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隐睾儿童年龄因素与睾丸固定术近期疗效的关系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8例隐睾儿童手术前后 6个月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GF)、睾酮 (T)、5α 二氢睾酮 (5α DHT)、雌二醇 (E2 )、促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催乳素 (PRL)水平和隐睾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雄激素受体 (AR)的表达以及隐睾的组织学变化 ,分析年龄与上述指标及隐睾分型的关系。 结果 88例隐睾儿童 10 8枚睾丸中 ,高位型隐睾多见于 2~ 4岁组 (9/2 4,3 7.5% ) ,低位型多见于 10~ 14岁组 (2 0 /2 4,81.8%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 ,而单、双侧型与年龄无关 (P >0 .0 5)。 5~ 9岁隐睾儿童术前血清EGF ,T ,5α DHT值均显著降低 (P <0 .0 5) ,血清FSH ,LH水平则显著升高 (P <0 .0 5)。≥ 5岁患儿血清EGF、隐睾组织病理及EGFR和AR表达较 2~ 4岁组差。患儿术后血清EGF、T、5α DHT值较术前均有明显增高 (P <0 .0 5) ,而术后血清E2 ,FSH值显著低于术前 (P <0 .0 1)。 结论 睾丸固定术有利于生殖内分泌功能恢复及睾丸组织的生长发育 ,是治疗隐睾症的可靠方法。依据 4岁前隐睾病理学和性激素内分泌改变较轻以及2岁以后睾丸仍有向下迁移趋势的特点 ,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