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用教师情感来引导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了一个很重要的引导的作用,那么对于教师来说自己本身应具一种热情,对教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情。我们都知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脸上没有一点表情,没有对文章的感悟,那么学生也会对其反感,更谈不上任何兴趣了。所以,教师应该有对语文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并学会如何来传达这种情感。中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其有一种正确的引导。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讲,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一堂课当作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能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领悟真谛,陶冶情操,培养语文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授课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品,同时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教师在生活中关爱学生,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沟通彼此的心灵,只有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学生才会喜其人,信其言,爱其文,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能保持自己平和的心理和愉悦的心境,才能最大程度的感染学生,才可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并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充满激情的教师,他们对课文永远是认真解读,对课堂永远是认真组织,并以此来感染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
  德国教育家第师多惠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具体实施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境,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这一切。记得初一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讲《背影》一课时,学生们通过阅读了解到这篇文章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文章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可怎么让学生有一种真切地理解呢?文章主要谈到父爱的伟大,于是在讲到这个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这一点,我让他们自己来谈谈父亲都为自己做过些什么,而自己又为父亲做过些什么。大家都很真诚地谈着,其中有个看上去很高大的男同学在谈到父亲的时候,很有感触,潸然泪下,那一刻,大家都被感染了。我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了,还有什么能让他们对这篇文章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呢?而另外一种情景的在现,是需要想像和联想的,“神与物游,心与理合”,学生入情入境,丰富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才能实现与作品的充分融合,才能走进作品,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而这离不开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想像与联想是情感的伴侣,只有插上想像和联想的翅膀,才能达到腾飞的境界,推动情感的发展。没有想像与联想,李白不可能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开阔境界,我们也不能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情怀;没有想像与联想,王维不可能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画面,我们亦不能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趣。没有想像与联想,就没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惆怅;就没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亦没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寂寞。我们应该从情感出发,抓住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想像与联想,调动情感,深入学习。
  三、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头脑装到另一个人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文章如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是文中的真、善、美,文中奔涌着作者那浓浓的情。语文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下编辑的课本,收集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娴雅精致、脍炙人口,饱含人类的深厚情感,融真善美于一体,从各方面表现人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所以如何来把握,真的很重要。我们不希望再看到那些自私庸俗的表现,不希望再看到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亦不想在精神上有所遗失,只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和谐和爱。
其他文献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否能够健康起步,更是直接关系到整个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而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朗读教学。这是因为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对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低年级又总是从朗读入手再逐渐进入默读的。看来,朗读成为贯串语文教学各个阶段的重要目标是不争的事实
期刊
在“点亮一盏有故障的酒精灯”中,雷夫.艾斯奎斯没有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化学原理,却通过排除一个小小的故障,让一个小姑娘明白了不放弃就有希望的道理,那一刻,孩子的心是敞亮的,雷夫的心是敞亮的,读及此文的我,心也是敞亮的。其实,在行走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能“一览众山小”,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能“相看两不厌”,张晓风需要一座拉拉山让她能“畅游天地间”,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和被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引下,坚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真正做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启孩子们的智慧之门,让其绽放生命的精彩,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那么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呢?   一、关注差异,让学生快乐成长。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创建和
期刊
祥林嫂与刘兰芝是作家塑造的中国封建时代妇女的两个典型形象,她们善良、勤劳、能干,但她们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她们虽然也进行抗争,但最终却都成为封建时代的牺牲品。对这两个同为封建时代处于不同时期的妇女的特质进行探究,有助于对妇女解放的再认识。  下面,仅对她们所做的抗争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她们的悲剧命运。  第一,从她们抗争的指导思想来比较。刘兰芝在意识到婆婆不满于她时,她的申诉的内容是“十三能
期刊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一: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初中阶段差异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能够非常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如何提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尊重学生,爱心护驾,树立自信   学困生不仅学习“困”,心也“困”,因此,教师一定要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如果教师真正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学困生,那么,学困生自然就会把教师当作亲人、朋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期刊
孔子说:“立象以尽意。”古诗词里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用来寄寓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载体。人物形象鉴赏中,男性形象多受到关注,而女性形象常常被忽略,几乎成为鉴赏的盲点,这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一、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唐代王昌龄《采莲曲(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前两句写采莲少女的服鉓和容颜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罗裙与荷叶同碧,朱颜与红荷共娇,创
期刊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而科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通过实验教学合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科学实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
期刊
动宾结构是各地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江苏2009年考了《品味时尚》,湖南考了《踮起脚尖》,2010年江西考了《找回童年》,2011年江苏考了《拒绝平庸》,山东考了《回到原点》。而动宾结构的作文题目,是考试中较难写的一种结构,考生大多整体打包,甚至有无从下笔的感觉。鉴于此,现举例阐释动宾结构的作文题目的突破方法。   以《守住正版》为例,题目如下:   时下,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
期刊
书法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和书法艺术欣赏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品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狠抓课堂主阵地,确保正确的写字姿势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为了巩固正确的写字姿势,在课堂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强化。如,运用简明扼要的口诀帮助学生巩固执笔方式,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