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温暖湿润的东部沿海地区来到干燥的西部内陆,薛丕水和同行的援疆教师经受着来自气候、饮食、习俗等方面带来的一个又一个考验。
薛丕水,198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同年分配到山东省宁阳实验高级中学任高中地理老师。1995年任该校文科教研组长、地理备课组组长。援疆前为山东省地理学会理事、泰安市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宁阳高级中学地理教学把关教师。2000年8月,他受山东省组织部选派入疆在喀什二中支教两年,2003年主动申请从山东调到喀什二中工作至今,现为喀什二中教务科副科长、二中地理教学把关教师。
“喀什的孩子更需要我”
在西北边陲,有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扎根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也能绽放艳红的花,那就是红柳。夏秋之际,繁茂的红柳在沙漠戈壁滩上尽情展现其动人的风采。在这里,援疆教师扎根西北边陲的勇气和决心在艰苦的环境里得到印证。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来新疆已经7年多了。”薛丕水说,“2000年第一次来喀什时,一下飞机,凌晨中寂静而杂乱的街道让我备感失落。”那时,正值喀什市道路改造,薛丕水和同行的援疆老师绕着羊肠小道才抵达喀什二中。“你可能想象不到,当时的喀什二中只有两栋破旧的教学楼和一栋办公楼。如今的喀什二中今非昔比,崭新的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住宿楼,无论是校园建设还是师资力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薛老师欣慰地告诉记者。
从温暖湿润的东部沿海地区来到干燥的西部内陆,薛丕水和同行的援疆教师经受着来自气候、饮食、习俗等方面带来的一个又一个考验。刚到喀什没几天,强烈的紫外线和干热的天气就给援疆教师一个下马威:许多人开始流鼻血,眼角膜充血,皮肤干裂,种种不适应接踵而至。薛丕水想:既来之,则安之。越是艰苦就越是对自己的磨练。
支教的两年中,薛丕水曾担任2000届初二、高一两个年级四个班和2001届高一、高三五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并担任班主任、地理教研员。薛老师把自己和学校“捆”在了一起,天天往返于宿舍、教室、办公室。就这样薛丕水与喀什的师生结下了深情厚谊。
2002年6月,第三批援疆干部期满,薛丕水就要同第三批援疆干部们一起,带着大红花离开喀什返回山东了,可他当时是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这个时候返乡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考试。与校方商量后,薛丕水决定在学生高考完、档案处理好之后再离开喀什。走的那天,十几个学生到机场送行。薛丕水说:“我要回家了。”本来脸上是带着笑的,可是一看见学生流眼泪,六尺男儿也忍不住掉泪了。
薛丕水离家援疆时正当壮年,他是家庭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然而在年迈的父亲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在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关爱的时候,他却毅然选择了援疆,选择了万里之遥的喀什。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援疆两年后,薛丕水主动申请调至喀什,他还一并带来了妻子、儿子。
“为什么要留在喀什?还要把家人带去,你真傻!”朋友们纷纷提出质疑。薛丕水却坚定地回答:“与山东相比,喀什的孩子更需要我!”回到山东老家,他才发现,他舍不得喀什二中的孩子,更舍不得喀什。就这样,薛丕水义无反顾地回到喀什,并扎下了根。
“我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薛丕水从支教至今在喀什二中已经工作近8年了,在这8年中,他用无私的爱温暖着每一个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薛丕水悟出一个道理:要做个好老师,仅靠对学生的爱还不够,还要不断丰富自己,多研究教育艺术。于是,他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撰写相关论文。他根据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提出“对学生要疏导、引导、指导”,“和学生要交心、交情、交朋友”的观点。每带一个新班级,薛丕水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愿意和你们做知心朋友!
曾经有个叫鲁华的学生,薛丕水在他身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这个学生上高三的时候迷恋上网络游戏,每天放学后都会去“过过瘾”,周末更不例外,在网吧、游戏厅一呆就是半天、一天,甚至晚上都不回家。但这个学生在学校表现得很老实,上课不迟到也不捣乱,平时很少和同学说话。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个内向的“怪人”。有一天,鲁华的妈妈找到了薛丕水,哭诉自己被孩子打了。薛丕水惊呆了:这么老实的学生,怎么会出手打自己的母亲呢?
薛丕水安慰了鲁妈妈之后,让她暂时住在亲戚家,自己想办法和鲁华先接触一下。他深知,思想教育要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晚自习时,薛丕水把鲁华请到办公室,和他拉家常。“父母好吗?……你父母是做什么的?……老家哪里?”每个问题都很简单、亲切,可是这个学生始终一言不发,这种局面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薛丕水一看表,到吃饭时间了,就说:“这样吧,我耽误你这么长时间,现在也该吃饭了,我请你吃饭怎么样?”“不,不去!”沉默了许久的鲁华摇着头说。“给老师个面子嘛,我跟你说了那么长时间的话,陪我吃个饭,算是补偿吧。”薛丕水恳切地说。这个固执的学生实在不知道怎样拒绝老师,就答应了一起去吃饭。在路上、餐桌上,薛丕水一直热情饱满地同鲁华说话,从日常生活、学习到学科知识、社会热点,慢慢地打开了鲁华的话匣子。这样,薛丕水一连几次请鲁华吃饭、聊天,渐渐地成了鲁华信赖的朋友。在一次交谈过程中,鲁华自觉地将自己失手打母亲的实情告诉了薛老师。原来,鲁华迷恋上网、玩游戏,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母亲一气之下对他又打又骂,不恰当的方法和一些过激的语言伤害了鲁华的自尊心,逆反心理使他一时冲动,犯了错误。
薛丕水了解情况后,客观公正地评价了鲁华与其母亲的举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批评了鲁华的错误,还对高三上网、玩游戏的利弊作了全面详细的比较,引导鲁华步入学习正轨。功夫不负有心人,鲁华远离了网吧,告别了游戏厅,放学后除了回家就在教室里看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的一所大学,如今已在乌鲁木齐市工作。现在,鲁华只要回喀什,一定会到喀什二中看望自己的恩师薛丕水。
付出换来欢笑、感激和尊敬
在教学中,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到辅导学生,薛丕水都极为谨慎。他致力于科学研究,把科研看作是提高自己教书育人课堂的延续。他利用课余时间,潜心钻研地理教学研究,自费订阅了教学方面的刊物,不断吸收新知识。来喀什执教后,薛丕水经常举办各种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他撰写的《论学生注意力培养》、《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方法》、《浅谈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等多篇论文在学校、地区、自治区获奖。
作为地理教学的把关人,薛丕水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经常带着年轻的老师一起研究课题,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进行讨论,给他们传授教学的经验。有一次,一位年轻教师刚来便要教高三学生,虽说在某中学也实习过,可是真正要上“战场”了,心里还是一点底都没有。那位年轻的教师凭自己的感觉上了几天课,可从课堂纪律、学生作业和小测验的成绩来看,收效并不大。一连好几天,她都显得心事重重。细心的薛丕水注意到这些细节,一天下班后,他叫住了那名新来的教师。
“年轻人,最近怎么没有精神啊?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说来听听嘛。”薛丕水笑着说。一开始,年轻教师鼓着嘴,想说又没说,可是看见薛丕水真诚的目光,便将心中的苦恼一股脑儿倒了出来。“原来是这样啊!”薛丕水听完,呵呵笑了起来,“孩子,这就把你难住了?告诉你,其实我刚来二中被安排在高三年级教课时也遇到了你说的问题。高三学生是一些‘特殊’的学生,教他们是有些难度的。”接着,薛丕水娓娓道来教高三学生时遇到的一些困难,自己怎样在“围谷”中求突破,又是怎么获得了学生们的信任……他说得很细致,年轻教师听得也很认真,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薛老师说:“一些年轻人,因为教育事业的繁忙清苦而产生放弃或得过且过的念头,的确,做教师哪有不苦的。可是随着你付出越多,你就越爱这一行。因为在你付出之后,收获的不止是成绩,还有欢笑、感激和社会的尊敬。”
薛丕水,198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同年分配到山东省宁阳实验高级中学任高中地理老师。1995年任该校文科教研组长、地理备课组组长。援疆前为山东省地理学会理事、泰安市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宁阳高级中学地理教学把关教师。2000年8月,他受山东省组织部选派入疆在喀什二中支教两年,2003年主动申请从山东调到喀什二中工作至今,现为喀什二中教务科副科长、二中地理教学把关教师。
“喀什的孩子更需要我”
在西北边陲,有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扎根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也能绽放艳红的花,那就是红柳。夏秋之际,繁茂的红柳在沙漠戈壁滩上尽情展现其动人的风采。在这里,援疆教师扎根西北边陲的勇气和决心在艰苦的环境里得到印证。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来新疆已经7年多了。”薛丕水说,“2000年第一次来喀什时,一下飞机,凌晨中寂静而杂乱的街道让我备感失落。”那时,正值喀什市道路改造,薛丕水和同行的援疆老师绕着羊肠小道才抵达喀什二中。“你可能想象不到,当时的喀什二中只有两栋破旧的教学楼和一栋办公楼。如今的喀什二中今非昔比,崭新的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住宿楼,无论是校园建设还是师资力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薛老师欣慰地告诉记者。
从温暖湿润的东部沿海地区来到干燥的西部内陆,薛丕水和同行的援疆教师经受着来自气候、饮食、习俗等方面带来的一个又一个考验。刚到喀什没几天,强烈的紫外线和干热的天气就给援疆教师一个下马威:许多人开始流鼻血,眼角膜充血,皮肤干裂,种种不适应接踵而至。薛丕水想:既来之,则安之。越是艰苦就越是对自己的磨练。
支教的两年中,薛丕水曾担任2000届初二、高一两个年级四个班和2001届高一、高三五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并担任班主任、地理教研员。薛老师把自己和学校“捆”在了一起,天天往返于宿舍、教室、办公室。就这样薛丕水与喀什的师生结下了深情厚谊。
2002年6月,第三批援疆干部期满,薛丕水就要同第三批援疆干部们一起,带着大红花离开喀什返回山东了,可他当时是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这个时候返乡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考试。与校方商量后,薛丕水决定在学生高考完、档案处理好之后再离开喀什。走的那天,十几个学生到机场送行。薛丕水说:“我要回家了。”本来脸上是带着笑的,可是一看见学生流眼泪,六尺男儿也忍不住掉泪了。
薛丕水离家援疆时正当壮年,他是家庭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然而在年迈的父亲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在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关爱的时候,他却毅然选择了援疆,选择了万里之遥的喀什。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援疆两年后,薛丕水主动申请调至喀什,他还一并带来了妻子、儿子。
“为什么要留在喀什?还要把家人带去,你真傻!”朋友们纷纷提出质疑。薛丕水却坚定地回答:“与山东相比,喀什的孩子更需要我!”回到山东老家,他才发现,他舍不得喀什二中的孩子,更舍不得喀什。就这样,薛丕水义无反顾地回到喀什,并扎下了根。
“我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薛丕水从支教至今在喀什二中已经工作近8年了,在这8年中,他用无私的爱温暖着每一个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薛丕水悟出一个道理:要做个好老师,仅靠对学生的爱还不够,还要不断丰富自己,多研究教育艺术。于是,他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撰写相关论文。他根据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提出“对学生要疏导、引导、指导”,“和学生要交心、交情、交朋友”的观点。每带一个新班级,薛丕水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愿意和你们做知心朋友!
曾经有个叫鲁华的学生,薛丕水在他身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这个学生上高三的时候迷恋上网络游戏,每天放学后都会去“过过瘾”,周末更不例外,在网吧、游戏厅一呆就是半天、一天,甚至晚上都不回家。但这个学生在学校表现得很老实,上课不迟到也不捣乱,平时很少和同学说话。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个内向的“怪人”。有一天,鲁华的妈妈找到了薛丕水,哭诉自己被孩子打了。薛丕水惊呆了:这么老实的学生,怎么会出手打自己的母亲呢?
薛丕水安慰了鲁妈妈之后,让她暂时住在亲戚家,自己想办法和鲁华先接触一下。他深知,思想教育要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晚自习时,薛丕水把鲁华请到办公室,和他拉家常。“父母好吗?……你父母是做什么的?……老家哪里?”每个问题都很简单、亲切,可是这个学生始终一言不发,这种局面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薛丕水一看表,到吃饭时间了,就说:“这样吧,我耽误你这么长时间,现在也该吃饭了,我请你吃饭怎么样?”“不,不去!”沉默了许久的鲁华摇着头说。“给老师个面子嘛,我跟你说了那么长时间的话,陪我吃个饭,算是补偿吧。”薛丕水恳切地说。这个固执的学生实在不知道怎样拒绝老师,就答应了一起去吃饭。在路上、餐桌上,薛丕水一直热情饱满地同鲁华说话,从日常生活、学习到学科知识、社会热点,慢慢地打开了鲁华的话匣子。这样,薛丕水一连几次请鲁华吃饭、聊天,渐渐地成了鲁华信赖的朋友。在一次交谈过程中,鲁华自觉地将自己失手打母亲的实情告诉了薛老师。原来,鲁华迷恋上网、玩游戏,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母亲一气之下对他又打又骂,不恰当的方法和一些过激的语言伤害了鲁华的自尊心,逆反心理使他一时冲动,犯了错误。
薛丕水了解情况后,客观公正地评价了鲁华与其母亲的举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批评了鲁华的错误,还对高三上网、玩游戏的利弊作了全面详细的比较,引导鲁华步入学习正轨。功夫不负有心人,鲁华远离了网吧,告别了游戏厅,放学后除了回家就在教室里看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的一所大学,如今已在乌鲁木齐市工作。现在,鲁华只要回喀什,一定会到喀什二中看望自己的恩师薛丕水。
付出换来欢笑、感激和尊敬
在教学中,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到辅导学生,薛丕水都极为谨慎。他致力于科学研究,把科研看作是提高自己教书育人课堂的延续。他利用课余时间,潜心钻研地理教学研究,自费订阅了教学方面的刊物,不断吸收新知识。来喀什执教后,薛丕水经常举办各种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他撰写的《论学生注意力培养》、《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方法》、《浅谈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等多篇论文在学校、地区、自治区获奖。
作为地理教学的把关人,薛丕水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经常带着年轻的老师一起研究课题,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进行讨论,给他们传授教学的经验。有一次,一位年轻教师刚来便要教高三学生,虽说在某中学也实习过,可是真正要上“战场”了,心里还是一点底都没有。那位年轻的教师凭自己的感觉上了几天课,可从课堂纪律、学生作业和小测验的成绩来看,收效并不大。一连好几天,她都显得心事重重。细心的薛丕水注意到这些细节,一天下班后,他叫住了那名新来的教师。
“年轻人,最近怎么没有精神啊?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说来听听嘛。”薛丕水笑着说。一开始,年轻教师鼓着嘴,想说又没说,可是看见薛丕水真诚的目光,便将心中的苦恼一股脑儿倒了出来。“原来是这样啊!”薛丕水听完,呵呵笑了起来,“孩子,这就把你难住了?告诉你,其实我刚来二中被安排在高三年级教课时也遇到了你说的问题。高三学生是一些‘特殊’的学生,教他们是有些难度的。”接着,薛丕水娓娓道来教高三学生时遇到的一些困难,自己怎样在“围谷”中求突破,又是怎么获得了学生们的信任……他说得很细致,年轻教师听得也很认真,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薛老师说:“一些年轻人,因为教育事业的繁忙清苦而产生放弃或得过且过的念头,的确,做教师哪有不苦的。可是随着你付出越多,你就越爱这一行。因为在你付出之后,收获的不止是成绩,还有欢笑、感激和社会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