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nfa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在对政治价值的认同、对政治实体的认同,还是在对政治工具的认同以及对政治效能的认同等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优化促进政治认同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途径加以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131-03
  
  一、政治认同的概念
  在一定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总要通过一定的社会联系确定自己的身份,比如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目标,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阶层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从而产生认同问题。所谓政治认同就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对政治体系的认可和接受,是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具体表现为对民族国家、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意识和政治权威等方面的同意、支持和服从,本质上是人们对政治体系的信任和信仰,是政治统治的正当性基础。政治组织得到成员的广泛认同,才能获得长期存在下去的生命力,相反,如果政治认同出现危机,不仅政治组织、执政政党欠缺必要的合法性基础,而且整个社会也将处于不稳定当中。可见,政治认同可以大大减少社会支配和控制的成本。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就其内容来讲,主要包括对政治价值的认同、对政治实体的认同、对政治工具的认同以及对政治效能的认同等多个方面。民族复兴中的中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共产党,离不开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处于改革开放中的当代大学生,获得政治世界的大量相关信息和知识,能够区别不同政治角色,习得参与政治世界的基本实用信息,自我意识觉醒,思维更具独立性和批判性,对政治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不再盲目听从师长,这使他们区别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与成年人相比,由于缺乏政治实践的锻炼,他们的政治思想带有浓重的理想色彩,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甚至出现政治认同危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对党执政的合法性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大学生政治认同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个社会迈向进步文明。但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情况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带来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政治价值认同中的问题
  政治价值认同是关于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方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代大学生对主导政治价值以及政治信仰总体具有坚定性,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动摇性和多元化倾向。他们绝大多数怀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认同及信仰的,对党的方针政策也拥护有加。然而,由于多种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加之自身思维方式有待成熟,原有的政治信仰受到冲击和震荡,呈现一定的动摇性和多元化,对共同理想产生怀疑甚至否定。一些他们只能片面理解甚至还未能理解的观念、思潮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信仰”,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和非理性特点。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中存在信仰真空现象,认为自己并无信仰,内心迷茫惶惑。[1]
  (二)政治实体认同中的问题
  政治实体认同是指对国家政党政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关心国家大事,特别是对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的重要事件更为关注。他们关心、支持改革,对中国的整体发展形势较为乐观,他们认同党的领导,肯定已有成绩。然而,我国社会现存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及短期矛盾又使当代大学生感到困惑及疑虑,诸如为何社会主义国家大都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如何在物质上体现?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困惑和迷茫。
  (三)政治工具认同方面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法律、方针、政策等政治工具有较为务实的认同感,但其政治愿望也表现出一定的理想色彩。他们绝大多数认同主流政治工具,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抱有信心,肯定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等四项问卷做出“很有成效”或“比较有成效”判断的比例分别为81.83%、88.67%、63.16%、91.56%。[2]
  (四)政治绩效认同方面的问题
  政治绩效认同是指对政府公共政策的绩效,即其所带来的公平和效率程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代大学生对经济性公共政策,如增进国家财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工人福利、控制通货膨胀等的绩效,能作出较为理性的肯定,但因社会存在的部分不合理现象,而对政治性公共政策,比如平衡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绩效,产生质疑与失落。与上一代单靠理想和信念的力量甚至对政治领袖的崇拜,便可维持对政治体系积极情感的情况不同,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现实问题,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的改善,已经成为影响他们政治认同的关键因素。[3]
  三、大学生政治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不足
  首先,课程内容更新缓慢,时代性和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及时吸收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时代性不强,使大学生容易对现实感到迷茫,对党和政府缺乏信心,因而影响政治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有效联系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缺乏针对性,难以引导大学生从自身的结构及需要中找到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自觉性和坚定性,造成部分大学生政治冷漠甚至政治认同度降低。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存在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门教师数量的不足,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采取大课的形式,多种课内实践活动缺乏实施条件,师生互动难。课外实践活动缺乏组织保障及必要经费、无稳定实践基地、无固定指导教师,又导致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不到位。
  (二)社会环境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
  首先,社会转型的影响。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不仅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程度带来的负面效果更不容忽视。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我国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却推进缓慢,民主化进程与大学生的期望相比有很大差距。若政府对这些问题解决不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就难以体现。另外,一些党员干部的腐化变质降低了政府的诚信度,损坏了党在大学生心中的形象, 削弱了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这些社会问题敏感度相当高,社会矛盾和冲突极有可能给大学生政治认同、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方面带来震荡不利影响。
  其次,多元文化的冲击。全球化背景下,跨国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了日益加深的跨国文化交流,出现了文化的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这对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多元文化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文化选择余地,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挥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都非常有利;从消极角度来说,缺乏主导的文化多元也造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西方政治势力及国外反华势力依靠各种技术手段,加紧对我国的舆论渗透以及加剧文化冲突,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政治认同的不可控性增强,大量反主流价值的思想信息的散播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对社会利益分化及多元文化的整合作用,使大学生政治认同出现阻碍和危机。[4]
  最后,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个人的政治社会化以家庭为起点。首先,父母家人的有意教导使孩子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同时,父母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子女与父母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存在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其次,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会受到家庭模式、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方式的影响。“在粗暴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粗暴,而在民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民主”[5];再次,所属家庭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规定和约束着孩子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因此,家庭对于孩子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现实的不满及抨击足以影响孩子的政治态度、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四、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重点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内容与学生对政治问题的兴趣点相结合,着重探讨和解决学生接触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在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大学生的政治思维,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能力。还要积极探索灵活的、有效的、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符合的教育教学形式,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分析能力,从而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身承担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6]
  其次,高校应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自觉性,促使他们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中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精神,引导他们关心政治并积极投身于政治实践活动。同时,高校应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引导的主动权,重视预防和克服大学生的政治偏激甚至政治盲动。此外,应逐步健全及完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合力机制,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应当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力度,给予他们广泛的表达政治热情、政治愿望的机会,以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改善促进政治认同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首先,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只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厉惩治贪污腐败,才能扭转党风和社会风气,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创造良好的党政形象,增强大学生们的政治认同。
  其次,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手段,引导正确舆论导向,恰如其分地宣传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吸收西方文化。净化网络环境,使高校和政府联合起来,一方面利用网络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主流政治文化的宣传;另一方面,加大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控。在大力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帮助大学生增强政治免疫力,提高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最后,要优化家庭环境。在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度的过程中,需得到家庭的支持,尽量使社会化实施主体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与家庭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冯德华等.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危机与对策[J].理论界,2009,(2).
  [2]田毅等.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观现状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张宾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姜国锋,李敏.大学生政治认同趋向的放射与归一要素解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9,(6).
  [5]范树成. 西方国家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2).
  [6]张安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危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
其他文献
简述了黄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亏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能扭亏为盈。
随着我国化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化工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得到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化工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排放出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对周围环境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之下,社会对于油气等自然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油气资源是我国目前能源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油气的安全使用和运输工作,在整个储存和运
摘 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全球化背景下,培育民族精神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面临严重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国家和民族意识的淡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经济社会生活功利化;全球化背景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是一项艰巨的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其途径有:深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陕西汉中方言中,助词“起”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作用也很大。它紧紧附着在动词之后,主要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动作状态的持续和完成,其意义和功能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很相
摘 要:2004年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时事认知状况,对于提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成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两届时事知识竞赛观众和选手信息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时事认知状况,借以衡量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时事认知水平,以期为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理论与现实参考。 
分析了邹平县小型水库安全运行与管理的现状以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并对小型水库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展示我国“十五”期间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所取得成果的2006年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2006)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本届展览会共展出5台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均为我国机床行
“墓志铭”就是把逝者的生平事迹刻在石板上然后埋于墓中的刻石文字。传统的形式由“志”和“铭”组成,内容多为叙述死者的身世、官位等。韩愈笔下的墓志铭不再蹈袭原例,他从
中国汽车行业的机床装备市场情况分析2005年,我国的汽车产量达到560多万辆,未来15年内,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500多万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发展更为迅速,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