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器官系统;案例教学;骨科学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
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相对复杂的学科,它与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学生的医学基础扎实。传统的三阶段式教学模式,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自学效率低,甚至失去学习兴趣,最终理论测试成绩不理想、临床实践能力低下。为改善此教学现状,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本研究旨在探索器官系统课程模式下案例教学法(OSBL-CBL)在骨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提升骨科学教学的质量,适应形势发展及改革需要和我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实用型人才目标。我院于2012~2014年采用OSBL-CBL对2010级学生进行了骨科试点教学改革,现将改革效果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2010级临床本科6~10班248名学生(观察组)和2010级临床本科1~5班242名学生(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教师12名,教学管理人员4名,实践进行时间为2013年3月~2014年6月(即1个自然学期作为研究周期),对照组242人,其中,男78人,女164人;观察组248人,其中,男92人,女156人。两组学生年龄、教学改革前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傳统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示教,即在病房见习时碰到相关疾病患者则见习该患者,如无患者则采用看录像、网络答疑的教学方法,按惯例在第一节总论部分介绍骨科学概要和学习方法,并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而观察组学生则按5年制骨科学教学大纲中骨科系统的教学要求,选择相应病种10个典型案例进行示教。在首次课前每班4个小组,每组8~12人,学生人手一份“见习操作手册”,采用“器官系统导学、问题导向”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流程为:书面提供典型案例、学习重点与路径→预习案例、自学讨论→课堂(导入案例、常规讲授、提问)→学生复习、讨论→疑难问题上传教师邮箱→教师网络答疑→见习示教、教师总结评价→学生自我小结。
1.3 统计学方法
回收的试卷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学生对理论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课堂积极讨论,学习气氛热烈。两组学生在同一时间采用同一套试卷进行考试,观察组总分及病历分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基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20世纪80年代,医学模式由医学-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课程整合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更是PBL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包括横向(基础-基础)和纵向(基础-临床)的整合,但受困于体制而难以真正实施,当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沿用传统的三阶段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各学科的相互联系,束缚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SBL)”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三阶段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技能的提高、临床案例处理能力及综合解决实际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国内学者研究认为,经过OSBL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在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转换运用、独立了解和解决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明显提高[2,3]。而OSBL-CBL教学模式融合了案例中心教学法(CBL)和基于问题中心教学法(PBL)两种教学模式特长,把基础与临床充分整合起来,积极调动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案例导学模式下以器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使学生在骨外科学中某一器官从其生理、解剖、病理到临床变化有一个整体的思维认识,而且基于典型案例展开印象更加深刻,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求真的欲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发散性临床思维,提升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4~6]。
现行的骨外科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器官病理生理学,体系重复、前后重复、缺乏完整性衔接,不利于学生整体临床知识构建,无法实行PBL教学。由此,我们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对骨外科学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打破传统的章节安排次序,以知识集约的形式将其整合为4个主单元: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及肝、肾功能障碍;②缺氧、低氧血症、ARDS 和呼吸功能障碍;③应激、休克、DIC和MODS;④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功能不全。教学过程中坚持“基于器官系统、面向临床”的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基础、以疾病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知识系统化、临床化,既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叠,又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结果显示,采用OSBL-CBL教学法的学生对理论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课堂积极讨论,学习气氛热烈,且学习成绩总分及病历分析得分明显高于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示教的对照组(P<0.01)。提示OSBL-CBL教学模式能很好地促进基础结合临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综合思维能力。
总之,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之际,各地医学院校进行很多有益的探索,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与学互动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和体现。
参 考 文 献
[1] 杨诏旭,何 伟,路程伊,等.器官系统融合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65-67.
[2] 劳永聪,陈梅忠,许 璐,等.PBL教学法在肿瘤专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4,42(1):120-122.
[3] 贾书花,王改琴,张旭东,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2):84-85.
[4] 张志威,王建文,李 荣,等.案例教学法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法医临床 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89-92.
[5] 杜跃军,谭万龙,郑少斌,等.案例中心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2(6):94-96.
[6] 官 林.PBL教学法在专科妇产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3,41(6):924-925.
(收稿日期:2014-12-18 修回日期:2015-04-27)
(编辑:梁明佩)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
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相对复杂的学科,它与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学生的医学基础扎实。传统的三阶段式教学模式,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自学效率低,甚至失去学习兴趣,最终理论测试成绩不理想、临床实践能力低下。为改善此教学现状,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本研究旨在探索器官系统课程模式下案例教学法(OSBL-CBL)在骨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提升骨科学教学的质量,适应形势发展及改革需要和我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实用型人才目标。我院于2012~2014年采用OSBL-CBL对2010级学生进行了骨科试点教学改革,现将改革效果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2010级临床本科6~10班248名学生(观察组)和2010级临床本科1~5班242名学生(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教师12名,教学管理人员4名,实践进行时间为2013年3月~2014年6月(即1个自然学期作为研究周期),对照组242人,其中,男78人,女164人;观察组248人,其中,男92人,女156人。两组学生年龄、教学改革前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傳统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示教,即在病房见习时碰到相关疾病患者则见习该患者,如无患者则采用看录像、网络答疑的教学方法,按惯例在第一节总论部分介绍骨科学概要和学习方法,并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而观察组学生则按5年制骨科学教学大纲中骨科系统的教学要求,选择相应病种10个典型案例进行示教。在首次课前每班4个小组,每组8~12人,学生人手一份“见习操作手册”,采用“器官系统导学、问题导向”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流程为:书面提供典型案例、学习重点与路径→预习案例、自学讨论→课堂(导入案例、常规讲授、提问)→学生复习、讨论→疑难问题上传教师邮箱→教师网络答疑→见习示教、教师总结评价→学生自我小结。
1.3 统计学方法
回收的试卷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学生对理论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课堂积极讨论,学习气氛热烈。两组学生在同一时间采用同一套试卷进行考试,观察组总分及病历分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基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20世纪80年代,医学模式由医学-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课程整合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更是PBL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包括横向(基础-基础)和纵向(基础-临床)的整合,但受困于体制而难以真正实施,当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沿用传统的三阶段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各学科的相互联系,束缚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SBL)”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三阶段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技能的提高、临床案例处理能力及综合解决实际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国内学者研究认为,经过OSBL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在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转换运用、独立了解和解决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明显提高[2,3]。而OSBL-CBL教学模式融合了案例中心教学法(CBL)和基于问题中心教学法(PBL)两种教学模式特长,把基础与临床充分整合起来,积极调动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案例导学模式下以器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使学生在骨外科学中某一器官从其生理、解剖、病理到临床变化有一个整体的思维认识,而且基于典型案例展开印象更加深刻,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求真的欲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发散性临床思维,提升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4~6]。
现行的骨外科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器官病理生理学,体系重复、前后重复、缺乏完整性衔接,不利于学生整体临床知识构建,无法实行PBL教学。由此,我们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对骨外科学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打破传统的章节安排次序,以知识集约的形式将其整合为4个主单元: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及肝、肾功能障碍;②缺氧、低氧血症、ARDS 和呼吸功能障碍;③应激、休克、DIC和MODS;④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功能不全。教学过程中坚持“基于器官系统、面向临床”的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基础、以疾病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知识系统化、临床化,既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叠,又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结果显示,采用OSBL-CBL教学法的学生对理论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课堂积极讨论,学习气氛热烈,且学习成绩总分及病历分析得分明显高于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示教的对照组(P<0.01)。提示OSBL-CBL教学模式能很好地促进基础结合临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综合思维能力。
总之,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之际,各地医学院校进行很多有益的探索,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与学互动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和体现。
参 考 文 献
[1] 杨诏旭,何 伟,路程伊,等.器官系统融合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65-67.
[2] 劳永聪,陈梅忠,许 璐,等.PBL教学法在肿瘤专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4,42(1):120-122.
[3] 贾书花,王改琴,张旭东,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2):84-85.
[4] 张志威,王建文,李 荣,等.案例教学法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法医临床 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89-92.
[5] 杜跃军,谭万龙,郑少斌,等.案例中心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2(6):94-96.
[6] 官 林.PBL教学法在专科妇产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3,41(6):924-925.
(收稿日期:2014-12-18 修回日期:2015-04-27)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