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呼和浩特旅游产业已建设成为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国际化风格、最具特色的产业。而如何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呼和浩特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优势;劣势
一、呼和浩特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
首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气候优势;其次有独特的草原与草地,草原旅游展现草原特色风光,突出“天苍苍野茫茫”盛名,同时呼和浩特是内蒙古中西部旅游的中心,周边草场旅游区众多,虽同为草原卻各有特色;最后沙漠、沙地资源和草原中的水文景观,
(二)民族历史遗存与非物质旅游资源
1.民族历史遗存旅游资源
其具有美丽、壮观、独特的特点。其依托历史文化积淀开发旅游资源。旧石器时代大窑文化遗址;北魏时期盛乐古城遗址;有民族团结象征的昭君墓。雕刻着世界上唯一蒙文石刻天文图的五塔寺;辽代万部华严经塔;召城代表的三召——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召示闻名遐尔。藏传佛教寺院,城寺合一、人佛共居的美岱召,“小布达拉宫”五当召都是民族文化瑰宝。
2.非物质旅游资源
草原旅游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近年兴起的“农牧家乐”、“田园观光”游是以农牧区家庭为旅游景点,旅游项目主要有: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服装服饰表演、蒙古族婚礼、品尝蒙餐、骑马、乘驼、坐勒勒车等,游客在体验“纯牧民”生活的同时,充分观赏大草原迷人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蒙古族民俗民风,延伸了旅游产业链,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大型草原盛会——那达幕上具有浓郁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传统民族项目赛马、摔跤、射箭。一年一度的昭君文化届,为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了草原文化的魅力。
(三)旅游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产业链条。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等空间移动中,实现旅游者旅游消费体验,推动草原旅游以观景为核心向以消费为核心转变。
1.旅游景点建设
呼和浩特达到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约十七家。下一步将建设奥醇原生态酒庄园等四十六项重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2.旅游交通业
距北京最近省会城市之一,交通部下属网站显示呼和浩特至北京不足400公里,高铁通车后,呼和浩特将进入北京二小时经济圈之内。呼和浩特据于北京与西部区的交通要道之上,处于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因此发达的交通将带来京津以及周边省市的大量客源。
拥有国际机场——白塔机场;城际铁路、高铁即将建成: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南至广东广西、北达乌兰巴托,西至新疆西藏、东达北京黑龙江。
二、呼和浩特发展旅游业的劣势
在充分肯定旅游优势的同时,呼和浩特也与国际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国内旅游先进的地区相比,与呼和浩特旅游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比,旅游产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差距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精品旅游品牌
精而不精,还需深耕。呼和浩特主要的一日游精品线路涵盖了民族风情游、工业园区游、历史文化游,但与国际、国内知名精品旅游品牌比较有待进一步设计、深耕。
(二)相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呼和浩特作为西部省份的首府相较于内蒙古其他市县来说,拥有内蒙古地区众多的旅游人才,从业人员素质较高,但与发达省市相比,呼和浩特旅游业从业人员有许多非专业、非科班出身,相比之下呼和浩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水平较低。
(三)旅游淡旺季明显
气候影响,存在着旅游旺季短、淡季长的问题。在每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旅游旺季,游客蜂拥而至,人满为患,服务设施和交通运输超负荷运转;而在长达五六个月的淡季,游人寥寥,设施大量闲置。
三、对呼和浩特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一)打造旅游精品品牌
统一规划,建设和完善一批资源品位高、吸引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旅游景区;一批环境优美、干净舒适、适应各种档次需求的精品旅游宾馆饭店;一批设计新颖、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精品会展设施;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精品旅游购物场所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城市、旅游小镇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一批优秀的旅游文艺表演节目;一批内容丰富、交通便捷、竞争力强的精品旅游线路。
(二)增强对旅游业的宣传推销力度
结合呼和浩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强宣传,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宣传,提高呼和浩特知名度。在增加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的同时,进一步将旅游宣传纳入呼和浩特外宣计划和对外经贸洽谈、会展计划之中;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舆论媒体,对旅游资源进行公益宣传。搞好网上信息发布和促销,使我市旅游业尽快融入世界大市场。
(三)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旅游景点设施的建设,应在加强对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的同时,
尽可能保持其历史原貌,
减少人为因素对整体布局的影响;其次是强调特色,
景点的开发和建设要与当地的自然情况、民俗民风紧密联系,再次是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的结合。
旅游交通应加强对省道、县道、乡道的建设:同时应着重应对旅游旺季产生的交通难的问题,饭店应加强对设施设备的引进,及时对酒店进行重新装潢,对饭店空间进行合理布置。
(四)加大对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培养
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加大旅游教育投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了解国内外旅游市场,熟悉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业务,同时具备良好的外语交际能力等等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志国.内蒙古旅游资源评价及形象定位.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崔全山,刘冬梅.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问题和对策.
[3]谢宾,马万里.利用内蒙古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探讨.
[4]甘恒彩.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桂林旅专学报.
[5]黄澄.旅游基础设施新探.哈尔滨市社科院.
关键词:旅游;优势;劣势
一、呼和浩特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
首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气候优势;其次有独特的草原与草地,草原旅游展现草原特色风光,突出“天苍苍野茫茫”盛名,同时呼和浩特是内蒙古中西部旅游的中心,周边草场旅游区众多,虽同为草原卻各有特色;最后沙漠、沙地资源和草原中的水文景观,
(二)民族历史遗存与非物质旅游资源
1.民族历史遗存旅游资源
其具有美丽、壮观、独特的特点。其依托历史文化积淀开发旅游资源。旧石器时代大窑文化遗址;北魏时期盛乐古城遗址;有民族团结象征的昭君墓。雕刻着世界上唯一蒙文石刻天文图的五塔寺;辽代万部华严经塔;召城代表的三召——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召示闻名遐尔。藏传佛教寺院,城寺合一、人佛共居的美岱召,“小布达拉宫”五当召都是民族文化瑰宝。
2.非物质旅游资源
草原旅游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近年兴起的“农牧家乐”、“田园观光”游是以农牧区家庭为旅游景点,旅游项目主要有: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服装服饰表演、蒙古族婚礼、品尝蒙餐、骑马、乘驼、坐勒勒车等,游客在体验“纯牧民”生活的同时,充分观赏大草原迷人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蒙古族民俗民风,延伸了旅游产业链,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大型草原盛会——那达幕上具有浓郁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传统民族项目赛马、摔跤、射箭。一年一度的昭君文化届,为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了草原文化的魅力。
(三)旅游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产业链条。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等空间移动中,实现旅游者旅游消费体验,推动草原旅游以观景为核心向以消费为核心转变。
1.旅游景点建设
呼和浩特达到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约十七家。下一步将建设奥醇原生态酒庄园等四十六项重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2.旅游交通业
距北京最近省会城市之一,交通部下属网站显示呼和浩特至北京不足400公里,高铁通车后,呼和浩特将进入北京二小时经济圈之内。呼和浩特据于北京与西部区的交通要道之上,处于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因此发达的交通将带来京津以及周边省市的大量客源。
拥有国际机场——白塔机场;城际铁路、高铁即将建成: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南至广东广西、北达乌兰巴托,西至新疆西藏、东达北京黑龙江。
二、呼和浩特发展旅游业的劣势
在充分肯定旅游优势的同时,呼和浩特也与国际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国内旅游先进的地区相比,与呼和浩特旅游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比,旅游产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差距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精品旅游品牌
精而不精,还需深耕。呼和浩特主要的一日游精品线路涵盖了民族风情游、工业园区游、历史文化游,但与国际、国内知名精品旅游品牌比较有待进一步设计、深耕。
(二)相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呼和浩特作为西部省份的首府相较于内蒙古其他市县来说,拥有内蒙古地区众多的旅游人才,从业人员素质较高,但与发达省市相比,呼和浩特旅游业从业人员有许多非专业、非科班出身,相比之下呼和浩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水平较低。
(三)旅游淡旺季明显
气候影响,存在着旅游旺季短、淡季长的问题。在每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旅游旺季,游客蜂拥而至,人满为患,服务设施和交通运输超负荷运转;而在长达五六个月的淡季,游人寥寥,设施大量闲置。
三、对呼和浩特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一)打造旅游精品品牌
统一规划,建设和完善一批资源品位高、吸引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旅游景区;一批环境优美、干净舒适、适应各种档次需求的精品旅游宾馆饭店;一批设计新颖、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精品会展设施;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精品旅游购物场所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城市、旅游小镇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一批优秀的旅游文艺表演节目;一批内容丰富、交通便捷、竞争力强的精品旅游线路。
(二)增强对旅游业的宣传推销力度
结合呼和浩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强宣传,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宣传,提高呼和浩特知名度。在增加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的同时,进一步将旅游宣传纳入呼和浩特外宣计划和对外经贸洽谈、会展计划之中;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舆论媒体,对旅游资源进行公益宣传。搞好网上信息发布和促销,使我市旅游业尽快融入世界大市场。
(三)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旅游景点设施的建设,应在加强对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的同时,
尽可能保持其历史原貌,
减少人为因素对整体布局的影响;其次是强调特色,
景点的开发和建设要与当地的自然情况、民俗民风紧密联系,再次是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的结合。
旅游交通应加强对省道、县道、乡道的建设:同时应着重应对旅游旺季产生的交通难的问题,饭店应加强对设施设备的引进,及时对酒店进行重新装潢,对饭店空间进行合理布置。
(四)加大对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培养
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加大旅游教育投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了解国内外旅游市场,熟悉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业务,同时具备良好的外语交际能力等等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志国.内蒙古旅游资源评价及形象定位.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崔全山,刘冬梅.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问题和对策.
[3]谢宾,马万里.利用内蒙古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探讨.
[4]甘恒彩.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桂林旅专学报.
[5]黄澄.旅游基础设施新探.哈尔滨市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