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动脉穿支蒂混合供血皮瓣修复儿童小腿创面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_belie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混合供血皮瓣转移修复儿童小腿创面可行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对5例儿童小腿创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混合供血皮瓣转移修复,年龄4岁7个月至13岁.创面范围为4 cm×4 cm~7 cm×6 cm.皮瓣范围5 cm×5 cm~8 cm×7 cm,蒂长5~7em.3例皮瓣穿支位于小腿中下1/3附近,2例皮瓣穿支位于小腿中上1/3附近.2例胫骨骨折.供区植皮修复.结果 5例皮瓣完全成活,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或皮瓣坏死.伤口一期愈合、供区植皮完全成活.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12个月后随访骨折痊愈.患儿生长发育及下肢功能未见异常.结论 儿童可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蒂混合供血皮瓣,该皮瓣可修复小腿创面,手术简单,血供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新生儿在产前诊断为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共收治41例新生儿SCT,产前与生后诊断分别为13、28例.收集产前组瘤体孕期变化及出生资料,并比较两组生后治疗及预后情况,总结产前诊断组的转归与预后.结果 产前组5例在22~28周诊断,8例在28周后诊断;9例孕期随访时间≥6周,肿块均进行性
目的 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及WN中是否存在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并研究该SP细胞是否具有干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方法 经Hoechst33342荧光染料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并分选SP细胞,并再次经流式细胞仪分析验证.采用免疫荧光及RT-PCR分析SP细胞ABCG2,CD133的表达情况.MTT法分析SP细胞及NSP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人神经母细胞
目的 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中心静脉导管培养的菌群分布情况以及导管培养阳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科学管理中心静脉导管,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供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连续两年对334例0~14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尖端细菌培养加药敏.结果 334例中心静脉导管共培养出43株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2.57%.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药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先天性巨结肠和类缘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近年来的6例先天性巨结肠(HSCD).2例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IND)、14例HSCD+ IND和4例神经节发育不良症的手术切除标本,4例对照标本和5例肠黏膜活检标本.选择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 9.5)、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和钙视网膜蛋
目的 通过对临沂市6年中儿童肠套叠的发病趋势及复发特点分析,探讨当地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复发规律,为预防儿童肠套叠的发生和对疾病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6~2011年入院的所有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初发和复发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年来共收治1805例,其中男1282例,女523例,男:女=2.45:1.空气灌肠整复1451次,手术354次,整复成功率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小儿性发育障碍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我们收治32例尿道下裂合并隐睾患儿,均行腹腔镜性腺探查,其中有12例性发育障碍患儿,本文对该组1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患儿经腹腔镜性腺探查及活检,明确诊断后,切除与确定性别不符的性腺、内生殖管道(卵巢及输卵管)、尽量保留男性性腺.术后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所有患儿均按男孩抚养,性腺切除术后6~9个月
目的 回顾总结合并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手术治疗,探讨阴茎背侧白膜紧缩在尿道板切断后残留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病例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横裁包皮岛状皮瓣管状尿道成形术(Duckett法)修复合并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746例,平均年龄3.1岁.切断尿道板,松解尿道板以及尿道周围纤维索带,做阴茎海绵体人工勃起试验检查阴茎下弯矫正效果,对残留阴茎下弯病例做背侧白膜紧缩.术后随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