:比较的视角[C].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
④袁贵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N].人民日报,2008-04-21.
⑤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26 464505.htm.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机制创新研究”
2015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发展机制研究》课题编号:ZD1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