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客至》和《宾至》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以待客为题材的七言律诗。两首诗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诗蕴含的情感却通过外显的人物言行与隐匿的形式语言呈现截然不同的状态。同为待客,诗人在诗歌内容与形式上均表现出对“客”热忱亲近,对“宾”客套疏离的情感态度,由此可见诗人的“平易”与“轻狂”,彰显了杜甫无谄无骄的交友原则与正直不阿的士人风骨。
关键词:杜甫 《客至》 《宾至》 情感态度 交友原则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宾至》
《客至》与《宾至》均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写成。这两首七律不仅写作时间相近,体裁相同,题材上也皆因客人到来之契机写就,且都记录了宾客“至”后自己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态度,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诗人杜甫通过对选景择物的审慎安排、遣词造句的巧妙运用、格律用韵的精心设计将两首诗在相似性中区别出特殊性,使二诗传达的情感态度大相径庭。
《客至》一诗的情感被定义为诚挚的友情是无可非议的,《宾至》一诗传达的情感却有待商榷。以往多数学者也认为这是称颂友情之作,少有不同的声音。张綖和陈秋田等人虽曾察觉到二诗区别,却不曾深究。1957年,萧涤非先生指出《宾至》诗中乃是“不速之客”,是杜甫所不乐见的“俗物”。诗的语气傲岸且带嘲讽,道出了诗人对“宾”的到来不甚欢迎的情感态度。那么,同样是待客,诗人为何在情感上持截然不同的态度?笔者将立足于诗作本身的创作背景、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探究诗人在两首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并尝试着对诗歌背后反映的诗人交友原则与品性格调进行进一步探索。
一、迥然不同的行为态度
《客至》与《宾至》虽同为待客诗,但诗中的待客方式和礼节却不尽相同。诗人用精妙的笔触构造了两诗意象上的细微区别,记录言行间的差异,并用心将其连缀成句,从外显的行为态度彰显自己对待两位来客情感的亲疏远近。
从诗题入手,两首诗的题目均言“至”,但主语不同。许慎《说文解字》云:“宾,所敬也。”“客,寄也。”段玉裁注:“析言之则宾、客异义。”可见 “宾”是表达敬重的称谓,而“客”则更显亲近,可作为心灵的依附和寄托。明代张綖在解析二诗题目时也曾说:“前者《宾至》诗,而此云《客至》;前有敬之之意,此有亲之之意。”的确,杜甫写两首诗时带着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在写《客至》时,诗人自注“喜崔明府相过”,不仅一语道明客人身份,还以“喜”字直抒开怀之态。《宾至》一诗则无任何题注,看似并非作者无意疏忽,而是不愿流露过多感情。
再读诗的首联。《客至》写草堂周遭春水溶溶、群鸥做伴的生态环境。一个“春”字,在点明时间外多了一层喜悦之情。第二句借“鸥鹭忘机”的典故诉说开怀畅谈、喜上眉梢的欢乐。相比之下,《宾至》首联则用单向对话体道出满腹的不乐意,“老病”“人扶”更显拜见之“难”。一个“难”字,看似身体无力,实乃心理抗拒,正是态度冷淡、礼数不周的显现。值得注意的是,《客至》诗不惜笔墨,以景入情,而同样写浣花溪的《宾至》则通篇无景,只在颔联中以“江干”二字一笔带过。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是观之,《宾至》一诗作者无情写景,正在情理之中。
而后读颔联。《客至》写到院中溢满花香的小径未曾有人涉足,蓬草编织的房门亦不曾向人打开,“客”是首位光临寒舍之人。《史记·孟荀列传》中有“(邹衍)至燕,燕昭王拥篲先驱”的记载,是说燕昭王礼贤下士,以自己的袍袖遮扫灰尘,为贤士带路,可见“开门”与“扫径”互文见义,是规格很高的礼节。“不曾”“今始”更体现了来客在诗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宾至》诗中体老身衰、无力再拜的迎客态度天差地别。《宾至》诗颔联沿用了十分见外的客套话。前句“岂有”反问,以“文章”二字道明来宾意图。造访者有目的而来,诗人疾病缠身却要与其谈文章功业。后句“漫劳”,暗示来访者莫要空费气力,暗示自己的不乐意。沈德潜为这联作注:“二句自谦,实自任也。”是说诗人颇有几分狂傲自负的名士脾性,于是才有“岂有”的反诘之语和“漫劳”的见外之言。
接著读颈联。《客至》写延客就座时的体己话,言自己家偏远且贫穷,不能兼具各味,酒只是陈年未滤之酒。前句可用杜甫《解闷》中“一饭未尝留俗客”一句以杜解杜,以示愧怍;后句拿出珍藏的旧醅与客共饮,虽言“无兼味”“只旧醅”,但依旧因“客”的到来而其乐融融。《宾至》颈联中,依旧承袭颔联的门面话。前句以“竟日”暗含时间之长,厌烦之意闪烁可见。“佳客”这一称呼也以表面的尊敬暗示内心不卑不亢的疏远。后句的“粗粝”“腐儒餐”一方面真实反映了诗人流离与饥寒的境况,另一方面也是真的薄待。此外,“平生老耽酒”(《述怀》),“且尽生前有限杯”(《绝句漫兴九首》)的杜甫招待来宾却无酒,足见无款待之意,未尽待客之谊。
尾联中,《客至》一诗表现为诗人的“野人献曝”。作者就客生情,另来一笔,以征询意见的口吻请出邻翁。前句“肯与”既显尊重,又将“邻翁”与“明府”联系起来。谭元春也认为“肯与”二字形容贵客豪客绝妙。“邻翁”即北邻南邻的老翁。据诗人《北邻》《南邻》记载,北邻王姓县令和南邻朱姓山人俱为饮酒能手。邀其同饮,是一群志趣相投之人的心心相印。诗人问而不答,戛然而止,诗结而意未结,但觉余音袅袅,情意不尽。而在《宾至》诗尾联中,诗人显然意兴阑珊,完全回避对方感兴趣的“文章”话题,提出去后院看药栏的建议,颇有打发之意。
两诗中不乏相似景物和情节,杜甫却能同中别异,于细微处凸显区别,寄寓不同情感。二诗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杜甫对宾与客招待的天壤之别。无论从诗题、写景,还是待客之道、语气语调等诸多方面,都可见诗人对“客”的至真至诚与对“宾”的敬而远之。
关键词:杜甫 《客至》 《宾至》 情感态度 交友原则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宾至》
《客至》与《宾至》均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写成。这两首七律不仅写作时间相近,体裁相同,题材上也皆因客人到来之契机写就,且都记录了宾客“至”后自己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态度,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诗人杜甫通过对选景择物的审慎安排、遣词造句的巧妙运用、格律用韵的精心设计将两首诗在相似性中区别出特殊性,使二诗传达的情感态度大相径庭。
《客至》一诗的情感被定义为诚挚的友情是无可非议的,《宾至》一诗传达的情感却有待商榷。以往多数学者也认为这是称颂友情之作,少有不同的声音。张綖和陈秋田等人虽曾察觉到二诗区别,却不曾深究。1957年,萧涤非先生指出《宾至》诗中乃是“不速之客”,是杜甫所不乐见的“俗物”。诗的语气傲岸且带嘲讽,道出了诗人对“宾”的到来不甚欢迎的情感态度。那么,同样是待客,诗人为何在情感上持截然不同的态度?笔者将立足于诗作本身的创作背景、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探究诗人在两首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并尝试着对诗歌背后反映的诗人交友原则与品性格调进行进一步探索。
一、迥然不同的行为态度
《客至》与《宾至》虽同为待客诗,但诗中的待客方式和礼节却不尽相同。诗人用精妙的笔触构造了两诗意象上的细微区别,记录言行间的差异,并用心将其连缀成句,从外显的行为态度彰显自己对待两位来客情感的亲疏远近。
从诗题入手,两首诗的题目均言“至”,但主语不同。许慎《说文解字》云:“宾,所敬也。”“客,寄也。”段玉裁注:“析言之则宾、客异义。”可见 “宾”是表达敬重的称谓,而“客”则更显亲近,可作为心灵的依附和寄托。明代张綖在解析二诗题目时也曾说:“前者《宾至》诗,而此云《客至》;前有敬之之意,此有亲之之意。”的确,杜甫写两首诗时带着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在写《客至》时,诗人自注“喜崔明府相过”,不仅一语道明客人身份,还以“喜”字直抒开怀之态。《宾至》一诗则无任何题注,看似并非作者无意疏忽,而是不愿流露过多感情。
再读诗的首联。《客至》写草堂周遭春水溶溶、群鸥做伴的生态环境。一个“春”字,在点明时间外多了一层喜悦之情。第二句借“鸥鹭忘机”的典故诉说开怀畅谈、喜上眉梢的欢乐。相比之下,《宾至》首联则用单向对话体道出满腹的不乐意,“老病”“人扶”更显拜见之“难”。一个“难”字,看似身体无力,实乃心理抗拒,正是态度冷淡、礼数不周的显现。值得注意的是,《客至》诗不惜笔墨,以景入情,而同样写浣花溪的《宾至》则通篇无景,只在颔联中以“江干”二字一笔带过。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是观之,《宾至》一诗作者无情写景,正在情理之中。
而后读颔联。《客至》写到院中溢满花香的小径未曾有人涉足,蓬草编织的房门亦不曾向人打开,“客”是首位光临寒舍之人。《史记·孟荀列传》中有“(邹衍)至燕,燕昭王拥篲先驱”的记载,是说燕昭王礼贤下士,以自己的袍袖遮扫灰尘,为贤士带路,可见“开门”与“扫径”互文见义,是规格很高的礼节。“不曾”“今始”更体现了来客在诗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宾至》诗中体老身衰、无力再拜的迎客态度天差地别。《宾至》诗颔联沿用了十分见外的客套话。前句“岂有”反问,以“文章”二字道明来宾意图。造访者有目的而来,诗人疾病缠身却要与其谈文章功业。后句“漫劳”,暗示来访者莫要空费气力,暗示自己的不乐意。沈德潜为这联作注:“二句自谦,实自任也。”是说诗人颇有几分狂傲自负的名士脾性,于是才有“岂有”的反诘之语和“漫劳”的见外之言。
接著读颈联。《客至》写延客就座时的体己话,言自己家偏远且贫穷,不能兼具各味,酒只是陈年未滤之酒。前句可用杜甫《解闷》中“一饭未尝留俗客”一句以杜解杜,以示愧怍;后句拿出珍藏的旧醅与客共饮,虽言“无兼味”“只旧醅”,但依旧因“客”的到来而其乐融融。《宾至》颈联中,依旧承袭颔联的门面话。前句以“竟日”暗含时间之长,厌烦之意闪烁可见。“佳客”这一称呼也以表面的尊敬暗示内心不卑不亢的疏远。后句的“粗粝”“腐儒餐”一方面真实反映了诗人流离与饥寒的境况,另一方面也是真的薄待。此外,“平生老耽酒”(《述怀》),“且尽生前有限杯”(《绝句漫兴九首》)的杜甫招待来宾却无酒,足见无款待之意,未尽待客之谊。
尾联中,《客至》一诗表现为诗人的“野人献曝”。作者就客生情,另来一笔,以征询意见的口吻请出邻翁。前句“肯与”既显尊重,又将“邻翁”与“明府”联系起来。谭元春也认为“肯与”二字形容贵客豪客绝妙。“邻翁”即北邻南邻的老翁。据诗人《北邻》《南邻》记载,北邻王姓县令和南邻朱姓山人俱为饮酒能手。邀其同饮,是一群志趣相投之人的心心相印。诗人问而不答,戛然而止,诗结而意未结,但觉余音袅袅,情意不尽。而在《宾至》诗尾联中,诗人显然意兴阑珊,完全回避对方感兴趣的“文章”话题,提出去后院看药栏的建议,颇有打发之意。
两诗中不乏相似景物和情节,杜甫却能同中别异,于细微处凸显区别,寄寓不同情感。二诗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杜甫对宾与客招待的天壤之别。无论从诗题、写景,还是待客之道、语气语调等诸多方面,都可见诗人对“客”的至真至诚与对“宾”的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