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国家级“非遗”万安罗盘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ni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万安罗盘是徽州地区地域特征鲜明的传统工艺品,也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与深厚人文内涵的实用品。随着国家对“非遗”传承、保护与研究的不断重视,像万安罗盘这样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越发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万安罗盘的传承及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其具体经验,希望能有利于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也能对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万安罗盘 非遗 传承 发展
  罗盘又称罗经、罗经盘、罗针、罗盘针、罗盘仪、徽盘、罗根、罗经仪、徽罗、指南针盘等。因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及周边地区盛产罗盘,而尤以万安镇所产罗盘最负盛名,因此人们常将罗盘称为“万安罗盘”。2006年,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古人根据磁针能够稳定指向的这一物理特性制作了罗盘,它具有辨别方向和堪舆占卜等功能,曾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勘察、探险、旅游及军事等领域。关于罗盘(罗经),有这样的记载:“罗经,月令广义地理罗经立方向以测星辰天度,以针定子午为准,其法本于黄帝指南车制,周公更流传推仿者寸缕之金必指子午此造化阴阳之妙。”[1]罗盘蕴含了我国古人造物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是古人思想精神及劳动实践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全国各地的罗盘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不同,而万安罗盘作为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发展脉络清晰,各家传统罗经老店传承亦有序且各具特色。现今万安罗盘随着社会转型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制和制作方法。在传统工艺不断被人们关注和发掘的今天,像万安罗盘这样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又传承有序的传统工艺更是展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一、万安罗盘的历史传承
  《休宁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万安罗盘制作业始于元末明初,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目前全国唯一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罗盘的地方。历史上,曾有方秀水、胡茹易、吴鲁衡等罗盘制作名家,后尤以吴鲁衡为著。”[2]今天万安罗盘制作业的确切创始年份已无法准确考证,但万安罗盘的制作技艺却一直在被传承。特别是像吴鲁衡和方秀水这样的罗经老店都有关于自家罗盘发展的文献史料,并有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这都为研究万安罗盘的起源起到了重要的参照作用。
  万安镇历史上的罗经店主要有方秀水、吴鲁衡、胡茹易和胡平佚等几家,在万安罗盘中最早出名的是明清时期的方秀水罗盘,后来吴鲁衡罗盘居上,而直至今天仍发展比较好的还要数吴鲁衡罗经老店。从各家老店成立的时间上分析,方秀水罗经店较早,吴鲁衡罗经店在后。清代雍正年间,吴鲁衡在万安上街创设吴鲁衡罗经店(在方秀水罗经店附近),因其所制罗盘、日晷等罗经类产品用料讲究、工艺精湛及性能稳定而广受好评,随着徽商经营范围的扩展逐渐被带到了全国各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万安罗经业曾一度歇业不再生产,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后才开始恢复生产。这主要归功于詹运祥和吴水森等传承人为恢复和发展万安罗盘业所作的贡献。吴鲁衡罗经老店在其第七代嫡系传人吴水森的努力下恢复生产,之后逐渐成为国内罗经业的翘楚。而现今在皖南除了休宁万安镇有制作罗经产品的作坊外,在屯溪、黟县也有,但规模较小,像吴鲁衡这样历史悠久且传承有序的罗经老店已经很少了。
  二、万安罗盘的现状
  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像万安罗盘这样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且传承有序的传统工艺更是值得人们去了解和认识。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一个海洋,这个海洋,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它。利用不仅仅是保留下过去的东西。保留,当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使他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精神力量的一种支柱,进而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没有这个基础,创造的新东西就没有根。民族化的重要性就在这里。”[3]万安罗盘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卓越生命力的传统工艺,在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下万安罗盘在近些年有了快速发展。
  目前在万安镇制作生产罗盘的作坊已经不多,主要有吴水森(已经去世)与吴兆光父子二人经营的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有限公司、洪秋贵创办的万安古镇老罗盘店、胡兆松创办的胡茹易老罗盘店、詹运祥(已经去世)创办的老吴鲁衡罗盘店及汪祖盼创办的新安汪氏罗经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其中规模最大、经营最好的是现由吴兆光经营的吴鲁衡罗经老店,其在坚持传统制作方法的同时深挖罗盘产品内涵,效益较好,影响较大。近些年万安罗盘业整体上有了较快发展,各家店铺发展各有特色,但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万安罗盘制作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只有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县级代表性传人7人。传统罗盘老店面都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及青年传承人较少等现实困境,尤其是年轻人很少有兴趣参与到罗盘的制作与研究中。目前经验丰富的传承人大多年龄较大,且对现代信息技術和社会观念的转变情况不太了解。现在亟须做的是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培养下一代传承人。传承人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非遗的发展。
  现今在万安镇生产罗盘的几家罗经老店大都扩建了生产地点,有的还兴建了传习基地或博物馆。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近几年,万安镇以罗经文化为招牌大力推进罗经的宣传与保护,万安罗盘在万安镇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三、万安罗盘的发展
  万安罗盘是我国古人发明的具有指向观测、堪舆占卜等多重功能的实用仪器,在其盛行的年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而在当今社会中其依然具有指向观测和堪舆等功能,但这些功能已经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当代人生产生活需要的和契合当代文化社会现状的新功能。作为一种制作技艺,它在当代传承;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被逐渐忘记的同时,人们又在不断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如作为一种艺术品和纪念品被收藏,甚至被拿来镇宅等。
  万安罗盘从用于指示方向、判断时间、观测天象和堪舆未知的实用工具,到今天被人们拿来收藏、装饰甚至镇宅等带有神秘色彩的工艺品,其从涵盖人们生活中各种经验与求知、求吉生活态度的器具转变为供人欣赏把玩的器物。这一转变是科技不断进步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结果,是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见证,也是人们对非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结果。学者方李莉曾在文章中谈到:“‘从遗产到资源’的核心观点就是我们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还应该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其变成新的文化的一部分,新的社会肌体的一部分,使其溶化在民族的血液中,不断循环和更新。也就是说创新也是一种保护,是一种更深刻的保护。”[4]对于万安罗盘的功能从实用到收藏、摆设及装饰的转变,这首先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肯定,然后是在这一文化上的普及。人们对罗盘感到神秘,尽管不懂但是摆在那里又会觉得好看,这说明大家对它还是有一定的心理认同。一方面它有实用的价值,另一方面它又有艺术欣赏价值,人们能不断接受它就是这个原因。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现代人很少会再用罗盘来测方向,看风水也是小众的事情,万安罗盘的测向和堪舆等实用价值在不断减弱。尽管它的工具性价值在淡化,但是作为一种传统造物的技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藏品,或作为镇宅摆设,或作为旅游纪念,它的这些方面的价值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对于目前万安罗盘的发展也还是应该从当代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把万安罗盘中蕴含的堪舆思想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记忆,一种带有怀念性的、“纪念碑”性的回顾来看待。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是目前研究的中心。“至于产业化经营和产业化保护则是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慎重使用的方略。规模化、标准化的大工业复制可能会繁荣文化市场,带动产业化升级,但如果针对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要多加论证。”[5]非遗的产业化是现今每项非遗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进行生产性保护是要慎重的,对万安罗盘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承人要生存就要制作出既能满足市场要求又要保留其特色的产品。就目前还在生产的罗盘来说,纯手工制作的木质罗盘仅有万安在生产,而以电木为原料的机器制作的罗盘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都有生产。万安罗盘的手工制作方式虽然在机械化普及的今天生产效率较低,但这手工制作的罗盘中包含的人文温情正是其最重要的竞争力,也是其他机械方式制作罗盘所缺少的。一旦引入机械进行模式化大批量的生产,那么万安罗盘和其他地区的罗盘也就没有了本质的区别。
  在对万安罗盘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应该意识到,罗盘的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要有恰当的比例,不能让其商业属性压倒文化属性,否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我们应当在兼顾各方面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其原始的文化属性,使其能够有序地传承与发展下去。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万安罗盘在形制和使用功能上都有所变化,而在这一漫长的演变和转换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历史与精神思想。传承万安罗盘的制作技艺,延续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鲜明的人文风俗,探索能使其完好保护与传承并与时代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这是对像万安罗盘这样非遗项目的探索式的梳理与思考,是对我国底层社会工匠精神的有力弘扬,更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尊重。
  (本文系安徽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非遗”万安罗盘制作工艺与传承状况调研》,项目编号:201510357263;安徽大学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2015年开放课题中标项目“万安羅盘的制作工艺与传承研究——以吴鲁衡老店为中心”,项目编号:Y01002302;安徽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计划项目:《安徽省民间美术教学实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清)陈元龙.格致镜原,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46.
  [2]休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休宁县志(208~2010)下册[M].合肥:黄山书社,2012,1158.
  [3]梁玖.新编艺术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2.
  [4]方李莉.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阐释——以费孝通“人文资源”思考研究为起点[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196.
  [5]马知遥.“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是否能并举[J].民间文化论坛,2011(2).12.
  李翔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
  孟俊峰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正在发挥积极的牵引作用。为了更好地对全国PPP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PPP大市场,财政部于2015年3月组织搭建了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对2013年以来全国所有PPP项目实现线上监管、动态数据分析、案例分享等。  自2016年4月起,财政
为了研究非线性三点边值问题,利用不动点定理及单调迭代法,探讨了该问题对称正解的存在性与多解性,不仅得到了该边值问题存在2n(n为自然数)个对称正解,而且还给出了逼近于这些解的
文章介绍了各向异性前向扩散、后向扩散以及前后向扩散的基本原理,针对前后向扩散中的恒定参数使图像细节模糊的缺点,对前后向扩散中的系数自适应改变的前后向扩散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自适应前后向扩散在消去噪声的同时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且具有更高的信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