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rtl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很大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全面步入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当前还存在很多其他社会矛盾。例如,司法不公和法律白条问题,公民合法法律权益得不到保障;MBO的国有资产分配问题,公共资产没有公平地市场化;教育腐败问题,受教育者不能公平分享到基本的公共教育资源;医疗腐败问题,患者享受不到现代社会应有的医疗保障:住房压力问题,社会低收入群体得不到基本住房财政资助;民营企业家抗议国资垄断权的问题,企业家公平竞争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环保事件的出现,民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些矛盾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满意程度,制约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发展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出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到“十二五”规划的“主线”的高度;2012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涵义
  《现代经济辞典》里把经济增长方式界定为“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而在内容上,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大系统,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以及收入分配、居民生活、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需要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配合。所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认识的不断地深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有利于我们党和国家重视和处理好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关系,而且有利于保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相互促进,从而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有利于更好的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转要。
  1.需求结构方面的转变。为了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近年来,我国投资不断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21.7%增加到2006年的40.7%,而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却持续降低,由2000年的63.8%降到200638.9%。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必须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的比重。
  2.产业结构方面的转变。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依然很大,并且还在继续强化,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44.8%提高到2006年的4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达55.5%,这就加重了工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却由2002年的41.5%递减到2006年的39.5%,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2002年的45.7%降到2006年的38.6%,而且,从2006年到现在,第二产业经济贡献率依然占50%以上,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低于第二产业经济贡献率10个百分点,这就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经济的稳定性。
  3.要素投入方面的转变。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近几年来,我国的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绝对量连年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的绝对量过大。如2005年,我国的GDP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但为此投入的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却比产出所占比例高得多。一些原材料如石油占7.8%,原煤占39.6%,粗钢占31.8%,水泥占47.7%,氧化铝占24.4%。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分析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每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是,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使得社会的矛盾越来越多。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社会发展正面临就业、贫富差距和社会保障这三大社会矛盾,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地区之间的差距拉大以及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等导致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现在越来越表现为“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其他社会矛盾,如工业化加速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劳动力就业困难的矛盾、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矛盾、经济的发展与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缩小分配差距、贫富差距与利益分配差距、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以及促进国内需求增加,都需要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民生的改善和民众福祉的增加,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去年我国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发展到此阶段,人民群众不仅有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而且有质的追求,逐步地提高生活质量。但是,目前贫富差距、地区差距以及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增加,各类群体事件增多,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注重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体制转型与改革创新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这就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与方向。但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方式依然以粗放为主、高新技术与战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体制转型仍不完善、改革创新相对缓慢以及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等等,这些严重都制约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家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综合国力的竞争来反映,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竞争。目前,各国都为实现自身全面地发展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党提出的坚持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线政策能够促进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步骤和必由之路。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境与难点分析
  (一)利益格局的调整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发展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就是调整利益的格局。经济发展方式并不仅仅是物的发展方式,而且是人的发展方式。一定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相应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结构的背后是体制,体制的背后是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问题是要对阻碍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难点和关键都在于调整利益格局。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长期的历史原因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社会问题是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文化素质差距的扩大等,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及现代化发展的障碍。
  首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业生产增长缓慢、农村现代化滞后、农民收入的增加困难,导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与城市消费品的等级也在不断拉大,城镇市场的一些耐用消费品无法向缺乏有效需求的农村市场转移,农村的相当一部分潜在需求无法转为现实需求;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继续存在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从而造成了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与收入的不平等,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以后农村居民生活的不平等、就业的不平等和收入的不平等;再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导致中国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需求严重不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述评:“目前,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0%,国际市场的价格也因此会更快的影响到国内价格。国际通胀对中国的传导,主要是通过‘两油’也就是石油和粮油,以及铁矿石价格进行传导。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同时铁矿石超过一半以上也是依靠进口”。但是,接下来的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依然很高。受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从2008年10月起,我国出口逐月下降,出口增长率从2003年至2007年的每年20%以上甚至超过30%,下降为2009年(前三季度)的20%以上。出口需求每增长10%,所创造的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率大体上可控的贡献为1个百分点,这样由于出口的变化,使得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前些年的每年2-3个百分点,跌为目前的-2个百分点,上下相差近5个百分点。这就导致国内外相关企业投资意愿和城乡居民消费意愿不断下降,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也不断下降。然而,我国国内需求却严重不足,对外的依存度过高,这样就使得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严重挑战。
  (四)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出现严重的失衡问题,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问题,资源不能达到良好的优化配置,资源浪费严重,在这样市场供给格局中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最终造成生产方式粗放化严重,耗能大而收益小。在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中,三种产业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比重较小,发展后劲不足。三种产业内部也出现了阶层收入分化的现象,导致分配差距与收入差距加大,社会矛盾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增加了社会维稳费用,最终致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难以实现。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一)坚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劳动者素质
  尽管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到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第二,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影响自主创新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二)坚持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的核心和根本,要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根本保障。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我国的产业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我们不仅仅要进一步优化消费、投资、出口三者的配置比例,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调整结构的首要任务。同时,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一方面,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使服务业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坚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下,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社会矛盾。政府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一直重视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让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长,生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坚持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适应的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所谓的服务型政府,就是指强调政府的主要职责不是计划、组织和指挥活动,而是指引经济发展发展方向,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主体和全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然而,我们的政府现在仍然在管一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特别是通过土地批租、项目审批、价格管制、行政垄断、地区保护等手段掌握过多的资源配置权,抑制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有些该由政府管的事却没有管到位,特别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再加上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和财税体制不科学,导致了有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以资源、环境为代价实现GDP的高速增长。政府应该切实履行好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节能减排、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指数等指标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改变单纯依靠追求GDP增长的观念,增强各级政府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建设为经济主体和全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新华社,2007-10-24.
其他文献
藏族服饰的产生和服饰文化艺术的形成和藏族居住的自然环境,特别与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藏族的服饰文化包括了十分广泛的内容。  一、藏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点  服装作为一种情绪释放和自我表达的途径,成为最具个人化的创造活动。正如时装设计大师迪奥所说:“在这个机械化的社会里,服装将是个性与独立性的最后隐匿之所。”由
期刊
海西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务,对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生产经营业务开展,许多合作社举步艰难,经济效益低,凝聚力弱,组织有名无实。追根溯源是合作社发展根底不牢固,问题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鸭子上架”型,特点是合作社在无思想准备状况下成立,项目选择不成熟,建设缺乏专业指导,经营管理无头绪;二是“随大流”型,特点是项目发展赶时潮,生产带有盲目性,市场道听途说缺乏科学预测;三
期刊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文明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走向文明和社会进步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城镇化在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青海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青海发展步伐,保持青海长期稳定,是粉碎分裂势力的政治阴谋、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期刊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这就是刘勰说的“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①的道理。诗是人用来表达感情和意志的,歌是把诗的语言音节拉长来唱的。所以,诗歌就是歌唱的“诗”。而民歌则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创作的语言艺术作品,是集体创作的可以歌唱的“诗”。因为它产生于民间,不同于文人创作的用来朗诵的“诗”,所以称它为“民歌”。但是,从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来看,民歌要比“诗歌”产生的时间更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市为例,以西宁市及海东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旅游发展互动模式研究为论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分析,探寻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发展互动的可行性模式,以弥补西宁市及海东市旅游业发展的不足,更好地促进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非
期刊
2000年,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着眼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目标,实施了激发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下发《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
期刊
六、沙棘果与南国红豆  沙棘是个顽强的战士/沙棘果给藏羚羊带来祸害/南国红豆最相思  这是一片高地,高原上平川中曲曲折折的一溜丘陵状高地。它很均匀地分布在可可西里大约西南一隅。就是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片片骆驼刺、金露梅、沙棘等高原植被。这些在不少地方生长得原本茂盛的灌木,到了可可西里这片瘠薄、干旱、严寒的环境中,却退化成不足10厘米高的“爬行植物”了。它们紧紧地扒着地面,那颜色绝对不是绿色,更别说翠
期刊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图书、知识和信息服务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知识和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在履行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职责的同时,向社会开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已成为必然。  关键词:图书;经济发展;信息服务;内生动力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必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
期刊
7月31日,中共海西州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州委书记辛国斌代表州委常委会就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州委副书记、州长诺卫星代表州委常委会奎面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确定中国共产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今
期刊
“十二五”以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始终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在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政策措施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尽快制定和完善格尔木、德令哈工业园人事管理、薪酬管理、目标管理、组织机构等具体工作,做实两个园区。抓紧组建完成乌兰、大柴旦工业园组织机构。建立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以事定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