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绘画,我没有使命感,也承担不了教化与弘扬的大任,我只是一个靠绘画表达喜怒哀乐的画者。”天津著名画家马寒松先生在接受《东方企业家》杂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马寒松先生1949年生于中国天津,1978年起出版连环画作品70部、获中国第四届连环画评奖绘画银奖及优秀封面奖,1989年后转中国画创作。中国画的创作其实一直是马寒松先生魂牵梦绕的所在,“水与墨的交融,在宣纸上生成的奇妙变化,让我觉得沁人心脾,无与伦比”。马寒松先生曾在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日本、加拿大及内地多城市举办个人展。2000年受文化部派遣个人展赴伦敦参加中国文化节。还出版有《马寒松现代彩墨画技法》《马寒松水墨人物画解读》《马寒松作品选》等书籍画册十余种。有多篇艺术理论文章在各地专业刊物发表,各地电视台拍摄专题纪录片七部播映。在对于艺术家身份的认知上,马寒松先生风骨铮铮,“画家的名声是靠两样东西建立起来的,一个叫人品,一个叫画品,”他表示,“艺术要靠真善美引领生活,而重在表现内心世界的艺术家,更需要净化自己、超越自己、娱乐自己;艺术家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把画画好了,不迎合市场,把自己的真情溶在作品里,才能赢得欣赏者赞许的口碑。”对话马寒松
《东方企业家》:您从1978起出版连环画作品70种,获中国第四届连环画评奖绘画银奖及优秀封面奖。1989年后转中国画创作,您对中国画一頁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马寒松1989年底,我决心不再画连环画,转入我准备了很久的中国画创作。当时,国内连环画的两个顶尖作者在那一年里去世,对我震动很大,因为实在是太累了。我那些年虽在赶火车似的画连环画,但内心却在向往着中国画之梦,从连环画到重彩画,又到水墨画,这中间经历了几十年。我一直心情很好,画得很过瘾,就如同爬山的感觉,一山有一山的风景,都很美。我拿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宽慰自己,因为,只有我自己体验和享受了这个无比美好的过程。之前画连环画的经历让我通过大量的人物、景物描绘,为后来的中国画创作中,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十年后,“蓄谋”已久的愿望得以实现,水与墨的交融,在宣纸上生成的奇妙变化,让我觉得沁人心脾,无与伦比。创造的冲动产生的乐趣,妙不可言喻,只有个中人,才知其中味。
《东方企业家》:从连环画到重彩再到水墨,您对这几个阶段的创作实践有哪些感受?
马寒松:在我创作重彩时,曾有人说我的重彩画从笔墨角度讲没有学术价值,我听了很不服气,心想一定做好了给大家看看,就又回到了水墨画创作上。我用了几年时间,下力气研究古今名家的作品,总结出了很多感受,尤其对中国画的线条运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我的线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同时在墨的运用上要画出自己的特点,那时创作了一批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有一段时间我去了西藏,发现用传统手法描绘西藏效果不够好,为了画得更具有西藏风情,我就把彩墨加入到了创作中,加入了当代元素,这样效果就好了很多,后来我又把彩墨融进传统题材创作中,使作品风格出现了变化,这样一来,这个阶段持续了很长时间,现在我也仍然在画一些这样风格的画。
《东方企业家》:在天津画家中,您最早走出国门,游历了许多国家,开展览搞交流,这些经历对您的艺术创作劑可帮助?
马寒松:这些经历都启迪我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找到非同寻常灵感,找到不同于许多人的艺术道路。阅历丰富了,能使我能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腑看人生并宏观地关照我所钟爱的绘画艺术。
《东方企业家》:在选择绘画题材时,您在一次采访中说过“题材就在身边,就在心里,寻找它们,需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那么,真正能吸引您心的题材有哪些特点?
马寒松:画家就是要画人性中本真的东西,即真善美。无论中西绘画,造型艺术,能够成为人类共识的优秀文化遗产与精神物化品,都具有表达人类文明,进步,人性本质和民族审美的特点冲国画中,无论山水花鸟人物,无论何种题材,都应该具备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信息承载的多寡才是判断一件艺术品优劣的关键。中国画更倾向是一种精神绘画,它的哲学意义高于表象呈现。因此,它更直接地使人看到一个画家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做一个货真价实的文化人,一个有填密思维和价值判断的思考者,抛去子一切功利的目的,对自己有一个真确的定位,你才能明白要画什么,才会画出自己的,巴声。
《东方企业家》:您也曾提出“题材绝不是问题,思想深度才是关键所在”,您的作品兼具古典手法和现代气质,您是如何考虑的?
马寒松:在一次我和其他画家联合画展的研讨会上,有评论家表示,传统画现在已经过时了,对于这个观点我不认同。我认为,题材只不过是媒介当代入画古代题材,并不是为了模仿古人,也不是想画得与古代作品一模一样。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跟古代已经完全不同了,当代人的心态没法像古人那样,更何况绘画?人类的绘画历史是一个个人风格的展示过程,而艺术品的生命力和价值就在于它强烈的个性。画家作品的风格是他性格,学养,阅历,审美等各种因素的大成。绘画题材作为艺术的载体,不论古代题材还是当代题材,只要你把画画好那就是好画我们当代人画任何题材,表达的都是是当代人的思想,艺术上,复制古人无法抒当代人的情。
《东方企业家》:您也说到“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绘画”,所以作为以写意为主的画家,创作时怎样把握对“意”的表现?
马寒松:我曾多次出国,每次我都会去寻找这个国家的代表性艺术,并与我们的民族艺术的进行对比,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古典派油画艺术创作源于科学,源于光与透视,西方艺术在科学成果不断介入进来后,可以创造出3000种以上的颜色,因此,为更广阔的表现力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中国画艺术一直存在于漫长的,以农业为主社会之中,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反而造就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思想与形式——我们更注重思想内涵和空间的想象,甚至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因此,中国画应该更具有哲学性,意象思维下的创作,才是她最高的表现形式。这是中国艺术的一种优势,走出了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的略。从中国古代绘画就能看出,中国画的造型不强调西方油画那么栩栩如生呼天欲出的感觉,但是中国画是传神的,表达的是各种不同的气象,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直逼人心,并且带有画家自身强烈的主观意识,中国画的高妙之处在于意象。写意艺术,才是们民族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的价值在于个性,艺术的品位在于文化品质的高低,文化含量越高,艺术的价值越高。
《东方企业家》:您写过一篇文章,批评画坛浮躁的心态,您自己本身追求的目标是“希望能够留下一点给别人看的真艺术”,您是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创作心态进行创作的?
马寒松:中国画也常被称为“文人画”,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画创作有“自娱自乐”的功能,作者可以画得不拘一格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使绘画也成为娱乐的过程。绘画是一件苦恼并快乐的事,画画使自己内心世界很丰富而且纯净,同时心态也很平和。我创作过一系列以“常在河边走,也可不湿鞋”等民间俗语为主题的作品,这部分作品出于一种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我希望借助大俗来表现大雅,比如《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生气不如攒钱》等作品,就是为了表现当代社会一些人的心态,同时,这些作品也反映了我自己的心态,好多人看完后说我心态真好。我这些年确实放下了许多东西,比如对名、利的淡泊,只有放下7,才敢这么画虽说创作这些作品费了很大力气,但我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了,自己心里舒服,大家看了也可以会心一笑,并有所共鸣。
《东方企业家》:您说自己“喜欢真实,厌恶虚伪;喜欢善良忠厚,厌恶奸诈恶毒;我喜欢大方坦荡,厌恶矫饰造作;我喜欢表里如一,自强自律,厌恶吹牛说谎,漫天忽悠。”也将这些现象表达在作品中,您想传递的一种是怎样的精神?
马寒松:千百年来,中国传统艺术,从来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道德文化理念,我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苦苦追求,正是基于对这种正能量的无比崇敬和信仰优秀的中华文化,如清冽甘泉,净化我们的心灵。做一个襟怀坦荡的真君子,对待生活中的坎坷,只要我们怀抱着真诚,积极的信念,坚持着正义和尊严,保持着平和,与艺术为伴,那么,就一路笑着,没有烦恼。
《东方企业家》:您从1978起出版连环画作品70种,获中国第四届连环画评奖绘画银奖及优秀封面奖。1989年后转中国画创作,您对中国画一頁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马寒松1989年底,我决心不再画连环画,转入我准备了很久的中国画创作。当时,国内连环画的两个顶尖作者在那一年里去世,对我震动很大,因为实在是太累了。我那些年虽在赶火车似的画连环画,但内心却在向往着中国画之梦,从连环画到重彩画,又到水墨画,这中间经历了几十年。我一直心情很好,画得很过瘾,就如同爬山的感觉,一山有一山的风景,都很美。我拿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宽慰自己,因为,只有我自己体验和享受了这个无比美好的过程。之前画连环画的经历让我通过大量的人物、景物描绘,为后来的中国画创作中,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十年后,“蓄谋”已久的愿望得以实现,水与墨的交融,在宣纸上生成的奇妙变化,让我觉得沁人心脾,无与伦比。创造的冲动产生的乐趣,妙不可言喻,只有个中人,才知其中味。
《东方企业家》:从连环画到重彩再到水墨,您对这几个阶段的创作实践有哪些感受?
马寒松:在我创作重彩时,曾有人说我的重彩画从笔墨角度讲没有学术价值,我听了很不服气,心想一定做好了给大家看看,就又回到了水墨画创作上。我用了几年时间,下力气研究古今名家的作品,总结出了很多感受,尤其对中国画的线条运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我的线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同时在墨的运用上要画出自己的特点,那时创作了一批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有一段时间我去了西藏,发现用传统手法描绘西藏效果不够好,为了画得更具有西藏风情,我就把彩墨加入到了创作中,加入了当代元素,这样效果就好了很多,后来我又把彩墨融进传统题材创作中,使作品风格出现了变化,这样一来,这个阶段持续了很长时间,现在我也仍然在画一些这样风格的画。
《东方企业家》:在天津画家中,您最早走出国门,游历了许多国家,开展览搞交流,这些经历对您的艺术创作劑可帮助?
马寒松:这些经历都启迪我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找到非同寻常灵感,找到不同于许多人的艺术道路。阅历丰富了,能使我能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腑看人生并宏观地关照我所钟爱的绘画艺术。
《东方企业家》:在选择绘画题材时,您在一次采访中说过“题材就在身边,就在心里,寻找它们,需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那么,真正能吸引您心的题材有哪些特点?
马寒松:画家就是要画人性中本真的东西,即真善美。无论中西绘画,造型艺术,能够成为人类共识的优秀文化遗产与精神物化品,都具有表达人类文明,进步,人性本质和民族审美的特点冲国画中,无论山水花鸟人物,无论何种题材,都应该具备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信息承载的多寡才是判断一件艺术品优劣的关键。中国画更倾向是一种精神绘画,它的哲学意义高于表象呈现。因此,它更直接地使人看到一个画家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做一个货真价实的文化人,一个有填密思维和价值判断的思考者,抛去子一切功利的目的,对自己有一个真确的定位,你才能明白要画什么,才会画出自己的,巴声。
《东方企业家》:您也曾提出“题材绝不是问题,思想深度才是关键所在”,您的作品兼具古典手法和现代气质,您是如何考虑的?
马寒松:在一次我和其他画家联合画展的研讨会上,有评论家表示,传统画现在已经过时了,对于这个观点我不认同。我认为,题材只不过是媒介当代入画古代题材,并不是为了模仿古人,也不是想画得与古代作品一模一样。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跟古代已经完全不同了,当代人的心态没法像古人那样,更何况绘画?人类的绘画历史是一个个人风格的展示过程,而艺术品的生命力和价值就在于它强烈的个性。画家作品的风格是他性格,学养,阅历,审美等各种因素的大成。绘画题材作为艺术的载体,不论古代题材还是当代题材,只要你把画画好那就是好画我们当代人画任何题材,表达的都是是当代人的思想,艺术上,复制古人无法抒当代人的情。
《东方企业家》:您也说到“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绘画”,所以作为以写意为主的画家,创作时怎样把握对“意”的表现?
马寒松:我曾多次出国,每次我都会去寻找这个国家的代表性艺术,并与我们的民族艺术的进行对比,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古典派油画艺术创作源于科学,源于光与透视,西方艺术在科学成果不断介入进来后,可以创造出3000种以上的颜色,因此,为更广阔的表现力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中国画艺术一直存在于漫长的,以农业为主社会之中,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反而造就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思想与形式——我们更注重思想内涵和空间的想象,甚至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因此,中国画应该更具有哲学性,意象思维下的创作,才是她最高的表现形式。这是中国艺术的一种优势,走出了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的略。从中国古代绘画就能看出,中国画的造型不强调西方油画那么栩栩如生呼天欲出的感觉,但是中国画是传神的,表达的是各种不同的气象,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直逼人心,并且带有画家自身强烈的主观意识,中国画的高妙之处在于意象。写意艺术,才是们民族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的价值在于个性,艺术的品位在于文化品质的高低,文化含量越高,艺术的价值越高。
《东方企业家》:您写过一篇文章,批评画坛浮躁的心态,您自己本身追求的目标是“希望能够留下一点给别人看的真艺术”,您是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创作心态进行创作的?
马寒松:中国画也常被称为“文人画”,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画创作有“自娱自乐”的功能,作者可以画得不拘一格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使绘画也成为娱乐的过程。绘画是一件苦恼并快乐的事,画画使自己内心世界很丰富而且纯净,同时心态也很平和。我创作过一系列以“常在河边走,也可不湿鞋”等民间俗语为主题的作品,这部分作品出于一种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我希望借助大俗来表现大雅,比如《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生气不如攒钱》等作品,就是为了表现当代社会一些人的心态,同时,这些作品也反映了我自己的心态,好多人看完后说我心态真好。我这些年确实放下了许多东西,比如对名、利的淡泊,只有放下7,才敢这么画虽说创作这些作品费了很大力气,但我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了,自己心里舒服,大家看了也可以会心一笑,并有所共鸣。
《东方企业家》:您说自己“喜欢真实,厌恶虚伪;喜欢善良忠厚,厌恶奸诈恶毒;我喜欢大方坦荡,厌恶矫饰造作;我喜欢表里如一,自强自律,厌恶吹牛说谎,漫天忽悠。”也将这些现象表达在作品中,您想传递的一种是怎样的精神?
马寒松:千百年来,中国传统艺术,从来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道德文化理念,我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苦苦追求,正是基于对这种正能量的无比崇敬和信仰优秀的中华文化,如清冽甘泉,净化我们的心灵。做一个襟怀坦荡的真君子,对待生活中的坎坷,只要我们怀抱着真诚,积极的信念,坚持着正义和尊严,保持着平和,与艺术为伴,那么,就一路笑着,没有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