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现状分析、阐述了研究意义与价值所在,给出了研究的思路与内容。从而得出了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的创新点。
【关键词】 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内涵;研究意义与价值;思路与内容;创新点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现状与内涵
(一)现状分析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方面,经过不断探索已经产生较多成熟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如“3+2”、“3+3”、“2+3”“五年一贯制”等等,而这几种模式仅仅停留在专科层次上的中高职衔接,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更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不管是对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是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省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促进我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省教育厅决定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省属本科院校之间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出台了《吉林省教育厅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这个方案里我校承担了与三所高校的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试点项目。
(二)模式内涵
中职与本科实行“3+4”分段贯通培养,即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3年,经考核测试合格后转段进入对接的本科院校学习4年。7年学习期间,由对接试点的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共同制定对接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向高层次发展的内在需求。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转型的升级,由此而形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提升,这时就迫切要求我国向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那样建立了技术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一线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是高技能型人才缺失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结构、层次和质量难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需要,现在的职业教育体系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我省试办的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目的是围绕国家和我省重点产业急需的专业领域,打通中职与本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加快构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三、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基本思路及研究内容
(一)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共同研究制定的“3+4”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分学期逐步落实所开设的各门课程,逐步完善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设计。再通过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跟踪教学质量,最后通过日常量化管理手段来监控学生的德育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内容
以“3+4”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工程专业班为例,从中职阶段的教学过程运行、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试、班级日常量化管理这三大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
1.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依据中职校与本科院校共同研究制定的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两校之间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中职学校的授课老师的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够完整地将本科教学实施要求的知识传授给中职的学生。
2.加强班级的日常量化管理,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学生在中职阶段操行评定成绩必须在合格以上才有资格转入后续阶段学习。
四、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有利于淡化应试教育的弊端
3+4”衔接模式体制的创新不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为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方案。
(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它与其他中高职衔接模式相比,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五年一贯制模式下,学生在同一所职校学习生活5年,由于学校师资有限,一名教师可能给同一班学生上几年课,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而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消除了五年一贯制模式的弊端,使中高职衔接机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
(三)有利于节省职教办学成本
中职-本科“3+4”的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和课程设置衔接的一体化构建,可以减少或者避免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实验实训设备的重复建设,节省职业教育办学成本,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内涵;研究意义与价值;思路与内容;创新点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现状与内涵
(一)现状分析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方面,经过不断探索已经产生较多成熟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如“3+2”、“3+3”、“2+3”“五年一贯制”等等,而这几种模式仅仅停留在专科层次上的中高职衔接,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更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不管是对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是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省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促进我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省教育厅决定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省属本科院校之间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出台了《吉林省教育厅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这个方案里我校承担了与三所高校的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试点项目。
(二)模式内涵
中职与本科实行“3+4”分段贯通培养,即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3年,经考核测试合格后转段进入对接的本科院校学习4年。7年学习期间,由对接试点的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共同制定对接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向高层次发展的内在需求。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转型的升级,由此而形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提升,这时就迫切要求我国向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那样建立了技术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一线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是高技能型人才缺失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结构、层次和质量难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需要,现在的职业教育体系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我省试办的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目的是围绕国家和我省重点产业急需的专业领域,打通中职与本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加快构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三、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基本思路及研究内容
(一)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共同研究制定的“3+4”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分学期逐步落实所开设的各门课程,逐步完善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设计。再通过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跟踪教学质量,最后通过日常量化管理手段来监控学生的德育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内容
以“3+4”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工程专业班为例,从中职阶段的教学过程运行、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试、班级日常量化管理这三大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
1.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依据中职校与本科院校共同研究制定的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两校之间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中职学校的授课老师的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够完整地将本科教学实施要求的知识传授给中职的学生。
2.加强班级的日常量化管理,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学生在中职阶段操行评定成绩必须在合格以上才有资格转入后续阶段学习。
四、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有利于淡化应试教育的弊端
3+4”衔接模式体制的创新不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为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方案。
(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它与其他中高职衔接模式相比,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五年一贯制模式下,学生在同一所职校学习生活5年,由于学校师资有限,一名教师可能给同一班学生上几年课,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而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消除了五年一贯制模式的弊端,使中高职衔接机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
(三)有利于节省职教办学成本
中职-本科“3+4”的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和课程设置衔接的一体化构建,可以减少或者避免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实验实训设备的重复建设,节省职业教育办学成本,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