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MSCT)、采用适宜噪声指数的自动毫安调节技术获得质量稳定的新生儿头颅CT扫描图像,应用模拟噪声指数降低射线剂量并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0例临床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患者,男61例,女39例,其中32例为早产儿,年龄3h~1个月,平均7天,头围29~37 mm,平均33.6 mm.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Axial方式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范围为10~150 mA,噪声指数3.0,层厚、层间距均为5 mm,球管旋转时间0.8 s,扫描野Ped Head,进行头颅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A组);应用GE公司研发的噪声指数软件对A组图像进行模拟噪声处理,分别模拟扫描剂量减少20%(B组)、30%(C组)、40%(D组),每例患者选取鞍上池层面、基底节层面、半卵园中心层面3个层面,将对应的不同模拟噪声指数添加到A组图像上获取新的图像序列;分别对经不同噪声指数处理的图像测量脑灰白质的CT值及标准差,记录各幅图像的辐射剂量参数(mA);每组图像的CT值比较采用X2检验,标准差比较采用t检验.由2名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评估,图像质量评定使用好、较好、一般、差4级评分制进行评价,评定为一般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采用Kappa方法评价不同观察者评定结果间的一致.Pearson correlation法用于分析患儿头围和辐射剂量参数(mA)之间的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C、D 4组图像灰质CT值为25.12±0.6、25.13±0.7、25.17±0.6、25.11±0.8,白质CT值为12.97±0.3、12.99±0.4、13.02±0.4、13.01±0.4;A、B、C、D 4组图像标准差测量分别为2.71±0.10、2.98±0.12、3.14±0.13、3.37±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 4组图像扫描剂量分别为(135.6±2.1)mAs、(108.8±2.0)mAs、(95.2±1.8)mAs、(81.4±1.9)m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 4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63±0.21、3.26±0.20、2.92±0.26、2.52 4-0.23,所得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2名医师的评估结果获得了中等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03和0.576),患儿头围和辐射剂量参数有相关性(P<0.05).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设定适宜的噪声指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还能显著降低射线剂量,减少对新生儿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