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提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素质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 薄弱学校 教师专业 自主发展 人文关怀 校本培训
我所教学的学校,地处偏远贫困山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经济落后、交通很不发达。学校基础较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是个薄弱的农村学校。我在这所中学教书十五年,个人认为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低下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我们知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日益凸显。作为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一种必然选择,专业成长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更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一些农村教师从教实践十几年、几十年,专业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呈弱化和下滑的趋势,只增教龄不增专业水平的现象十分严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出现这样的状态?我个人认为,当前农村中学教师专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 农村教师缺乏对理论的学习,自主发展意识薄弱
许多农村教师认为凭自身的水平、经验,完全可以应付农村地区学生的求知需求。他们安于既有的经验与成绩,认为没有必要再学习那些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原有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和指导意义。教学研究意识逐渐淡薄,习惯靠惯性进行教学,放弃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学习和钻研。不会在教学之后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经验。
2 上级对农村教师缺乏人文关怀
农村学校缺乏合理而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上级主管部门重视用量化管理来规范办学,却对老师专业发展认识不够,考核内容片面,机制不健全,教师的一切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工作绩效,统统被量化,与职称、待遇挂钩,从而素缚了教师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扼杀了教师的积极性。农村教师的工资本来就低,为了不被扣掉为数不多的工资,教师整天寻思着如何应付考试,只要学生能考出好成绩,一切都没有问题。因此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顾及专业成长。
3 农村教师专业化缺乏专业引领
偏远山区的学校,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尽管外面的世界课改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我们这样的山区学校依然没有什么变化,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没有专家具体有效的专业引领,特别是缺少课改专家面对面地提供技术性、专题性的咨询指导,老师工作时有迷茫的情况。教师缺少真正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即便有机会,要么由于经费或名额问题,要么由于培训不切合实际而流于形式,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很少下乡督导检查,偶尔有一次,也是“督”得较多,“导”得较少,教师听到“不能怎样”的要求较多,“应该怎样”的建议较少,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忙于敷衍,最终难成教育教学的明白人。我个人在这所中学教书这么多年,没有任何机会去参加培训和学习,偶有观摩课,学校领导认为作用不大或是经费的问题也很少安排教师出去观摩。
4 学校特殊的情况以及领导重视不够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乡下学校教学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教师们觉得很难施展自己的才华,有能力有背景的教师都往城区或者更好的学校调动,教师的流动非常频繁。教师只有走出去的,少有进来的,许多教师被迫上不属于自己专业的课,比如专业是语文的,却被迫去上数学课。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领导也有刚开始的“满腔热忱”到“心灰意冷”。
5 校本培训重形式,轻效果,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许多人认为教育科研是科研人员和教育专家的事,不知道校本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有之路。学校进行校本培训,不重视内容和质量,领导不重视,教师没放在心上,结果走走过长,没有效果。在教学方面,教师们没有形成团队协作的氛围,教师自己备课上课,自己干自己的,缺乏团体的交流、研讨。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是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能力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然而,我们农村学校的许多教师却自己关上了这扇门。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情况是令人担忧的。农村教学质量深刻影响着农村人口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有助于农村青少年积累受教育资本。因此,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的成长问题应该得到关注。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的水平,除教师自身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意识,积极接受继续教育外,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如聘请专家到农村薄弱学校讲课,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面对面进行指导,进行交流和合作。鼓励和指导教师选择科研课题和争取各项科研项目等等,以达到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薄弱学校 教师专业 自主发展 人文关怀 校本培训
我所教学的学校,地处偏远贫困山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经济落后、交通很不发达。学校基础较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是个薄弱的农村学校。我在这所中学教书十五年,个人认为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低下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我们知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日益凸显。作为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一种必然选择,专业成长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更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一些农村教师从教实践十几年、几十年,专业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呈弱化和下滑的趋势,只增教龄不增专业水平的现象十分严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出现这样的状态?我个人认为,当前农村中学教师专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 农村教师缺乏对理论的学习,自主发展意识薄弱
许多农村教师认为凭自身的水平、经验,完全可以应付农村地区学生的求知需求。他们安于既有的经验与成绩,认为没有必要再学习那些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原有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和指导意义。教学研究意识逐渐淡薄,习惯靠惯性进行教学,放弃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学习和钻研。不会在教学之后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经验。
2 上级对农村教师缺乏人文关怀
农村学校缺乏合理而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上级主管部门重视用量化管理来规范办学,却对老师专业发展认识不够,考核内容片面,机制不健全,教师的一切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工作绩效,统统被量化,与职称、待遇挂钩,从而素缚了教师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扼杀了教师的积极性。农村教师的工资本来就低,为了不被扣掉为数不多的工资,教师整天寻思着如何应付考试,只要学生能考出好成绩,一切都没有问题。因此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顾及专业成长。
3 农村教师专业化缺乏专业引领
偏远山区的学校,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尽管外面的世界课改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我们这样的山区学校依然没有什么变化,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没有专家具体有效的专业引领,特别是缺少课改专家面对面地提供技术性、专题性的咨询指导,老师工作时有迷茫的情况。教师缺少真正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即便有机会,要么由于经费或名额问题,要么由于培训不切合实际而流于形式,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很少下乡督导检查,偶尔有一次,也是“督”得较多,“导”得较少,教师听到“不能怎样”的要求较多,“应该怎样”的建议较少,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忙于敷衍,最终难成教育教学的明白人。我个人在这所中学教书这么多年,没有任何机会去参加培训和学习,偶有观摩课,学校领导认为作用不大或是经费的问题也很少安排教师出去观摩。
4 学校特殊的情况以及领导重视不够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乡下学校教学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教师们觉得很难施展自己的才华,有能力有背景的教师都往城区或者更好的学校调动,教师的流动非常频繁。教师只有走出去的,少有进来的,许多教师被迫上不属于自己专业的课,比如专业是语文的,却被迫去上数学课。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领导也有刚开始的“满腔热忱”到“心灰意冷”。
5 校本培训重形式,轻效果,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许多人认为教育科研是科研人员和教育专家的事,不知道校本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有之路。学校进行校本培训,不重视内容和质量,领导不重视,教师没放在心上,结果走走过长,没有效果。在教学方面,教师们没有形成团队协作的氛围,教师自己备课上课,自己干自己的,缺乏团体的交流、研讨。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是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能力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然而,我们农村学校的许多教师却自己关上了这扇门。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情况是令人担忧的。农村教学质量深刻影响着农村人口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有助于农村青少年积累受教育资本。因此,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的成长问题应该得到关注。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的水平,除教师自身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意识,积极接受继续教育外,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如聘请专家到农村薄弱学校讲课,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面对面进行指导,进行交流和合作。鼓励和指导教师选择科研课题和争取各项科研项目等等,以达到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