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更新教育观念、反思教学技术。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新理念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
  桑新民教授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技术之外。”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1 学习新课标 树立新理念 拓深新思维 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教育部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因此,在目前环境下(广大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普遍薄弱),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所谓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架构的基石,以学生好学和学有用的信息技术为基本价值取向。突破“教本”限制,突破“课堂”限制,打破学科界限,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构建起开放的、综合的学习资源系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新课堂”构建的意义
  2.1 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受目前教材编写难以突破、课程设置守旧、软件相对缺乏、硬件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中小学计算机课与传统学科的完全整合尚有待时日。但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的“新课堂”。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使课改落到实处。
  2.2 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对计算机能帮你干些什么?怎样帮助你学习?还只局限在理论上的认识。有人甚至因为计算机课枯燥、没意思而做小动作、玩游戏。我们承认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样有其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因此,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协调与合作,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改革和尝试、实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是发挥课程整体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①进一步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有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能。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③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间以及与社会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 改造“旧课堂”的必然选择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科学新课标、数学新课标都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走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路子。改造旧“课堂”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整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结构,改变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出现转变。再一方面,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其它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
  3 “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3.1 “ 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但是,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又如小学低段语文的声母教学与英语教学,可以配合计算机键盘的认识和使用来教学;小学生口算训练可以与数字键盘的认识运用结合;音乐教学可以与简单计算机作曲结合教学等等……甚至可以利用Inter网上丰富的资源,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把诸多学科都请进来,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流程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的取向。
  3.2 “ 新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
  所谓“创生”:即创造新的教材、使旧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所谓“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包含计算机教育课程本身,还应包括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其他学科教育;对中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
  然而,现实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促使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没有感受到作为一门工具的计算机对他有什么帮助。因此,我们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这种特殊性。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会彻底颠覆我们习惯的“教学”和我们的教学习惯。将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
  3.3 “ 新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
  计算机网络对人们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网络都有极高的兴趣,如当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网络知识后,把语文、英语等课请进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Internet)这个信息库,通过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因特网网络的高容量,可以给他们广阔的视野空间,在写观察类作文、知识性小论文时,可以到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各种动植物的介绍、听取老师的评论,与网上、网下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写出较为全面的文章。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来发表信息、交流信息,便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时间、空间的跨越,情感与信息的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通过讨论,增强了他们网络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4 “ 新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操作车间”。
  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课堂上,学生具有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能从学习操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在“新课堂” 里学习,学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为指导,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
  3.5 “ 新课堂”是学生作品的“展览室”。
  学生电脑作品比赛是我校一年一度科技节中的保留节目,开始办这个活动时,学生参与的不多,做出来的作品大部分也是比较粗糙。为此,我们想了不少的办法,届时,还举办临时培训班,但结果还是不理想。经分析认为:禁锢的思维训练和上机操作时间的不足是影响学生思维创造力和技能操作水平的主要原因。
  新课堂,新气象。由于学生学到了有用的信息技术,思维和能力同时得到开发,课堂成了学生作品的“展览室”。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作品,推销自己。他们互学、互帮、互改,共同提高。
  3.6 “新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多数教师依旧把知识传授作为第一要素,把教师的主要引导放在核心位置,把过多的练习当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接受状况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面对这种状况,要使新课改真正走向成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剖析“新课堂”教学的真谛:
  未来的“新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教师要尽可能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去设计。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要尽量多的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困惑,然后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彼此之间的智慧。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除了对教材文本的处理以外,努力促成学生新的思维的形成。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学科教学整合也是一场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法必然要和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磨擦。因此,面对老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理念,构建“新课堂”,要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之间的矛盾,防止因循守旧、默守陈规,穿新鞋走老路;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教师原有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新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学科教学整合还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懈追求。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在作文批改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本地位,综合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学改”达到“会改”为目标,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做了探索性的尝试。  【关键词】作文批改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事实上,“学生只有学会了自改的
期刊
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及其重要的一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能提高普通话语音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当前的素质教育更是要求“校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的几点体会:  1 阅读训练使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  汉字是表
期刊
【摘要】朗读短文是普通话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的重要途径。朗读训练对学生普通话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围绕测试大纲,明确朗读的要求,掌握朗读的要领,加强技巧训练。要求学生多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充分发挥朗读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普通话整体水平。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教学  短文朗读训练是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重视作文的教与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文教学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广大学生的不懈努力和勤奋实践,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兴趣;观察;积累;信心;文体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传授方法,注重积累,为学生开启一道写作的大门,让他们自如地写出多彩的世界,为作文教学增光添彩。  【关键词】作文教学;读写结合;提高质量;培养能力  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因此,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觉得作文出现令人尴尬的现状,是因为在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家长的引导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惑。使小学生的习作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独立学科,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之一。运用多种形式,优化课堂结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使学生具备在信息社会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笔者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谈以下几点思考。  1 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
期刊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自孩子呱呱坠地起,家庭就成了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吃、穿、住、用都是由家庭供应的,同常生活中的问题也都是在家庭里解决的,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因此,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4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明道促文”?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  1 从思想教育入手来诱发学生积极习作的愿望  这要求结合教学实际,一方面教育学生应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因为学生一旦树立了理想就有了学好写作的内驱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懂得不管将来干什么都离不开写作。因此,在每一次写作前,首先让学生明确此次写作的目的,这样学生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明确了学习目的,,才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地踏进生活的
期刊
课程改革需要众多具有创新意识与前瞻意识的教师来身体力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教师自身能否与课程改革合拍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除了接受有关培训,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实践新教法。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本人谈谈新课改形势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鉴赏教学。  
期刊
【摘要】中学阅读教学在语文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担着特殊的任务。要让阅读教学质量有成效,必须避免“四个忽视”,着力做到“八个重视”。  【关键词】边远农村中学;阅读教学;避免“四个忽视”;做到“八个重视”  阅读教学是以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发智力和提高人文修养的主要渠道。中学阅读教学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