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或在旷野走动(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学芯
  王学芯,生于北京,长在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加《诗刊》第十届青春诗会。获《萌芽》《十月》《诗歌月刊》年度诗人奖,获《中国作家》《扬子江诗刊》双年度诗人奖,获《诗选刊》年度杰出诗人奖。部分诗歌译介国外,出版个人诗集《可以失去的虚光》《尘缘》等9部。
  一个有经验的人
  日子在玻璃上移动
  它反射光芒 使过去的时光
  泛起记忆和微笑
  我习惯把自己的灵魂
  挂在脊柱上行走 渴望清晨完美
  渴望任何一處生存场合
  不管晴朗 还是
  阴天
  都能碰到
  有着热量的身体
  我从不记住烟云的气息
  每一次把烟云吸进肺里的时候
  我只在诗中咳嗽
  当所有往事变成无关自己的目录
  甚至留空
  我也不会想到它比麻木更白
  一个有经验的人
  对着窗凝望相同的山峦和苍茫
  呼吸就有了天空
  失眠
  在最深的眼睛里
  起了雾翻动所有的姿势
  午夜
  穿透结实的墙壁
  房间像在经过重重岁月
  现在我左边的天缩在一格窗内
  薄雾朦胧涂了一层
  秋天的冷光
  右边的地上
  一双迷失或磨损的鞋子
  从床脚边
  默默地踩上晦暗不明的云烟
  脑袋昏昏沉沉老了许多的年纪
  像只蜘蛛在网里兜着圈子
  在思绪里盘旋
  这难以摆脱的纷杂和缠绕
  脑子里的细枝末节
  从回溯开始
  到新的一天计划和设计
  直至选择与不断循环的内心对话
  略去眼角淌下的水滴
  壕沟
  这个秋天我又一次挖深
  额头上的壕沟 用稀疏的头发
  掩饰眼睛在动静的声息里
  观察着
  四周变化的灵魂和世界
  目标像灰一样轻盈
  在额前飘忽 在寒冷的天气里
  吸进尘土
  接近沙砾丛生的荒野
  视网膜上的斑点像是
  一颗飞弧的星光
  纵横的壕沟淹没了脸庞
  过去漫长的生活如同脚边
  萎缩的青草
  在蜷缩中 在一切终结的秋天
  我一次再次拆散骨架
  隐蔽好自己一根根骨头
  在寒冷的季节
  在寒冷的季节
  我的手拢起一口温暖
  暂时稳定的情绪感到舌头动了一下
  那些经历过的沉默
  吞没了空间的光
  穿过雾气 也许一辈子的心思
  全都凝聚在发黑的眉头
  不能言说的表达
  变成了嘴中胆汁的滋味
  唏嘘在空气中弥散
  我头脑中的天窗移去了最后的云彩
  所谓人生经验是忍住
  想说的话
  把变浅的性情
  穿过硬化的血管
  我听不见自己的心跳
  血液缓慢循环 扁平的舌头
  只是一片
  湿漉漉的静止树叶
  在旷野走动
  午夜时分在旷野
  慢慢走动风伸出流转的冰刀
  滑过黑色的沙粒
  磨刮我的脸
  眼睛搜索到一点忽隐忽现的光
  树丛掩盖如同朦胧的一枚钉子
  楔在深不见底的远方
  静静地
  熬着深夜
  旷野躺卧在尖叫的风中
  身边的树如一只只藤球
  拼命地弹跳
  狗在吠叫
  我平时想到的凛冽已经出现
  荒凉的嘘声
  刀锋在夜的黑石上
  发出嚯嚯响音
  冬日里的一壶茶水
  冬日里的一壶茶水
  搁在低低的阳台这壶茶
  喝了几口 被最外面的事情
  荒废已久茶片沉了下去
  变深的色泽光阴如釉
  雪花密集地落上头顶
  窗前的树掏空所有叶子
  枝杈在卷曲
  门前的鞋履一片糊状
  茶壶的内壁
  留下一圈黏稠稠的水痕
  茶片淤积在壶底
  我焦渴的唇喉咙坐在颌骨上
  一壶茶变成一种内心的苦涩
  而我的身体斜靠在椅子里
  如同一根折断的树枝
  瞬间感觉
  一座院子的光线盘曲体内
  线团变成拉扯后的线段 一片凌乱
  缠着泛白的气息
  走出院子肺脏里的天空
  飘出透亮的云云雀
  升到秋日的天空
  地面出现柔软的弹性
  我从此丢下的事情如同吐出的烟圈
  变成消瘦的味道
  斜过一条宽阔的马路
  回望曾经深入的窗户 光线的结
  依然在网状里不停地交织
  夜晚的楼宅
  夜的城市楼宅
  拉开一层层幽暗的抽屉
  那些内心的窗口
  光像钟表上的指针
  两片薄薄的窗帘 嘴唇一样   轻轻摩挲
  那些黑斑一样的窗 如同结痂
  在夜的脊背上
  加厚僵直的颜色
  而遗忘在晾绳上的衣服
  吹动夜风被天空轻飘飘地翻飞
  看不见的躯体
  摇曳着每一寸肌肉
  像城市的猫
  在一朵看不见的漩涡中扭动
  在过道里
  这是令人渴望和疲倦的场所
  每天的意志在固执地疾驰
  飘起烟的颜色
  每个早晨都有目标的形状
  每个夜晚 灰扑扑的影子
  叠起规则的尺寸
  方向在延伸 每个人的思想
  在接近中意外分离
  在孤独的单纯中变得诡譎
  脚步穿过白色的过道
  一天或无数天的寂静
  声波敲击着记忆的回响
  这多面体的空间
  布满没有人的人影 牙齿咬合
  空旷变得荒凉
  一座街灯的号码
  一座弯着腰的街灯
  编码跟我的年龄完全一样
  沾满灰尘 站在路的深处
  思维斑斑驳驳
  现实如同一根变形的脊椎
  弧线从背胛上滑了下来
  进入薄暮我用自己的影子
  在光的面前
  做成一株飘零的植物
  草和我长到一起
  偶尔落在肩头上的鸟 一声啼鸣
  锈屑变成了一堆黏土
  在一座喷泉的存留之处
  夜已降临一只麻雀
  栖在一座喷泉边变得黝黑
  多色的灯光倏然飞逝
  水被夜空
  吸进潮湿的苔藓
  一座喷泉突然停止了涌动
  四周不见人影 没有光的气息
  记忆中的雪白月亮
  在卷起的浮云中时隐时现
  过去的星星
  被黏糊糊的落叶覆盖
  时间越过肩膀
  现在的耳蜗一片寂静
  如同一个深坑填满声音的痕迹
  黝黑的麻雀
  羽毛黝黑地蓬松像粒
  开裂的果子
  穿过隧道
  隧道的远端露出一小圈光亮
  如白昼的另一种颜色
  我的眼睛在晕眩
  风呼呼地扑到身上我在隧道内部
  肉体与烟尘融化
  像在暗中扑翅的飞鸟
  抽象的单独穿越
  空间越来越黑 许多难忘的事情
  伴随许多人的身体漂浮
  潮湿的冷气侵入肝和心脏
  几分有意义的幻象
  露出一块块路程标牌
  现在我从光中出现隧道消失
  地面好像陷了下去
  四周有种令人窒息的静
其他文献
选调实训大赛剪影  近年来,南京大学选调生就业人数逐年递增,2016-2021年间,近1200名南大学子选择踏上选调之路,赴基层建功,到一线立业。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厚植南大学子成长沃土  多年来,南京大学构建起学校、学生、校友的校内外三方联动培养机制。学校设立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基层工作部,保障各项选调工作落实落地。2016年成立的南京大学学生基层工作发展研究会,是全国高校中第三家专注于基层就
春望  因为春天,因为花粉  因为城门松动  因为荒原上的马蹄  因为空中折翅的银燕,诗歌神经  变得敏感、悲伤、幽愤  深夜合上《楚辞》  关闭心灯  冬眠的蛇,开始出洞  麦地里的绿色心脏,继续抽搐  春风、春雨、春花、春月  这是我眼中的故国  被虚构的容颜  当我回首,眺望西河驿  年轻的亡灵,送我出清河,去茅山码头  少年唯有的相思之地  埋有年轻的鱼骨  年轻的风筝  那春的野味气息,
云南大学校园一年四季美不胜收,被生动地概括出云大七景:钟楼的“钟铎接晖”、会泽楼的“崇楼眺翠”、至公堂的“至公闻吼”、海棠圃的“海棠映日”、银杏道的“银杏飘金”、文渊楼的“旧院读松”、九五台阶的“龙门仰止”。这些景色中不乏历史悠久的老建筑,每一幢老建筑都有一段陈年往事,连接着多位在此生活过的学界泰斗。重温这些故事,感受时光积淀下云大的美,就像品味陈年的老酒,韵味绵长。  会泽院——云大的标志性建筑
诗鸟  不断变形的  超越时空的  诗鸟  从茫茫宇宙的  最深处飞来  用无限的翅膀  扇风  点燃空中流浪的石头  从此  石头变成燃烧的头颅  叫作太阳  以万物靠不进的威风  主宰宇宙  诗鸟  作为点燃太阳的  最初的第一把火  到处呼唤  构造大海的  最初的第一滴水  构造陆地的  最初的第一粒土壤  构造躯体的  最初的第一个蛋白体  构造灵魂的  最初的第一个虚无  诗鸟  从太
回家:以專心考研的方式  我本科主修专业是新闻传播大类中的编辑出版学,在北京与云南之间逐渐深入的文化碰撞和交融中,我和周围众多的北京学子一起探索着毕业之后的发展道路,最终结合自身背景与实际情况选择了考研回家这条路:从大一学习了新闻传播方向,大二探索了法律和管理类联考方向,大三才最终确定历史学为考研方向。  经过近两年的自我观察和向内摸索,我开始逐渐明白与其说考研是一场选拔性考试,不如说考研是一场适
新馆新概念  张太雷故居为一座二进三开间木结构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保存完好。  张太雷1918年夏与陆静华结婚时借居于此,共居住了7年时间,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张太雷及家人在此生活的場景,这座古朴而清雅的房子见证过一个伟大家庭的英勇与悲壮。  故居前门楼上方镶嵌着由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金字匾额,天井中央矗立着张太雷
在老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有不少大学老校长旧居。  东堂子胡同75号  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多年,一生俭朴未置一宅一地,在北大任职期间,先生先后在西城、东城、宣武租房居住。位于东城区东堂子胡同的75号院目前保存最为完好,先生于1917年至1923年间在此居住。  整座院落为一三进四合院,其中第一进院的倒座房是当年蔡元培先生的会客厅。2000年东堂子胡同西口拆迁改造时,蔡元培故居
和父母亲过年  城里已经空空荡荡,  父亲母亲在阳台上听稀疏的爆竹,  一声比一声孤零。  好清静哟——母亲自言自语,  耳背的母亲说出清静让我惊讶,  如雷轰顶。膝下四世同堂,  热闹只是片刻,清静了。  父亲也一言不发,  只盯着对面的嘉陵江,向远。  一只麻雀在眼前飞来飞去,  最后飞走了。  我知道我也要离开,  年后的清静应该比现在更冷。  此时无声,听得见落叶的微响,  一盆金钱橘挂满
江一郎:《江一郎詩选》,《江南诗》2018年第2期  2018年第2期的《江南诗》杂志特辟“纪念小辑”,发表二十来首的《江一郎诗选》和柯平的文章《那个提灯的人》,以纪念诗人江一郎。海子离世以来,三十多年的时间,先后己有好多位诗人由于种种原因过早地离开我们,形成了我们诗歌史上令人痛心也很值得关注的现象。“诗人之死”也成了我们这个时代非常独特的精神症候和内在隐痛。  关于隐痛,《江一郎诗选》的开头第一
纠结:点赞又撤回  清醒过来的我拿起手机,刚好7点,醒得越来越准时。现在的我已经不需要闹钟就可以准时醒来了。打开QQ、微信,收到各种通知,顺便再刷刷朋友圈。报道抗疫英雄的文章总是很多,无数的普通人在这次疫情中都成为了英雄,多几篇他们的文章也是理所当然。无论是在什么平台,我看到这类文章都会毫不犹豫地点赞。虽然自己什么都没做,但点个赞也是支持。而就在朋友圈里,出现了一条不太一样的文章。我的一位同学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