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紧跟党走,对党忠诚;
他治沙造林,创造了治理毛乌素的奇迹;
他创新模式,带领沙区群众脱贫致富;
他是林业战线上一面耀眼的旗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治沙英雄石光银荣获“七一勋章”的消息让人振奋。这位坚守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治沙一线的英雄,创造了治沙奇迹,使这里的人们告别了风沙和贫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生在沙漠边
石光银出生在毛乌素沙漠边,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给周边乡亲带来了贫困和苦难。因风沙入侵,童年时代的石光银随父母搬了9次家。在他的小伙伴被沙尘暴卷走后,石光银下定决心,要治住沙子,与沙漠战斗到底。
造林治沙的榜样就在身边。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小滩子村的李守林因造林治沙成功,20世纪60年代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石光银以李守林为榜样,暗暗给自己鼓劲。
石光银的能力逐渐得到党组织和群众的认可,担任了同心干大队党支部书记兼大队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植树治沙。当时班子不同意、群众有意见,石光银反复做工作。他的赤诚之心打动了群众,开始带领群众大规模造林治沙。3年造林1.4万亩,创造了当时定边县海子梁乡唯一一块沙漠绿洲。
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理荒沙荒山。国家扶持政策让石光银吃下了“定心丸”,他与海子梁乡政府签订了合同,承包治理该乡农场的3000亩荒沙,成为当时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
为了治沙,石光银辞去海子梁乡农场场长职务,举家从北搬到南,搬到了荒沙面积最大的四大壕村。这一举动成为海子梁乡的爆炸性新闻,全乡议论纷纷。家人的担心、亲朋好友的劝阻,都没有动摇石光银治沙的决心,他说:“我们祖祖辈辈受风沙害,咱住这地方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治住沙,我是共产党员,我决心已定。”石光银的治沙决心也感动了乡亲,“我们没有说服你,你反倒把我们说服了,为了过上好日子,是死是活,我们都和你绑在一块干。”就这样,石光银带领7户人家联合治沙。
荒沙地栽树,仅种苗款就要10万元,7户人家拿出全部积蓄,总共才750元。为筹措资金,石光银咬咬牙,顾不上妻女的哀求,把家里赖以生存的84只羊、1头骡子赶走卖了。其他被说动一同治沙的乡亲们也纷纷变卖家畜,石光银又向亲友、信用社借贷,才凑够了买种苗的钱。
这年春秋两季,石光银带领7户人家男女老少,在3000亩荒沙地上全部栽上旱柳、沙柳、杨树。这年雨水好,树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治沙首战告捷。
三戰狼窝沙
1985年春,石光银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介绍治沙经验,发言得到肯定,这进一步坚定了他的治沙决心。从省城回来后,石光银与长茂滩林场签订了承包治理5.8万亩荒沙的合同,并在海子梁乡政府门口贴出了“招贤榜”,追随他治沙的百姓增加到127户。
5.8万亩荒沙中,有大小沙梁上千座,其中难度最大的特大沙梁狼窝沙处在风口上,大沙梁高10多米,80%以上是沙丘,地表温度夏季高达60多摄氏度、冬季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要在这里把树栽活,难度可想而知。为激发大家的治沙积极性,石光银成立了新兴林牧场,把股份制引入治沙中,户户有股、按股分红,投劳折钱顶股。
1986年春季,石光银带领100多人,一头扎进狼窝沙,拉开了“大战狼窝沙”的序幕。种苗全靠人一捆一捆背进沙窝,石光银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那些日子,大家吃的是被风吹得又干又硬的玉米馍,喝的是沙坑里澄出来的冷凉水,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的小庵子。风吹、日晒、沙烤,这些治沙人不停地干,嘴上起火泡、裂血口,脸被晒得黢黑,眼里布满血丝,但谁也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然而,这年六级以上大风刮了10多次,风蚀沙埋,栽上的树苗90%被毁,苦就这样白受了,钱就这样白花了,力就这样白出了。
看着那惨淡的场景,大伙低着头,没有言语,还有一些人的脸颊被泪水打湿。石光银一个劲地抽闷烟,好久才对大伙说:“把眼泪擦干,振作起来,我就不信没办法!”石光银的妻子高生芳理解丈夫的初心,她对石光银说:“你可要扛住,你一倒全完了。治沙的事,哪有个好做的,做不好重做嘛。”简短的几句话让石光银感到无比欣慰。他振作精神,挨门逐户做工作,并给大家承诺:你们只出劳力,剩下的事都由我来想办法。
1987年,石光银带领大伙又干了一个春天,但是80%的树苗又被风沙毁掉。两战两败的巨大打击并没有击垮他,吸取教训,石光银决定寻求科学造林的办法。在请教定边县林业局林业技术员后,他带上几个人到横山、榆林等地学习治沙经验,为治沙再备战。
1988年春,石光银带领群众再战狼窝沙,采用学来的障蔽治沙法,即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撒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在沙丘涧地栽植杨柳树。采用这种治沙法,工作量比前两次大得多,每亩要搭沙障40丈,石光银带领群众在6000亩荒沙上共搭设了800多公里防沙屏障。
一连几十天在沙窝,即使病了也坚守在治沙阵地上,这一战结束后,石光银掉了一身肉,脸变黑了,两眼布满血丝,满嘴燎泡,头发胡须长得像野人,仿佛苍老了十几岁。这一战,石光银胜利了,树的成活率在80%左右。1998年,榆林市、定边县林业局抽调技术人员实地核查狼窝沙治理情况,植被覆盖率达92.5%。
此后,石光银还带领群众绿化了海子梁乡同心干村4.5万亩盐碱滩、长城林场4.55万亩沙地、盐化厂湖区7.5万亩盐碱地等,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实现了沙退人进,为当地农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贫又济困
为沙区人民谋幸福是石光银身为共产党员的初心。石光银把治沙与致富结合起来,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共帮扶1000多人脱贫,海子梁乡也被榆林市命名为“小康乡”。
海子梁乡团结村的王志岗是个残疾人,家有6口人,住两间破土房,生活很困难。石光银把他招收到治沙公司,给他承包了千亩荒沙,担保贷款1000元、借给1000元,还给他20亩水地,打了井,供给树苗,让他栽了树,饲养了几十只羊。在石光银的帮助下,王志岗很快走出了贫困。
海子梁乡的孤儿常维国,无依无靠,靠讨饭、小偷小摸过流浪生活,石光银把他招进林场,教育他走正道,帮他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常维国逢人便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盖房子娶老婆不忘石光银。”石光银先后为3个像常维国这样的穷孩子,安排了适当的工作,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在治沙公司周边,居住着10多个村庄2万多人口。造林治沙成功后,这些村庄的畜牧业得到发展,农副产品品种多、质量好,但因不通公路,车辆进不来,产品难以外运。为此,石光银垫资500多万元,修建了35公里砂石公路,被乡亲们称为“致富路”。
在扶贫帮困过程中,石光银意识到治贫要先治愚。为了让定边沙区的农民子弟能就近上学,在承包治沙的20年间,他先后办了两所学校。
20世纪80年代,因沙漠阻隔,长茂滩的30个适龄儿童没上学,石光银果断决定在这里建一所学校。沙窝里住的百姓知道后,说不出有多高兴,特别是那些孩子们蹦蹦跳跳,在沙窝里高喊:“石爷爷给我们盖学校了,我们就要念书了。”学校开学那天,沙窝里20多户人家全部到校庆祝。2002年,石光银划出18亩水地,投资110万元,又建了光银希望小学,为十里沙及周边村的农民子弟就近上学提供了便利。
数十年来,石光银在造林治沙、扶贫帮困方面办了许多实事、大事,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他获得了中央、省、市的60多项荣誉,2002年被授予全国治沙英雄称号,2012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治沙造林,创造了治理毛乌素的奇迹;
他创新模式,带领沙区群众脱贫致富;
他是林业战线上一面耀眼的旗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治沙英雄石光银荣获“七一勋章”的消息让人振奋。这位坚守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治沙一线的英雄,创造了治沙奇迹,使这里的人们告别了风沙和贫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生在沙漠边
石光银出生在毛乌素沙漠边,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给周边乡亲带来了贫困和苦难。因风沙入侵,童年时代的石光银随父母搬了9次家。在他的小伙伴被沙尘暴卷走后,石光银下定决心,要治住沙子,与沙漠战斗到底。
造林治沙的榜样就在身边。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小滩子村的李守林因造林治沙成功,20世纪60年代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石光银以李守林为榜样,暗暗给自己鼓劲。
石光银的能力逐渐得到党组织和群众的认可,担任了同心干大队党支部书记兼大队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植树治沙。当时班子不同意、群众有意见,石光银反复做工作。他的赤诚之心打动了群众,开始带领群众大规模造林治沙。3年造林1.4万亩,创造了当时定边县海子梁乡唯一一块沙漠绿洲。
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理荒沙荒山。国家扶持政策让石光银吃下了“定心丸”,他与海子梁乡政府签订了合同,承包治理该乡农场的3000亩荒沙,成为当时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
为了治沙,石光银辞去海子梁乡农场场长职务,举家从北搬到南,搬到了荒沙面积最大的四大壕村。这一举动成为海子梁乡的爆炸性新闻,全乡议论纷纷。家人的担心、亲朋好友的劝阻,都没有动摇石光银治沙的决心,他说:“我们祖祖辈辈受风沙害,咱住这地方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治住沙,我是共产党员,我决心已定。”石光银的治沙决心也感动了乡亲,“我们没有说服你,你反倒把我们说服了,为了过上好日子,是死是活,我们都和你绑在一块干。”就这样,石光银带领7户人家联合治沙。
荒沙地栽树,仅种苗款就要10万元,7户人家拿出全部积蓄,总共才750元。为筹措资金,石光银咬咬牙,顾不上妻女的哀求,把家里赖以生存的84只羊、1头骡子赶走卖了。其他被说动一同治沙的乡亲们也纷纷变卖家畜,石光银又向亲友、信用社借贷,才凑够了买种苗的钱。
这年春秋两季,石光银带领7户人家男女老少,在3000亩荒沙地上全部栽上旱柳、沙柳、杨树。这年雨水好,树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治沙首战告捷。
三戰狼窝沙
1985年春,石光银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介绍治沙经验,发言得到肯定,这进一步坚定了他的治沙决心。从省城回来后,石光银与长茂滩林场签订了承包治理5.8万亩荒沙的合同,并在海子梁乡政府门口贴出了“招贤榜”,追随他治沙的百姓增加到127户。
5.8万亩荒沙中,有大小沙梁上千座,其中难度最大的特大沙梁狼窝沙处在风口上,大沙梁高10多米,80%以上是沙丘,地表温度夏季高达60多摄氏度、冬季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要在这里把树栽活,难度可想而知。为激发大家的治沙积极性,石光银成立了新兴林牧场,把股份制引入治沙中,户户有股、按股分红,投劳折钱顶股。
1986年春季,石光银带领100多人,一头扎进狼窝沙,拉开了“大战狼窝沙”的序幕。种苗全靠人一捆一捆背进沙窝,石光银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那些日子,大家吃的是被风吹得又干又硬的玉米馍,喝的是沙坑里澄出来的冷凉水,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的小庵子。风吹、日晒、沙烤,这些治沙人不停地干,嘴上起火泡、裂血口,脸被晒得黢黑,眼里布满血丝,但谁也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然而,这年六级以上大风刮了10多次,风蚀沙埋,栽上的树苗90%被毁,苦就这样白受了,钱就这样白花了,力就这样白出了。
看着那惨淡的场景,大伙低着头,没有言语,还有一些人的脸颊被泪水打湿。石光银一个劲地抽闷烟,好久才对大伙说:“把眼泪擦干,振作起来,我就不信没办法!”石光银的妻子高生芳理解丈夫的初心,她对石光银说:“你可要扛住,你一倒全完了。治沙的事,哪有个好做的,做不好重做嘛。”简短的几句话让石光银感到无比欣慰。他振作精神,挨门逐户做工作,并给大家承诺:你们只出劳力,剩下的事都由我来想办法。
1987年,石光银带领大伙又干了一个春天,但是80%的树苗又被风沙毁掉。两战两败的巨大打击并没有击垮他,吸取教训,石光银决定寻求科学造林的办法。在请教定边县林业局林业技术员后,他带上几个人到横山、榆林等地学习治沙经验,为治沙再备战。
1988年春,石光银带领群众再战狼窝沙,采用学来的障蔽治沙法,即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撒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在沙丘涧地栽植杨柳树。采用这种治沙法,工作量比前两次大得多,每亩要搭沙障40丈,石光银带领群众在6000亩荒沙上共搭设了800多公里防沙屏障。
一连几十天在沙窝,即使病了也坚守在治沙阵地上,这一战结束后,石光银掉了一身肉,脸变黑了,两眼布满血丝,满嘴燎泡,头发胡须长得像野人,仿佛苍老了十几岁。这一战,石光银胜利了,树的成活率在80%左右。1998年,榆林市、定边县林业局抽调技术人员实地核查狼窝沙治理情况,植被覆盖率达92.5%。
此后,石光银还带领群众绿化了海子梁乡同心干村4.5万亩盐碱滩、长城林场4.55万亩沙地、盐化厂湖区7.5万亩盐碱地等,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实现了沙退人进,为当地农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贫又济困
为沙区人民谋幸福是石光银身为共产党员的初心。石光银把治沙与致富结合起来,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共帮扶1000多人脱贫,海子梁乡也被榆林市命名为“小康乡”。
海子梁乡团结村的王志岗是个残疾人,家有6口人,住两间破土房,生活很困难。石光银把他招收到治沙公司,给他承包了千亩荒沙,担保贷款1000元、借给1000元,还给他20亩水地,打了井,供给树苗,让他栽了树,饲养了几十只羊。在石光银的帮助下,王志岗很快走出了贫困。
海子梁乡的孤儿常维国,无依无靠,靠讨饭、小偷小摸过流浪生活,石光银把他招进林场,教育他走正道,帮他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常维国逢人便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盖房子娶老婆不忘石光银。”石光银先后为3个像常维国这样的穷孩子,安排了适当的工作,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在治沙公司周边,居住着10多个村庄2万多人口。造林治沙成功后,这些村庄的畜牧业得到发展,农副产品品种多、质量好,但因不通公路,车辆进不来,产品难以外运。为此,石光银垫资500多万元,修建了35公里砂石公路,被乡亲们称为“致富路”。
在扶贫帮困过程中,石光银意识到治贫要先治愚。为了让定边沙区的农民子弟能就近上学,在承包治沙的20年间,他先后办了两所学校。
20世纪80年代,因沙漠阻隔,长茂滩的30个适龄儿童没上学,石光银果断决定在这里建一所学校。沙窝里住的百姓知道后,说不出有多高兴,特别是那些孩子们蹦蹦跳跳,在沙窝里高喊:“石爷爷给我们盖学校了,我们就要念书了。”学校开学那天,沙窝里20多户人家全部到校庆祝。2002年,石光银划出18亩水地,投资110万元,又建了光银希望小学,为十里沙及周边村的农民子弟就近上学提供了便利。
数十年来,石光银在造林治沙、扶贫帮困方面办了许多实事、大事,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他获得了中央、省、市的60多项荣誉,2002年被授予全国治沙英雄称号,2012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