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它更加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培养。随着学生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高中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想独立支配自己,而他们本身进校时语言能力和学习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不能停留在老一套教学模式上,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在考虑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尊重他们的差异,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谈,让学生练,让学生想,让学生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使他们的课堂“有猜想、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因此,我认为改变教师教学方法的同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尤为重要。
一、 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好问的学习品德
1. 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在这套新教材中有许多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开放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激发学生好问的学习品德。高中的学生大多都有较强的好奇心,遇到问题总想问个“为什么”,具有寻根问底和质疑争辩的个性。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多数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考虑所问的问题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长期下去学生只会回答,而不会提问了。那么由此看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培养学生“敢问”。我在课堂中向学生承诺,他们可以在课堂上随时向我提出任何一个问题,能回答的我当场回答,回答不了的我们下课讨论。就是最简单的问题我也认真地回答,决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培养学生“怎么问”。
①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作为自己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课堂中向老师提出。
②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我的讲解提出不同观点,通过师生交流来解决问题。
③让学生在练习中对问题的设计,解题思路,作答过程,甚至答案的欠缺进行提问。
④培养学生多问。我选择适当的内容,指定一些学生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考”老师,当设计出好的问题情境之后,鼓励更多的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学习要求和风格,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讲得太多了,也许是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能力进行讨论,或者是认为自己的发言更重要,然而这与现代教学方式恰恰背道而驰。现代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说得少些,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成为讨论的指导者。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改变过去那种称之为“讲课”的教学模式,不定条条框框,也不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把学生扔在一边,而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下放讨论的焦点,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 学生自选作业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学生自我成长,个性发展的生长点。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封闭型作业,而是多样化,多渠道的让学生自主选择。如上课时,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但由于知识储备和相关资料的不足,课堂上难以解决。这时,我就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外查资料,自己想办法找答案。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变交作业为交问题,在作业本上写上自己在课堂中还没有明白的问题,或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然后作为作业上缴。虽然作业本上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由于这些作业不是教师布置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成长的,因此作业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自我成长,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业方式的转变将成为新课程标准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让孩子在作业过程当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四、学生自我评价
高中生已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了,也有渴望求异,力图表现的天性。由于个性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教师就根据自己早已生成的“标准答案”去衡量、评价该生答得正确与否。试想,如果改变方式,让学生自己评价,那就可以广开言路,相互补充,让学生们在赞同或反对声中吸取有效的成分而修正自我观点。又由于学生之间的了解比较深刻,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往往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加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更为积极,个性发展更加充分。比如:在平时的写作课中,我经常让学生相互评改和纠正写作中的错误,要求学生限时写一篇作文,学生当场写好以后,我把这篇作文抄到黑板上,请学生们对这篇作文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指出这篇作文的好的词句,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学生们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相互评价这篇作文,并毫不保留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评价,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信心,也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能体现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
总之,在目前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站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一切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以自己的内部需要、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为标准,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个性积极、和谐、全面的发展,也才能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天长市铜城中学)
一、 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好问的学习品德
1. 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在这套新教材中有许多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开放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激发学生好问的学习品德。高中的学生大多都有较强的好奇心,遇到问题总想问个“为什么”,具有寻根问底和质疑争辩的个性。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多数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考虑所问的问题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长期下去学生只会回答,而不会提问了。那么由此看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培养学生“敢问”。我在课堂中向学生承诺,他们可以在课堂上随时向我提出任何一个问题,能回答的我当场回答,回答不了的我们下课讨论。就是最简单的问题我也认真地回答,决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培养学生“怎么问”。
①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作为自己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课堂中向老师提出。
②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我的讲解提出不同观点,通过师生交流来解决问题。
③让学生在练习中对问题的设计,解题思路,作答过程,甚至答案的欠缺进行提问。
④培养学生多问。我选择适当的内容,指定一些学生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考”老师,当设计出好的问题情境之后,鼓励更多的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学习要求和风格,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讲得太多了,也许是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能力进行讨论,或者是认为自己的发言更重要,然而这与现代教学方式恰恰背道而驰。现代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说得少些,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成为讨论的指导者。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改变过去那种称之为“讲课”的教学模式,不定条条框框,也不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把学生扔在一边,而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下放讨论的焦点,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 学生自选作业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学生自我成长,个性发展的生长点。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封闭型作业,而是多样化,多渠道的让学生自主选择。如上课时,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但由于知识储备和相关资料的不足,课堂上难以解决。这时,我就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外查资料,自己想办法找答案。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变交作业为交问题,在作业本上写上自己在课堂中还没有明白的问题,或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然后作为作业上缴。虽然作业本上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由于这些作业不是教师布置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成长的,因此作业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自我成长,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业方式的转变将成为新课程标准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让孩子在作业过程当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四、学生自我评价
高中生已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了,也有渴望求异,力图表现的天性。由于个性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教师就根据自己早已生成的“标准答案”去衡量、评价该生答得正确与否。试想,如果改变方式,让学生自己评价,那就可以广开言路,相互补充,让学生们在赞同或反对声中吸取有效的成分而修正自我观点。又由于学生之间的了解比较深刻,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往往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加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更为积极,个性发展更加充分。比如:在平时的写作课中,我经常让学生相互评改和纠正写作中的错误,要求学生限时写一篇作文,学生当场写好以后,我把这篇作文抄到黑板上,请学生们对这篇作文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指出这篇作文的好的词句,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学生们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相互评价这篇作文,并毫不保留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评价,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信心,也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能体现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
总之,在目前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站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一切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以自己的内部需要、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为标准,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个性积极、和谐、全面的发展,也才能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天长市铜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