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教育观与人才观的双重视角分析发现,现代学徒制是实现青年一代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人才培养形式。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德SGAVE项目实施中,通过搭建政行企校多元合作人才培育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措施,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较好地对接了双主体育人、双身份成长、双导师培养与双环境学习等现代学徒制关键问题。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SGAVE项目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08-0010-04
一、教育观与人才观双重视角下的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其以学生双身份、教学双主体、双师资培养、教学双管理、成本共分担、利益共分享等为鲜明特征[1][2]。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分三批在全国职业院校与城市范围内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德国职业教育实施的“双元制”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学徒制的典型代表[3],其根本原因在于德国全社会都能够从教育观与人才观的双重视角去看待职业教育。从人才视域来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就业教育,首先必须具备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支撑社会发展的“功能性”特征;此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还要具备培养人、成就人才发展的“人文性”特征。其次,作为高等教育,高职教育还要体现“职业性”和“高等性”两个属性[4],即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将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有机融合、科学序化后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此外,高等职业教育还必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储备足够的理论知识,训练其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支撑其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5][6]。显而易见,从教育视角来看,专业教育必须以专业人才的岗位职业性为主导,而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必须依靠真实的职场环境与工作岗位来实现,这正是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所在。
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成绩显著,但始终难以摆脱“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7]。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校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不深,学校无法全面引入代表性、典型性的行业标准与岗位生产环境来训练学生,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完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分强调职业岗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过多强调教育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功能性,而对于人才全面发展、自我选择的内在需求关怀考虑不够[8]。现代学徒制实现了社會对人的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需求完美统一,凸显了以人为本,有效达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无疑是回归职业教育本质,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科学培养与全面发展的创新形式。
二、现代学徒制体系设计——以SGAVE项目为例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售后服务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无法完全满足行业企业需求问题日渐加剧。同时,青年一代个性化、可持续的个人发展需求不断增强,如何实现汽车维修人才岗位适应能力与长远发展能力融合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难点”。针对这一问题,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认识到:推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是基础和根本,双师队伍是关键和抓手,工学结合是核心和难点[9]。学校从2004年开始探索汽车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实践,2012年成功入选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并进一步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一)搭建多元合作的汽车维修人才培育平台
项目构建了职责明确、执行力强的项目运行架构,建立规划层、指导层、执行层三级管理模式,搭建了政行企校多元合作育人平台,见图1[10]。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教育部选派政府官员、交通教指委的教育专家、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技术专家、GIZ的代表、五大汽车厂商代表组成项目指导委员会,规划设计项目运行方案,将项目工作内容划分为10个工作包,并确定每个工作包的牵头负责单位。项目指导委员会在同济大学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个工作包的工作进度,并执行项目管理。在项目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德国五大汽车厂商联合其经销商与中方试点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二)创建汽车维修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针对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学校探索实践了汽车维修人才“多元合作、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11]。
校企协同育人。学校提前深入德系汽车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与发展规划,与企业共同定制招生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明确双方职责与权利;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育人双主体。企业的人事部门、技术部门全程参与学生的组班选拔、校内教学、企业实习、认证考核、院校评估等活动,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见表1。
招生招工一体。企业主导学员选拔,入选学生签署“三方协议”成为企业“准员工”,享受企业提供的奖(助)学金,实现招生招工一体。
工学交替培养。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工学交替方案,开发配套教学文件。通过组织实施项目说明会、校企座谈会、人才双选会、经销店拜访、学生中期考核、学生结业考核、学生实习跟踪指导等活动,进一步密切校企双向互动交流,确保“工学交替”顺利实施。
教师师傅对接。一方面,校内教师接受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培训、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定期拜访经销店;另一方面,企业师傅接受考官培训、参与学生考核、指导学生企业实习等,通过一系列校企双向介入活动,教师与师傅互相学习,共同提升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教学组织顺畅。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工学交替和中期考核、结业考核,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并通过关键环节的提前设计、精心组织、及时沟通,确保教学运行有条不紊。 (三)开发对接德国标准的汽车维修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
学校将德国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国情特色结合、汽车机电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求结合,从基于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校企融合的育人主体、行动领域的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的任务设计、能力培养的项目训练、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质量管理的考核评价8个维度构建汽车维修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12]。
开发了综合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的汽车维修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借鉴德国行动领域课程理论,对汽车机电维修技术学习内容进行本土化开发设计,依据客户导向、实践导向和能力导向原则,将汽车机电维修工作划分为8个学习领域、43个学习情境和121个学习任务[13]。学习任务的设计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处理整体与局部、外围与核心的关系,将传统的“切西瓜式”转化为现代的“剥洋葱式”教学内容设计[14]。二是学习任务设计由浅入深、学期再现、逐级提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螺旋式”提升[15]。
实施了“任务引领、工单引导、问题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针对每一个学习任务,以德系高端汽车4S店的实际工作场景构建学习情境,以德系汽车实际故障现象导入客户委托,作为学习的逻辑起点。经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反馈”等环节,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并执行检查后,以资格矩阵作为学习的逻辑终点,实现了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三同步”。在教学实施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提问者、检视者、引导者和建议者。
构建并实施了“过程控制、结果导向、质量提升”的考核评价[16]。一是学生考核。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原则设计,考核题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定,学生按照“了解需求→任务分析→任务计划→任务执行→检查反馈”的流程完成整个考核,考试过程高度对接工作过程。二是院校评估。通过对学生、教师、校企合作、培训内容、培训安排、管理、教学设施等7个方面教学要素的评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帮助学校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改进项目运行质量。
(四)创新汽车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将项目定位为汽车厂商、经销店、学校、学生、家长“五赢”的人才培养项目,经过实践探索,建立三个方面长效机制[17]:一是参与方的沟通协调机制。设立项目指导委员会,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与协调机制。中、德各参与方定期举行交流沟通,各方内部也定期举行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保障项目运行顺畅。二是市场化的项目运作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学校紧紧抓住“人才资源培养輸送”与“企业技术培训服务”两条主线,按照“总体规划、各司其职、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面向汽车经销企业进行项目推介,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利,规范合作关系。三是项目质量改进提升机制。依据PDCA循环理论建立院校评估制度,每年由指导委员会、汽车厂家、试点院校三方专家随机组成联合外审小组,评估各试点院校项目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实现了项目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三、陕西交院SGAVE项目成效分析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后,汽车维修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一年后企(行)业留存率分别提高了2.3%、3.1%和5.6%,均高于同类专业平均水平0.9%~2.1%。学生获得国赛一等奖2次,省赛一等奖20次,实现了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获奖数量质量省内第一;学生刘云海获得省内唯一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金奖;学生赵宏军被央视《我爱发明》栏目专题报道,其发明成果在西北地区广泛应用。
(二)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汽车类9个专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2个专业入围国家骨干专业和陕西“一流专业”建设;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领校内3批、126门专业核心课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轨道交通类5个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在全院42个专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带动学校8个陕西一流专业建设,7000余名学生受益[18]。
(三)教师能力全面提升
学校2名汽车专业教师获得交通部吴福-振华教学名师奖,5名教师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10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6名教师获得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大赛二、三等奖。近五年教师获奖数量达到此前8年总和的1.65倍。汽车专业教学团队为汽车厂家培训员工2000余人次;学校28名教师成为汽车品牌认证培训师,120余人次被企业授予“优秀讲师”。教师承担了16项院级以上教科研课题和企业攻关项目;出版了12部教材,其中3部入选全国规划教材,7部获得省高校优秀教材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3项和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科研成果奖2项。
(四)专业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建成西北首家上汽大众实训中心等4个校企共建共享实训中心,获赠车辆设备价值600余万元;完成全国1200人次的汽车经销店在职人员培训考核与6000余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15次获得汽车品牌“优秀合作中心”称号;作为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完成全省300余人次的汽车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助推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19]。
四、结语
陕西交院依托SGAVE项目建立了“培养模式 培育平台 教学标准 运行机制”四环联动的汽车维修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20],并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PDCA循环理论,从参与方的沟通协调、市场化的项目运作、项目管理质量提升3个层面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实施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但如何促进岗位职业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如何将SGAVE项目的成功做法转换为规范运行的制度,仍然需要不断探索、持续实践、不断提升。
参 考 文 献 [1]藺宏良,郭建明,崔选盟.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11):29-32.
[2]杨进,等.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4]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77-83.
[5]蔺宏良,郭建明,崔选盟.中德SGAVE 项目课程模式:从“客户委托”到“资格矩阵”[J].职业技术教育,2016(8):74-77.
[6][12]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7][13]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04(1):28-32.
[8][1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15][17][20]马树超,郭文富. 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8-61.
[10][11][16][18][19]创新育人模式 锻造大国工匠[N].中国教育报,2018-04-23(04).
Strait and Breakthrough: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M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about Sino-Germany SGAVE Project in Shaanx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Yang Yunfeng, Lin Hongliang
Abstract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SGAVE项目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08-0010-04
一、教育观与人才观双重视角下的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其以学生双身份、教学双主体、双师资培养、教学双管理、成本共分担、利益共分享等为鲜明特征[1][2]。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分三批在全国职业院校与城市范围内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德国职业教育实施的“双元制”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学徒制的典型代表[3],其根本原因在于德国全社会都能够从教育观与人才观的双重视角去看待职业教育。从人才视域来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就业教育,首先必须具备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支撑社会发展的“功能性”特征;此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还要具备培养人、成就人才发展的“人文性”特征。其次,作为高等教育,高职教育还要体现“职业性”和“高等性”两个属性[4],即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将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有机融合、科学序化后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此外,高等职业教育还必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储备足够的理论知识,训练其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支撑其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5][6]。显而易见,从教育视角来看,专业教育必须以专业人才的岗位职业性为主导,而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必须依靠真实的职场环境与工作岗位来实现,这正是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所在。
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成绩显著,但始终难以摆脱“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7]。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校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不深,学校无法全面引入代表性、典型性的行业标准与岗位生产环境来训练学生,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完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分强调职业岗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过多强调教育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功能性,而对于人才全面发展、自我选择的内在需求关怀考虑不够[8]。现代学徒制实现了社會对人的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需求完美统一,凸显了以人为本,有效达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无疑是回归职业教育本质,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科学培养与全面发展的创新形式。
二、现代学徒制体系设计——以SGAVE项目为例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售后服务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无法完全满足行业企业需求问题日渐加剧。同时,青年一代个性化、可持续的个人发展需求不断增强,如何实现汽车维修人才岗位适应能力与长远发展能力融合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难点”。针对这一问题,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认识到:推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是基础和根本,双师队伍是关键和抓手,工学结合是核心和难点[9]。学校从2004年开始探索汽车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实践,2012年成功入选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并进一步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一)搭建多元合作的汽车维修人才培育平台
项目构建了职责明确、执行力强的项目运行架构,建立规划层、指导层、执行层三级管理模式,搭建了政行企校多元合作育人平台,见图1[10]。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教育部选派政府官员、交通教指委的教育专家、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技术专家、GIZ的代表、五大汽车厂商代表组成项目指导委员会,规划设计项目运行方案,将项目工作内容划分为10个工作包,并确定每个工作包的牵头负责单位。项目指导委员会在同济大学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个工作包的工作进度,并执行项目管理。在项目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德国五大汽车厂商联合其经销商与中方试点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二)创建汽车维修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针对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学校探索实践了汽车维修人才“多元合作、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11]。
校企协同育人。学校提前深入德系汽车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与发展规划,与企业共同定制招生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明确双方职责与权利;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育人双主体。企业的人事部门、技术部门全程参与学生的组班选拔、校内教学、企业实习、认证考核、院校评估等活动,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见表1。
招生招工一体。企业主导学员选拔,入选学生签署“三方协议”成为企业“准员工”,享受企业提供的奖(助)学金,实现招生招工一体。
工学交替培养。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工学交替方案,开发配套教学文件。通过组织实施项目说明会、校企座谈会、人才双选会、经销店拜访、学生中期考核、学生结业考核、学生实习跟踪指导等活动,进一步密切校企双向互动交流,确保“工学交替”顺利实施。
教师师傅对接。一方面,校内教师接受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培训、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定期拜访经销店;另一方面,企业师傅接受考官培训、参与学生考核、指导学生企业实习等,通过一系列校企双向介入活动,教师与师傅互相学习,共同提升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教学组织顺畅。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工学交替和中期考核、结业考核,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并通过关键环节的提前设计、精心组织、及时沟通,确保教学运行有条不紊。 (三)开发对接德国标准的汽车维修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
学校将德国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国情特色结合、汽车机电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求结合,从基于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校企融合的育人主体、行动领域的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的任务设计、能力培养的项目训练、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质量管理的考核评价8个维度构建汽车维修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12]。
开发了综合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的汽车维修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借鉴德国行动领域课程理论,对汽车机电维修技术学习内容进行本土化开发设计,依据客户导向、实践导向和能力导向原则,将汽车机电维修工作划分为8个学习领域、43个学习情境和121个学习任务[13]。学习任务的设计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处理整体与局部、外围与核心的关系,将传统的“切西瓜式”转化为现代的“剥洋葱式”教学内容设计[14]。二是学习任务设计由浅入深、学期再现、逐级提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螺旋式”提升[15]。
实施了“任务引领、工单引导、问题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针对每一个学习任务,以德系高端汽车4S店的实际工作场景构建学习情境,以德系汽车实际故障现象导入客户委托,作为学习的逻辑起点。经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反馈”等环节,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并执行检查后,以资格矩阵作为学习的逻辑终点,实现了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三同步”。在教学实施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提问者、检视者、引导者和建议者。
构建并实施了“过程控制、结果导向、质量提升”的考核评价[16]。一是学生考核。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原则设计,考核题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定,学生按照“了解需求→任务分析→任务计划→任务执行→检查反馈”的流程完成整个考核,考试过程高度对接工作过程。二是院校评估。通过对学生、教师、校企合作、培训内容、培训安排、管理、教学设施等7个方面教学要素的评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帮助学校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改进项目运行质量。
(四)创新汽车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将项目定位为汽车厂商、经销店、学校、学生、家长“五赢”的人才培养项目,经过实践探索,建立三个方面长效机制[17]:一是参与方的沟通协调机制。设立项目指导委员会,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与协调机制。中、德各参与方定期举行交流沟通,各方内部也定期举行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保障项目运行顺畅。二是市场化的项目运作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学校紧紧抓住“人才资源培养輸送”与“企业技术培训服务”两条主线,按照“总体规划、各司其职、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面向汽车经销企业进行项目推介,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利,规范合作关系。三是项目质量改进提升机制。依据PDCA循环理论建立院校评估制度,每年由指导委员会、汽车厂家、试点院校三方专家随机组成联合外审小组,评估各试点院校项目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实现了项目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三、陕西交院SGAVE项目成效分析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后,汽车维修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一年后企(行)业留存率分别提高了2.3%、3.1%和5.6%,均高于同类专业平均水平0.9%~2.1%。学生获得国赛一等奖2次,省赛一等奖20次,实现了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获奖数量质量省内第一;学生刘云海获得省内唯一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金奖;学生赵宏军被央视《我爱发明》栏目专题报道,其发明成果在西北地区广泛应用。
(二)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汽车类9个专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2个专业入围国家骨干专业和陕西“一流专业”建设;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领校内3批、126门专业核心课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轨道交通类5个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在全院42个专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带动学校8个陕西一流专业建设,7000余名学生受益[18]。
(三)教师能力全面提升
学校2名汽车专业教师获得交通部吴福-振华教学名师奖,5名教师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10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6名教师获得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大赛二、三等奖。近五年教师获奖数量达到此前8年总和的1.65倍。汽车专业教学团队为汽车厂家培训员工2000余人次;学校28名教师成为汽车品牌认证培训师,120余人次被企业授予“优秀讲师”。教师承担了16项院级以上教科研课题和企业攻关项目;出版了12部教材,其中3部入选全国规划教材,7部获得省高校优秀教材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3项和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科研成果奖2项。
(四)专业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建成西北首家上汽大众实训中心等4个校企共建共享实训中心,获赠车辆设备价值600余万元;完成全国1200人次的汽车经销店在职人员培训考核与6000余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15次获得汽车品牌“优秀合作中心”称号;作为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完成全省300余人次的汽车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助推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19]。
四、结语
陕西交院依托SGAVE项目建立了“培养模式 培育平台 教学标准 运行机制”四环联动的汽车维修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20],并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PDCA循环理论,从参与方的沟通协调、市场化的项目运作、项目管理质量提升3个层面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实施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但如何促进岗位职业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如何将SGAVE项目的成功做法转换为规范运行的制度,仍然需要不断探索、持续实践、不断提升。
参 考 文 献 [1]藺宏良,郭建明,崔选盟.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11):29-32.
[2]杨进,等.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4]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77-83.
[5]蔺宏良,郭建明,崔选盟.中德SGAVE 项目课程模式:从“客户委托”到“资格矩阵”[J].职业技术教育,2016(8):74-77.
[6][12]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7][13]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04(1):28-32.
[8][1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15][17][20]马树超,郭文富. 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8-61.
[10][11][16][18][19]创新育人模式 锻造大国工匠[N].中国教育报,2018-04-23(04).
Strait and Breakthrough: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M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about Sino-Germany SGAVE Project in Shaanx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Yang Yunfeng, Lin Hongliang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