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亲子活动中,我们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非常注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心理健康;健康活动;亲子游戏;转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指南》中对健康概念所做的这一阐释,体现出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而展开的。“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既是对幼儿健康的高度概括,也表明了健康领域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即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统整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是在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贯彻执行我国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
二十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亲子活动”。它是由幼儿园创造一定的条件,以亲缘关系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家长共同组织幼儿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很多家长每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跟孩子一起玩耍。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陪伴,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给家长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家长挤出时间来陪孩子,具体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陪在孩子身边,鼓励他,表扬他,安慰他,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事。
在十二五课题的研究下,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亲子健康活动,“树林里的游戏”“横幅游戏”“有趣的浴巾”“好玩的太空棒”及心理健康活动“我和爸爸一起玩”“爸爸带我向前冲”,从一开始幼儿和家长只是一起玩游戏,体验活动的快乐;到幼儿和家长一起练习动作,发展幼儿运动技能;再到幼儿在家长的鼓励下进行游戏,注重幼儿的品质培养。通过“亲子活动”这种形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完成从动作练习到心理培养的转变,不但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我园开展亲子健康活动的“三转变”,如下:
一、幼儿情感的转变
亲子活动初期,个别孩子怕生,不愿意参加活动,有哭闹现象。熟悉环境后,他们能主动去寻找同伴一起活动,看到同伴的新玩法后,他们也会尝试着玩,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同伴活动的快乐。孩子们通过活动熟悉了小伙伴,熟悉了老师,也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变得活泼开朗,能大胆与人交往,愉快参加活动。他们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行为习惯、语言发展、交往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亲子活动创设了孩子与家长共同活动和成长的空间。愉快的亲子活动中,孩子体验到了与成人交往的乐趣,增进了亲情。活动中,幼儿与家长共同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孩子不再把他们当作“家长”,而看作是最亲密的活动伙伴、最默契的合作伙伴。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模式。有父母陪伴一同参与的活动会使幼儿多一份安全感,父母的呵护和鼓励会使幼儿多一份自信,所以,我们通过亲子体育活动这个平台,为家长提供更多亲子交流的机会,为幼儿创设更多亲子互动的条件。
二、家长活动意识的转变
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由旁观者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其参与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以体育活动“森林里的游戏”为例,在组织过程中,我们注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互动。爸爸妈妈在操场上充当森林里的大树,教师带着孩子们到森林里做游戏,他们摸摸大树、抱抱大树、爬上大树(孩子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爬到爸爸妈妈的身上);接着,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到了山洞(爸爸妈妈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组成山洞,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家长合作),教师带着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钻过山洞,等等。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与孩子们一起互动,增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
三、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活动的目的,由原来单一的情感的满足,转变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再到注重幼儿心理的品质的培养。
如何在亲子活动中体现幼儿心理,使幼儿得到相应的引导,是我们近期研究的重要方向。经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幼儿以老人和母亲带的较多,而爸爸陪伴相对较少,而孩子和爸爸的情感十分重要。结合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亲子活动“我和爸爸一起玩”。通过情景游戏、交流合作等,幼儿愿意接受新玩伴,增强了适应能力,不仅愿意和自己的爸爸做朋友,也愿意和其他人的爸爸来做游戏,体验到和爸爸们一起游戏的快乐。
我们的场外指导,南师大顾荣芳教授指出:学习者的年龄越小、生活阅历越浅、逻辑思维水平越低、越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和理解学习内容,于是“体验”成为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特别关注的话题。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尤其应设法让儿童对需要认识的事物或现象有切身体验,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就是体验式教育,枯燥乏味的说教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教育意义。实践是体验的过程,时间是实践的要素;感悟是体验的结果,空间是感悟的要素。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发挥得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为了开展好每一次亲子体育活动,教师在活动前都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对上一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以避免在本次活动中重蹈覆辙。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回顾和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指导策略,力求达到一次更比一次好的效果。家长通过活动也丰富了自己的育儿经验。有的家长撰写了心得体会,我们便组建家长讲师团,将一些有着先进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长组织起来,利用家长会、家长沙龙和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在全体家长面前进行宣讲和传授,从而达到家长上课家长听的目的,起到了“1+1>2”的效果。
总之,家园合作进行幼儿园亲子体育活动,能加强运动课程的整合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为幼儿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空间与学习方式,增强幼儿的直接体验。不仅如此,亲子体育活动更培养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了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增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家长的合作意识和教育能力,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园形成运动特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3]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华文出版社,2004:49.
[4]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07:25.
[5]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
[关键词] 心理健康;健康活动;亲子游戏;转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指南》中对健康概念所做的这一阐释,体现出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而展开的。“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既是对幼儿健康的高度概括,也表明了健康领域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即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统整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是在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贯彻执行我国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
二十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亲子活动”。它是由幼儿园创造一定的条件,以亲缘关系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家长共同组织幼儿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很多家长每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跟孩子一起玩耍。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陪伴,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给家长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家长挤出时间来陪孩子,具体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陪在孩子身边,鼓励他,表扬他,安慰他,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事。
在十二五课题的研究下,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亲子健康活动,“树林里的游戏”“横幅游戏”“有趣的浴巾”“好玩的太空棒”及心理健康活动“我和爸爸一起玩”“爸爸带我向前冲”,从一开始幼儿和家长只是一起玩游戏,体验活动的快乐;到幼儿和家长一起练习动作,发展幼儿运动技能;再到幼儿在家长的鼓励下进行游戏,注重幼儿的品质培养。通过“亲子活动”这种形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完成从动作练习到心理培养的转变,不但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我园开展亲子健康活动的“三转变”,如下:
一、幼儿情感的转变
亲子活动初期,个别孩子怕生,不愿意参加活动,有哭闹现象。熟悉环境后,他们能主动去寻找同伴一起活动,看到同伴的新玩法后,他们也会尝试着玩,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同伴活动的快乐。孩子们通过活动熟悉了小伙伴,熟悉了老师,也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变得活泼开朗,能大胆与人交往,愉快参加活动。他们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行为习惯、语言发展、交往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亲子活动创设了孩子与家长共同活动和成长的空间。愉快的亲子活动中,孩子体验到了与成人交往的乐趣,增进了亲情。活动中,幼儿与家长共同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孩子不再把他们当作“家长”,而看作是最亲密的活动伙伴、最默契的合作伙伴。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模式。有父母陪伴一同参与的活动会使幼儿多一份安全感,父母的呵护和鼓励会使幼儿多一份自信,所以,我们通过亲子体育活动这个平台,为家长提供更多亲子交流的机会,为幼儿创设更多亲子互动的条件。
二、家长活动意识的转变
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由旁观者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其参与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以体育活动“森林里的游戏”为例,在组织过程中,我们注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互动。爸爸妈妈在操场上充当森林里的大树,教师带着孩子们到森林里做游戏,他们摸摸大树、抱抱大树、爬上大树(孩子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爬到爸爸妈妈的身上);接着,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到了山洞(爸爸妈妈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组成山洞,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家长合作),教师带着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钻过山洞,等等。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与孩子们一起互动,增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
三、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活动的目的,由原来单一的情感的满足,转变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再到注重幼儿心理的品质的培养。
如何在亲子活动中体现幼儿心理,使幼儿得到相应的引导,是我们近期研究的重要方向。经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幼儿以老人和母亲带的较多,而爸爸陪伴相对较少,而孩子和爸爸的情感十分重要。结合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亲子活动“我和爸爸一起玩”。通过情景游戏、交流合作等,幼儿愿意接受新玩伴,增强了适应能力,不仅愿意和自己的爸爸做朋友,也愿意和其他人的爸爸来做游戏,体验到和爸爸们一起游戏的快乐。
我们的场外指导,南师大顾荣芳教授指出:学习者的年龄越小、生活阅历越浅、逻辑思维水平越低、越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和理解学习内容,于是“体验”成为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特别关注的话题。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尤其应设法让儿童对需要认识的事物或现象有切身体验,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就是体验式教育,枯燥乏味的说教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教育意义。实践是体验的过程,时间是实践的要素;感悟是体验的结果,空间是感悟的要素。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发挥得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为了开展好每一次亲子体育活动,教师在活动前都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对上一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以避免在本次活动中重蹈覆辙。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回顾和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指导策略,力求达到一次更比一次好的效果。家长通过活动也丰富了自己的育儿经验。有的家长撰写了心得体会,我们便组建家长讲师团,将一些有着先进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长组织起来,利用家长会、家长沙龙和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在全体家长面前进行宣讲和传授,从而达到家长上课家长听的目的,起到了“1+1>2”的效果。
总之,家园合作进行幼儿园亲子体育活动,能加强运动课程的整合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为幼儿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空间与学习方式,增强幼儿的直接体验。不仅如此,亲子体育活动更培养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了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增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家长的合作意识和教育能力,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园形成运动特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3]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华文出版社,2004:49.
[4]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07:25.
[5]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