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欧盟制宪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是欧盟东扩催生的重要成果。《欧盟宪法条约》文本,基本上反映了欧洲政治精英的主流理念,是欧盟27个成员国和候选国利益需求妥协调和的结晶,可以成为现阶段实施欧洲区域共同治理兼具宪法性和国际条约双重特征的一份史无先例的法律文件。但是,法国和荷兰公民投票的相继否决,导致了欧盟制宪危机,引发了对欧盟前景的迷茫和疑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盟制宪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是欧盟东扩催生的重要成果。《欧盟宪法条约》文本,基本上反映了欧洲政治精英的主流理念,是欧盟27个成员国和候选国利益需求妥协调和的结晶,可以成为现阶段实施欧洲区域共同治理兼具宪法性和国际条约双重特征的一份史无先例的法律文件。但是,法国和荷兰公民投票的相继否决,导致了欧盟制宪危机,引发了对欧盟前景的迷茫和疑虑。
其他文献
作为国际规范的国家主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存在几乎没有疑义,但对于其是否是一种伦理后果及其意义却一直存在争议。国际关系三大理论传统在国家主权的伦理问题上采取了两种几乎完全对立的态度:自我保存或自我超越。原因之一在于各自所用的理论方法的不同:有的主要运用了机械建构的方法,有的主要使用了社会建构的方法。原因之二在于研究视角的不同,或者说是严重的部门研究取向。缺乏共同的国家主权伦理态度,不仅妨碍了对国际关系的正确理解,也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因而必须在有机结合机械建构与社会建构方法、全面综合研究部门的基础上对
欧盟东扩为实现“大欧洲”的梦想提供了大好时机。然而要使这些人口与面积相当于欧盟原15国20%左右,但GDP不到7%的新成员国能真正融人欧盟,却远不是单靠政治意愿所能解决的。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是:决策效率已经严重低下的现有体制将无法适应扩大后的欧盟,如不适时进行必要的改革,很可能因成员国间利益差距进一步扩大而陷于停滞乃至瘫痪。使扩大后的欧盟能继续正常运行,这就是欧盟急于制宪的直接动因。
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曾多次涉及制宪问题,但都未能获得成功,比如1953年《欧洲共同体宪章》的签署和1983年前后关于《欧洲联盟条约草稿》的讨论。多少有些令人困惑的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一体化取得的巨大进展之后,始于2001年底的欧盟立宪看来也难成例外。问题是,我们究竟应如何理解本次欧盟立宪的性质,如何理解欧盟宪法批准过程中所遭遇挫折的严重性,又如何在更一般意义上预期欧洲一体化的前景呢?在此,我尝试从欧洲一体化理论中的竞争性政体理论视角来谈一些个人看法。
欧洲民族国家是大家以前就经常讨论的问题。但是从欧洲角度讲,欧洲本身对主权的认知已经和我们有很大的差别。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搞清楚的是,传统的民族国家概念追溯到什么时候?是二战以前的,还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这个传统?我认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概念与以前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法国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原因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既有表象的,也有深层次的。同样,其产生的影响,既有短期的,也有中长期的。
欧盟当前的宪法批准危机备受世人关注。不过,知道宪法危机是一回事,而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则是另一回事。很多人把当前欧盟宪法的危机归结为民族主义是有一定道理的。依附于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在政治上,人们与民族国家政治层面的接触要比国际层面多得多。虽然人们对国际事务并不陌生,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利益的影响以及国家政治结构、政党政治的特点,人们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国内事务和问题。就欧盟而言,大多数欧洲公民对欧盟庞杂的组织机构和决策机制以及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很熟悉
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江泽民文选》在全国出版发行。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所指出的,《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我们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
2006年4月16日~18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行政效能监察与政务公开”研讨会在苏州举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武树帜同志主持了开幕式。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同志和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沈荣法同志作了主题发言。中纪委办公厅专员王增泉同志介绍了我国政务公开的情况。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纪委监察部、中国法学会等中央机关、部分地方政府的实践工作者、省级行政管理学会和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法国与荷兰对欧盟宪法的否决,表面上是多数民众不接受欧盟在目前阶段的宪法选择,实质上则是他们对欧洲一体化的运转方式和诸多根本性问题解决方案的质疑,这直接导致了欧盟的危机。当需要欧盟领导人抓住一切机会展示他们的领导质量以及对欧洲一体化的责任,使欧洲公民坚信欧盟仍然有一个美好的前景时,他们却在预算问题上产生了分裂,令危机进一步加深。
2004年5月1日,欧盟又吸纳了十个新成员国。新成员国在入盟时已经承诺,一旦达到加入货币联盟的各项标准,将立即引入欧元。本文试图分析欧元区扩大后,由于各成员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差异增大而对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并采用泰勒规则作为分析框架。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新成员国很可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这将由老成员国所面临的经济紧缩效应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