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结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类型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基础知识】
1.实践的含义及实践的三个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拓展延伸:实践是联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并非人们头脑中所有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都能变成现实的存在,必须是符合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观念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特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实践是联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所以它同时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特点。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小到血缘关系,大到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3)实践的基本类型
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變革社会的实践。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的产生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一,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第二,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第四,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意义: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属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这是针对真理的内容而言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拓展延伸: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真理性的认识,过去是A,现在是A ,未来会是A 。因此这一过程不是真理被推翻而是真理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从认识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和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类型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基础知识】
1.实践的含义及实践的三个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拓展延伸:实践是联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并非人们头脑中所有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都能变成现实的存在,必须是符合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观念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特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实践是联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所以它同时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特点。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小到血缘关系,大到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3)实践的基本类型
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變革社会的实践。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的产生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一,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第二,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第四,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意义: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属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这是针对真理的内容而言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拓展延伸: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真理性的认识,过去是A,现在是A ,未来会是A 。因此这一过程不是真理被推翻而是真理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从认识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