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美术品的多元文化审视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1990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收藏画家创作的部分美术作品,通过对这些绘画作品的审视和探究,可以发现其中赋予的多元文化内涵。其画作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强调“天人合一”思想。突显浪漫气象,浪漫气氛中流露出艺术家的真情,表现画家的奇思幻想与浪漫情愫。彰显现实情怀,以点代面,常常从一个小局部落笔来引出现实问题。凸出民族气质,将民族元素引入画作之中,显现艺术家的民族气质与民族情怀。
   关键词:黄永玉 美术作品 文化意蕴
  黄永玉先生是当代著名艺术家和文学家,关于黄永玉的研究,学界最先是关注到他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木刻、雕塑等方面的研究。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座落于湖南吉首大学校园内,收藏黄永玉创作的部分书画作品、文稿及所收文物,其中美术作品居多。透过艺术博物馆里的美术作品来了解黄永玉,尤其可以了解其传奇的一生,从绘画体会他的艺术造诣与文学修养,使我们对其精湛的艺术品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对这些美术作品的审视和分类,发现其中赋予的多元文化内涵。
  一.崇尚自然,体现“天人合一”
  黄永玉先生在绘画方面不局限于造型,用笔大气磅礴,大多以神会意。有的是单纯的画面,以静取动;有的则是绘画加以适当的文字表述,更能激起读者的共鸣以及深思。黄永玉艺术博物馆馆藏美术作品内容主要有古今中外的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强调“天人合一”思想[1]。黄永玉创作植物花卉题材画无数,尤其酷爱荷花。如《荷花》《荷风如水》,除了表现传统文化内蕴,譬如“出淤泥而不染”是对荷花的赞扬,生长在淤泥里,却不被淤泥所污染。作者笔下的荷花别具一格,赋予更深广的文化意蕴,如将淤泥看做成养分,在养分的滋养下迅速出土,焕发着鲜艳色彩,画面栩栩如生,充满生机。又如《采芰荷以为裳》以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荷花为题材,画中荷叶藏神于拙,楚楚动人。
  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如木刻《森林之路》,铁路通往远处,两边各有两个小山包,山包上面覆盖着茂密的小草,右边放着一个背包和一把猎枪,铁路的尽头是茂密的森林,画中唯独不见猎人,或是被这美好的景象所吸引,因而放下猎杀之器,其含义表达的是好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敬畏生命的情景。《你好小鹿》也表达如此画旨,在茂密的丛林中,两棵倒下的大树下面有条流水潺潺的小溪,一个上山的村民,正半弯着腰注视着一头小鹿,小鹿也半曲着腿好奇地仰望着这名村民,动物和人友好相处,表现一副宁静祥和的景象。
  譬如大型山水画《关关图》,由八十多只沙鸥组成三个版面,有的沙鸥蓦然回头相互注视对方,有的则是眺望远方,有的呆呆的看着自己爪子在水里荡起的涟漪。画面以灰色和淡绿色为主,动静结合,好一副相互求偶的壮观景象,体现动物界甚至人类之间的和谐法则。
  二.突显浪漫气象
  创作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再加以创新,正如黄永玉先生所说:“画画要在不讲道理中讲道理,又要在讲道理中搞点不讲道理。”这与画家风趣幽默、开朗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比起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卷,妙笔生辉的花草植物,他的漫画大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达,譬如望子成龙,老虎放羊,虎声虎气,牛头马嘴,耗子给猫当三陪,别样兔龟赛跑,月宫嫦娥,蜗牛,等等,无不充满好奇浪漫的气息。夸张而有变形的造型,配以诙谐讽刺的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用,每当读者看完漫画品完文字部分,必定领会其中的意思,使人捧腹大笑,从而玩味其中的深刻道理。
  浪漫氛围中流露出艺术家的真情,不加修饰。如动物小画《蝙蝠》《飞蛾》《蛇》《猫头鹰》《猴》《驴》等,每个动物都有它的特点和弱点,蝙蝠不招人喜欢,飞蛾喜欢扑火,蛇有柔软的身体不怕曲折的挡路,人们对猫头鹰工作的不了解,严肃不起来的猴子,不善于行走的驴子,似乎不可思议,仿佛别有意味。纵观人类的世界,也充斥着这些形形色色的景象。有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名利;有的人则活跃在幕前被人常说熟知;有的人则扎身于幕后,为国家提供坚定的保障,默默无闻。通过这些作品,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可以做好自己,揚长避短活出自己。
  苦中作乐,体现是画家的奇思幻想与浪漫情愫。《窗口》创作年代,正值特殊时期,黄永玉先生受到冲击,原来房屋被挤占,一家四口蜗居于白天也得开灯照明之小屋内。局促中忽发异想,画一大窗悬于墙上,窗外花团锦簇,春光明媚,暗室因之顿时生辉。如此“画饼充饥”之举,见出豁达浪漫,亦复见出当年之无奈。
  乐观年轻的心态是创作的源泉。黄永玉先生就是这么一位老顽童,九十岁过后以“90”后自称,在他的雕塑作品《童年不再》里表现的如出一辙,两个笑容可掬的老头老太在进行儿时常玩的课间运动跳马,矮小的体型,突出饱满的颧骨形成“婴儿肥”的脸颊,无时不刻都散发着一种对童年的怀念。也从另一方面透露出,只要有追求,什么障碍都不是问题,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能局限于当下。
  三.彰显现实情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黄永玉先生年幼就背井离乡,做过不少苦差,游历过大半个中国,就是这些宝贵的经历,成为他日后宝贵的人生财富,也转化为他后来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如《双牛斗》别有风味,黄永玉先生在画跋中说:“大概是宋朝吧,有位画家画牛打架,尾巴竖得很高,用尽力气,旁边欣赏的行家都很赞美,这时来了一位老农民觉得画得不对,他说牛打架,尾巴都夹在屁股缝里,紧得连扁担也摃不开来,于是大家都跟着老农民嘲笑了这位画家。几百年过去了,其实牛打架有扬尾巴的,也有夹尾巴的。西班牙斗牛都扬尾巴,毕卡索的画上可见,浙江金华斗牛也可见,但广西农村斗牛,夹和扬都有。”当遇到解答不了的问题时,方知自身知识的匮乏,只有不断的增加见识,通过阅历来解决问题,这是黄永玉先生用绘画形式来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以点代面,和读者互动。从一个小局部出发来引出现实问题,供观众来探讨,譬如《开会了!不要玩手机》就道出了手机的吸引力,无时不刻的使用,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当今的现实问题:朋友聚会聊天变成了各自玩手机,哄孩子手机成为最好的办法。又从另一方面解读出,当今社会吸引人的东西太多,在成功的道路上总有各种东西让人分神,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尽可能的不被其他事物干扰,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四.凸出民族气质
  在展厅的一角,收藏着黄永玉于1954年创作的《阿诗玛》图组,原为云南撒尼族叙事长诗《阿诗玛》配的插图,后来独立成为版画组画,总共十幅,包括阿诗玛像,她被水冲走了,灵山歌,公房,吹口弦,打虎,女儿给抢去了,织布,射箭,在牢中。用水墨套色方法,结合悲欢离合的故事,把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描绘得美丽动人,慷慨悲壮,突出民族气质。其中“阿诗玛像”采用侧面描绘肖像的方法,注重头饰装饰,撒尼族元素图案丰富,构图饱满且有整齐,已成木刻经典作品。黄永玉先生注重中西文化的融汇与贯通,如馆藏艺术品中的《山鬼》《子非鱼》《中国=MC2》等,展示黄永玉融汇古今中外文化于一身的高超本领和艺术风格,既有中华民族特色与情感,也有吸收域外文化的胸襟与胆识,从中窥视黄永玉对人类智慧的不懈追求和不断创造的智者身影。
  画如其人。黄永玉先生乐善好捐,不计任何回报,这正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的体现。2006年,黄永玉先生将毕生收藏的323件珍贵文物及字画无偿捐赠给吉首大学。随后,为凤凰贫困村小修建教学楼并捐款分别在凤凰和吉首修建9座人行桥和一个美术馆。据不完全统计,從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黄永玉除为家乡文化经济建设出谋出力之外,还向家乡捐款累计达5180万元之多,所捐物品估价不低于2个亿,用实际行动回报着有养育之恩的故乡,也表达了一个游子对于湘西民族地区深深的眷恋和炙热的情感。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馆藏美术品众多,虽已大致将其分类,但没有特定的风格派别,这也是黄永玉先生性格的表现,展现出一种生活态度。只有去经历,在经历中萃取养分,创作才会随着时间的磨砺而显示出风格。黄永玉作品大多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展现给观众,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给我们指明道路。艺术家的创作是经过全方面考虑的,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启示,我们在观摩的时候不能从片面出发,要从多元文化进行分析,了解其文化意蕴;要勇于创新,敢于拼搏,形成自己的创作思维,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给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86.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黄永玉艺术博物馆馆藏美术作品综合研究”(编号20SKWT05)。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人事处;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文以载道决定了语文课程的素质教育作用,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语文课程不仅要传递语文知识,更重要是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处世情态,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因人生经历使得词作风格鲜明,以其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为例,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从文本思想、词人经历和创作风格扩展开去,深入探究大学语文课程的隐性育人作用。   关键词:隐性育人 教学设计
期刊
内容摘要:对高职学生来说,提升文学素养、树立良好核心价值观念与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而在目前高职校园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知识传授或者单一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同构意识不足,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本文从多方角度对高职学生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同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希望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学生 文学素养 核心价值观
期刊
内容摘要:对分课堂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自2014年出现后受到教学一线教师推崇和好评。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融合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既强调教师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保证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符合当今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主流教育理念。   关键词:对分课堂 教学论 传统教法  “对分课堂”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基于亲身教学实
期刊
内容摘要:隐喻是一个同时具有语义和语用性质且常见的语言现象,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语境对隐喻表达与理解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结论:语境是隐喻生成的基础,它包含了隐喻合理理解所需的必要因素。   关键词:隐喻 语境 隐喻理解  隐喻性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人类的认知以及日常生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Lakoff(1980)指出 “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要有文体意识和正确的教学理念,即:当在教童话时,要把握童话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关键特征,用童话的方式教童话。当今,仍有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当的教学理念,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误导、误教,笔者结合《皇帝的新装》经典课例,阐述如何把童话真正当成童话来教。   关键词:童话教学 问题 教学策略 《皇帝的新装》  童话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独特的体裁,它没有小说那样跌宕起伏的
期刊
内容摘要:隐喻的汉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题,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符合通俗易懂又达意的词句,这给新闻文本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以新闻解说节目的隐喻为研究对象,选取《每日秀》中的语料素材,简要概括了隐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对等和转换两大翻译对策。   关键词:隐喻 对等 转换  新闻节目的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字幕翻译,以其通俗化,要求严谨为特点,有时还需要符合本国的背景和文
期刊
内容摘要:在舞台表演中如何走进饰演的角色的心灵,可以说需要去琢磨的太多太多了,如同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人都是有认知差的,戏曲表演有着不可复制性的规律。演员的每一次演出都不会完全一样,一定会有一些即兴的创造。观众也会有新的感觉和新的艺术享受,这种鲜活的舞台呈现让观众感受到戏曲灵动的斑澜色彩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戏曲表演 舞台艺术 秦雪梅 荆州花鼓戏  作为一名花旦演员,当我拿到《秦雪梅》的
期刊
内容摘要:赵彦春教授于2019年出版的《庄子》英译本(Sir Lush)是该书21世纪第一个英语全译本,从本体论的角度再现了《庄子》的语言色彩和艺术色彩。本文以赵彦春的《庄子》英译本为语料,依据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理论,就其翻译立场、翻译策略进行多维度考察,并尝试探讨国学经典译作中文本选择和语言形式的当代特征,以期促进国学典籍外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庄子》 阐释 国学经典 翻译
期刊
内容摘要: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承载了源远厚重的文化底蕴,同时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能根据不同的身份、情景和场合,表现出其特定的语言特色。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外交场合中以高度凝练的话语和富有中国特色的语言风格发表致辞,不仅有力地传播中国声音,也提升了我国的外交形象。本文以2020年中展现中国话语特点的10篇外交演讲词作为语料,从词汇、辞格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外交演讲词特点进行浅析。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顺应理论视角探讨了红色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问题,认为译者在红色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必须准确、充分理解原文,在此基础之上对涉及的语境关系、语言结构、顺应动态性与顺应过程进行动态顺应,由此决定对原文内容进行取舍并确定翻译策略,从而产生高质量的译文。   关键词:顺应论 红色旅游 动态顺应 翻译策略  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耶夫·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基于关联理论于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