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作者在多年中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讨论了开展中职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确定了“淡化理论教学,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课改指导思想,研究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同时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357-03
  On the Refor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s
  LIU Xi-jun
  (School of Forestry, Yulin 719000,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on the basis of yea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to carry out secondary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local school where the employer in vocational tal? ents, combined with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school’s compute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 to determine the dilution theory teach? ing, strengthen practical skills curriculum, research compute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and cur? 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reformexplore.
  Key word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学校只有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灵活应变,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使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初级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国家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都配发了教学指导方案,宽泛地指导各专业的教学工作,没有更多的考虑职业学校当地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各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因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职教战线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1开展中职计算机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数是照搬或参照大专、本科的课程进行设置,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不会或只学了一点皮毛,结果是学完之后很多学生抱怨没学到东西,因为到具体工作时还经常什么都不会干,一些公司需求的人往往找不够,特别是计算机蓝领,他们不要求很高学历,但必须拥有特定的技能,而职业类学校所提供的某些优秀毕业生本身具备较好的素质,文化课程基础也较好,但是往往不能够达到对方的要求。甚至有过议论说中职计算机班的学生动手能力还不如社会上两个月的培训班的说法。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内外脱节的矛盾现象呢?作为公司,首先讲的是经济效益,公司里面的分工是比较明细的,某个职员只要能够胜任自己岗位上相关方面的工作,它就会得到继续留任的机会;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三年里面的学习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从文化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技能课,内容多、范围广,但往往却忽视了市场的需求,没有将市场需求量较大方面的课程拿出来重点开展,而只是注重了课程的层次性,从而导致了课程的罗列。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如何设置,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了调研,职业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1)职业学校培养的方向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劳动者,是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但是现在毕业的学生大多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理论知识既不如本科生研究生扎实,又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
  2)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的逐年提高,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性越来越大,有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他们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学习计算机语言,必须有相当的数学基础。尤其是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不但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基础,还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学习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等课程对中职学生意义不大。
  3)现在不少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弱点却是致命的。这一切我们并不能怪学生,而是我们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也就是教学上过于偏重语言和理论。例如:计算机语言从面向过程过渡到面向对象,对高级程序设计师来说是大大的提高了开发软件的效率。可对职业中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恰恰相反,學习计算机语言更难了。比如Visual Foxpro,作为教师我们确实感到使用起来比FOXBASE更得心应手,但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尤其Visual Foxpro里的新名词,如:属性、事件、方法、类等,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摸不着头脑。
  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急需大量技工型人才,如果是因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原因而导致我们的教学活动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脱轨的话,那么,就可以说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必须要从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与调整,向培养复合型、一专多能的人才方面发展。
   2我校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进行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改革
  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自然应考虑哪些课程对学生就业比较有价值,而非课程本身的价值,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进行设置,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受不受欢迎。
  由于中职学校在国民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培养的学生除少数升入高职院校外,大多数成为当地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劳动者,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市场、社会需要什么。必须深入的了解社会、了解人们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要才能科学的设置计算机课程。
  通过跟踪调查我校计算机专业分配单位的用人需求、人才市场发布的有关信息和网上招聘情况,归纳出现阶段企事业单位主要的人才需求有:
  1)具有本行业的基础专业知识。
  2)基于公司内局域网的操作维护需要。
  3)基于公司或产品在互联网的营销宣传需要。
  4)基于单机维护、调试、软件安装的需要。
  5)基于信息管理、经营分析工作需要。
  在这些需求当中,大企业往往分工较细,比较注重一线员工在某方面的突出能力,而小企业则往往要求一线员工是多面手,希望员工能同时满足几方面的需要。
  从调查结论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掌握以下核心知识技能:
  1)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数据库的编辑应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美学知识技能、网络技术与Internet应用、快速准确的文字录入与处理技能。
  2)用人单位的行业知识。
  3)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经营分析、管理软件应用开发、企业管理知识技能。
  在这些知识技能体系中,前两项属于基础层次的需求,侧重于上岗应用,第三项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侧重于管理应用,多为小企业的用人要求。
  为了就让计算机专业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学校根据学生就业后反馈的情况,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总的指导思想为“淡化理论教学,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具体内容如下:2.1删减纯理论课程,增加实用技术
  删减了一些枯燥的、原理性的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和一些计算机语言课程,新开设了应用软件Photoshop、Coreldraw、3D max、动画制作、AutoCAD、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在内容编排时不刻意追求所谓知识点的系统性、完整性,考虑知识和技能在学习上的循序渐进性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一节课或几节课中设置一个实训项目,强调“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通过项目的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领会知识点、体会各种不同的技能、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设计风格。
  现在多数出版社已出版了任务驱动型的教材,教材选用也不是难事。对没有可用教材的课程,组织专业教师编写实验指导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和今后的就业特点,指导书中不涉及相关的概念,只设计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和操作步骤,使学生在实验时充分感受到设计、创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2推行“2 1”学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重视实际技能的提高
  “2 1”学制就是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两年,然后在企业中实习一年。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调动了企业配合现场实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职业教育现场实习的质量。使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
  2.3改革文化课的课程与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压缩文化课课时的同时增设一些通用技能课程,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音乐文艺课程、应用文写作、礼仪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社会能力等课程,从近几年毕业生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4开设写字课程、普通话课程,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中职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然而,如今电脑打字熟练而写字歪七扭八的学生越来越多,多数学生方言较浓,因此,开设写字、普通话等课程,让每个学生都练成一手好字,说一口普通话,在毕业求职面试过程中,填写求职信息表,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面谈等方面,给单位一个好的印象,为他们在就业中提升了一定的竞争力。
   3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经验及展望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措施的实践,经过学校各级领导和师生讨论,以及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总结出以下成功经验:
  1)学校领导及教师要重视职业教育,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崇尚人文的环境中,要发展职业教育,前提条件就是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地位,扭转人们头脑中“体力劳动低贱”的观念。
  2)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当地用人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重视职业教育的实习环节,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质量保证。实习是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环节,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好坏。因此,重视职业教育的实习环节,并通过“产学合作”推行职业教育现场实习制度。
  4)重视计算机专业课、文化课和礼仪课程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用人单位输送满意的技能型人才。经过计算专业课的调整,开展礼仪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社会能力、写字课程和普通话课程等课程,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意见来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课改的过程中及时调整不足,只有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史秋衡.2020年我国职教发展的理想与政策[J].教育与职业,2006(29).
  [2]陈嵩.未来几年我国不同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预测[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25(31).
  [3]谢宗东.借鉴"双元制"进行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 (12).
  [4]史秋衡.对突破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
  [5]邵平,王甲午.中职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7(13).
  [6]丁亚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 2003(24).
  [7]张云华,江文涛,张丽,王鹏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5,26(34) .
  [8]张丽.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应注意的问题[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7,20(2).
其他文献
习惯培养是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出发点,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