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中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浅易的古代诗歌”是指唐诗、宋词、元曲中那些具有生命力,高中生读来能体味出诗情画意的篇章,一般来说篇幅都较短小,以写景、记事诗为主。古诗阅读鉴赏自2002年以来从第1卷放到了第11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这无疑增加了答题的难度。要准确地把握诗意,读懂古诗,首先要确切了解古诗的词义,因为词是构建古诗大厦的语言材料。古诗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一般意义上有其继承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就不能很好地读懂古诗。下面我就古诗教学词义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古义和今义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表达上的需要等原因,词义往往发生变化,使古今词义有了明显的差异,这就是今古异义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反映在诗里,不要用现代汉语一个词的意义来代替古义,否则就会对原义产生误解。
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古义是指财物,诗中是指嫁妆,现在则是指用财物买通别人或指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走”古义是“跑”的意思。《释名·释姿容》“徐行日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今义为步行的通称。“春眠不觉晓”(孟浩然《春晓》)诗中的“眠”不是现代汉语中的“睡眠”的“眠”。古时“眠”是指闭上眼睛,没有睡着,而“寐”则是指和衣睡着了的意思,所以古人有“眠而不寐”的话。如果把“眠”解释为“睡着了”,就与诗中的第三句“夜来风雨声”不相照应,甚至矛盾。“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诗中的“干”是指冲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为干燥之意。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诗中的“令”是善、美好之意,而现在一般作命令讲。
二、单音词与双音词
古代诗文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字即一词往往占多数,双音词虽然为数不多,却值得特别注意。这里谈两种情况。
1.词义发展到后代,因为同义或者其它原因而把两个这样的词组成一个复合词,因此不能把诗中复合双音词当作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来理解。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诗中的“妻子”指妻子和儿女,而不是指现代汉语中的“妻子”,今指男人的配偶。“昨日去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诗中的“城市”是两个词,“城”指城里,“市”为动词,是做买卖的意思,“入城市”即是到城里作买卖之意。现代汉语中的“城市”是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的“交通”指相互挨连,“交”:相互;“通”:挨连。今义则是指各种运输与邮电事业的总称。
2.古诗文中有部分双音词,不能拆开来理解,也不能把它理解为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那个词的意思。如: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诗中的“无赖”是指活泼可爱,不能拆开来理解,而现代汉语则是指品行不端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根据语境,词中的“风流”是指繁华的景象,或英雄从物,而现代汉语则指风流韵事。
三、合义与偏义
有些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类的语素构成,两个语素并重,叫合义词。有些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组成,两个语素中,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思,而另一意义被偏废,叫偏义词。两种复合词在诗中都有出现。不要把偏义词作合义词来理解。如:“云鬓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白居易《长恨歌》),诗中的“睡觉"是合义词,则刚刚睡醒之意。现代汉语讲“睡觉”则是指睡眠之意。“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诗中的“作息”不应理解为劳作和休息,而是偏指“劳作”是个偏义词。
四、虚词与实词
有些词,古代常用作实词,而现代则是虚词;有些词古代用来作虚词,现代则为实词。故需要细心辨析。如:“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诗中的“坐”字,古代作虚词,有“因为,为了”的意思。乐府诗《陌上桑》中有这么两句“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意思是说:回来的人们都埋怨耽搁了劳动时间,是因为看美人罗敷的时间太久,“坐”则为虚词,解释为“因为”。而现代汉语中的“坐”则是实词。“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把”是“拿”的意思,古用作实词,现在一般作虚词用。
五、虚数和实数
古诗中有些数词或数量词,并不象现代汉语的数词或数量词都是实指;一般泛指多数,这是古诗中常用的夸张手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十二卷”并不是指十二道征兵文书;“轻舟已过万重山”,“万”并非指一万座山,而是说过了许多座山,让人想象长江奔流在崇山峻岭之中的情形;“桃花潭水深千尺”,“千尺”不是实指一千尺深,而是形容很深;“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三岁”不是指三年,而是指很久以来。这一点与现代汉语中数词或数量词的实指有区别。
以上从五个方面简介了古诗词义问题,当然古诗词义问题远不止这些,还有不少特殊情况,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去梳理、归纳、积累。
一、古义和今义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表达上的需要等原因,词义往往发生变化,使古今词义有了明显的差异,这就是今古异义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反映在诗里,不要用现代汉语一个词的意义来代替古义,否则就会对原义产生误解。
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古义是指财物,诗中是指嫁妆,现在则是指用财物买通别人或指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走”古义是“跑”的意思。《释名·释姿容》“徐行日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今义为步行的通称。“春眠不觉晓”(孟浩然《春晓》)诗中的“眠”不是现代汉语中的“睡眠”的“眠”。古时“眠”是指闭上眼睛,没有睡着,而“寐”则是指和衣睡着了的意思,所以古人有“眠而不寐”的话。如果把“眠”解释为“睡着了”,就与诗中的第三句“夜来风雨声”不相照应,甚至矛盾。“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诗中的“干”是指冲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为干燥之意。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诗中的“令”是善、美好之意,而现在一般作命令讲。
二、单音词与双音词
古代诗文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字即一词往往占多数,双音词虽然为数不多,却值得特别注意。这里谈两种情况。
1.词义发展到后代,因为同义或者其它原因而把两个这样的词组成一个复合词,因此不能把诗中复合双音词当作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来理解。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诗中的“妻子”指妻子和儿女,而不是指现代汉语中的“妻子”,今指男人的配偶。“昨日去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诗中的“城市”是两个词,“城”指城里,“市”为动词,是做买卖的意思,“入城市”即是到城里作买卖之意。现代汉语中的“城市”是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的“交通”指相互挨连,“交”:相互;“通”:挨连。今义则是指各种运输与邮电事业的总称。
2.古诗文中有部分双音词,不能拆开来理解,也不能把它理解为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那个词的意思。如: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诗中的“无赖”是指活泼可爱,不能拆开来理解,而现代汉语则是指品行不端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根据语境,词中的“风流”是指繁华的景象,或英雄从物,而现代汉语则指风流韵事。
三、合义与偏义
有些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类的语素构成,两个语素并重,叫合义词。有些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组成,两个语素中,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思,而另一意义被偏废,叫偏义词。两种复合词在诗中都有出现。不要把偏义词作合义词来理解。如:“云鬓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白居易《长恨歌》),诗中的“睡觉"是合义词,则刚刚睡醒之意。现代汉语讲“睡觉”则是指睡眠之意。“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诗中的“作息”不应理解为劳作和休息,而是偏指“劳作”是个偏义词。
四、虚词与实词
有些词,古代常用作实词,而现代则是虚词;有些词古代用来作虚词,现代则为实词。故需要细心辨析。如:“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诗中的“坐”字,古代作虚词,有“因为,为了”的意思。乐府诗《陌上桑》中有这么两句“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意思是说:回来的人们都埋怨耽搁了劳动时间,是因为看美人罗敷的时间太久,“坐”则为虚词,解释为“因为”。而现代汉语中的“坐”则是实词。“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把”是“拿”的意思,古用作实词,现在一般作虚词用。
五、虚数和实数
古诗中有些数词或数量词,并不象现代汉语的数词或数量词都是实指;一般泛指多数,这是古诗中常用的夸张手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十二卷”并不是指十二道征兵文书;“轻舟已过万重山”,“万”并非指一万座山,而是说过了许多座山,让人想象长江奔流在崇山峻岭之中的情形;“桃花潭水深千尺”,“千尺”不是实指一千尺深,而是形容很深;“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三岁”不是指三年,而是指很久以来。这一点与现代汉语中数词或数量词的实指有区别。
以上从五个方面简介了古诗词义问题,当然古诗词义问题远不止这些,还有不少特殊情况,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去梳理、归纳、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