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汉简(壹)》历表类残册复原r——兼谈“历日”与“质日”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kul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于出土秦汉历表类简册的整体特点,从简牍材质形制、书法风格及抄本特点等方面的一致性入手,对《悬泉汉简(壹)》中13枚残简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致考证,局部复原5件年代可考的册书.并初步指出“历日”主要用于查看日期和时日禁忌,与近世流行的“宪书”“皇历”并无太大区别;而“质日”则兼具“历日”与“记事簿”的双重功能,与今日流行的台历较为接近.二者之别,主要在是否记事或预备记事.
其他文献
大学校训凝聚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存活于大学校训之中,形成一种有意无形的精神性意向,这一意向可以视之为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大学校训的诞生历史悠远,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能够启发民智,正所谓文史同源,文训相生,文化品位的外化又促进审美品位的发展,印证着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蕴含着文化属性.因此,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与中国史学、哲学、文学、美学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从史学的长度、哲学的深度、文学的温度、美学的厚度四重精神向度,探析中国大学校训对当代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动态能力表现为为了维持一流学科的持续竞争优势,政府、高校等主体对学科发展机会进行识别管理、相关学科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素质和才能.动态能力对一流学科建设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在催生学科生长点、维持学科生态性以及强化学科回应性等方面.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仍然在机会管理、资源配置、特色形成以及创新回应等方面存在动态能力困境,从而制约了一流学科建设的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创新学科组织模式、优化学科生态系统、突出特色学科培育、重构学科回应模式则是动态能力视角下一
全面调查了莫高窟壁画中的忍冬纹分布情况,通过对不同组合、构成方式的忍冬纹样等进行归纳分类,阐述壁画中忍冬纹的不同类型及特点.在实地考察统计的基础上列出莫高窟北朝洞窟各类纹样的量化比例以及分布状况,详细阐述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四个时期中不同纹样的覆盖、分布洞窟以及发展演变的脉络.