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只有不断从教学中总结经验,敢于创新,方能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关键词】 创新教法 科学运用 不断总结
历史是初中生必学必考的一门学科,纵跨古今中外,跨度大,知识丰富,内容错综复杂。难记,难理解,难以活学活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应试逐渐进入死胡同,创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怎么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1.创设导课新情境,调动学生的源动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作品能否吸引读者,这部作品的开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也是这样。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可以开启教学思维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奥秘。”如何去导入主要分为四大类:其一,采用最新时事材料导入新课,如:教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时,引用今年2011年4月5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我国乒乓健儿囊括了所有金、银牌,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它不仅在此赛中屡屡为国争光;而且还为我国的外资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乒乓球”外交成为历史佳话。你知道乒乓球外交是怎么回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外交事业的发展》。其二,采用影视素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播放《中国1921》的片段,创设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三,还可以采用图片和文字信息,讲故事,歌谣、谚语、生活常识等导入新课等。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既可以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又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科学使用素材 ,挖掘思维潜力
素材是指直观性素材,如:实物、照片、绘画、文字等。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些直观性素材,对于学生来说,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高效的学习状态,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思想能力。虽然每课有不同的特点,但都可以或多或少的使用一些直观性素材。
2.1 文字的直观使用
在教学古代史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耕”字问中国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谁能从“耕”的左右偏旁谈它有什么含义?几个学生分别谈了自己的理解后,师总结:“耕”字左边是“耒”,手耕曲木也,说明人们开始用农具种植农作物,右边是:井,说明人们开始沿水井而居。从此人类开始离开了黑暗的洞穴,开始了新的定居农耕生活。
从“耕”、“耒”、“井”的会意字形解释,让学生从工具、生活、生产方面理解农耕时代。
2、2 图片的使用
图片材料,能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件,形象说明某一历史事实,巧妙使用图片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如:为了说明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教材中为我们展示了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这张图的艺术功效和老师的生动进述,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亲身感受东京街头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车马行人;以及各种商贩不绝于耳的吆喝叫卖声,从而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3 实物的使用
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实物和模型来进行直观教学、其效果比运用图片资料更好。如北京人的体态,特征教材中有一幅北京人的头像复原图,这虽然能绘学生一种直观的印象,但还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课堂上我展示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其效果便大不相同了,学生们不公兴趣盎然地听教师讲解,甚至用自己的头和头像模型比较,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从而加深对北京人体态特征的认识。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方式如果一成不变教师自己都会感到厌恶,经常尝试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不断带给学生新鲜感,带来新的学习激情,本人尝试了以下教学方式,效果不错,如:猜谜语、唱歌、穿越时空、动手实践、多媒体技术等。
3.1 猜谜语
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几个谜语游戏,学生猜的很投入,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如抢答三国人物:凿壁借光(孔明)、孔雀收屏(关羽)、抢答三国地名:“红墙”(赤壁)
3.2 唱支歌
林俊杰的歌《曹操》是学生的最爱,当一个学生开始唱时,一个班级的学生都会跟着哼起来:“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洲,用阴谋……。”一首歌可以带动一个班的气氛、激發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
3.3 穿越时空
学习“孝文帝改革”这一课时,我请坐在前面的一位比较开朗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请他以一位鲜卑族拓跋部贵族少年的身份穿越时空到达孝文帝改革的时代,那是他跟随孝文帝的大队人马,从平城到达了洛阳,他会发生哪些改变?学生情绪立即高涨;改什么姓穿什么衣服,要学习什么语言,写什么字,娶什么样的老婆?如此等等——安排的十分妥当,同学们讨论,设计的很高兴,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也就很轻松的掌握了。
3.4 动手实践
在学习到,活字印刷时,叫学生像皮上刻一个自己名字的阳文,并涂上黑水,体会活字印刷。当学习到“中国文字的演变”时又叫学生自己各写一个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字体。当学生亲自实践时,就会对字体的演变别有一番深刻的印象。
3.5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①做至课件和学案的密切结合,对于二者的衔接要做到自然流畅,这就需要老师对学案的精雕细刻和对课课件的细细琢磨。②课件制作要科学实用,既不能可有可元,也不能喧宾夺主,要注意声、光、电的密切结合和有效运用,达到主体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高效的学习中兴趣盎然。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倾心投入,充分施展我们的才智,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去创新教学模式,我们相信历史课一定也能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效率也一定会提高。
【关键词】 创新教法 科学运用 不断总结
历史是初中生必学必考的一门学科,纵跨古今中外,跨度大,知识丰富,内容错综复杂。难记,难理解,难以活学活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应试逐渐进入死胡同,创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怎么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1.创设导课新情境,调动学生的源动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作品能否吸引读者,这部作品的开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也是这样。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可以开启教学思维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奥秘。”如何去导入主要分为四大类:其一,采用最新时事材料导入新课,如:教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时,引用今年2011年4月5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我国乒乓健儿囊括了所有金、银牌,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它不仅在此赛中屡屡为国争光;而且还为我国的外资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乒乓球”外交成为历史佳话。你知道乒乓球外交是怎么回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外交事业的发展》。其二,采用影视素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播放《中国1921》的片段,创设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三,还可以采用图片和文字信息,讲故事,歌谣、谚语、生活常识等导入新课等。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既可以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又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科学使用素材 ,挖掘思维潜力
素材是指直观性素材,如:实物、照片、绘画、文字等。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些直观性素材,对于学生来说,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高效的学习状态,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思想能力。虽然每课有不同的特点,但都可以或多或少的使用一些直观性素材。
2.1 文字的直观使用
在教学古代史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耕”字问中国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谁能从“耕”的左右偏旁谈它有什么含义?几个学生分别谈了自己的理解后,师总结:“耕”字左边是“耒”,手耕曲木也,说明人们开始用农具种植农作物,右边是:井,说明人们开始沿水井而居。从此人类开始离开了黑暗的洞穴,开始了新的定居农耕生活。
从“耕”、“耒”、“井”的会意字形解释,让学生从工具、生活、生产方面理解农耕时代。
2、2 图片的使用
图片材料,能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件,形象说明某一历史事实,巧妙使用图片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如:为了说明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教材中为我们展示了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这张图的艺术功效和老师的生动进述,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亲身感受东京街头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车马行人;以及各种商贩不绝于耳的吆喝叫卖声,从而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3 实物的使用
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实物和模型来进行直观教学、其效果比运用图片资料更好。如北京人的体态,特征教材中有一幅北京人的头像复原图,这虽然能绘学生一种直观的印象,但还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课堂上我展示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其效果便大不相同了,学生们不公兴趣盎然地听教师讲解,甚至用自己的头和头像模型比较,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从而加深对北京人体态特征的认识。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方式如果一成不变教师自己都会感到厌恶,经常尝试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不断带给学生新鲜感,带来新的学习激情,本人尝试了以下教学方式,效果不错,如:猜谜语、唱歌、穿越时空、动手实践、多媒体技术等。
3.1 猜谜语
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几个谜语游戏,学生猜的很投入,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如抢答三国人物:凿壁借光(孔明)、孔雀收屏(关羽)、抢答三国地名:“红墙”(赤壁)
3.2 唱支歌
林俊杰的歌《曹操》是学生的最爱,当一个学生开始唱时,一个班级的学生都会跟着哼起来:“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洲,用阴谋……。”一首歌可以带动一个班的气氛、激發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
3.3 穿越时空
学习“孝文帝改革”这一课时,我请坐在前面的一位比较开朗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请他以一位鲜卑族拓跋部贵族少年的身份穿越时空到达孝文帝改革的时代,那是他跟随孝文帝的大队人马,从平城到达了洛阳,他会发生哪些改变?学生情绪立即高涨;改什么姓穿什么衣服,要学习什么语言,写什么字,娶什么样的老婆?如此等等——安排的十分妥当,同学们讨论,设计的很高兴,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也就很轻松的掌握了。
3.4 动手实践
在学习到,活字印刷时,叫学生像皮上刻一个自己名字的阳文,并涂上黑水,体会活字印刷。当学习到“中国文字的演变”时又叫学生自己各写一个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字体。当学生亲自实践时,就会对字体的演变别有一番深刻的印象。
3.5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①做至课件和学案的密切结合,对于二者的衔接要做到自然流畅,这就需要老师对学案的精雕细刻和对课课件的细细琢磨。②课件制作要科学实用,既不能可有可元,也不能喧宾夺主,要注意声、光、电的密切结合和有效运用,达到主体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高效的学习中兴趣盎然。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倾心投入,充分施展我们的才智,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去创新教学模式,我们相信历史课一定也能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效率也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