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一词源于道家,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把那种大而有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学问谓之“素质”。然而据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在50多名苏北农村小学教师中,真正坚持素质教育的青年教师仅为8%,老教师为0%。在经历了“减负”浪潮的冲击和教育新课程“革命”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素教之花迟迟不能“烂漫”于教育的这片沃土呢?
一、生存空间窄小,让教师“无奈”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追求教育的持久效益为宗旨,以塑造完美的人格为要求;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内容;以新颖有趣、灵活多样的形式为方法;以挖掘人的智力、潜能为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尊重、信任的生活氛围;开创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亲人……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有自然的关爱,有殷切的目光,有慈母的叮嘱,有严父的要求,应该以教育的无痕来滋润孩子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小,教师犹如案板上的鱼肉,改革的刀斧正磨得霍霍,每年的暑假时分正是人心惶惶之时,百分之X的下岗指标不知会“花”落谁家?面对着繁花似锦、魅力四射的素质教育,教师也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频繁考试,对分数、名次的过度重视,教师“无心”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能力,一方面要与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比分数,谁还会有心于素质教育的课堂设计?谁还会有心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谁还敢真正探索素质教育的“漫漫长路”呢?教育创新的脚步又何时才能迈开呢?教育形势调查表明,目前有些地方的教育已陷入了“唯实绩论”的泥潭,个别学校的学生平均每学期要承受8—10次的考试,一会儿是班级测验,一会儿是学校摸底,一会儿是镇里抽测,一会儿又是全县统考。这些考试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灵性、悟性与个性;这些应试教育的分数与名次不仅已成为教师成功的重要标志,更已成为教师立足教育舞台的保证,也可以说是教师的“生命”,教育界不是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吗?——“分分分,老师的命根;考考考,领导的法宝。”
三、孤掌难鸣,让素质教育的“勇士”倍感无助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像刘志春、张敏华、周逸君等一批年轻的“教海探航”中的弄潮儿,然而在这些为数甚少的成功的名师背后,又有多少素质教育的牺牲者呢?某报不是曾经报导过一位优秀教师因搞素质教育而导致低分数,在一次家长会上哭着向家长道歉的事吗?同样,在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中,一旦发生问题(也许是小事),“四方”就会来给你“会诊”:你的“宽松”就变成了“放松”,你的“较和蔼”就变成了“欠能耐”,教师们只能默默地独自承受这无言的结局。《风中芦苇在思考》的作者李镇西老师说得好,教师犹如一根纤细的芦苇,又“怎敌它晚来风急”?真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曾经读过一篇名为《为失败者叫好》的文章,真希望全社会在看好“名师”效益的同时,也为那些失败了的素质教育的“勇士”们叫好。
以上论述无意诋毁现行的人事改革和教育制度,冒犯各位领导,只想为素质教育赢来一片天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不要分数,正如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美籍华人——一位教育学博士所说:“素质教育追求的是高分、高能,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会学知识,要教给学生寻山问宝的本领。”只有斩断应试教育这根束缚教师心灵的绳索,尽快健全一套合理、完善的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真正素质教育的春天才会到来。愿素质教育的春天,晴空万里,相信“待到山花烂漫时”,自信、灿烂的笑容定会映满每位老师和孩子的脸庞!
一、生存空间窄小,让教师“无奈”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追求教育的持久效益为宗旨,以塑造完美的人格为要求;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内容;以新颖有趣、灵活多样的形式为方法;以挖掘人的智力、潜能为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尊重、信任的生活氛围;开创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亲人……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有自然的关爱,有殷切的目光,有慈母的叮嘱,有严父的要求,应该以教育的无痕来滋润孩子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小,教师犹如案板上的鱼肉,改革的刀斧正磨得霍霍,每年的暑假时分正是人心惶惶之时,百分之X的下岗指标不知会“花”落谁家?面对着繁花似锦、魅力四射的素质教育,教师也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频繁考试,对分数、名次的过度重视,教师“无心”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能力,一方面要与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比分数,谁还会有心于素质教育的课堂设计?谁还会有心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谁还敢真正探索素质教育的“漫漫长路”呢?教育创新的脚步又何时才能迈开呢?教育形势调查表明,目前有些地方的教育已陷入了“唯实绩论”的泥潭,个别学校的学生平均每学期要承受8—10次的考试,一会儿是班级测验,一会儿是学校摸底,一会儿是镇里抽测,一会儿又是全县统考。这些考试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灵性、悟性与个性;这些应试教育的分数与名次不仅已成为教师成功的重要标志,更已成为教师立足教育舞台的保证,也可以说是教师的“生命”,教育界不是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吗?——“分分分,老师的命根;考考考,领导的法宝。”
三、孤掌难鸣,让素质教育的“勇士”倍感无助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像刘志春、张敏华、周逸君等一批年轻的“教海探航”中的弄潮儿,然而在这些为数甚少的成功的名师背后,又有多少素质教育的牺牲者呢?某报不是曾经报导过一位优秀教师因搞素质教育而导致低分数,在一次家长会上哭着向家长道歉的事吗?同样,在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中,一旦发生问题(也许是小事),“四方”就会来给你“会诊”:你的“宽松”就变成了“放松”,你的“较和蔼”就变成了“欠能耐”,教师们只能默默地独自承受这无言的结局。《风中芦苇在思考》的作者李镇西老师说得好,教师犹如一根纤细的芦苇,又“怎敌它晚来风急”?真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曾经读过一篇名为《为失败者叫好》的文章,真希望全社会在看好“名师”效益的同时,也为那些失败了的素质教育的“勇士”们叫好。
以上论述无意诋毁现行的人事改革和教育制度,冒犯各位领导,只想为素质教育赢来一片天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不要分数,正如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美籍华人——一位教育学博士所说:“素质教育追求的是高分、高能,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会学知识,要教给学生寻山问宝的本领。”只有斩断应试教育这根束缚教师心灵的绳索,尽快健全一套合理、完善的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真正素质教育的春天才会到来。愿素质教育的春天,晴空万里,相信“待到山花烂漫时”,自信、灿烂的笑容定会映满每位老师和孩子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