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炳“澄怀味象”的审美内涵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一开头就提出了“澄怀味象”的美学命题。“圣人含道应物, 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它主张审美主体以一种超越现实功利的眼光去品味、体验审美对象,从而把握审美对象的生命和本体——道。“澄怀味象”是审美主客体相统一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审美活动中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澄怀味象”这一美学命题进行梳理。
  关键词:宗炳 “澄怀味象”
  一、审美主体——“澄怀”
  从审美主体的角度,在进行审美观照时,审美主体必须保持内心“澄怀”状态,也即是要求审美主体摒除自我私欲,超越现实功利,以空明的心境观照审美对象。“澄怀”是对老庄思想的继承,老子提出了“涤除玄览”的命题,“涤除”也就是洗除尘垢,要求去除人主观的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玄”是“道”,“玄览”也即是“观道”。“涤除玄览”也即是要求审美主体摆脱主观成见和主观欲念,保持内心的虚静观照审美对象,从而达到对“道” 的观照。
  庄子则将这个命题进一步发展为“心斋”“坐忘”。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观照时必须要超越利害观念。所谓“心斋”,就是“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心斋”指虚无的心境。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观照时,首先借助于感官和逻辑思考,但是“耳止于听,心止于符”,必须要借助于“气”以“虚而待物”,也就是抛弃一切的是非得失,心智技巧,以空明的心境体会万物,才能把握宇宙的生命和本体——道。所谓“坐忘”,即“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离行”指从人的生理欲望中解脱出来,“去知”“黜聪明”是指从各种利害得失,心智技巧的算计中超脱出來。
  宗炳“澄怀味象”的美学命题继承了老庄的美学思想,并且将它明确地运用在山水画领域主要指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观照是要有空明的心境。即在进行审美活动时,消除主观的生理欲望和心智技巧,忘掉自我的存在,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审美客体——“象”
  从审美客体的角度,审美客体即是“象”。但在审美活动中,“象”并不是孤立的,有限的“象”。“象”必须体现“道”,体现“气”,才能成为审美形象。所以审美观照并不是对单独的,有限的“象”的观照,而是对无限的“道”的观照。老子的“玄览”也即是“观道”。
  宗炳继承并且发展了老子的观点,但宗炳的“象”更接近审美形象的概念。“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圣人以“神”效法“道”使贤者领会,“山水以形媚道”山水的形象是“道”的展示,从而使仁者得到愉悦。“仁者”之所以会“乐”是因为一方面山水展示了自身的形象,另一方面是因为山水也是“道”——宇宙本体和生命的显现。有限的“形”显示出无限的“道”,显示出宇宙的勃勃生机,这才是“美”。山水作为自然景观之所以变为了“审美的自然”,是因为它“以形媚道”。“以神法道”和“以形媚道”是对“象”的进一步规定,这时的“象”不单单指一般形象,而是指审美形象。只有审美形象才能成为审美观照的对象时,才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由于“象”是“道”的显示,所以“味象”也就是“观道”,品味、体验审美对象,进而把握审美对象的生命和本质——道。
  三、审美体验——“味”
  从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角度,“味”的概念来源于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子》第三十五章)中的“味”并不是作为“味”的本来含义,而已经是一种审美享受了,所以“味”在老子那里就已经作为美学范畴提出了。宗炳继承了老子的“味”的美学思想,将“味”定义为一种审美享受,并将其引入画论。
  “味象”是一个动态的发生过程,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谈到:“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又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宗炳将对山水画的审美体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应目会心”,即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客体时,先用感官去接触客体,心就自然而然地领会了;第二节阶段是“应目感神”,即审美主体通过对审美客体的深入观照,从而把握审美客体的内在神韵和生命;第三个阶段是“畅神”,达到“神与物游”“天人合一”的境界。“味象”的过程是由生理到心理的过程。
  四、主客统一——“澄怀味象”
  “澄怀味象”整体来讲,也就是审美主体以空明的心境,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感悟、体悟审美对象的情趣意蕴和生命精神。它概括了审美主客体的双向运动过程。就审美主体方面而言,审美主体只有通过“澄怀”使审美客体“对象化”,在虚静澄明的审美心境中才能把握和体味审美客体的生命意蕴,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从审美客体方面说,“味象”之象已不仅仅是物的存在,而是在“味”中渗透了审美主体的生命和情感,具有了主观的生命情调,也就是“主体客体化”。宗炳《画山水序》中所提的“山水质有而趣灵”,“趣灵”正说明了万物是有生命的,有情趣的,所以能与主体的“人”的情感相呼应,审美客体也是审美主体情感的反映与对象化。“味”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通过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关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五、总结
  “澄怀味象”美学命题的提出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包含了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主客条件以及审美活动的效果。这层意义的呈现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为我们理解审美活动的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艺术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仅是审美主体虚静之心和“澄怀味象”的产物,也是审美客体进行审美体悟和静观的产物。因此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观照时,以一种超理智,非功利的审美态度去体味客体的生命和情趣,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从“澄怀”到“味象”一从宗炳 “澄怀味象”看审美条件[J],胡牧
  3宗炳"澄怀味像"的美学思想[J],施荣华
  作者简介:唐莎(1998年——),女,汉族,籍贯:四川广安,职务/职称:无,学历:文学硕士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团学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共青团、研究生会、学生会、社团等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团结和教育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使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周围,从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纽带作用。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积
期刊
摘要:在当下教学范围逐渐被细化,学生在各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也是教育界重点关注的方向。学前教育作为较为重要的教学阶段,其课程的涉及范围具有复杂性、延展性、多样性等特征,这就要求学前教育这一专业需要进行经常性改革。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措施以改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现状;策略分析  前言: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涉及心理学
期刊
摘要:随着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认识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越来越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如何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从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课的要求就可以看出,体育教程的配备,体育课教师集备内容与上课内容的统一要求就可见一斑,那么,如何上好体育课,让学生更能在运动中体会体育的乐趣,感受体育的魅力,体育游戏就成了体育课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期刊
摘要:在中职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美术绘画等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考核,还要重点培育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人文知识素养与综合道德素质的养成。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加高层次的美学创作,更有利于学生对艺术作品创造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未来的艺术创造工作和社会生活奠定扎实基础。本文通过对中职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刨析,提出如何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
期刊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进入高中之后,总有较多学生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思维要求上有较大差距,成绩显下降趋势。究其原因: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受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高中学生一般年龄为15—18岁,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学习的内容更加
期刊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我国一流的本科课程,其作为机电工程专业以及机工类学科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将机械制造专业的五门专业课整合优化成为一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既规避了原来六门课程的内容繁杂,也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机械制造技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学习课堂已经逐渐被混合式学习模式所替代,因而本篇将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让数学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生活融合。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促进了学生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关键字: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数学素养  一、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要:格鲁克是歌剧改革的先行者,在歌剧史上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生活在18世纪的中叶,此时的生活环境复杂交错,上接巴洛克,下启古典时期,意大利歌剧也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不知所措,此时格鲁克运用其与众不同的音乐理念,将当时歌剧的宣叙调、咏叹调、序曲、合唱、器乐、舞蹈等方面都进行全新的洗礼,重新让意大利歌剧充满了活力,继续在舞台上绽放。  关键词:格鲁克、歌剧改革、正本清源  格鲁克(Gluck,17
期刊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她们活泼好动、古灵精怪,虽然有时候她们不知道什么是规则,不能按照成人世界所制定的规则吃饭、睡觉和玩耍,但是,正是因为她们如此的天真无邪,才显得更加可爱。  幼儿的保育和教学工作一直以来让人们产生了很多的误解,有些人单纯的以为在幼儿园教小朋友就是单纯的唱唱歌、跳跳舞、做做游戏;甚至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和难度,谁都可以做好这份工作。其实,只有真正的接触
期刊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阅读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泛在化和碎片化的趋势。文章分析了大学生主要的阅读行为,提出具体的引导、激励大学生阅读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取向;高校图书馆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阅读,是当前一个热门的词汇。[1]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建设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战略任务。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要成长成才势必需要“多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