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东的水彩画家群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最重要题材就是静物画了。特别是王肇民先生,以一己之力创造了水彩画体系中雄浑博大的视觉语系,虽说他也创作了人物、风景等重要力作,但他绘制的静物更为业界称道。而由他推崇的水彩画人文精神也为广东许多中青年水彩画家所继承,由此延展而形成了各具“真”性、迥然相异的丰富的艺术面貌。本文中主要对陈朝生、陈海宁、许以冠三位第五代水彩画家群体,以及张樊生、余远权这两位第六代水彩画家的画作和文献画论等进行分析,以期从各自不同的生命感觉意识中窥见这个群体普遍具有的文人画气息。
【关键词】 广东水彩静物画 ;文人画;艺术真性;视觉语汇
本文选择广东水彩画群体中以静物画为主要创作母题的艺术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因为静物画这个类别明显区别于人物画、主题性绘画、情节性绘画等创作方式。题材的纯化更突显时间的静寂;艺术家内心的思想外化,更好就画面中展露的“文人画气息”展开细微的比较和体会。
陈朝生在《“真实则美,有力则美”——从画语到水彩第一工作室的创作指导》一文中对王肇民大师“真实则美,有力则美”画语的反复强调,以及对它的透彻解析,乃至进展到对本科学生水彩绘画创作的精神指导,挖掘出陈朝生老师对“真”的执着追求,由此以点带面引出的一大批广东水彩画家群体对于真情真性的追求,并沉醉在静物画的探索实践中,这昭示了绘画中的群体性和类型风格的偏好,更为我们对其类别的绘画本质进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和图像资料。
“文人画发展的初始阶段,‘真’的问题就被提出。荆浩那篇天才论文《笔法记》,讨论唐代以来画界出现的水墨这一新形式,他从‘真’的角度,为水墨的存在寻找理由,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这里存在着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可称为科学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①而陈朝生是被业界戏称为“写生创作型画家”的,这一“写生”即“写物象之生命、写对象之生动”。他的静物写生“虽然描绘的题材不外是花果、瓶罐、生活用具等无生命的物象,但它们仍包含着反映客观世界和精神内容的可能性” 。②许以冠、陈海宁更是以画面元素的莲花、青竹、瓷瓶、文房、食盒等昭示着自身的人文情感和怀古幽情。
一、文人画概念的延展
所谓“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③文中所指的文人画气息就是这个意思。由于中国历代文人画出现在中国画品类之中,而水彩画属于西洋画种,不能全然以文人画归类;同时西洋画种在现今美术教育领域中大多是经历学院体系的技术训练,而后展开各富性情的表达,故也不能等同于文人画不拘一格的绘画研习的方式;加上近代有“新文人画”这一中国画艺术群体,所以水彩画文人气息探索也显得更为个体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会在潜移默化中进入绘画创作个体的血液之中,由“心源”入“西体”也暗合了岭南地域兼收并蓄的艺术文化传统。而西画体系中空间、光影、物象的观察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传统文人画的视觉语言,也在交揉中延展了文人画的文化概念。
二、文人画气息的具体解析
(一)生命真性
文人画在本质上是追求生命真性的。画家需要训练手眼之“技”,是为了具备接近对象物理真实的观察和造型能力;之后的“创造性审美活动”④则是为了去粗存精、去表象存真实。只有创作出真实体悟、尊重内心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观众,达到物我同一的共鸣效应。而沉溺于表面浮光掠影式的照搬对象,是离生命“真”象南辕北辙的。
1.艺术家的性情不同
许以冠风趣直率,但学养丰厚;陈朝生严谨细致,但内在激情奔涌;陈海宁灵动幽默,但执着笃定,这样迥异的性格必定形成不同的艺术追求和纷呈的艺术风格。
许以冠的水彩作品多以才情取胜,他的广州美术学院早期的留校作品就是以毫不造作的大刀阔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到近几年的水彩静物创作,题材元素更为学术,但笔力方式还是情致俊逸,仍旧“画得爽快”。陈朝生认为“‘真实’应包含着画家对生活的敬畏精神和艺术表达上的‘真实’”⑤,“创作就是画自己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然后借题去做自我发挥的创造性审美活动。”⑥ “借题”就是陈朝生创作思路的本质方式,借用最朴素的静物题材,呈现它明朗清晰的力量表达。陈海宁谈水彩材料的纯粹性,并非为了回归水彩材料的正统,而是一种“天然真趣”的追求。当代有许多的水彩艺术家为了在水彩画面中呈现更为浑厚凝重的视觉效果,而在画面中增添了混合媒材的运用;但陈海宁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显然是排斥这种方式的,他不只一次在各种场合提过“我的水彩画就是纯粹的水彩媒材完成的” 。究其性情,显然是因为水彩的迷离柔和也正能体现他画面中飘渺流逝的艺术感觉。
2.艺术家的学养不同
陈海宁有中国画的家学底子,对淡雅疏朗的中国人文情境,从小就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由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研习较为深厚,在面画中反复出现人文视觉元素就是特别正常的现象了。同时陈海宁又以装饰艺术入行,后全面转入水彩画的创作之中。装饰艺术的思维、格局,乃至构成语言对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他的画面布局巧妙,形式感极强。
许以冠是广州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水彩专业的知名画家,从2010年起他又攻读中国研究院油画专业的博士学位。可知他对人文情怀的追求和对绘画综合性语言的探索是交融在一起的。他的水彩静物作品也从早期明显的“王肇民式”风格,转入图示、意境、观念的多重表达之中。
陈朝生以水彩入行,依水彩安身,一直是以水彩为自身主要探索方式的。他更是王肇民的“精神传人”。他在遵循王肇民先生“真实有力”的艺术主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糅入了两个方面的深入探索:一是西方构成主义的画面语汇;二是勾勒最为日常的生活面貌。早期画面中的静物明显经过艺术家的主观组合与搬借挪移,而后期的静物创作似乎是不经意的平常组合,瓜果蔬菜更为随意的摆布,更显现天真之趣。 3.艺术家的“灵魂根性不同”
用“野性恣意,天真纯全”概括许以冠最好不过,看他的画似乎爽快淋漓,但里面那种对生命的真实关切,透露在他画面的气息把控之中,画面中似乎有一团云气将内里的各种物件和生命包拢其中。
陈朝生的“雄强绵延,物我永恒”则更多地体现在他浓烈的面画色彩和强烈的明度区分之中,就像音符从最强音到最弱音的完美呈现,强则震慑、弱则清丽,但人生真味就是在这所有的音符变奏中完成的。他的果物塑造均硬朗独立、掷地有声,一如永恒不变的生命。
陈海宁之画“空幽飘渺,平和雅淡”,色调多是旧时风致,或者是昏暗淋漓的背景处理。物体本身是很有量感的,但物体的边缘线与背景之间却经常呈现若隐若淡的视觉效果,物体似乎是时间长河、虚空洪荒中的过客,似在也非在。
(二)画面图示语言
水彩静物画的图示语言多由材料限定、自主选择两个方面来决定。水彩的材料被许多从业人员所诟病,认为限定性很强,但文中分析的诸位艺术家,却在技与艺的双重探索中找到了一条和谐的道路,所以有关材料限制本文不做详述,文中真正关切的是艺术家对图示语言的自主选择。
陈朝生静物画以绘制日常蔬果为主要题材。他画的果子,尤其以橙子的画法为例,似乎不涉及物体表面的花色、质感等细微变化,但确是此物体最本质的表达。抛却浮光掠影的环境色影响,它成为了“橙子”这一本质物资,不分朝向、形状类似,但却是区别它物的。再看陈朝生画中一字排开的果物,静物背后的晓风残月、羊头牛角,也是表达此中意味,表明时间的流逝和永恒这一亘古不变的悖论。他的画面中充盈的力量感乃是一种生命的崇仰和礼赞。许以冠为人有豪侠之气,作画也轻松豪绝,笔力俊健而不凝滞。他的画面以瓷瓶土罐、岭南佳果等为主要描绘对象。以他的《物华》为例,画面中出现干枯的莲蓬、清花瓷罐、六角彩盒都将观者带回悠远绵长的历史时空中。
陈海宁从最早获奖的《俗物散记》到近期的《味象中国》都充满着仪式感和永恒的时间感、历史感。《俗物散记》中对面包、鱼干的描绘……到近期作品中对寿桃、青竹等的着力表现,同时在画面中使用三条屏和圆形等文人画传统形式,从而看出他对传统人文题材和艺术内核的更深入探索。他的作品构图形式感强,色彩凝重,笔触呈现天然拙趣,在普通的生活物件中寻找出崇高的精神感受以及空灵凝练的视觉感受。
徐渭诗云“百年枉作千年调”。这也是陈朝生、陈海宁、许以冠画面中追求的超越有限生命的永恒问题。陈朝生摆脱时间光色的庄重感,陈海宁回溯古韵的清丽雅致,许以冠选择主题的悠远绵长,都是“岁月静好”的平和恒定。
三、 岭南地域的滋养和岭南文化艺术传统的影响
岭南地处内陆和沿海的交接地带,这个地域的文化既受中原文化的巨大辐射,又有海外新思潮的波及影响;同时,此地域与政治中心的偏离,决定了岭南文化艺术更具备独立性、个体性、革新性等几个特点。而其中的独立性和个体性就是文人气息“真情真性”的巨大温床,从清末广州著名花鸟画家居巢、居廉到岭南画派“二高一陈”,均在国内绘画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知岭南地域不乏绘画大师更不乏艺术传承;由此推衍发展了好几代人后,逐步出现了广州水彩画家群体这一尖兵力量。他们正异彩纷呈,以个性特色和群体面貌给水彩艺坛带来了一股全新的风气;而他们的个性魅力又更值得称道、分析和传承。
四、文人精神的传承外化
广东水彩青年画家群体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水彩系培养出来的。他们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派的系统训练,也逐渐找到了自己艺术探索的道路。而其中以张樊生、余远权、王伟才等为代表的第六代水彩画家群体已经以自己的作品在业界崭露头角。其中张樊生的作品虽多为风景、人物,但他却是文人精神传承的一个较好的例子。他绘制的山不是具体的某个山水,也不是抽象狂野的山的概念,它并不表达具体的真山真水,似乎表达的是家国天下之永恒。在这儿,山林被程式化了,被抛出了一个更大意义的时空载体。
余远权的静物画也是文人气息尝试的典范,他画面中“借题发挥”的反复运用,使得观众在观看之余开始着力思考他思想的真正“结穴”。从早期作品中的重陶土罐、商代青铜器到近期作品中的枯木瘦石、兰花流水,无一不是人文情怀的外化展现。“我隐没在喧闹的日常生活背后,本能直觉、激情、自信心、适应力、创造力等等逻辑思维程序无意识的长期滋养着……借用《诗经》里的风、雅、颂作一个规划,定下了近两年的目标:民居风、雅花、大山颂三个系列” 。⑦风、雅、颂这一诗经类别,中国人文传承的骨血,给余远权的绘画带来了笃定的尝试方向。以他们为代表的广东水彩画青年群体中,这类有人文关怀的不在少数,这样的文人精神的传承值得称道。
当代水彩画中的静物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这源自中国古典人文情怀的兴物状物、以证性情的方式。其中广东的水彩艺术家们在静物画题材的艺术扩展中、与水彩材料的磨合中、与客观对象的接近与疏离中引证自身,释放出异彩纷呈的面貌。他们创作中传达的“文人画气息”更是提供给水彩画艺术的青年学子们一个挖掘真情真性、进入艺术本源的思维之路。读画、读史、读人,对艺术才有一个完整的参悟。
注释
①③朱良志. 南画十六观[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②陈朝生. 陈朝生色彩教学画录静物篇[M]. 香港: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2004.
④⑤⑥陈朝生. 真实则美,有力则美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水彩第一工作室2012届毕业作品集[M]. 香港: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2012.
⑦陈朝生. 积发——学院派青年水彩画家提名展[M]. 香港: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2012.
【王 珏,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关键词】 广东水彩静物画 ;文人画;艺术真性;视觉语汇
本文选择广东水彩画群体中以静物画为主要创作母题的艺术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因为静物画这个类别明显区别于人物画、主题性绘画、情节性绘画等创作方式。题材的纯化更突显时间的静寂;艺术家内心的思想外化,更好就画面中展露的“文人画气息”展开细微的比较和体会。
陈朝生在《“真实则美,有力则美”——从画语到水彩第一工作室的创作指导》一文中对王肇民大师“真实则美,有力则美”画语的反复强调,以及对它的透彻解析,乃至进展到对本科学生水彩绘画创作的精神指导,挖掘出陈朝生老师对“真”的执着追求,由此以点带面引出的一大批广东水彩画家群体对于真情真性的追求,并沉醉在静物画的探索实践中,这昭示了绘画中的群体性和类型风格的偏好,更为我们对其类别的绘画本质进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和图像资料。
“文人画发展的初始阶段,‘真’的问题就被提出。荆浩那篇天才论文《笔法记》,讨论唐代以来画界出现的水墨这一新形式,他从‘真’的角度,为水墨的存在寻找理由,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这里存在着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可称为科学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①而陈朝生是被业界戏称为“写生创作型画家”的,这一“写生”即“写物象之生命、写对象之生动”。他的静物写生“虽然描绘的题材不外是花果、瓶罐、生活用具等无生命的物象,但它们仍包含着反映客观世界和精神内容的可能性” 。②许以冠、陈海宁更是以画面元素的莲花、青竹、瓷瓶、文房、食盒等昭示着自身的人文情感和怀古幽情。
一、文人画概念的延展
所谓“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③文中所指的文人画气息就是这个意思。由于中国历代文人画出现在中国画品类之中,而水彩画属于西洋画种,不能全然以文人画归类;同时西洋画种在现今美术教育领域中大多是经历学院体系的技术训练,而后展开各富性情的表达,故也不能等同于文人画不拘一格的绘画研习的方式;加上近代有“新文人画”这一中国画艺术群体,所以水彩画文人气息探索也显得更为个体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会在潜移默化中进入绘画创作个体的血液之中,由“心源”入“西体”也暗合了岭南地域兼收并蓄的艺术文化传统。而西画体系中空间、光影、物象的观察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传统文人画的视觉语言,也在交揉中延展了文人画的文化概念。
二、文人画气息的具体解析
(一)生命真性
文人画在本质上是追求生命真性的。画家需要训练手眼之“技”,是为了具备接近对象物理真实的观察和造型能力;之后的“创造性审美活动”④则是为了去粗存精、去表象存真实。只有创作出真实体悟、尊重内心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观众,达到物我同一的共鸣效应。而沉溺于表面浮光掠影式的照搬对象,是离生命“真”象南辕北辙的。
1.艺术家的性情不同
许以冠风趣直率,但学养丰厚;陈朝生严谨细致,但内在激情奔涌;陈海宁灵动幽默,但执着笃定,这样迥异的性格必定形成不同的艺术追求和纷呈的艺术风格。
许以冠的水彩作品多以才情取胜,他的广州美术学院早期的留校作品就是以毫不造作的大刀阔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到近几年的水彩静物创作,题材元素更为学术,但笔力方式还是情致俊逸,仍旧“画得爽快”。陈朝生认为“‘真实’应包含着画家对生活的敬畏精神和艺术表达上的‘真实’”⑤,“创作就是画自己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然后借题去做自我发挥的创造性审美活动。”⑥ “借题”就是陈朝生创作思路的本质方式,借用最朴素的静物题材,呈现它明朗清晰的力量表达。陈海宁谈水彩材料的纯粹性,并非为了回归水彩材料的正统,而是一种“天然真趣”的追求。当代有许多的水彩艺术家为了在水彩画面中呈现更为浑厚凝重的视觉效果,而在画面中增添了混合媒材的运用;但陈海宁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显然是排斥这种方式的,他不只一次在各种场合提过“我的水彩画就是纯粹的水彩媒材完成的” 。究其性情,显然是因为水彩的迷离柔和也正能体现他画面中飘渺流逝的艺术感觉。
2.艺术家的学养不同
陈海宁有中国画的家学底子,对淡雅疏朗的中国人文情境,从小就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由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研习较为深厚,在面画中反复出现人文视觉元素就是特别正常的现象了。同时陈海宁又以装饰艺术入行,后全面转入水彩画的创作之中。装饰艺术的思维、格局,乃至构成语言对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他的画面布局巧妙,形式感极强。
许以冠是广州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水彩专业的知名画家,从2010年起他又攻读中国研究院油画专业的博士学位。可知他对人文情怀的追求和对绘画综合性语言的探索是交融在一起的。他的水彩静物作品也从早期明显的“王肇民式”风格,转入图示、意境、观念的多重表达之中。
陈朝生以水彩入行,依水彩安身,一直是以水彩为自身主要探索方式的。他更是王肇民的“精神传人”。他在遵循王肇民先生“真实有力”的艺术主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糅入了两个方面的深入探索:一是西方构成主义的画面语汇;二是勾勒最为日常的生活面貌。早期画面中的静物明显经过艺术家的主观组合与搬借挪移,而后期的静物创作似乎是不经意的平常组合,瓜果蔬菜更为随意的摆布,更显现天真之趣。 3.艺术家的“灵魂根性不同”
用“野性恣意,天真纯全”概括许以冠最好不过,看他的画似乎爽快淋漓,但里面那种对生命的真实关切,透露在他画面的气息把控之中,画面中似乎有一团云气将内里的各种物件和生命包拢其中。
陈朝生的“雄强绵延,物我永恒”则更多地体现在他浓烈的面画色彩和强烈的明度区分之中,就像音符从最强音到最弱音的完美呈现,强则震慑、弱则清丽,但人生真味就是在这所有的音符变奏中完成的。他的果物塑造均硬朗独立、掷地有声,一如永恒不变的生命。
陈海宁之画“空幽飘渺,平和雅淡”,色调多是旧时风致,或者是昏暗淋漓的背景处理。物体本身是很有量感的,但物体的边缘线与背景之间却经常呈现若隐若淡的视觉效果,物体似乎是时间长河、虚空洪荒中的过客,似在也非在。
(二)画面图示语言
水彩静物画的图示语言多由材料限定、自主选择两个方面来决定。水彩的材料被许多从业人员所诟病,认为限定性很强,但文中分析的诸位艺术家,却在技与艺的双重探索中找到了一条和谐的道路,所以有关材料限制本文不做详述,文中真正关切的是艺术家对图示语言的自主选择。
陈朝生静物画以绘制日常蔬果为主要题材。他画的果子,尤其以橙子的画法为例,似乎不涉及物体表面的花色、质感等细微变化,但确是此物体最本质的表达。抛却浮光掠影的环境色影响,它成为了“橙子”这一本质物资,不分朝向、形状类似,但却是区别它物的。再看陈朝生画中一字排开的果物,静物背后的晓风残月、羊头牛角,也是表达此中意味,表明时间的流逝和永恒这一亘古不变的悖论。他的画面中充盈的力量感乃是一种生命的崇仰和礼赞。许以冠为人有豪侠之气,作画也轻松豪绝,笔力俊健而不凝滞。他的画面以瓷瓶土罐、岭南佳果等为主要描绘对象。以他的《物华》为例,画面中出现干枯的莲蓬、清花瓷罐、六角彩盒都将观者带回悠远绵长的历史时空中。
陈海宁从最早获奖的《俗物散记》到近期的《味象中国》都充满着仪式感和永恒的时间感、历史感。《俗物散记》中对面包、鱼干的描绘……到近期作品中对寿桃、青竹等的着力表现,同时在画面中使用三条屏和圆形等文人画传统形式,从而看出他对传统人文题材和艺术内核的更深入探索。他的作品构图形式感强,色彩凝重,笔触呈现天然拙趣,在普通的生活物件中寻找出崇高的精神感受以及空灵凝练的视觉感受。
徐渭诗云“百年枉作千年调”。这也是陈朝生、陈海宁、许以冠画面中追求的超越有限生命的永恒问题。陈朝生摆脱时间光色的庄重感,陈海宁回溯古韵的清丽雅致,许以冠选择主题的悠远绵长,都是“岁月静好”的平和恒定。
三、 岭南地域的滋养和岭南文化艺术传统的影响
岭南地处内陆和沿海的交接地带,这个地域的文化既受中原文化的巨大辐射,又有海外新思潮的波及影响;同时,此地域与政治中心的偏离,决定了岭南文化艺术更具备独立性、个体性、革新性等几个特点。而其中的独立性和个体性就是文人气息“真情真性”的巨大温床,从清末广州著名花鸟画家居巢、居廉到岭南画派“二高一陈”,均在国内绘画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知岭南地域不乏绘画大师更不乏艺术传承;由此推衍发展了好几代人后,逐步出现了广州水彩画家群体这一尖兵力量。他们正异彩纷呈,以个性特色和群体面貌给水彩艺坛带来了一股全新的风气;而他们的个性魅力又更值得称道、分析和传承。
四、文人精神的传承外化
广东水彩青年画家群体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水彩系培养出来的。他们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派的系统训练,也逐渐找到了自己艺术探索的道路。而其中以张樊生、余远权、王伟才等为代表的第六代水彩画家群体已经以自己的作品在业界崭露头角。其中张樊生的作品虽多为风景、人物,但他却是文人精神传承的一个较好的例子。他绘制的山不是具体的某个山水,也不是抽象狂野的山的概念,它并不表达具体的真山真水,似乎表达的是家国天下之永恒。在这儿,山林被程式化了,被抛出了一个更大意义的时空载体。
余远权的静物画也是文人气息尝试的典范,他画面中“借题发挥”的反复运用,使得观众在观看之余开始着力思考他思想的真正“结穴”。从早期作品中的重陶土罐、商代青铜器到近期作品中的枯木瘦石、兰花流水,无一不是人文情怀的外化展现。“我隐没在喧闹的日常生活背后,本能直觉、激情、自信心、适应力、创造力等等逻辑思维程序无意识的长期滋养着……借用《诗经》里的风、雅、颂作一个规划,定下了近两年的目标:民居风、雅花、大山颂三个系列” 。⑦风、雅、颂这一诗经类别,中国人文传承的骨血,给余远权的绘画带来了笃定的尝试方向。以他们为代表的广东水彩画青年群体中,这类有人文关怀的不在少数,这样的文人精神的传承值得称道。
当代水彩画中的静物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这源自中国古典人文情怀的兴物状物、以证性情的方式。其中广东的水彩艺术家们在静物画题材的艺术扩展中、与水彩材料的磨合中、与客观对象的接近与疏离中引证自身,释放出异彩纷呈的面貌。他们创作中传达的“文人画气息”更是提供给水彩画艺术的青年学子们一个挖掘真情真性、进入艺术本源的思维之路。读画、读史、读人,对艺术才有一个完整的参悟。
注释
①③朱良志. 南画十六观[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②陈朝生. 陈朝生色彩教学画录静物篇[M]. 香港: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2004.
④⑤⑥陈朝生. 真实则美,有力则美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水彩第一工作室2012届毕业作品集[M]. 香港: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2012.
⑦陈朝生. 积发——学院派青年水彩画家提名展[M]. 香港: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2012.
【王 珏,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